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评价理论的态度评价角度分析语篇价值的实现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an07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以评价理论(Appraisal Theory)中的态度系统为基础,以傅莹和陈冲在西方媒体上的两篇撰文为语篇分析素材,分析作者运用的态度资源及其交际的效果。通过语篇分析,探讨了评论性语篇中各个语步所使用的评价资源,并初步总结出了评价者在社论语篇中所搭建的韵律模式,发现了评论性语篇中的人际意义主要体现在作者对于社会事件的态度评价上,通过情感、判断、鉴别三种手段来共同作用实现。
  关键词: 语篇分析 评价理论 态度系统
  
  一、引言
  新闻作为一种大众传媒语篇,一直是话语分析的焦点。在报刊媒体中,以社论、读者来信和专栏等为代表的评论性语篇是最重要的意见表达方式之一,极大地影响着读者对这些重大新闻事件的判断和看法。国内外学者对这类语篇的功能分析大都侧重从语域理论和语类结构潜势的角度着手。但是语言研究只从结构和功能出发是不够的,还需要赋值语义的研究(semantics of evaluation),即研究作者通过语言赋予语言对象的价值意义。Martin的评价系统理论正是这样一种尝试。
  评价理论(Appraisal Theory)是由悉尼学派的Martin等人于上世纪90年代在系统功能语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对人际功能所进行的横向和纵向的延伸,是对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新发展。它主要研究个人如何运用语言去对事物作出评价,采取立场,从而调节主体间立场乃至意识形态立场。Martin指出,通过告诉听话人或读者我们对某些人和事物的感受,便可以利用评价资源去协商和调节社会关系。这就是说,评价理论所关心的是说话人利用其话语介入到语篇之中从而使语义随说话人的立场而变化。以社论、读者来信和专栏等为代表的评论性语篇作为一种对重大新闻事件作出及时评论的次语体本身就充满了评价色彩,作者以凝练而犀利的语言通过情感的诉求、敏锐的判断、互动的对话慢慢地以其自身的价值取向和意识形态影响并逐渐取代读者对事件的判断和鉴别。
  本文将从评价理论的角度入手,以中国驻英大使傅莹发表在《星期日电讯报》上的If the West could Listen Attentively to China和著名华裔影星陈冲发表在《华盛顿邮报》上的Let the Games Go On这两篇文章为语篇分析素材,分析作者如何运用态度资源来体现自己的价值取向来达到与读者产生共鸣的目的,从而说明评价理论在语篇分析中的应用性和可操作性。
  二、评价理论与态度系统
  评价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在人际元功能方面的新发展,该理论主要从词汇语法层面为话语分析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它关注语篇中可以协商的各种态度:“评价理论是关于评价的,即语篇中所协商的各种态度,所涉及到的情感的强度以及表明价值和结盟读者的各种方式。”这一阐释性的系统描写、解释发话人如何运用语言资源来评估、表示、建构语篇角色,调节人际关系,传递主观判断,以此来“拉拢”相同观点者,“疏离”不同观点者。Thompson和Hunston认为,评价作为较宽泛的术语,指的是发话人或作者对所谈论事件或命题的态度、立场、观点和情感。这一理论试图描述态度、判断、情感回应等多种变量如何在话语中得到明确展现、间接隐含或假设推论;同时也探究这种态度和判断的表达如何得到精心的驾驭,以应对不同意见者的指责与挑战。
  评价系统的中心是“系统”,焦点是“评价”。语言在该系统中是“手段”,透过对语言的分析,评价语言使用者对事态的立场、观点和态度。换句话说,评价不只停留在语言的表层意义上,而是通过表层意义看深层的意义取向,即“通过现象看本质”。因此,它是解读性、阐释性的。Thompson和Hunston指出评价系统具有以下功能:表达作者或说话者的观点并且反映其所在社会、地区的价值观念系统;建立并保持交际双方的关系;构建语篇的功能。这和Halliday的语言三个元功能理论相一致。
  评价系统关注作者/说话者对人物、地点、事物、事件、现象等的肯定的或否定的态度,以及如何协商、表明自己的态度立场。评价理论把评价性资源按语义分为三个方面:态度(attitude)、介入(engagement)和分级(graduation/gradation/amplification)。态度是评论者从情感感受、伦理道德和社会规范领域、美学和社会价值这些侧面表达对被评价物的感受和评价。态度意义是评价系统的核心,它包括情感(affect)、判定(judgment)和鉴别(appreciation)三个子系统。
  Martin和Rose分析了态度来源问题,态度来源即关注评价意义是由谁做出的。情感指性情和情绪上的反应,通常由心理反应过程来实现。说话人用这些语言资源来表达事件或现象对他们在情感上的影响,并从情感的角度评价该现象。判定系统指一系列由制度确定的规范对人类行为的肯定和否定评价。研究情感(affect)意义的表达我们会关注:1)情感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2)情感是直接还是间接表达出来的。
  除了以上两点和情感意义相同外,判定(judgment)不同于情感意义的特点是它可以分为对个人的能力、习惯等表示钦佩或批评的语言资源和从对与错的角度进行评判的资源。和判定有关的社会规范有规则和规定、模糊定义的社会期待和价值系统。我们经常把一个行为判定为道德的或不道德的、合法的或不合法的、社会可接受的或不可接受的及正常的或不正常的等。这两个子系统被称为社会尊严(social esteem)和社会许可(social sanction)。
  鉴别是评价者对物体、事物、作品、事件和作为实体的人的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如我们表达对电影、书籍、音乐、建筑、长相等的评价。判定和鉴别都和情感意义关联,情感意义蕴含在判定和鉴别意义中,如:在表达对某一行为的肯定的判定意义时,暗含着做出这一判定意义的人对行为者具有肯定的情感意义。情感是评价者在情感领域对被评价物作出的反应,是评价者的内在感受,而判定和鉴别意义是被评价物所拥有的特性。
  三、评价理论与新闻语篇
  在评价理论得到广泛应用后,对不同语类的态度意义的研究有很大的发展,如对传媒语篇、文学语篇、学术语篇(academic writing)中评价意义的研究。在我国,在第九届语篇分析工作会议上,有关学者与大家分享了他们应用评价理论分析语篇的成果和结论,他们的研究涉及硬新闻、英汉新闻语篇对比、法律语篇、广告语篇等。以往的研究表明,评价理论是一种有效的分析语篇态度意义的工具。
  Martin和White基于评价理论的态度子系统对新闻语篇的评价意义作了重要的分类和深入的讨论。他们以作者是否在语篇中明确陈述其评价立场,主动并独立承担评价责任为标准,将新闻语篇分为报道者立场(reporter voice)和作者立场(writer voice),同时将作者立场再细分为记者立场(correspondent voice)和评论者立场(commentator voice)。属于报道者立场范畴的新闻语篇由于缺乏说话人或作者本身的评价陈述,客观性与现实性占据语篇的核心,说话人本身只是充当一般报道者(general reporter)的角色,再现事件的全过程,因此该类语篇的最典型代表是俗称的“硬新闻”。
  属于记者立场的新闻语篇一般很少出现在一些政治新闻版面,该类语篇虽然会对事件作出评价陈述,但其评判力度和评价陈述受到大的局限。相反,属于评论者立场的语篇以说话人或作者的评价陈述为主,语篇的组织以说话人或作者对事件所采取的评价立场为导向,话语可选择的评价资源没有局限,评论的态度立场也完全不受限制,因而此类语篇最典型的代表是社论、专栏和读者来信等。就评论性语篇而言,在态度子系统中,判定(judgment)在很大程度上突现作者的评价立场,根据Martin和White的研究,判定范畴对区分不同的新闻语篇类型起着关键的作用,情感(affect)与语篇类型的联系不太紧密,鉴别(appreciation)则较多的出现在属于作者立场范畴的语篇中。总的来说,社论语篇根本不存在判定评价的任何限制,它所传达的社会许可(social sanction)和社会尊严(social esteem)可以自由地在语篇中出现,因此,社论语篇总是围绕着作者对事件的社会许可度所作评价来谋篇建构的。从这个角度看来,我们在考察社论语篇的评价意义时,说话人的判定取向及其态度价值的构建便成了至关重要的因素。
  四、文本分析
  近年来,语言学家通过研究证明,在寻找、识别和确认语篇态度时,读者不是仅停留在词汇、语法的层面,而且从语义出发来理解语篇所传达的评价性信息。如“I balked at it.”能引起读者的负面情感,而“It is difficult to imagine higher praise for a writer.”则是一种正面评价。
  在对评价理论的研究中王振华指出,语言评价的功能是由语言的各个层面来体现的,除词汇层外,还有句法层、语篇层、音系层。笔者讨论书面语中态度的表达主要涉及词汇层、句法层和语篇层。
  文中选取的这两篇文章都是在奥运火炬在海外传递遭到不法分子干扰,西方媒体呈现反华言论一边倒的背景下发表的。傅莹女士和陈冲女士通过在所在国主流媒体上发出非主流的声音,引发了国内外舆论广泛关注,在一定程度上对读者产生了冲击。这两个语篇的共同点是都没有采取非常犀利的抨击式语言,而是用西方的话语方式通过叙述个人经历和客观事实,从而达到交际目的——呼吁中西方之间的坦诚沟通。二者唯一的不同是作者的身份:傅莹女士是中国驻英大使,而陈冲是美籍华人。
  这两个语篇是典型的评论性语篇。标题和结尾已经明确地勾勒出了语篇的交际目的,即通过说明事件折射出中西方之间的隔阂,倡导东西方理性和坦诚的沟通。从语篇的语类结构看来,语篇的建构是从描述向说理再向劝说过渡的,从其语篇的展开看来,评价是自始至终贯穿了整个语篇的,语篇中的每一部分,从开头到结尾,都渗透着作者的评价立场。这些评价性表达方式大多运用形容词、情态动词等,其形式短小,很容易被忽略。但是,这些评价性语义决定了文本所构建的文化内涵,读者能否敏锐地捕捉到这些语义,对于他们理解文章的内容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就从情感、判定和鉴别三个角度对这两个语篇中的评价性资源进行分析。
  (一)情感评价资源
  情感(affect)能直接反映说话人对某事物的态度,读者可透过如“excited,shake”等描述心理过程和某种行为的词语得以体察。情感所传达的语义既可是正面的、符合人的自然需要的,如good,enjoyable,preferred,也可是负面的,如bad,tolerating,threatening。评价理论将情感系统在语义上进一步细化,继而得出意愿性(dis/inclination)、幸福感(un/happiness)、安全感(in/security)和满意度(dis/satisfaction)等子范畴,分别对应人类的意愿、内心体验、环境体验和追求体验等。语篇中作者通过运用情感资源语言来激发读者共鸣的效果,以达到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交际目的。因此基于实现劝说功能,作者采用了以下的一些情感资源。
  例1:About 8 hours later,when the torch finally struggled through the route...
  “struggled through”是对火炬在伦敦传递的负面情感评价。与读者印象里的欢迎场面形成对比,火炬受阻景象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例2:During my childhood,I saw my family lose our house.My grandfather,who studied medicine in England,committed suicide after he was wrongly accused of being a counterrevolutionary and a foreign spy.
  Those were the worst of times.
  例句中的划线部分也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因素。作者在这里叙述了自己的经历,语言中透露出对那段历史的感伤,同时也与下文所描述的现代中国形成对比,使读者找到共鸣。
  (二)判定评价资源分析
  判定(judgment)在很大程度上突显作者的评价立场,根据Martin和White的分析,判定范畴对区分不同的新闻语篇类型起着关键的作用。判定资源常用来批评、赞扬或谴责某种社会团体或个人的行为。判定(judgment)指读者借助一系列社会规范,分别从社会许可(social sanction)和社会尊严(social esteem)层面上评价某些行为。社会许可层面主要是评价某种行为是否合法,或是否符合道德准则;社会尊严层面则指评价某些言行是否符合常规、某人是否有能力等。
  判定资源作为实现评价的一个重要手段,必须依据公认的社会规范和伦理道德标准进行,具有理性、客观的特点,判断针对重要的、有影响的社会事件,褒贬社会人物、组织群体,评论社会行为的对错,引导读者的思维,从而唤起公众采取行动,为改造社会现实的最终目标服务。因此,判定词语在评论性语篇中的大量使用是必然的,可以更好地达到其社会功能。
  例3:I cannot help asking,why when it comes to China,the generalized accusations can easily be accepted without people questioning what exactly and specifically they mean.
  例4:Many who had romantic views about the West are very disappointed at the media’s attempt to demonize China.
  例子中的划线部分都起到了负面判定评价的作用,这些判定资源的运用一定程度上与主流媒体的话语相背,以引发读者思考事实真相。
  (三)鉴别资源分析
  鉴别(appreciation)是指将评判对象视作客观的实体,从美学价值或社会价值的角度对之进行评价。鉴别包括评价事物的影响力和质量,判断事物构成的复杂程度,以及评估产品的重要性和原创性等。鉴别(appreciation)则较多地出现在属于作者立场范畴的语篇中:
  例5:The wall that stands in China’s way to the world is thick and heavy.
  例6:I am concerned that mutual perceptions between the people of China and the west are quickly drifting in opposite directions.
  鉴别评价有时需要从它的语境中来呈现。Martin和White指出,虽然评价主要是通过词汇来表现,但随着语篇的展开,评价资源实际上逐渐构建起一种韵律模式。Martin和Rose认为评价选择的模式以一种韵律般的方式,时而增强,时而减弱,贯穿于整个语篇之间,在同一语类中产生共鸣。因此,评价者的态度和评价立场是以音乐般的韵律贯穿在整个语篇之中的。由于每个语篇的韵律模式的构成都不一样,我们可以根据其组成来区分不同的语篇甚至是语类,而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语类中每个阶段的评价资源的不同。
  从以上分析来看,这两个语篇首先从情感评价的角度展开,正文以负面判定为主,以说理的方式循序渐进地通过自身的亲身经历向读者阐明现实中的中国与西方人眼中的中国的差距,一方面谴责了西方媒体一贯妖魔化中国的做法,另一方面也从中国的角度呼吁中西方的交流沟通,与读者协商并劝说读者采取合理的行动,结尾采取情感和判定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呼应开头,通过融入情感,加强情感,协商情感,作出判定,运用判定,突出判定和加强判定的方式,形成情感/负面判定—情感/正负面判定为主导的韵律模式,作者巧妙地将以情动人和以理服人相结合,呼吁读者从西方对中国的刻板印象中走出来,以更加客观的态度对待中国。
  五、结语
  评论性语篇如何在各个层面上体现附值语义和主体间立场,如何通过评价资源去构建人际意义是我们进行语篇分析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态度系统作为评价理论的中心,集中体现出作者对于评价对象的态度倾向,这种态度的表露是通过情感、判断和鉴别系统得以体现的。本文通过评价分析,揭示了评论性语篇在各个语步的评价资源组合上都具有鲜明的特色,充分体现了语篇中主体间立场的渐变性,映射出作者在布局谋篇上独具的匠心。评论性语篇以评价者立场(commentator voice)为主导,通过毫无限制地运用评价资源,凸显出评价者的独特立场,评价者在社论语类的不同阶段融入不同的评价资源,随着语篇动态地展开,语篇中的评价立场会沿着主客观性的渐变体变化,形成情感/负面判定—情感/正负面判定为主导的韵律模式。分析表明,通过情感表达的态度意义容易把读者引导向一种特定的观点,再通过运用判定资源去进一步表达态度意义,把这种观点的理据摆明,读者的评价也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参考文献:
  [1]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Pek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2]Hoey,M.On the Surface of Discourse.London:Allen and Unwin,1992.
  [3]Thompson,G.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Pek-
  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4]Martin,J.R.,
其他文献
摘 要: 新课改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全面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积极倡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反映在课堂上要求教师关注学生质疑能力的提高。文章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敢问、善问、会问,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能言堂、乐言堂,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关键词: 高中政治课 质疑意识 课堂氛围 独立思维能力    学起于思,思
摘 要: 教材内容需表述规范,只有表述规范、意义明确,才能使人正确理解文意。文章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人教版历史教科书中的五处内容,表述有欠规范,故在指出问题的同时,试做相应的解释,以抛砖引玉,求得正解。  关键词: 人教版 历史教材 规范表述    讲话和作文需要规范表述才能让人听懂、看懂并消除可能产生的歧义,作为“文史不分家”的历史教材更需要规范表述或作相应解释。我认为,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以下
摘 要: 本文以《小鸟能说话吗?》课堂作文教学为案例,反思和评价在当前语文课程改革下,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个性化作文教学策略,指出在个性化作文教学时应牢记“五个依托”,即以求异思维的培养为依托、以新颖选题的确立为依托、以鲜活语言的表达为依托、以独特感悟的触动为依托、以多元评价的构建为依托。  关键词: 个性化作文 作文教学 “五个依托”    【案例】  这是一节三年级的看图作文
摘 要: 茶馆是一个大众文化圈,它具有海纳百川的容纳性和包容性,无论是王公贵族、达官贵人、文人学者,还是平民百姓、贩夫走卒、粗野村夫,它都会笑脸相迎。所以茶馆可以称为一个小社会。正是因为茶馆起承转合的顺畅,老舍先生才选择了这一三教九流混聚之所来表现时代的变迁,本文即是从老舍先生的《茶馆》中衍生出国事与民事转换的社会缩影。从晚清民事喧嚣背后湮透着国家没落;到民国军阀混战百姓民不聊生;再到新中国
摘 要: 美术生培养不仅需要依靠传授方式获取知识,而且要让学生自己直接去观察理解生活,感知生活,在训练中秉承继承与创新的原则,完善自己评价标准,并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专业素养。在高考美术训练指导过程中,作者就如何引导农村中学低层次学生自我疏导调节、自我管理进步这一问题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 高考 美术生 自主学习 个性化    近几年来,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全国上下都在轰轰烈
摘 要: 立足于高邮独特的乡土文化资源和丰富的人文资源,扬州市重点课题《基于乡土文化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研究》课题组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并编印了四辑《“基于乡土文化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研究”教学设计与课堂实录》,以及校本教材。一大批教师和学生在参与活动和研究的过程中得到了锻炼,增长了才干,崭露了头角,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关键词: 乡土文化 《基于乡土文化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摘 要: 本文探讨了《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实践教学理念和目标,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践教学的具体内容和计划,希望通过理论和实践的整合与统一,探索教师教育专业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新体系。  关键词: 教师教育语文专业方向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 课程实践教学    教师教育专业方向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理论课程,在高师院校的课程体系中,该类课程的专业实践教学一向都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原课程体系多以
摘 要: “尊重教材、关注学生、回归教材”的有效统一,是“超越教材、用好教材”的基石。只有“超越教材、用好教材”,语文课堂才能扎扎实实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作者在分析自己设计的《月光启蒙》教学案例的基础上,对比其他教师的教学设计,对“尊重教材、关注学生、回归教材”的有效统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月光启蒙》 尊重教材 关注学生 回归教材    《月光启蒙》是国标本五年级下册中的一篇淳朴优美、
摘 要: 音乐教育是形成思想品德素质的关键,而德育教育又是音乐教育的核心。所以,把德育教育引入中学生的音乐课堂,结合中学音乐教育和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及学习方式,在音乐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并将其与创新相结合,是本文极力探讨与阐述的。本文从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中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以及如何在中学课堂渗透德育教育三个方面作了一定分析,并突出了乡土民族音乐文化在德育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摘 要: 黄自歌曲的创作在歌词的选择上多以古诗词或现代近体诗为主,注重中国古诗词的音韵美和意境美。这些特有的艺术风格要求演唱者具有扎实的演唱技巧和深厚的文学功底和艺术修养。本文作者根据演唱与教学实践,从音色的把握、音量的控制、音强的对比三个方面阐释了黄自艺术歌曲的演唱风格。  关键词: 黄自 艺术歌曲 演唱风格    艺术歌曲作为一种声乐体裁,以其短小精致的篇幅展示深刻的情感内涵和朦胧的诗意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