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将结合幼儿园活动实践,对生成性游戏课程开发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幼儿园;生成性游戏课程;开发策略
《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幼儿园教育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特有价值,充分发挥教育环境的隐性教育功能,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的真实发展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机械反复的强化训练。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我们重视游戏在幼儿全面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不断开发生成性游戏课程,从而使五大领域课程所开展的活动更加符合儿童需要,更有利促进他们和谐健康发展。
一、观察幼儿对话,探寻生成性游戏课程生发点
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幼儿间会有许多对话,无论是在休息时间,还是午睡起床时穿鞋子的片刻,你都能看到孩子们在互相交谈,请不要忽视这些细节,因为很多幼儿间的话题都是他们真正的兴趣所在,如果以此为契机开发出生成性的游戏课程,将是非常有教育意义的。
如在午睡结束时,为了让孩子们加快速度,激起他们参与下午活动的兴趣,我说:“明天可就是五月五日端午节了,下午美工区角就要开展香包制作的活动了,你们想不想参加,如果想就抓紧时间起床哟!”孩子们听了都陆续起床,在穿鞋子的时候,我听到凡凡(化名)和菲菲(化名)在那里交谈:“菲菲,你说老师说的是肉包子,还是菜包子呢?”“我觉得应该是肉的吧!”我无意间听到了这段对话,头脑中灵光一闪,我们为什么不能就“包”开展一性生成性的游戏课程呢?猜一猜,究竟是什么“包”?是能吃的“包”?是妈妈背的“包”?是摔倒了肿了个“包”?在不同的课程中,孩子们通过品尝了解了食物“包”;在亲自动手制作中,了解了香包,知道了香包的“包”和食物“包”是不一样的。这样的课程是基于幼儿的对话而生成的游戏课程,有效满足了幼儿的发展需要。
二、关注幼儿行为,找准生成性游戏课程切入点
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我们要认真观察幼儿的行为,从中找到教育的契机,进而开发生成性的游戏课程,那么到底以什么为切入点才成形成一系列的课程呢?生成性游戏课程的切入点是以幼儿行为表现为依托,在认真分析幼儿行为背后形成的原因后,从幼儿喜欢的游戏方式出发,设计一系列的游戏,从而让幼儿在自主探究性的游戏中实现自主发展。有一天,我发现有几个孩子总把菜里的豆腐挑出来,从幼儿的这一行为出发,我发现原来几前天一名幼儿吃了一口浇了辣椒的豆腐,因此他就讨厌吃豆腐了,其他几个小伙伴是听了他的描述后,也模仿他的行为,跟他一起“挑食”。为此我构想着一个以“豆腐”为主题的课程,为了弄清楚孩子们是否对“豆腐”感兴趣,于是我开始了第一步:将绘本《豆腐哥哥我爱你》悄悄地放在阅读区最显眼的地方,并有意让在班级里有极强号召力的美美(化名)看到,果不其然,美美非常喜欢这个绘本,不但饶有兴趣地读起来,还手舞足蹈地表演起来。其他几个爱模仿的小朋友也都跳起来,他们感到豆腐哥哥和豆腐弟弟真好玩。于是我便以此为契机,开展了一系列与“豆腐”有关的课程,如科学区角的“豆腐是怎么来的”小实验,表演区角的“豆腐哥哥我爱你”的角色表演游戏,等等。
三、进行活动反思,形成生成性游戏课程发展点
在每一次活动结束后,我们都应该不断进行自我追问,从而使自己在不断反思中,开发更具有价值的生成性游戏课程。如在一次“我的家”的建构游戏中,孩子們在布置家具时,从美工区取来了一堆材料,但是这些材料不够,因此我便设计了“我喜欢的家具”系列生成性课程,在画一画,做一做的过程中,丰富了孩子们对家具的经验。但是在“沙发”的手工制作游戏中,我只是简单地认为孩子们喜欢玩这个游戏,便只投放了画纸、画笔、剪刀、胶棒等材料,让孩子们自由结组制作沙发。虽然我给了孩子们充分的自主,但是效果并不好。我反思后发现,这次手工制作与上次活动的间隔时间有些长,因此有的孩子有些淡忘了,于是就开始“脱轨”而去其他区角玩起了游戏,其他孩子也跟着他离开了。于是针对这种情况,我设计了问题支架,引导孩子们回忆了上次的游戏过程,从而激起了他们制作沙发的欲望。由此可见,我们要经常进行活动反思,从而真正形成生成性游戏课程发展点,促进游戏向前推进。
生成性游戏课程是指关注、追随、支持和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习兴趣和需要,通过师幼互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课程,这是瑞吉欧的重要教育理论。本文大部分是以小班幼儿一日生活为例,总结了幼儿园生成性游戏课程开发的策略:一是观察幼儿对话,探寻生成性游戏课程生发点;二是关注幼儿行为,找准生成性游戏课程切入点;三是进行活动反思,形成生成性游戏课程发展点,期待着能为相关研究带来有益的启示。
参考文献:
[1]田斌.课程游戏化精神引领下幼儿园生成性课程的实现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39):5.
[2]孟娇.关于课程游戏化精神引领下幼儿园生成性课程的实施策略分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05):75.
关键词:幼儿园;生成性游戏课程;开发策略
《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幼儿园教育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特有价值,充分发挥教育环境的隐性教育功能,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的真实发展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机械反复的强化训练。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我们重视游戏在幼儿全面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不断开发生成性游戏课程,从而使五大领域课程所开展的活动更加符合儿童需要,更有利促进他们和谐健康发展。
一、观察幼儿对话,探寻生成性游戏课程生发点
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幼儿间会有许多对话,无论是在休息时间,还是午睡起床时穿鞋子的片刻,你都能看到孩子们在互相交谈,请不要忽视这些细节,因为很多幼儿间的话题都是他们真正的兴趣所在,如果以此为契机开发出生成性的游戏课程,将是非常有教育意义的。
如在午睡结束时,为了让孩子们加快速度,激起他们参与下午活动的兴趣,我说:“明天可就是五月五日端午节了,下午美工区角就要开展香包制作的活动了,你们想不想参加,如果想就抓紧时间起床哟!”孩子们听了都陆续起床,在穿鞋子的时候,我听到凡凡(化名)和菲菲(化名)在那里交谈:“菲菲,你说老师说的是肉包子,还是菜包子呢?”“我觉得应该是肉的吧!”我无意间听到了这段对话,头脑中灵光一闪,我们为什么不能就“包”开展一性生成性的游戏课程呢?猜一猜,究竟是什么“包”?是能吃的“包”?是妈妈背的“包”?是摔倒了肿了个“包”?在不同的课程中,孩子们通过品尝了解了食物“包”;在亲自动手制作中,了解了香包,知道了香包的“包”和食物“包”是不一样的。这样的课程是基于幼儿的对话而生成的游戏课程,有效满足了幼儿的发展需要。
二、关注幼儿行为,找准生成性游戏课程切入点
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我们要认真观察幼儿的行为,从中找到教育的契机,进而开发生成性的游戏课程,那么到底以什么为切入点才成形成一系列的课程呢?生成性游戏课程的切入点是以幼儿行为表现为依托,在认真分析幼儿行为背后形成的原因后,从幼儿喜欢的游戏方式出发,设计一系列的游戏,从而让幼儿在自主探究性的游戏中实现自主发展。有一天,我发现有几个孩子总把菜里的豆腐挑出来,从幼儿的这一行为出发,我发现原来几前天一名幼儿吃了一口浇了辣椒的豆腐,因此他就讨厌吃豆腐了,其他几个小伙伴是听了他的描述后,也模仿他的行为,跟他一起“挑食”。为此我构想着一个以“豆腐”为主题的课程,为了弄清楚孩子们是否对“豆腐”感兴趣,于是我开始了第一步:将绘本《豆腐哥哥我爱你》悄悄地放在阅读区最显眼的地方,并有意让在班级里有极强号召力的美美(化名)看到,果不其然,美美非常喜欢这个绘本,不但饶有兴趣地读起来,还手舞足蹈地表演起来。其他几个爱模仿的小朋友也都跳起来,他们感到豆腐哥哥和豆腐弟弟真好玩。于是我便以此为契机,开展了一系列与“豆腐”有关的课程,如科学区角的“豆腐是怎么来的”小实验,表演区角的“豆腐哥哥我爱你”的角色表演游戏,等等。
三、进行活动反思,形成生成性游戏课程发展点
在每一次活动结束后,我们都应该不断进行自我追问,从而使自己在不断反思中,开发更具有价值的生成性游戏课程。如在一次“我的家”的建构游戏中,孩子們在布置家具时,从美工区取来了一堆材料,但是这些材料不够,因此我便设计了“我喜欢的家具”系列生成性课程,在画一画,做一做的过程中,丰富了孩子们对家具的经验。但是在“沙发”的手工制作游戏中,我只是简单地认为孩子们喜欢玩这个游戏,便只投放了画纸、画笔、剪刀、胶棒等材料,让孩子们自由结组制作沙发。虽然我给了孩子们充分的自主,但是效果并不好。我反思后发现,这次手工制作与上次活动的间隔时间有些长,因此有的孩子有些淡忘了,于是就开始“脱轨”而去其他区角玩起了游戏,其他孩子也跟着他离开了。于是针对这种情况,我设计了问题支架,引导孩子们回忆了上次的游戏过程,从而激起了他们制作沙发的欲望。由此可见,我们要经常进行活动反思,从而真正形成生成性游戏课程发展点,促进游戏向前推进。
生成性游戏课程是指关注、追随、支持和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习兴趣和需要,通过师幼互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课程,这是瑞吉欧的重要教育理论。本文大部分是以小班幼儿一日生活为例,总结了幼儿园生成性游戏课程开发的策略:一是观察幼儿对话,探寻生成性游戏课程生发点;二是关注幼儿行为,找准生成性游戏课程切入点;三是进行活动反思,形成生成性游戏课程发展点,期待着能为相关研究带来有益的启示。
参考文献:
[1]田斌.课程游戏化精神引领下幼儿园生成性课程的实现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39):5.
[2]孟娇.关于课程游戏化精神引领下幼儿园生成性课程的实施策略分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0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