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集权制和分权制管理体制在企业管理中的选择分析

来源 :企业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pdsh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集权制与分权制管理体制的选择历来是企业集团及其成员企业密切关注并慎重权衡的焦点。过度的集权会增加信息成本,而过度的分权又会提高委托代理成本,两者各有利弊,这就需要在企业管理中选择管理总成本的最低点,即要确定集权与分权的最优程度。
  关键词:集权制分权制集中统一分级管理代理成本融合
  当集权超过一定限度时,就要向分权的方向转化,如果不主动采取和平转化,可能就会发生强制性转化事件;当分权发展到优点显得不很明显、缺点非常严重的时候也会向集权方向转化。过度的集权与分权都不利于企业管理,都是要被转化的。本文将从集权制与分权制对企业管理的不同影响来探讨企业管理体制中对集权制和分权制的选择问题。
  一、集权制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集权制是指企业管理的权力集中在较高的管理层,实现指挥的高度统一,下层没有决策权。在企业管理中,集权这种形式看上去类似专制型企业领导风格,人们对其异议颇多,但它有利于企业集团发挥整体资源的整合优势,提高整体资源的利用效率,这些表现在:(1)有利于企业领导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进行统一指挥、集中领导、果断决策,能有效地拟定和贯彻企业的经营战略,实现对企业的整个组织及经营活动的全面控制;(2)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有限经营资源,促进企业整体效益的更大提高。集权制适当削弱了下级管理层的管理权限,可防止局部利益的盲目膨胀,避免其因本部门的利益驱动而做出与整体利益相违背的决定,因而有利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但是采用集权制,在集团内部必须有一个能及时、准确传递信息的网络系统,并严格控制以保障信息的质量,这样集权管理的优势才有充分发挥的可能性。但同时,与信息传递及过程控制有关的成本问题也随之产生。
  而且随着当前集权制在企业管理中的运行,集权制的缺陷暴露得很明显:一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工作负荷加重,有权就要多做事,他们难以腾出时间和精力来深入考虑企业发展的重大问题;二是随着集权程度的提高,集权管理的复合优势会不断强化,而各层次成员企业的积极创造性与应变能力却在不断削弱,这会严重影响企业下层管理人员的培养,减弱企业的人力资源储备;三是有可能导致企业重大的决策失误,当企业某个高层管理人员完全集所有重大决策权于一身时,就会因个人偏见、私利观念等因素给企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甚至毁灭一个企业。
  二、分权制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相比于完全集中的集权制管理体制,完全的分权制是另一种极端的管理体制,它是把企业管理的权力尽可能地分散在下级管理层,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分级管理的优势。运用分权管理模式,在处理企业各类各种问题上能机动、灵活、及时,当下层部门有一定权力时,就可以随时根据情况处理问题,不需要层层上报审批,浪费时间。
  所以不难看出,分权管理实质上是把决策管理权在不同程度上下放到比较接近信息源的各层次成员企业,这样就缩短了信息传递的时间,减少了信息传递过程中的控制问题,使相关成本得以节约。从信息的决策价值角度,相对于母公司或管理总部,各层次管理者掌握的信息越精确、越及时,采用分权管理就越能显示出其充分利用信息价值的优势。
  然而分权制也有一定的不足之处:(1)容易产生偏离企业目标的本位主义倾向。有了权就会用权,甚至会较多地考虑私利,而企业的某一局部利益往往与企业的整体利益相冲突,甚至偏离企业目标。(2)使各部门之间协调困难。在分权条件下,下层各部门都拥有一定的权力,各自为阵,谁也不服谁,企业整体利益很容易被忽视。当部门之间出现利益矛盾时,上层因权力完全下放而失去权威性,其协调功能就会无法发挥作用,有损企业工作效率的提高。(3)随着权利的分散,各层次成员企业谋求自身局部利益而非集团整体利益最大化成为一种必然倾向,这是采用分权制的代价,也称为代理成本,并且这种代理成本有不断增加的趋势。所以完全分权制的管理体制也不利于企业的实际管理。
  集权制与分权制的内涵非常丰富,它涉及管理职能和管理过程的方方面面,二者又各有利弊。二者的均衡,不但对个体组织系统是必需的,而且在社会系统的整体管理中也尤为重要。只有把握好其限度,协调好这对矛盾,达到两者的相互融合,才能更好的促进企业管理水平提高、实现企业的良性发展,进而推动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1]许红《试论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集权与分权》[J].西部财会,2003年第10期
  [2]潘龙《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集权与分权》[J].新疆农垦经济,2005年08期
  [3]王春艳、庞建明《浅析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分权制与集权制》[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9年08期
其他文献
摘 要:伴随着事业单位不断加强建设,事业单位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也获得了创新发展,体现出健康、积极的发展趋势。在这种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应当符合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更好地完成历史使命。本文主要分析了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新形势下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出现的问题,新形势下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实践。  关键词:事业单位 思想政治 创新实践  一、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  (一) 开展思想政
期刊
一贯以来,公路行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是偏重于自上而下的管理型,传统上的“一人讲,大家听”的会议形式相对比较封闭,干部职工缺少互动交流,因而听不到广大职工的源头心声。为转变这种单一低效的局面,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江苏省启东市公路管理站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载体,用宛若涓涓细流的一个个哲理小故事来浸润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沃土,促使广大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
期刊
摘 要:近年来,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建设事业总部紧紧按照中央文明委和省、市文明委的要求,紧密结合自身实际,以“抓好精神文明 促进地铁建设”为理念,以人为本建设群众满意的地铁,以思想道德建设为核心打造优秀的企业文化,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带动了全面工作的整体提升,树立起良好社会形象,促进了和谐工地建设,实现广州地铁建设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精神文明 与时俱进 共建 服务工程  广州市地
期刊
摘 要:随着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和实践在企业不断深入,班组的精细化管理愈来愈得到重视和加强。如何提高班组的管理水平,就需要从细节入手,通过细微的变化,点点滴滴促进班组凝聚力和提高班组战斗力。  关键词:职责 制度 安全管理 技术培训 务实创新 设备管理  引言:  班组是企业最基本的生产单位,也是企业管理的最终落脚点,班组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执行力和竞争力,关系到企业生产任务的完成和各项经济指标
期刊
摘 要:在电气工程施工中应把“质量第一、安全第一”放在首位,应根据工程的自身特点,对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实施有效的动态控制,做好技术交底,认真管理好从材料采购、施工过程到工程验收的全过程,并且建立良好的质量监督体系,提高电气工程的工程质量。  关键词:智能建筑 弱电工程 施工质量  智能建筑施工的质量管理工作到位与否直接决定着智能化建筑工程质量。基于智能建筑在我国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难免会出现这
期刊
摘 要: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也直接带动了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飞速发展。但在建筑工程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随之带来了一些细节上的问题,如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上的问题等。下文结合笔者的多年施工管理经验,对建筑施工管理及措施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 施工管理 措施分析  1 前言: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在建筑类市场快速发展与繁荣的同时,也给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及建筑施工质
期刊
摘 要:建筑弱电工程的项目控制重点在于各个子系统的环节,从前期准备工作到后期施工验收都是控制整个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更重要的是整个项目控制的核心,抓住了各个要点的控制,是需要从细节做起,同时加强工程监管的力度和标准化也是做好建筑弱电系统工程项目控制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建筑工程 弱电系统 控制方法  建筑弱电系统工程的项目管理关键是:在整个项目管理的各个阶段始终环绕着质量、工期、成本、安全来开展
期刊
摘 要: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管理是建筑企业在市场经济时期赢得市场的关键,是企业经济目标转化为物质成果的实际行动。全过程管理是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管理的核心。因此,加强施工前及后续的现场管理,对建筑施工企业都非常重要,必须扎扎实实的管,认真的、科学的对待。  关键词:全过程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  一、工程施工前的科学管理与充分准备  ⑴充分做好技术准备  现代建筑工程在一定程度上都存在工艺复杂、技术先进、新
期刊
摘 要:现代工程项目管理是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现代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管理,以“让客户满意”为项目管理的核心目标。文章将现代项目管理理念与实际建设工程相结全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现代工程项目 项目管理 方法  一、工程项目管理概念及主要目标  (一)项目管理的概念  工程项目管理就是以工程项目为对象,由项目经理对工程进行高效率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协调,以实现项目目标的过程。工程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也就成为了建筑企业管理的首要问题,这也是企业管理的根本。施工组织管理作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关键内容,也是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阶段重要的技术指导,对于提高项目的质量水平,实现项目建设的进度、造价与安全目标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建筑工程 施工质量 管理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拓展以及城乡建设的迅速发展,建筑工程建设项目不断增多,强化建筑工程项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