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依托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来源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bxtih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国家关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时代背景下,语文教材内容也作了相应的调整,许多科学知识文章、创新人物故事被列入其中,比如说《小露珠》《爱迪生》《詹天佑》等,都是学习科学知识、激励创新精神的典型素材。所以,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与时俱进,想方设法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新因素,引导学生树立创新理想,锻造创新品格,激发创新思维,助力学生全面综合发展。
  一、以教材为蓝本,激发求异思维
  无论是苏教版国标教材,还是现行人教版部编版教材,精心选入的文章中不少具有很强的科学元素,内容涉及很广,有自然科学类、有创新人物类、有科学探究类等等。那么怎么合理利用现成资源,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呢?教学《剪枝的学问》一课时,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什么样的枝条要剪掉,怎么选择,判断的标准是什么?”这个问题使学生产生了深厚的兴趣,我让自己先说说想法,然后去请教科学课老师、或者家长寻找答案。再比如,教学《最佳路径》一课时,推出这样的问题:“如果让你做迪斯尼设计者,你会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呢?”学生很感兴趣,纷纷利用双休日时间写方案、画图案,并去周边的公园现场体验,最终拿出自己最满意的设计,课上进行交流,展示。这两种课堂组织方式,目的是让学生以教材为引子,去实现自己的创造。我想,用情境、用问题去激发学生,让他们怀着科学探索的兴趣学习课文,效率一定是让人满意的,而且学生的求异思维、探索精神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二、以问题为依托,引领探索路径
  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之门的钥匙都毫无异议的是问号”。平时,我总是利用语文课堂,引导学生对课文的题眼、过渡语言、总结回顾等处思考质疑,培养他们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在探索中学会参与、学会选择,让他们的思维火花有相互交锋的机会,衍生交流课题。曾经教过一篇课文《蝙蝠和雷达》,我设置问题:蝙蝠和雷达完全是两个不同类别的事物,他们之间怎么会发生故事呢?是什么把他们联系到一起的呢?等等。再比如:教学《山谷中的谜底》一文,课堂一开始,就给学生展示画面,“山谷中这种现象,你认为是什么原因?”课文结尾“确实,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对于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 这些问题有挑战性、独创性,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讨论探索认识到,科学就在身边,只要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就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这样的教学,为学生大胆想象、实践铺设了一条探索之路。
  三、以体验为依托,树立创新志向
  学生有了探索的兴趣之后,会在一定程度上积极主动地观察生活,并在观察中动手实验,以求有所收获。然而虽如此,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会碰到许多一时难以解决的困难和挫折……为此,我利用教材中一些名人执着创新的故事,激发他们的信心,坚定他们的意志。如学《滴水穿石》一文,我让他们理解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是滴水穿石的两大要素,缺一不可,正是这样一种瞄准目标不松劲、遇到困难勇向前的精神,让李时珍用27年的时间采药尝药,不断比对、试验,才写出了名誉天下的医学巨作《本草纲目》,从而解万人之病痛,享世人之赞誉。再比如教学《詹天佑》一课,着力渲染当时复杂的社会背景,建造铁路遇到的技术上的、制度上、外来干扰等各种困难,突出詹天佑的坚强意志和创新思维的高大人物形象,让学生感同身受。当然,这样的名人故事有很多,学生在这种精神的影响下,探究之志得到巩固,求索精神得到激励,为今后他们的探索意识培养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以习作为依托,整合创新资源
  语文教材选入了不少贴近学生的习作例文,学生读了这些文章,会受到很大的启发,最终会形成一致的认识:作文来自于生活,就在我们自己身边,留意身边周围发生的一切,才能有內容可写,有感情可抒,并可以从自己的角度说出自己的独特想法,这样富有创新思考的作文就多起来了。如第九册语文有一习作内容:训练学生观察并描写秋天植物的叶,我先引导他们查阅相关材料,然后去大自然亲密接触各种植物的叶子,通过看、摸、辨,他们发现了为什么有些植物的叶子颜色会发生变化,并追问这是为什么,通过各种途径找到答案后,作文也就水到渠成了,再比如《口语交际——习作四》,要求学生用从“一句话”“一幅画”说说给你的启示。这个主题很开放,学生的生活状态、性格兴趣、特点特长不一,教师就有意识地提示学生:从你家庭生活的情况、学习活动的情况、人际交往的情况写写你自己。这样做的好处是让学生的思维有了空间,作文中的文字就成了自己的创造。我想只有这样去设计,才能让学生的作文有与众不同的东西,体现出属于他自己的创新思维。
  科学创新呈现的是投入的热情、转瞬即逝的灵感,坚持不懈的意志,只有将三者充分融合起来,才有科学创新的内容、过程,才可创造展示的机会和平台。面对正处于求知生涯开始阶段的小学生,我们就要充分利用现行的学科教材,努力挖掘科学创新的因子火花,并为他们提供表演的舞台,让他们尽情绽放自己的精彩。扶着梯子,让学生一步一步地往上走,并且走得稳、走得欢,这是我们教师的幸福。作为从事工具学科语文教学的我们,更应该有这样的情怀,立足自己的岗位,立足自己的课堂,做一个促进学生科学素养成长的人。
其他文献
【摘要】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就要求现代语文教学已不能囿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要善于运用教材中的“例子”,引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网络,走进社会,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掌握语言的本质,不断积累语言材料,提高运用语言的技能,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 课堂教学;实践性;技能;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新
20世纪80年代以来,强调培养教师反思能力的教育思潮首先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的教师教育界兴起,之后迅速波及并影响到世界范围内的教师教育界,培养反思型教师成为教师教育
【摘 要】 评价是检验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学质量提高一种有效途径,在任何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一个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策略都是必不可少的。在初中科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就在不断创新科学课堂的评价策略,以期为学生们打造出更好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 初中科学;教学评价;教学质量  在初中科学的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们通过教学评价来检验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并扎根评价策略方面不断进行完善,以激发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
本文对当前大学语文教育边缘化的现状进行阐述,并从语文教学本身、社会动因和认识理念三个方面入手就大学语文教育边缘化的现状进行分析,试图认识大学语文教育的本质,唤醒人
【摘要】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材优势,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形式,使学生学的轻松,从而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他们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出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空间。  【关键词】兴趣;自主发展空间;教材资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的成功,智商占20%,情商占80%。人的智力活动受情商控制。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总是相辅相成,让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充满欢声笑语,关注孩子的幸福成长,也是学校教育延伸的责任。因此家校合作尤为重要,只有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校教育得到家庭的支持,而家庭教育也可以获得学校的指导。如何在实施班主任工作中创新家校合作,更有效地指引家庭教育,形成“小家”促“大家”的和谐发展呢?在翻阅了无数成功案例之后,决定在班级里举行一月一次的家校“茶话会”,力求在交流中
【摘 要】 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英语学习不仅需要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逻辑思维、锻炼表达能力。因此写作板块在英语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英语写作的教学也一直是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由于英语语法及短语用法等都与汉语不同,英语写作对许多学生来说都是难度较大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就十分重要,怎样帮助学生打好英语写作的基础,提升学生书面英语表达水平
【摘 要】 作为函数的一种重要性质,单调性常常是某些函数问题求解的突破口,所以高中生要对函数单调性及其应用技巧进行深入学习和掌握。本文立足于高中数学问题求解视角,对函数单调性的常用解法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不断提升高中生运用函数单调性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高中数学;函数单调性;解题方法  在高考数学试卷中,函数方面类型题的考察占比比较大,尤其是其中考察学生函数单调性掌握情况方面的题目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运用网络进行教学成了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方式。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可以运用丰富的网络课程资源,给学生创设生动、形象、内容丰富的教学内容,让他们在自由、开放性的网络环境学习,能激發学生的学习潜力,让他们通过深入思考掌握所学内容,对知识形成直观深刻的认识,使网络课堂资源对英语课堂教学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运用网络课程资源教学,使课堂教学具有开放性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行,教师在进行
我们是中华好少年,勤奋好学是真实的写照,远大理想是追求的目标。争当四个好少年,我们会永远铭记在心:争当热爱祖国、理想远大的好少年;争当勤奋学习、追求上进的好少年;争当品德优良、团结友爱的好少年;争当体魄强健、活泼开朗的好少年!我们学习时专心地学,忘记玩耍的快乐;玩耍时尽情地玩,忘记学习的苦恼;锻炼时刻苦地练,忘记成长的痛楚……  我们,共享着全球便利的资源,深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