新课改下史料教学分析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lo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历史教学中引进史料,反映了历史学科的学科特色。通过运用生动丰富的史料把历史课还给历史,通过史料分析,得出历史结论和历史启示。纵观近几年的高考,对学生掌握运用史料、分析史料、提取史料信息等能力和方法在不断提高要求,笔者认为无论是学科课标要求还是为了应试,史料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一、史料教学的必要性
  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学习,扩大掌握历史知识的范围,深入地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有所了解,初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树立不断完善自我、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和关注民族与人类命运的人生理想。
  史料教学既符合课标要求,也符合历史学科教育发展的规律。运用得当,便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尽快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从而打造高效课堂,提高学生辨析史料的能力。反之,枯燥无味,达不到教学要求,完成不了教学任务。为此,史料教学应遵循其固有的原则和方法。
  二、史料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在漫长的岁月里,历史上的史料汗牛充栋,有各种典籍、图表、传说、碑文、民谣等等,它是人民了解和认识历史的重要来源。因此,史料是历史教学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在运用史料进行教学时,一方面要激发学生对史料的兴趣,培养学生辨析史料的能力;另一方面,还应遵循以下的原则和方法。
  1.史料的长短要适宜
  过短的史料无法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思维空间,即无法为学生提供提取史料信息所需要的背景资料。在历史教学中,所用史料应控制在多少字比较合适呢?为此,笔者进行了多次教学试验:分别应用较长和较短的史料进行教学。通过观察学生的反应和课后学生进行反馈调查,得出的结论:选择题的长度在35~85字最适宜,非选择题史料的长度在70~350字是最适宜的,少于50字或多于350字对培养学生思维都是不利的,而对于材料是文言文就另当别论啦。从2013年全国卷和各地试卷看,一则史料字数一般在150~360之间较多,这对于一线教师而言,无论是平时命题还是教学,史料运用最好选择这个区间的史料更为合适。
  2.史料内容设置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新教材引用的史料很多,一般地可分为文字史料和图片史料两大类。教师对史料的运用一要有所选择,二要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所选史料或所提问题必须符合学生的客观认知规律和创新实践能力,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无论是一段式还是多段式的史料,所设计的问题应该有一定的启发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便于激起学生阅读史料的兴趣,有助于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无论是一题多问还是几题几问,问题之间要相互联系,又彼此区别,角度应有所不同,层次有深有浅,形成立体结构。以便更好地符合高考的标准。
  3.慎用史料,确保史料真实可信,适当补充,加深理解
  在教学上,充分利用新教材的史料是非常必要的,但也不是说,就只能完全局限于课本的史料,适当补充可加深理解。但必须确保史料真实可信。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适当补充相关史料和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围绕本课的重点与难点而展开,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4.精心设问,培养能力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将这些学习方式引入到历史教学活动中,创造机会使学生能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和与他人合作学习,提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运用史料教学时,教师必须精心设问,进行学法指导;学生必须动脑动口动手,学会方法,从而达到能力培养的目的。设问时要有适当难度,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问题要有启发性,或促进知识迁移,或促使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切忌问题太难,当然也不能过于简单,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没有兴趣。
  5.合理地、创造性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史料教学中积极推进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改变传统的教师念材料或者复印材料的方法,借助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使课堂更生动、更形象、更有效。在史料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增加启发学生思考的内容,多些“论从史出”,少些结论性的灌输,使教学过程变成学生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
  史料教学关涉历史教育之本质问题,离开了对史料的阅读、搜集、理解、分析、对比和综合运用,也就违背了历史教学“史由证来,证史一致”“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基本思想。因此在新课改下我们应该重视史料教学,更要遵循史料教学的原则和方法。(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中学)
  责任编辑:曾维平
其他文献
化学概念是将化学反应现象和事实经过比较、归纳、分析、综合、类比、演绎等方法抽象出来的理性知识,反映着化学现象及事实本质,是化学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但学生在具体学习中,认为只要记住概念的内容就可以了,忽略了理解概念本质的重要性。其实这样只了解了其表面而没有抓住本质,每年高考中都有很多化学相似概念的考查题,而这些看似简单的题目往往失分比较严重。下面笔者就高中化学中常见的相似概念提出一些教学策略。  一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贯穿着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教材理论与化学实验相结合,不仅能够使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实施,而且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高中化学作为化学基础知识的升华,较之于初中化学,其内容更深奥,理论性更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结合实验,进行实验室教学。形象、生动、直观的化学实验课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感性材料,也为教师提供了多元化、多个层面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学课程丰富多彩,生动有趣,从
网络教育是对传统教育方式的突破和颠覆,网络教育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可以开展学习,不受多种因素的限制.我国国内网络教育可以分为起步阶段和快速发展阶段,起
随着组织之间的合作、联盟等形式越来越多,针对于组织间关系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要。由于组织之间的结合方式会对价值的创造产生很大影响,将关系作为一种无形资源进行研究会促
新时代的青年学生是国家发展的中坚力量,肩负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重任,对青年学生群体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至关重要.培育青年学生群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考察黄河,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发出了让黄河
期刊
初中生物教学的基本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地球生物的本质及其奥秘,为了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点,在各个版本的初中《生物》教材中均配有大量图例。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应积极探索并掌握图例的应用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图例为学生讲解相关知识点,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一、图例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在进行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教会学生读图,并利用图例进行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在课堂上对教材当中的插图进行
“生命活动的调节”是高考的热点问题,首先,体现在知识的内在联系上,如生长素与植物果实的发育,性激素、甲状腺激素与高等动物的生殖发育,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与动物新陈代谢的联系,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联系以及神经调节明显具有“调节的物质基础一结构基础一调节机理一生理效应”的知识主线。其次,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如顶端优势、无籽果实、预防接种等。此外,几乎所有激素的各项生理功能都涉及了相应的实验,而科
中国经济正在逐步完成从传统的第三产业向现代新型第三产业转型的过程。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促进了现代服务业的高速发展,催出生很多全新业态。以提供现代化服务为特色的创业型
义务教育阶段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特别是如何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道道难题。要破解这些难题,离不开教学方式的创新,以下就以本人执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第一课《传神与意境》为例,谈谈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探索新方法的一点心得。  《清明上河图》这幅作品规模宏大、场面复杂。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只是通过教师的介绍,了解到画面描绘了北宋经济繁荣的景象,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