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海丁

来源 :今日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hongh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海丁
  又名白贲。1973年出生于辽宁沈阳。1996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学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国人物画工作室,获硕士学位。现任教于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有若干作品、文章获奖或发表。
  
  
  自2004年以来,任海丁画了一些和写生联系似乎密切又不密切的东西。这些水墨画的题材包括一些佛像、古书卷、铲车以及模型飞机,还有一些动物和人同处的肖像。从其中或可以看到他的某些心理动向。
  那些关于佛像、古书卷、模型飞机的描绘,也算一种间接的写生,是对书籍中图片的水墨“复制”,里面可辨认出他的困扰——那有关对二十世纪水墨写实传统自觉地逆反,同时伴随着不确定的怀疑。本来借助于图片图像,是为了脱离学院写实训练影响下的图式习惯,但他的确在这种水墨写实的框架里耽得太久,逆反也带上了犹豫的气味。这也表明他对某种水墨传统性的某种依赖,换言之,就是意义的焦虑——在这一中国画新时期里,大概这种文化上意义焦虑是颇为真实的。
  中国画合法性的困惑,在二十世纪起始就是个明显的问题。而在今日世界艺术格局下,某种应激反应促成了两方面论调,一是强烈的根脉意识,一则相左。倘若并非天才——天才按自己内心召唤行事——就要多少被外部环境所困扰,这种困扰对画者的内心来说,是一种不自由:越不自由就越企图寻求保证,而越寻求保证就越会使自己外在于其保证物。一个循环的怪圈于焉形成。
  任海丁的水墨“复制”,据他自己的说法,原应是复“读”。不过最后这个“读”还是一种水墨的相关“制作”,却失去了“读”这个字眼所应有自由。一些水墨的规定性的东西并没有被自在地任运,相反,体现为刻意的经营。就画面而言,无论是佛像、古书、或是模型飞机,都具有水墨保全的辩解语气在里面,墨色与颜色暗哑,抑制又忍不住表现自身,好像昔日墨彩的荣光游魂仍在,只是渐渐失去了光泽。如追究背后的缘由,其实不难理解,这是一种——并且一直以来的现时代水墨画的尴尬:传统水墨语言需要转译才可以拿来表达和接受,不管是写实的或是非写实的水墨画。传统水墨语言自身本来不算作是问题,可一旦发生表达的间接情形时,那么对于语言和表达就都构成了妨碍与拆解。也许此刻他已经发觉,关于文化合法论调的那个循环怪圈的威力了。
  在同样的焦虑下,他画了一些名为《他们》的人物肖像画。他似乎决定尝试接受这种焦虑持久的影响,以及折中心情给画面所带来的含混性。换句话说,暂且认可水墨的文化外部环境的真实状态。
  


  名称 他们之一
  作者 任海丁
  材料 纸本设色
  尺寸 179×80cm
  年代 2007年
  


  名称 他们之二
  作者 任海丁
  材料 纸本设色
  尺寸 179×80cm
  年代 2007年
  
  那些肖像的画面里,观念与笔墨该是一场不大在乎的“秀”——至少他带着这样的自我心理暗示来画这些人。画面里的猫头鹰不妨可以看作是密涅瓦的那只反思鸟,这种警惕的动物衬托着一些不具反思性的人物,他们各自自足其意义,就好像那些笔墨本身的无目的性一样。这其中便有一种矛盾,即反思与行动的矛盾。任海丁自己说:“以前我在学院里,关于艺术,的确是作为一种历史性的反思来接受的;就是说,思考什么样的艺术更具有一种完满性,把它作为一种驱动来进行自己的绘画。后来我发现,这种情形下你只得到一种艺术历史性的欲望图表,你作为一个其中的标记者,很有可能会瘫痪掉。那么把这些猫头鹰和不具反思性的人的并置,是两种力量——反思和行动的争执与胶着状态。把这些猫头鹰和不具反思性的人的并置,是两种力量——反思和行动的争执与胶着状态。其实我是不自觉地这样画的,倒不是刻意寻找这种过分哲学化的逻辑关系,但一旦当我不在乎这种隐喻在画面上是否显得愚蠢的时候,我想我已经部分摆脱掉那种僵硬的反思了。”那么问题便复杂化了——他是在不自觉地进行一种关于水墨的反讽吗?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如前所说,对笔墨的迷恋已经没有明确的使用上的目的性,人物形象的毕肖也没有传神写照的目的性;画面上这虚拟的笔墨自为所传达的,在最低的限度上,可以看作是一种对既定传承下的表达不匹配的暴露,一种严肃的“无意义”。
  或者,在他看来,是因为观念与笔墨的意义未免太多了,那种为赢得自由而付出了自由的代价,显得那么的荒谬而不实在——在意义拥挤的地方有种热烈中的“无意义”,如同一个人同时看到了世界正反两面的征象。所以,此时他在画面上的重点非关表达的纯粹性问题,而是体现那个“循环怪圈”所拥有的权力和它的空无,以及其间的含混状态,却不是使它们互相斗争。那么,它们合法的荒诞便被展示出来:没有一种合法的审美以及表达是纯然自在的,它们是为数众多的集成意志的结果——其间没有权力如实地下放给个人。而个人的表达真实更像自烛,它需要在集成意志中间盗火;在任海丁貌似折中主义的出发处,仍旧可以看到一种不妥协的态度:对虚假审美信仰的怀疑带来即将的决裂,从而找到并完成自己真实的艺术的最基本的观念和作为。民谣诗人胡德夫有这样一句歌词是他所喜欢的:
  这是最最遥远的路程
  来到最接近你的地方
  这是最最复杂的训练
  引向曲调绝对的单纯
  你我需遍扣每扇远方的门
  才能找到自己的门 自己的人
  另外,假如说画者、继而说艺术家,是造梦的人,他们造一个既幻且实的梦,以此来带给自己及他人另一个世界。这也正如在沙滩上造沙塔,要明了那毕竟最终只是沙子,才可以感觉到塔的不思议的真实;从这个角度,这些画所透露的信息是:也许“无意义”正是个开始,认可沙子本身,塔将由是而成。
  


  名称 他们之六
  作者 任海丁
  材料 纸本设色
  尺寸 179×80cm
  年代 2007年
  


  名称 他们之七
  作者 任海丁
  材料 纸本设色
  尺寸 179×80cm
  年代 2007年
  


  名称 他们之八
  作者 任海丁
  材料 纸本设色
  尺寸 179×80cm
  年代 2007年
  


  名称 他们之九
  作者 任海丁
  材料 纸本设色
  尺寸 179×80cm
  年代 2007年
其他文献
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大大提高,人们不仅仅追求物质的享受,更加注重精神的享受。纸、塑料、金属、玻璃、陶瓷是常见的食品包装材料,纸包装材料不仅拥有广泛的原料来源、而且其成本较低、质地较轻、应用广泛、可回收利用、缓冲性能好并且对环境产生的“白色污染”少之又少。古代传统包装中例如植物素材包装的美观、健康、环保的优势也是现代许多包装无可比拟的,但是在保鲜、香味阻隔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随着人
期刊
5G以高精尖科技屬性、广泛运用的可能性为特点,成为时下的网红词汇。随着制造业在“智能+”领域的深入探索,印刷业进入了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5G”发展新时期。越来越多的印刷企业迫切需要摆脱传统生产模式的桎梏,探索新业态下的企业智能化升级发展的参与维度,以期能够适应智能印刷时代的到来。  本期专题与大家共同探讨的就是,5G时代印刷业如何探索向智能化转型升级的新途径。
期刊
最近,某专业评测机构在对几款商用彩色数码复合机进行试用和全面测评后,对智能型彩色数码多功能机富士施乐ApeosPort C7070给出了极高的评价:“ApeosPort C7070可以算是一个‘全能型选手’,无论是彩色输出品质、信息安全防护、易用性,还是移动办公等方面都达到了业界领先水平。”  富士施乐ApeosPort C7070集彩色打印、彩色复印、彩色扫描和传真功能于一身。其彩色打印分辨率为
期刊
9月9日,由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简称“中国印工协”)举办的“中国印工协2020印刷技术峰会”在北京宝辰饭店召开。本次峰会的主题围绕“智能化、网络化、绿色化、新商业模式”展开,致力于为印刷产业制定“十四五”规划和“十四五”发展开智、赋能。  本次峰会采取线上直播、线下会场相结合的形式呈现。据主办方的直播平台统计,有3万余人次观看了本次峰会的线上直播。线下会议邀请到了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会长、原
期刊
揭牌仪式    满副院长接受采访    揭牌典礼现场    2008年1月19日,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创作院淄博学术交流中心在山东淄博开元文化大世界举行揭牌仪式,首批国内20余位知名画家入驻其艺术工作室。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创作院与淄博开元文化大世界喜结良缘,两者可以优势互补,将为淄博市提供更高层次、更丰富内容的文化产品,又可促进淄博市文化交流和文化企业的做大做强。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高显莉、
期刊
李碧霞,女,1930年生,江苏徐州人,1950年毕业于徐州师范学校,曾任职文化馆、群艺馆。1960年考入江苏省国画院学习。  1977年调入安徽艺术学校任花鸟画教师,创作大量作品,经常在国内外展出发表。曾出版个人画册及参与全国性画集共有五十多部。1994年《春情》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2002年创作《瑞雀呈祥》作品参加“2002年全国中国画展”被评为优秀奖。2003年《花季》入选“第二届全国中国
期刊
左起:《今日艺术》杂志社社长茹峰、旅日画家卓民、厦门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张小鹭、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王镛、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常务副馆长冯光生、天津画院院长何家英、中国民族文化促进会会长高占祥、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胡明哲、中国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戴志祺、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李魁正    由北京美术家协会,北京画院,《今日艺术》杂志社,东方岩彩编辑部,湖北美术学院共同主办的《”晤对材质”----中
期刊
绘画倘若一味追求技术的娴熟,而缺失情怀的寄托,其展示的只能是毫无生气的点,线、色等,成为无生命、无活力的外在躯壳,应该说,这是当代绘画的弊病之一,当然,其原因是复杂的,我们当然在面对这一时弊,发出由衷的呼唤——让艺术回归真诚,让艺术更纯粹。  老画家李碧霞女士,以其母性的情怀,温情的意绪,心曲式的风格,细腻的手法,创作的工笔花鸟画体现的正是一种超拔世俗,心归平淡的心灵图景,在这一图景中,她融入了生
期刊
戴宏海,1941年8月生于温州市。温州书画院专业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温州大学特聘教授。温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画院中国工笔画研究所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专家特殊津贴。2003年12月出席第六届全国美术家代表大会。2005年任2005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组委会副主任。温州市人民政府授予第四届、第六届文艺创作最高奖金银鹿奖
期刊
关于谈重塑中国画的精神魂魄,我似乎是先从禅宗二祖慧可“断臂求法”的故事中得到诸多启示:慧可(487--593)历尽艰险,寻求从天竺(古印度)传法而来的达磨大师.他曾在雪地里跪请三天三夜,虔诚地祈求大师为他“安心”.大师直截了当:“把心拿来,我为你安.”此时慧可回光返照,曰:“觅心了不可得.”师曰:“予汝安已!”慧可当即直下承领,恍然顿悟,五体投地,以是因缘,断臂而誓,终证菩提.成为中国禅宗的第二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