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因对策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k871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我们时不时会听到或目睹这样的现象,某某学生离家出走,某某学生跳楼自尽,杀人放火。这触目惊心的事件让我们深切地意识到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其实,造成中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原因不外乎家庭,学校,社会和自身。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义务普及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知识,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努力营造适合中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   成因   策略
  一、农村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焦虑,恐惧心理
  农村地处边远山区,相对而言,经济落后,人们生活水平低下,父辈大都靠二亩地养家糊口,生活举步维艰,他们希望子女能逃出农门,光宗耀祖,所以,再苦再累也要将孩子送进大学。这种想法,无形中给孩子的心理带来压力,总感觉自己愧对父母,成天埋在书堆里,闷闷不乐,忧心忡忡。特别是遇到考试,就不知所措,胡思乱想,久而久之,就会造成焦虑,紧张等心理障碍。
  (2)脆弱,逃避心理
  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较多,在家都是众星捧月式的“小皇帝,小公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缺乏最基本的生存能力,更不用说耐挫能力了。所以,生活中稍有不顺心,就心灰意冷,唉声叹气,缺乏抵御挫折的能力和战胜困难的勇气,遇事不思考,不想办法解决,而是逃避,甚至感到压抑,想不开,严重者还产生轻生的念头。
  (3)贪图享乐,相互攀比心理
  由于受社会不良分气的影响,部分学生变得爱慕虚荣,贪图享受,不思进取,把学习搞得一塌糊涂,把课堂、食堂变成他们媲美,挥霍无度的场所。
  (4)嫉妒排挤心理
  嫉妒心理是担心别人优于自己的一种不良心理,这种心理极其普遍,特别是在抑郁质明显的孩子身上表现尤为突出。这类学生大都是父母老师眼中的乖孩子,在赞誉、鲜花、掌声的包裹下长大,自觉高人一筹,唯我独尊,容不得别人比自己优秀,一旦别人高于自己,就害“红眼病”,甚至为防止别人超过自己不择手段。
  二、引发心理不健康的原因
  (1)家庭教育不当。首先受经济条件和生活环境的限制,农村部分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更切,他们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心思都集中在孩子的学业上,只要孩子能专心读书,所有的需求都可以无条件地满足。可熟知,这是对孩子的一种娇惯,在这种氛围中长大的孩子,受不得半点委屈和艰辛,遇到挫折便不知所措或心理失衡,出现偏激行为。其次,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社会现实,农村出现了诸多的留守儿童,作为父母,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而“隔代亲”的思想意识又让监护人放松了对孩子的约束,使孩子变得任性,自大,目中无人。还有一些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不可谓不严,但他们缺少教育的策略,总想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子女,而对于子女在情感,需要,意志,性格等心理素质方面的培养置之不理。其实,家长的文化水平,家长的个人修养,家长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与否,家长错误的教育态度和方法,都易造成中学生不良的心理倾向。
  (2)学校教育失衡。目前,虽倡导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但受种种因素的影响,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的现象仍然存在。而且评价学校、教师的标尺依然是学生的成绩。因此,在这根魔力棒的指挥下,学生只能成天奋战在书山题海中,自觉苦不堪言,厌学逃学心里便油然而生。还有个别教师本身就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诸如脾气暴躁,情绪反复无常,缺乏宽容忍让意识等,这些不良的个体心理品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不可低估的负面作用。
  (3)社会的负面影响。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低级庸俗生活方式的耳濡目染、流氓团伙的吸引,以及各种有害思潮的影响,还有各种不正确的社会舆论的压力,都会引发心理障碍。
  三、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策略
  (一)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1、重视家庭教育,提升家长素质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塑造情感、意志、性格、品德的场所。因此,家庭教育不可小觑。家长的思想做法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未来。但长期以来,有好多父母总是按照自己的理想去规划孩子的未来,把孩子当作实现自己欲望的工具,一味的要求孩子如何如何去做,从不顾及孩子的想法和感受。这种陈旧单一的教育方法违背了孩子成长发育的规律,扼杀了他们灵活的天性。父母爱子的心情不难理解,但这种育人的思想和方法,对孩子来说无疑是一种摧残。因此,身为家长,必须充分利用学校召开的家长会、家访、电话交流等途径学习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掌握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只有这样,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才会做到游刃有余,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2、开展校本培训,提高教师心理素质
  学校是孩子生活的场所,是实施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教师的举手投足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要教育孩子茁壮成长,教师必须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的职业特点要求教师有很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使自己始终以充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所以,为了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学校有必要开展心理学知识的培训,培养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能和心理训练方法的教师队伍 ,这对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教师具有不健康的心理,必然导致不健康的教育行为,这将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
  3、理论联系实践,提高学生调节情绪的能力
  中学生的种种出格行为,都是心理不健康所致,因此,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一方面,我们要充分利用班会时间普及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情绪本身就喜怒无常,变化多端,无可惧怕。关键是教师要在普及知识的同时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训练。心理健康教育是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为一体的。因此,科任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踊跃表达,通过交流进行心理减压,逐步提高学生的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减少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   (二)优化成长环境
  1、创造平等和谐的家庭氛围
  (1)建立和睦的家庭
  和睦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起决定性的作用。生活在互助友爱的家庭中,孩子自然会感到温暖,快乐,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孩子会开朗活泼,热情友善,尊敬长辈;相反,生活在关系紧张,冷漠的家庭中,孩子焦急恐惧,郁郁寡欢,缺乏安全感,会使性格变得暴躁,孤僻。因此,家庭成员之间必须互相尊敬,理解,信任和关心,这样才能为孩子创造成长的愉悦环境。
  (2)学会赏识孩子
  我们常言,三岁的小孩爱听好话。的确,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他们知识粗浅,意志淡薄,却又极力的想表现自己以求得别人的认可。虽然他们的想法不可避免地带有幼稚性和不成熟性,但家长绝不能将其一棍子打死,我们要用赏识的眼光和态度去对待他们,从积极的方面去肯定他的闪光点,让他们找回自我价值,从而向更高目标奋进。
  (3)创设民主、平等的心理环境
  作为家长,大都有这样的发现,孩子的所想所做老师不知,家长不晓,唯有同伴知道。究其原因,是我们未能营造出让他们畅所欲言的环境。只有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孩子才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见解,内化自己的行为。因此, 家长要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平等、民主地对待孩子、尊重孩子。把孩子当做自己的知心朋友,经常和孩子交流,认真听取孩子的意见。当孩子做错事时,家长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不能当众大声训斥。孩子遇到挫折,家长不能挖苦嘲笑,要正面引导,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克服困难。
  2、构建民主新型的师生关系
  民主平等是现代新型师生关系的核心要求。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可以使学生在尊重和信任中充满自信。但建立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前提是爱生。中国近代教育家夏眄尊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教师,只有热爱学生特别是尊重、信任学生,才能够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理解学生是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人与人的交往离不开理解。对于成长中的学生来说更需要理解。只有理解学生,才能抑制并消除自己心中的焦躁和不冷静,心平气和地对学生“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陶行知先生的话我们必须牢记:“我们必须会变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
  3、净化污浊的社会环境
  造成学生心理不健康与社会上不良风气、内容不健康的大众传媒、良莠难分的网络侵蚀有密切关系。农村虽然较偏僻,但在信息技术的冲击下,网吧等娱乐设施也充斥着社会的各个角落,加之农村有诸多留守儿童,监管不力或无人监管的现实给他们提供了机会,于是他们成天泡在网吧或录像厅里“享受生活”。我们知道中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极不稳固的时期,易受外界的影响,容易出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现象。所以相关部门要加大力度,规范网吧经营,限制未成年人随意出入网吧,以防不良信息对他们的侵蚀。
  总之,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非一蹴而就,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亦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全力以赴,紧密配合。不过我坚信,只要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一定会取得显著疗效。
  参考资料:
  [1]《中国教育报》 2003,9
  [2]《中学生心理教育原理与教程》 林建华
  [3]《教育管理心理学》 2001
  课题编号    GS[2013]GHB0107
其他文献
“和谐”是一种完美,是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存在的最理想的状态。语文教学是一门和谐美的艺术,学习语文更是追求和谐美的过程。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着力营造和谐的美的情境,让学生在和谐的、宽松的、美不胜收的课堂里遨游,欣赏学习语文的和谐美。  一、平等对话——师生关系的和谐美  “师生关系的和谐美”即民主、平等,人人有话可说,言无不尽;人人学有所思,学有所得;人人求同存异,和谐共进。当学生
期刊
写作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重要标准,习作是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的重要途径,因此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尤为重要,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现在的学生特别是农村孩子由于生活环境的局限,加之知识面狭窄,一提到作文就头疼,觉得“老虎吃天无法下爪”,所写作文东拼西凑,空洞无物,缺乏真情实感,作文教学长期以来成为语文老师难以破解的老大难问题。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总结个人这几年语文教学实践的一些
期刊
摘要:立足生活,着眼农村,把教材的教学要求与学生实际结合起来,重新整合,创设情境、优化课堂,激发学生交际的动机,运用多种方法加强学生口语能力训练,发展学生交际语言,关注过程、积极评价,激励学生交际信心,提高交际能力,让农村的学生演绎出敢说、乐说、能说的精彩口语交际课。  关键词:开发资源 整合教材 创设情境 优化课堂 积极评价  口语交际的目标是:学生应当具有日常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
期刊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联系,数学课程更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方式。但是受学生年龄特征及教学方式的影响,当前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创建有效、高效的课堂,充分调动、激发学生的认知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和发展,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实际价值。  一、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及其低效原因  1.“教”的方面存在的问题
期刊
要想练好书法,没有自觉的、长期的练习是难以有所成效的。 成年人学书法可能源于兴趣,可能源于需要,都是有一定动力的,相对于小学生来说还要容易一点;小学生年龄小,没有对书法学习意义的深刻认识,也不能深刻地领略到书法的美,便没有学习书法的动力,所以要想给小学生上好书法课是比较难的。课堂上,老师仅教点、横、竖、撇、捺的写法就需要好多课时,快了学生学不会,慢了又相当枯燥无味,所以书法课比较难以上出趣味。  
期刊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在课堂45分钟的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就应该多思考、多准备,充分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机智,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掌握有效的策略,能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本文结合教学实际,谈点数学课中提高学习效率的体会:  一、听课中的不良学习习惯和方法  1.课前无准备。一无知识上的准备,没有预习习惯;二无物质上的准备,教材、
期刊
摘要: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校领导者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的得力助手。班主任只要把工作做实并注意工作方法,一定会搞好班级工作的。  关键词:初中 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校领导者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的得力助手。班主任在学生全面发展的成长中,起着导师的作用,并负有协调本班各科的教育工作和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之间联系的作用。中小学班主任是中小学
期刊
摘 要:针对“限时快乐作文”这一新的教学实践,我们力求以“限时”为突破口,从解决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难教、难写、难批的实际问题出发,探索一种较为科学有效的作文课堂教学形式,进而使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字数的较高水平的文章。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 限时作文 实践  在小学作文教学的长期实践中,针对“限时快乐作文”这一教学实践的分析与探讨,我们力求以“限时快乐”为突破口,从解决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难教、难
期刊
摘 要:本文以高中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改革为背景,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阐述了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探究教学法应用策略和思考,构建政治课堂的探究情境,围绕教学主体性理念,明确学生地位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科学追求探究教学模式的最优化,以期通过探究实践的总结和思考,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实效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 探究式教学 情境  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探究的方法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实
期刊
摘 要:《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通过学生的体验、参与和实践,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培养道德情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避免简单说教,努力克服成人化倾向,是新时期《品德与社会》教学最主要也是最重要、最有效的举措。  关键词:策略 有效 生活  通过反思我们的《品德与社会》教学现状,我们不难发现,现在的一些品德与社会教学往往脱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