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哆醇依赖性癫痫的临床和遗传学特点及尿液哌啶酸的检测

来源 :中华儿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y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吡哆醇依赖性癫痫(PDE)患儿的临床及遗传学特点,建立尿液哌啶酸的检测方法,分析PDE患儿吡哆醇治疗过程中尿液哌啶酸的浓度。

方法 

对2012年4月至2015年9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确诊的12例PDE患儿(男8例、女4例)的临床表现、诊治过程、脑电图及神经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anger测序或靶向捕获二代测序技术进行ALDH7A1基因检测;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方法测定PDE患儿的尿液哌啶酸浓度,并检测非PDE患儿的尿液哌啶酸作为正常对照。对照组为2015年11月至2016年1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出生的新生儿或因晕厥等原因(不影响哌啶酸代谢)就诊的儿童共58例,其中≤6月龄组25例(男14例、女11例),>6月龄组33例(男14例、女19例)。哌啶酸浓度的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或Mann-Whitney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或Spearman检验。

结果 

12例PDE患儿中7例母亲妊娠期或出生史异常,起病年龄为生后5 h~5个月,8例于生后10 d内起病。经过15 d~20个月的延迟诊断,患儿的癫痫发作最终均被吡哆醇单药控制,其中10例发作控制时吡哆醇剂量高于10.0 mg/(kg·d),另2例分别为8.5和2.5 mg/(kg·d)。发作间期脑电图显示10例有非特异性异常,2例吡哆醇用药前后均正常;头颅磁共振成像显示7例为非特异性异常,5例正常。患儿均通过ALDH7A1基因检测确诊,共发现15种突变位点,其中4种为国际尚未报道的新突变。6例携带IVS11+1G>A突变,出现率25%(6/24)。至末次随访,11例患儿有不同程度的智力、运动发育落后,其中4例重度落后者出生史均有异常;1例未发现明显的发育异常。正常对照组中,≤6月龄组尿液哌啶酸浓度明显高于>6月龄组[8.47(0.46~35.33)比0.66(0.12~3.52)mmol/mol肌酐,Z=-5.464,P<0.01]。12例PDE患儿检测时年龄均>6月龄,尿液哌啶酸浓度0.14~4.08 mmol/mol肌酐(仅有1例浓度稍高于正常值上限),与正常对照>6月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55,P>0.05),与吡哆醇初始、末次随访维持剂量无相关性(r=0.418、0.166,P=0.176、0.697)。

结论 

PDE患儿多在新生儿早期起病。IVS11+1G>A突变出现率较高,可能为我国PDE患儿的热点突变。多数患儿癫痫发作控制后遗留不同程度的智力、运动发育落后,出生史异常者提示预后较差。未发现诊断延迟时间与智力、运动发育情况之间存在相关性。尿液哌啶酸浓度经吡哆醇长期维持治疗后可能恢复正常。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应用带阔筋膜的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一期修复手(足)背部皮肤软组织伴指(趾)伸肌腱缺损创面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8例手(足)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创面面积6 cm × 5 cm~18 cm × 10 cm,均合并部分指(趾)伸肌腱缺损,一期手术采用8 cm × 7 cm~20 cm × 12 cm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创面,同时利用阔筋膜桥接指(趾)长伸肌
目的利用Photoshop像素法分别测算美貌人群角膜暴露率和重睑术前、后角膜暴露率的变化,探讨角膜暴露率对眼部美学的影响。方法测算了30例青年美貌女性的角膜暴露率,回顾分析了43例行重睑成形术病例(埋线法23例和切开法20例),对每例患者分别于术前和术后半年在相同条件下完成数码摄影,以数码照片为资料进行定量分析,用Photoshop像素法测量的角膜暴露率,并进行自身左、右侧及手术前、后的角膜暴露率
期刊
期刊
目的分析孤立性17,20碳链裂解酶缺乏症婴儿的临床和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对1例8月龄46,XY,女性外阴表型的患儿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相关基因进行分析。结果患儿因"双侧腹股沟部包块,46,XY性腺发育不全"就诊,其血压正常。实验室检查显示孕酮29.35(参考范围0.09~1.00)nmol/L,17羟-孕酮10.9(参考范围0.6~2.6)nmol/L,睾酮0.7(参考范围0.1~3.1)nmol
期刊
期刊
目的 总结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Ⅱ类分子缺陷病1例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结果。方法 分析2013年12月起在北京协和医院儿科诊治的1例MHC-Ⅱ类分子缺陷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基因检测结果。以"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类分子缺陷病""裸淋巴细胞综合征"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建库至2015年10月)中检索,并以"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
目的 了解儿童无乳链球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细菌耐药模式,为临床经验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查询7家三甲医院(浙江4家、上海2家、重庆1家)2011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血液和脑脊液培养为无乳链球菌的患儿,回顾分析临床特点、耐药模式、治疗及转归。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结果 确诊无乳链球菌血流感染181例,男86例,女95例。患儿年龄1 d~9岁
目的比较足月和晚期早产儿中基于智能手机的应用软件(APP)自动拍照检测胆红素值(AIB)与末梢血测定总胆红素值(TB)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1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和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住院患儿。纳入标准:出生胎龄≥34周且临床情况需做末梢血胆红素检查的新生儿。每个新生儿均在同一时间采集末梢血测定TB,同时手机AIB及经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