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的偏执

来源 :读者·原创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bbzwkl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个月前,德国“室友”的父母整理旧物的时候清理出一本不知哪个年代的中国菜谱。书里象征性地讲了几个地区的家常菜,图文并茂,可操作性很强。
  不久前我取消了回国的机票。那时候颇为难过,盼了好几个月的胡吃海喝的愿望一下子落了空,回家遥遥无期。有一天晚上和“室友”一起看烹饪视频,看完一道又一道,不禁悲伤起来。“室友”不忍看我太低落,把那本落了灰的菜谱拿过来,说想吃哪个菜尽管点,他明天给我做。
  我随便指了几道菜,他便开始认真看菜谱,写下需要的食材。他看菜谱里面有提到料酒,问我:“为什么我从来没买过这个?”“因为不需要。”我说,“只起个去腥的作用。”他又说:“可是书上写了。”我说:“我知道,但是我们不需要,你也从没觉得我炒的菜腥。”
  他继续看了几道菜的做法,发现每道都用了料酒,正襟危坐,说:“你看每道菜都用了,想必料酒是个神圣之物。我们也要有。”他又叫我赶紧打开电脑在“亚超”网站上买。家里的调料都是齐全的,我觉得没必要单独为一瓶料酒多付几欧元邮费,便不了了之。


  我们家方圆5公里内有9家超市,我们常换着超市买东西。这3个多月以来,我们每去一家超市,他都会围着调料架转好几圈,着了魔似的非要买料酒。
  德国好一点儿的超市里会有一个专门的亚洲商品小货架,卖点儿寿司醋、酱油之类,偏没有料酒。我给他解释了好几次,料酒是个可有可无的东西,不嫌肉腥就可以不用。
  他不听。又想,料酒估计也算是酒,就围着酒水架子转,以为会和葡萄酒放一起,可还是找不到。某次我们去Kaufland超市,他说这么大的卖场,上下两层楼,肯定有料酒。兴冲冲地找了好久,再次失望而归。
  每次去超市都要兜圈子,我有点儿生气,不禁质问他:“你到底為什么那么想要料酒?在看那本菜谱之前你都没听过它!”
  他说:“料酒是正宗中国菜之精髓,一定要有。”
  我翻白眼:“你怎么知道?”
  他答:“要不然那本菜谱上为什么写满了‘料酒’两个字?”


  过了一阵子我想吃饺子。那本菜谱上也教了怎么擀面和拌馅儿,“室友”就开始学做饺子。他看了一遍教程,看到如何拌馅儿那里,“料酒”一词映入眼帘。他让我过去,然后把这词指给我看,边指边义正词严地问我:“看到了吗?!”
  面醒好了之后他开始擀饺子皮,我闲得没事,便去厨房视察工作。他让我帮他看看菜谱里写的饺子皮应该擀多大。“直径6-8厘米。”我读给他听。他让我看他擀的皮直径有没有8厘米。我说不知道,但大小差一点儿没什么影响。
  “那你把卷尺拿来,我测测。”他低头擀皮。我以为他在逗我。
  他看我没动静,就说:“我手上不得空,你帮我拿下卷尺嘛。”
  我无语。
  不多时,我又跑进厨房看他的进程,他正用筷子拌馅儿。我说那一点儿馅儿哪够我吃,便打开冰箱要多拿点儿肉加进去。他放下筷子,双手叉腰,略气愤地说道:“这面粉和肉的比例都是我按书上配的,有多少饺子皮做多少馅儿,不能再加肉。”说完,将我赶出了厨房。


  今天散步路过小城里唯一一家亚洲小商店,是一位菲律宾阿姨开的,商品总体价格偏贵。我说进去随便看看吧。进去之后,他直奔调味料区,聚精会神地看架子上的瓶瓶罐罐,指着贴着中文商标的花雕酒,问我:“这是什么?”我忘了他的“魔怔”,不小心说道:“料酒。”
  他突然大喜,说:“终于找到了!”便要买下来。
  我一看标价,6欧元(约合人民币45元)!不管谁的钱,都不能花得这么冤枉。我就对他说:“网上的料酒加上运费也比这儿的便宜。”
  他又喜,问:“那你在网上给我买吗?”
  我只想糊弄糊弄他,含糊地说“好”。
  没想到他兴奋又严肃地说:“你发誓要在网上给我买?”
  我又说“好”,心想,反正也没说马上买,等家里调料用完了,半年之后再买也是买,不算欺骗。
  他穷追不舍:“那你今天回去马上买?”
  我不答。他又连着问了四五遍,我招架不住,只得无奈答应。
  回去的时候大概是下午5点。路上的风停了,夕阳斜下,云白天蓝。我们牵着手默默地走。
  他忽然很大力地抚摸我的背,像抚摸一只大狗一样,说:“我太高兴了!马上就可以有料酒了!”
其他文献
一  柏林的冬天阴沉而漫长,如同街头行人的脸,不带半分柔情。  让一个德国人开怀大笑是不容易的,即便在剧院,也很少听到他们开怀大笑。他们像控制自己的愤怒一样控制着自己的快乐,不多不少,刚好“得体”。  就连这里的孩子也是如此,两三岁的孩子已经自觉地排着队过马路;遇到无聊的大人聚会,他们居然会一个人在角落里和自己玩;偶然也会在周末的市场上看到蹲在冰激凌摊位前哭着不肯走的小孩儿,这时候,站在不远处的父
期刊
越来越喜欢大雾了。  从傍晚到清晨,雾气弥漫在田野中,悄悄地在草丛和树木间聚集,像神奇的魔术师,总有出人意料的表演。我若预感这日会有大雾出现,便会早起,到某个荒僻的地方,苦搜细寻,看细微处有没有精彩的剧目上演。  又被我猜到了。大雾弥漫的清晨能见度很低,我去了离家不远的一片荒地。到处都是水迹和露珠,湿漉漉的,像刚刚下过一场小雨。此时是初夏,昆虫并不多,最先在水边香蒲细长的叶子上发现了一只毛毛虫,再
期刊
大概,您也听过或经历过类似的爱情故事吧?  他是个普通男生,自小被父母、师长压抑着不让谈恋爱,对于爱情的了解,基本来自小说和电视剧。浪漫的拥抱,炽热的亲吻—虽然每到吻戏,父母就赶紧换台,但他多少还是有了些概念。  这仿佛是个禁忌的秘密—爱情故事该是这样的。  初中时,他偷偷喜欢过班里一个文静的女孩。赶在寒假前,他偷偷写了张贺年卡,画了个卡通猫,附上一句话:“祝你新年快乐。希望你一直快乐。”  结果
期刊
一  我跟我爸已经很久没有联系了。这几年的联系一直很少。上一次见面,是在春节期间,我回老家,他出门时看到我,和我打了一个照面,也没说上话。他穿的什么衣服,神情是什么样的,我没有一点儿印象。他急匆匆地出门,撞见我倒像是一个意外。我能猜得到,他是要去前屋打牌。  他跟我妈离婚时我正念大二,没有预兆地接到他的电话。他说:“我跟你妈离婚了,你以后归你妈管。你现在是个大人了,以后自己照顾好自己。”  我接到
期刊
期刊
侯长喜先生讲笑话,说有个人去烤鸭店问:“是正宗北京烤鸭吗?”“瞧您说的,不正宗您打我脸。”不一会儿,烤鸭端上来了,那人说“先别片皮”,他瞅了瞅鸭屁股说:“这是长江鸭,做咸水鸭最好了,换。”不一会儿又端上来了,那人又瞅瞅鸭屁股:“这是鄱阳湖鸭,好做卤鸭脖子,换。”不一会儿又端上来了,他又瞅瞅鸭屁股:“这是白洋淀的麻鸭,熘鸭片儿最好,换北京白鸭。”这一次,出来一位白帽高耸的人,作揖说:“大师,这死鸭子
期刊
一  孩子喊“妈妈,过来一下”时,我默默在一张白纸上画下一横,第10个“正”字完成了。这说明,一早上他已经叫了50遍“妈妈”,而我分别处理了以下这些事情:  1.妈妈,这个字我不认识。  2.妈妈,我想喝口水。  3.妈妈,我可以去下厕所吗?  4.妈妈,我的尺子在哪里?  5.妈妈,我的笔不够尖。  6.妈妈,我想要张纸。  7.妈妈,这个单词怎么读?  ……  “妈妈,这个字我不认识。”  又
期刊
说起这家店,我好像连它的名字都没什么印象了,也可能从来就没有注意过。但我知道这是老于的店,那里也承载着我的故事,是我难忘却又百无聊赖的高中时光里无可替代的避风港。一  我和老于纯属不打不相识。现在细想,老于其实挺酷的:都快60岁的人了,整天穿的和旧时代的记者一样,如今回看,居然是当下正流行的工装风;头发三七分,梳得倒还整齐;每天骑着亮眼的橙色“死飞”自行车,兜里揣着个保温杯,来旧货店开门。那辆自行
期刊
2019年3月,为了赚钱养活自己,我找了一个做书店店员的兼职,现在看来算是“被骗”。  招聘广告上写的工作内容是:书店管理员,看管小孩,维护秩序,防止吵闹。我心想,这还不简单,不就是让小孩安静,有什么难的。  后来才知道,这是一家刚起步、悄悄营业的晚托班,就在一家小学附近的小区里。每天需要负责10来个孩子的课后作业和晚饭,有时还要进行课外辅导。  我抱着打工赚钱的心态开始了这份兼职,发现现在的孩子
期刊
一  我的理发师是个韩国人,英语不大好,但手艺好、价格便宜。  第一次去时,一进理发店,里面坐了好几个韩国大妈一起叽叽喳喳,我立刻觉得来对了地方—作为一个在韩国超市买了10多年菜的人,在我心目中,韩国大妈应该是最会过日子的一群人了,常年化着最精致的妆,抢着最划算的菜。  所以,韩国大妈看中的理发师,肯定不会差。  坐下之后,我掏出手机,指着里面的图片:“这样的。”理发师对着照片认真看了看,又看了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