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ali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将积极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塑造大学生的积极人格、丰富大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构建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 思想政治教育 实效性
  一、积极心理学及其基本思想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20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股新的研究思潮,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使人类走向幸福,其矛头直指过去传统的“消极心理学”。它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分为三个层面:1.在主观的层面上是研究积极的主观体验:幸福感和满足(对过去),希望和乐观主义(对未来),以及快乐和幸福流(对现在),包括它们的生理机制及获得途径。2.在个人的层面上,是研究积极的个人特质:爱的能力、工作的能力、勇气、人际交往技巧、对美的感受力、毅力、宽容、创造性、关注未来、灵性、天赋和智慧。3.在群体的层面上,研究公民美德和使个体成为具有责任感、利他主义、有礼貌、宽容和有职业道德的公民的社会组织,包括健康的家庭、关系良好的社区、有效能的学校、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等。
  二、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积极心理学具有学科差异,它们分属不同的学科领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以国家主导意识形态教育为主的思想观念教育;而积极心理学则是一种心理学理论和学科,是一种对人的心理现象进行事实描述,并对人的心理规律和心理机制进行揭示的研究型基础学科。研究对象不同,前者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品质的形成、变化和发展;后者的主要研究对象则是人的心理健康方面的积极情感体验、积极的人格品质、积极的组织系统等。
  尽管二者存在学科的差异性,但二者也存在诸多的联系和相通之处,这些联系和想通之处,就成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借鉴积极心理学理念与方法可行性的一个理论基础。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与方法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的发展,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完善,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水平,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而且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促进学科之间的学习借鉴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三个层面确立了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三个维度:积极人格、积极情绪体验、积极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一)塑造大学生的积极人格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人都具有巨大的潜能,都有追求自我实现的需要,有整合自己的力量和克服困难的能力,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不是发现“学生的问题”,更不是发现“问题的学生”,而是塑造大学生的积极人格,发掘自身优势和潜能。
  雅斯贝尔斯认为所谓教育,“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成,并启迪其自由天性”。他认为教育是“人与人精神相契合,文化得以传递的活动”,是使受教育者“顿悟的艺术”,是促进受教育者自觉“生成”的一种方式——“教育即生成”。而所谓生成,就是每个受教育者都能够主动地、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天赋的潜力,使其“内部灵性与可能性”得到充分发展。雅斯贝尔斯抨击现实教育中忽视人、压抑人的现象,呼吁教育改革,他认为,现实的教育将学生置于被动地位,当做容器而机械地灌输,不利于学生整体精神的成长,只是训练他人意志的工具、社会的机器,培养不出真正的人。教育既是整体精神成长的过程,又是人的知、情、意统一发展的过程。教育是个体自我教育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在教育上,他十分强调学生的自我教育,教育者的使命是把受教育者引到自我教育的道路上去。“教育的过程是让受教育者在实践中自我练习、自我学习和成长”,“而非强求一律”。在实践中,他要求学生“不要追随我,要追随你自己”。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抱着积极的人性观,对学生有足够的爱心、宽容心和信心,在工作中丢掉那种简单、直接的,以反复提醒、批评惩戒为主的教育方式,采用理解、接纳、欣赏、说理、赞美等更加人性化和科学化的方式方法,善于给大学生贴上“积极的标签”,善于发现大学生的积极特质,同样也要善于引导大学生发现自身所具有的积极人格特质、积极力量,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潜力,培养学生自信心、自我认同感、自我决定感。
  (二)丰富大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
  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出,积极情绪是指能激发个体产生积极性行为或行为倾向的情绪,包括主观满意感和满足、希望和乐观主义、快乐等。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激发学生的自我思考,从而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积极倾向的情绪体验就是积极情绪体验。一旦积极情绪体验产生,学生就会主动接近思想政治教育,用心参与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主动理解和接受,纳入自己的生活之中,体验到自身价值目标实现时的自豪感和成就感,达到了自我成长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一些开放愉快的教育方式,将内容趣味化等手段,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调动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通过对过去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积极情感体验的回忆,提升他们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悟能力,树立对待生活的乐观主义态度,增强大学生的幸福感、满意感和快乐感,并能满怀希望地面对未来。应该创新教育方法,根据教育的不同内容和特点,组织自助式的讨论、发言、辩论、对话、戏剧表演等形式,营造宽松、积极、平等、热烈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在这一舞台上表现自我、展示自我、感受成功,获得积极体验,也应注重学生的自我教育,鼓励学生走向社会,参与实践,开展参观调查、实践考察、拓展训练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领悟生活、感悟人生。
  思想政治教育也要考虑学生的需求和感受。大学生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一贯重视社会性,但更要重视个体性,特别是个体承受能力。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关注大学生的自身感受,了解他们对目前的状态是否满意,需要是否能够满足,是否快乐,引导大学生遵从内心,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现实,帮助大学生感受幸福,创造幸福,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幸福感受能力。
  (三)构建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是人的体验、人的积极品质与社会背景的联系性,良好的社会、积极的社区及积极的组织对人的品质有促进作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人,其生存、发展一刻也离不开环境,人的思想品德是在一定的环境里形成和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也是在一定的环境里进行的,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构建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与各种环境因素的良性互动,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有重要意义。
  高校学生的成长除了得益于专业领域内的知识与技能外,同样得益于学校文化所形成的环境氛围对其成长过程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因为最佳教育不仅应有助于我们在专业领域内更具有创造性,还应该使我们更善于思考,更有追求的理想和洞察力,成为更完美、更成功的人。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文化和课余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校园为空间的多方面、多类型的文化活动,由学校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构成。校园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应从多层面和多空间于潜移默化中吸引和感染学生,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氛围,产生教育效果的连续性和最大化。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包括建设整体优美的校园物质环境,健全先进合理的制度文化,形成浓厚的优良学风,建立团结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等,从而形成健康的舆论导向和有凝聚力的校园精神,形成良好的整体氛围,给大学生以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任俊.积极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8.
  [2]马丁·塞利格曼.真实的幸福.卷出版公司,2010.7.
  [3]杨克瑞.世界著名教育思想家:雅斯贝尔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5.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1.饮食记录每天早、中、晚餐的饮食内容,帮助自己了解一天中所吃进的东西。检视的时侯,反省自己是否吃了不该吃的东西。由记录达到控制体重、保健的双重目的。2.每天测体重体
在《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全面推行下,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初中物理核心素养,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渗透激励教育,通过语言或情感的激励,让不同学习能力水平的学生
数学与德育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实则不然,在数学中有不少内容都可以与德育相结合.从小学到高中,数学一直是教学重点,是每名学生都应该认真学习的内容.若在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
思维是数学学习的灵魂,而好的情境设计要具有趣味性和思维性.打破学生现有认知结构与外部环境平衡触发学生思维、在求异中激活学生的思维是引导学生意义建构的重要方式.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决定,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那么,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保险市场应如何组建和完善,已成为保险研究的重要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