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乡村学生写作能力“精准扶贫”策略的思考

来源 :安徽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cu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历来是语文课程框架的重要内容,但作文教学往往又是语文教学的“盲区”,出现了较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老师不愿教、不会教;学生不想写、不会写;学生写作水平低下;等等。这些问题在农村地区更加凸显。笔者植根乡村中学从事语文教学多年,对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现状深有感触。本文就乡村学生写作乱象及如何对他们的写作能力进行“靶向扶贫”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思考。
  关键词:乡村学生  写作问题  靶向对策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对初中生写作作了明确的要求:“真实、充实、具体、新颖。”通俗地讲就是既要做到情感真实,真切反映作者对人生、对社会、对自然独有的情感体验,又要做到内容真实,准确捕捉社会生活中不断呈现的精彩瞬间。既要学会从不同层面和视角洞察事物,又要学会运用语言独到且有创意的表现事物。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在优质教育资源扎堆的城市背景下,留守乡村的学生因家校重视程度及自身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写作能力十分薄弱,写作水平极其低下。因此,如何对乡村学生写作能力“精准扶贫”成了我们乡村语文教师不可回避且又当务之急的事了。
  一、当前农村学生作文存在的典型问题
  (一)语言平淡、内容空洞是农村学生写作的常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言语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首先从家庭中获得,家庭教育对孩子的言行举止、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实生活中,家长受教育程度不高、家庭学习氛围不浓的缘故,许多农村孩子从小就没有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写不好字、说不好话、做不好文章的现象普遍。近年来虽然我国农村基础教育投资力度在不断加大,但教育资源不均衡现象依然存在:乡村师资力量薄弱,乡村学校图书馆藏书少,学生阅读优秀书刊机会少,孩子缺乏必要的知识积累。心中没有几个精词妙语,脑中没有几句格言诗句,当然写不出内容丰满、语言丰富的好文章了。当面对夕阳余晖,孤雁翱翔的晚霞美景时,别人能想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有些学生却只能望景兴叹或只会大发“呀,好多鸟,好好看……”的感慨。搜肠刮肚写出来的文章,语言也只能是简单、枯燥甚至粗暴的,更谈不上诗情画意了。
  (二)闭门造车、素材陈旧是农村学生写作的共性。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可以给文章增光添彩,但这种联想和想象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生活体验上。当城里的孩子坐飞机、乘高铁、学钢琴、跳芭蕾,感受着现代文明和高雅艺术带来的愉悦体验的时候,那些农村留守孩子却还在打猪草、喂鸡鸭,重复着那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而又不得不去完成的家务。城市的一切在农村孩子们的脑海里如井底之蛙头顶上那一块永远缥缈却又狭小的天空。没乘过飞机怎么领略腾云驾雾的豪迈,没坐过高铁怎能体味风驰电掣的快感。缺少了现实生活的依托,缺少了感性的认识哪来理性的思维,如此写作时就只能躲进阁楼小屋,与世隔绝,进行故事新编,编得不食人间烟火,编得令人啼笑皆非。笔下的爷爷永远是两鬓苍苍、皱纹满额,佝着腰、偻着背,没有特点没有个性;父亲的关怀永远停留在深更半夜深一脚浅一脚冒着风雨背去诊所的画面中没有新意没有创新;好人好事永远是公交让座累也无悔、麦田赶猪迟也高兴之类的陈旧老套的事例,使人不屑,令人厌烦。缸里无米篮里没菜是很难做出可口盛宴的,同样,没有生活的磨砺缺少经验的积累,难免会捕风捉影、胡编滥造。
  (三)思路不清、结构混乱是农村学生作文的通病。在谈及写作思路与文章结构的作用时,胡适认为,好作品必须要有清晰的思路、严谨的结构。否则,灵感就无处安身,人物就无处立命。通俗地说,文章结构就是文章架构,合理的架构是布好局、谋好篇的体现。好文章要有鲜明的主题、丰富的选材,更要有严谨合理的架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将主题看作灵魂,将选材视为血肉,那文章架构一定是支撑人体站立坐行的骨骼。没有骨骼,灵魂和血肉无以寄存。这也正是中学生特别是乡村中学生容易犯的毛病,主要体现在结构残缺、主次不分、详略不当、过渡不顺、照应不明等方面。写出来的文章只能是东拼西凑,给人以零零碎碎不成体系的感觉。
  二、解决当前农村学生作文存在的問题的对策
  (一)要将学会“积累”放在语文教学过程的重要地位。古人云:“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是在告诉我们积累的重要性。“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也是在告诉我们要学会积累的道理。的确,生活中唯有不断积累才会厚积薄发,才会从量变到质变。同样语文学习特别是写好文章更是离不开积累,离开积累,写作就会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文思就会枯竭干涸。想要在写作上做到文思泉涌、下笔如神,教师必须要让学生明白积累是写好作文的必备条件这个道理。那究竟如何将积累落到实处呢?我认为要从语言、文化两个方面入手。
  1.要注重培养乡村学生语言积累的习惯。言之无文必定行而不远,没有丰厚的语言积累,再好的想法和感情也无法抒发出来。乡村学生要锤炼语言能力的捷径之一是从教材中积累,包括字词积累、名言警句积累、经典美文积累,要做好笔记做好摘抄,多背多记。
  2.要注重加强对乡村学生文化素养的熏陶。我们知道仅通过课堂积累是远远不够的,要让他们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学会从“社会”这本教材中吸取营养。通过阅读优秀人文作品,感受名家的风采,了解作品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感悟优秀文化精神,从而陶冶他们的情操和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以达到积累的目的。实践结果证明,语文学习到了一定程度,文化积累将成为语文素养(包括作文能力)的关键因素。
  (二)要引导农村学生学会贴近生活就近挖掘写作素材。乡村孩子具有城里孩子所没有的独特环境,他们所处的生活条件虽然不够优越,但是也有城里孩子无法领略到的风景,那里有着广阔的天地,有着小乡村里的宁静,有着善良淳朴的人们。远离了城市里车水马龙的喧嚣,没有攀比,没有钩心斗角的博弈。得天独厚的生活环境更容易寻找到灵感和有价值的素材。鲁迅有了童年时期那段乡村的经历才写出了脍炙人口的《朝花夕拾》;法布尔热爱自然、贴近自然才写出了情趣满满的《昆虫记》;牛顿坐在苹果树下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阿基米德坐在澡盆里发现了“浮力定理”。
  教学中,乡村语文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一花一草一树一木,体验丰富多彩的自然之趣;引导学生多关注身边家人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感悟家庭生活中朴素温馨的亲情;要学会留心社会,感悟时代跳动的脉搏。要适时引导农村学生走进自然,贴近生活,体会出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物的独特感悟和真切体验,只有这样才能写出言之有理、情真意切的好文章。
  (三)要让农村学生学会一些基本的构思技巧。例如,教师要教会学生写作时开好头。开好头很重要,凤头赢得百媚生,好的开头往往会使读者耳目一新、眼睛一亮,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欲望。怎样才能开好头呢?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运用一些切实可行的开头技巧,如可以巧设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可以开门见山直接亮明观点,可以引经据典突出文章主旨,还可以巧用修辞展示语言风采等。再如,教师要教会学生结好尾。结好尾也很重要,好的结尾往往会产生“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现实中学生作文虎头蛇尾、仓促结尾甚至有头无尾的文章不在少数,这就需要教师对其进行适当的点拨与指导。怎样结好尾呢?可以自然收尾呼应开头,可以抒情结尾画龙点睛,也可以议论结尾深化主题,等等。
  总而言之,要让乡村学生走出“谈文色变”的困惑局面,乡村语文教师必须为作文教学把好脉、开好方。只有“靶向发力、精准扶贫”,才能真正解决乡村学生作文能力短板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卢航.学习策略方法教学问题诊断与引导:初中语文[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意林》编辑部.意林作文金素材[M].西安:未来出版社,2020.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多媒体课件已经普遍运用在课堂教学中。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观摩过许多以多媒体课件为教学辅助手段的公开课,也设计制作语文课件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合理制作和运用教学课件,让多媒体课件的声、光、电等特点在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结构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制作 运用 小学语文 课件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小
美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要在新教材中从历史艺术美、历史科技美、历史人物美三个方面挖掘美育素材,结合历史课堂教学进行美育渗透,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提高审美能力,形成高尚的审美情感和价值观。
摘要:“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是高中生物课本中一个非常经典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比较多,要求相对比较严格,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失误,导致最后的实验结果不理想。故本文对实验做了一些创新改进:首先将验证性实验改进为探究性实验;其次在提取色素时先进行对比实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原理,并对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操作顺序、材料及步骤进行了改进;在分离色素时,对分离实验操作的装置及材料进行
摘要:利用专递课堂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存在辅教室接收信息慢、辅教室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基于此,本文进行了相关研究和探讨,提出了教师可以采取优化网络环境、主辅教师协同精心备课等改进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专递课堂 问题 改进  在现代飞速发展的高科技时代,小学生的发展特别是农村小学生的发展需要老师的教育。为了更好地促进农村小学生的发展,专递课堂应运而生。笔者针对小学语文专递课堂存在的问题与改
期刊
摘要:当前,学校很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书香班级、书香校园等评比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由此,笔者认为儿童文学类书籍已慢慢走进儿童的生活当中。儿童文学书籍适合儿童阅读心理和认知水平,阅读儿童文学,可以让他们视野更广阔,让他们的情操得到一定的陶冶,让他们的想象思维得到可行的训练,让他们的语言得到切实的积累,可以更好地提高他们的阅读和习作水平等。作为语文教师,更应尽己所能把少年儿童带入儿童文学阅读的殿堂里,
摘要: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在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阅读能力以及语文综合能力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但是与其他教学内容相比较,其对学生的语文基础具备一定的要求。因此,为了促进阅读教学成效的进一步增强,语文教师就必须利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而合作学习便是一种高效且备受众多教师青睐的教学手段,基于此,文章以合作学习的应用价值与应用现状为切入点,重点阐述了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
“十三五”收官之年,自治区政府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我区工业高质量发展战略:以制造业发展为突破口,以实现全区制造业总量扩大和结构优化升级为目标,以培育发展壮大龙头企业为主线,以工业生产要素整合提升为重点,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同时,还出台实施方案勾画了施工图、路线图:聚焦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深入推进绿色化工新材料、电子信息、机械装备制造、汽车、金属新材料、精品碳酸钙、高端绿色家具家居、生物医药、轻工纺织等九大产业集群建设。
摘要:创新课堂学习模式,打通课堂教学中学生与学生交流的通道,实现生生之间的对话交流互动,努力构建充满掌声、质疑声、辩论声的“三声”课堂。  关键词:课堂教学新模式 掌声 质疑声 辩论声  《论语》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快乐学习的重要性。而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一问一答式”的单线互动占据整堂课,教师过度提问,学生课堂参与率低,课堂教学乏味而实效性不高。鉴
摘要:道德与法治是小学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对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道德观念、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及行为习惯的形成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本文分析与探讨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小学 道德与法治 小组学习模式  素质教育视域下,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育价值逐渐显现出来。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一项“利器”,深入研究科学有效的教学途径是教师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小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