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集权制与分权制管理体制的选择历来是企业集团及其成员企业密切关注并慎重权衡的焦点。过度的集权会增加信息成本,而过度的分权又会提高委托代理成本,两者各有利弊,这就需要在企业管理中选择管理总成本的最低点,即要确定集权与分权的最优程度。
关键词:集权制分权制集中统一分级管理代理成本融合
当集权超过一定限度时,就要向分权的方向转化,如果不主动采取和平转化,可能就会发生强制性转化事件;当分权发展到优点显得不很明显、缺点非常严重的时候也会向集权方向转化。过度的集权与分权都不利于企业管理,都是要被转化的。本文将从集权制与分权制对企业管理的不同影响来探讨企业管理体制中对集权制和分权制的选择问题。
一、集权制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集权制是指企业管理的权力集中在较高的管理层,实现指挥的高度统一,下层没有决策权。在企业管理中,集权这种形式看上去类似专制型企业领导风格,人们对其异议颇多,但它有利于企业集团发挥整体资源的整合优势,提高整体资源的利用效率,这些表现在:(1)有利于企业领导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进行统一指挥、集中领导、果断决策,能有效地拟定和贯彻企业的经营战略,实现对企业的整个组织及经营活动的全面控制;(2)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有限经营资源,促进企业整体效益的更大提高。集权制适当削弱了下级管理层的管理权限,可防止局部利益的盲目膨胀,避免其因本部门的利益驱动而做出与整体利益相违背的决定,因而有利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但是采用集权制,在集团内部必须有一个能及时、准确传递信息的网络系统,并严格控制以保障信息的质量,这样集权管理的优势才有充分发挥的可能性。但同时,与信息传递及过程控制有关的成本问题也随之产生。
而且随着当前集权制在企业管理中的运行,集权制的缺陷暴露得很明显:一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工作负荷加重,有权就要多做事,他们难以腾出时间和精力来深入考虑企业发展的重大问题;二是随着集权程度的提高,集权管理的复合优势会不断强化,而各层次成员企业的积极创造性与应变能力却在不断削弱,这会严重影响企业下层管理人员的培养,减弱企业的人力资源储备;三是有可能导致企业重大的决策失误,当企业某个高层管理人员完全集所有重大决策权于一身时,就会因个人偏见、私利观念等因素给企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甚至毁灭一个企业。
二、分权制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相比于完全集中的集权制管理体制,完全的分权制是另一种极端的管理体制,它是把企业管理的权力尽可能地分散在下级管理层,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分级管理的优势。运用分权管理模式,在处理企业各类各种问题上能机动、灵活、及时,当下层部门有一定权力时,就可以随时根据情况处理问题,不需要层层上报审批,浪费时间。
所以不难看出,分权管理实质上是把决策管理权在不同程度上下放到比较接近信息源的各层次成员企业,这样就缩短了信息传递的时间,减少了信息传递过程中的控制问题,使相关成本得以节约。从信息的决策价值角度,相对于母公司或管理总部,各层次管理者掌握的信息越精确、越及时,采用分权管理就越能显示出其充分利用信息价值的优势。
然而分权制也有一定的不足之处:(1)容易产生偏离企业目标的本位主义倾向。有了权就会用权,甚至会较多地考虑私利,而企业的某一局部利益往往与企业的整体利益相冲突,甚至偏离企业目标。(2)使各部门之间协调困难。在分权条件下,下层各部门都拥有一定的权力,各自为阵,谁也不服谁,企业整体利益很容易被忽视。当部门之间出现利益矛盾时,上层因权力完全下放而失去权威性,其协调功能就会无法发挥作用,有损企业工作效率的提高。(3)随着权利的分散,各层次成员企业谋求自身局部利益而非集团整体利益最大化成为一种必然倾向,这是采用分权制的代价,也称为代理成本,并且这种代理成本有不断增加的趋势。所以完全分权制的管理体制也不利于企业的实际管理。
集权制与分权制的内涵非常丰富,它涉及管理职能和管理过程的方方面面,二者又各有利弊。二者的均衡,不但对个体组织系统是必需的,而且在社会系统的整体管理中也尤为重要。只有把握好其限度,协调好这对矛盾,达到两者的相互融合,才能更好的促进企业管理水平提高、实现企业的良性发展,进而推动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1]许红《试论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集权与分权》[J].西部财会,2003年第10期
[2]潘龙《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集权与分权》[J].新疆农垦经济,2005年08期
[3]王春艳、庞建明《浅析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分权制与集权制》[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9年08期
关键词:集权制分权制集中统一分级管理代理成本融合
当集权超过一定限度时,就要向分权的方向转化,如果不主动采取和平转化,可能就会发生强制性转化事件;当分权发展到优点显得不很明显、缺点非常严重的时候也会向集权方向转化。过度的集权与分权都不利于企业管理,都是要被转化的。本文将从集权制与分权制对企业管理的不同影响来探讨企业管理体制中对集权制和分权制的选择问题。
一、集权制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集权制是指企业管理的权力集中在较高的管理层,实现指挥的高度统一,下层没有决策权。在企业管理中,集权这种形式看上去类似专制型企业领导风格,人们对其异议颇多,但它有利于企业集团发挥整体资源的整合优势,提高整体资源的利用效率,这些表现在:(1)有利于企业领导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进行统一指挥、集中领导、果断决策,能有效地拟定和贯彻企业的经营战略,实现对企业的整个组织及经营活动的全面控制;(2)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有限经营资源,促进企业整体效益的更大提高。集权制适当削弱了下级管理层的管理权限,可防止局部利益的盲目膨胀,避免其因本部门的利益驱动而做出与整体利益相违背的决定,因而有利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但是采用集权制,在集团内部必须有一个能及时、准确传递信息的网络系统,并严格控制以保障信息的质量,这样集权管理的优势才有充分发挥的可能性。但同时,与信息传递及过程控制有关的成本问题也随之产生。
而且随着当前集权制在企业管理中的运行,集权制的缺陷暴露得很明显:一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工作负荷加重,有权就要多做事,他们难以腾出时间和精力来深入考虑企业发展的重大问题;二是随着集权程度的提高,集权管理的复合优势会不断强化,而各层次成员企业的积极创造性与应变能力却在不断削弱,这会严重影响企业下层管理人员的培养,减弱企业的人力资源储备;三是有可能导致企业重大的决策失误,当企业某个高层管理人员完全集所有重大决策权于一身时,就会因个人偏见、私利观念等因素给企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甚至毁灭一个企业。
二、分权制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相比于完全集中的集权制管理体制,完全的分权制是另一种极端的管理体制,它是把企业管理的权力尽可能地分散在下级管理层,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分级管理的优势。运用分权管理模式,在处理企业各类各种问题上能机动、灵活、及时,当下层部门有一定权力时,就可以随时根据情况处理问题,不需要层层上报审批,浪费时间。
所以不难看出,分权管理实质上是把决策管理权在不同程度上下放到比较接近信息源的各层次成员企业,这样就缩短了信息传递的时间,减少了信息传递过程中的控制问题,使相关成本得以节约。从信息的决策价值角度,相对于母公司或管理总部,各层次管理者掌握的信息越精确、越及时,采用分权管理就越能显示出其充分利用信息价值的优势。
然而分权制也有一定的不足之处:(1)容易产生偏离企业目标的本位主义倾向。有了权就会用权,甚至会较多地考虑私利,而企业的某一局部利益往往与企业的整体利益相冲突,甚至偏离企业目标。(2)使各部门之间协调困难。在分权条件下,下层各部门都拥有一定的权力,各自为阵,谁也不服谁,企业整体利益很容易被忽视。当部门之间出现利益矛盾时,上层因权力完全下放而失去权威性,其协调功能就会无法发挥作用,有损企业工作效率的提高。(3)随着权利的分散,各层次成员企业谋求自身局部利益而非集团整体利益最大化成为一种必然倾向,这是采用分权制的代价,也称为代理成本,并且这种代理成本有不断增加的趋势。所以完全分权制的管理体制也不利于企业的实际管理。
集权制与分权制的内涵非常丰富,它涉及管理职能和管理过程的方方面面,二者又各有利弊。二者的均衡,不但对个体组织系统是必需的,而且在社会系统的整体管理中也尤为重要。只有把握好其限度,协调好这对矛盾,达到两者的相互融合,才能更好的促进企业管理水平提高、实现企业的良性发展,进而推动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1]许红《试论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集权与分权》[J].西部财会,2003年第10期
[2]潘龙《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集权与分权》[J].新疆农垦经济,2005年08期
[3]王春艳、庞建明《浅析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分权制与集权制》[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9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