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来源 :学周刊·学术研究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youtiao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更新,在生物教学中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以下浅谈几点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做法。
  
  一、创设情境,激活思维
  
  创设情境是激活学生思维的好方法。所谓创设情境,就是教师利用生物标本、模型、实物、录像等一切条件,或利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某些生物学现象,为学生创造一种“有所感”的情境。
  例如,在讲“细胞膜——系统的边界”一节时,设计一个小实验:一个小烧杯装有热水,另一个小烧杯装有自来水;然后分别向两个小烧杯加人一朵新鲜的大红花;让学生观察实验结果,然后进行讨论。通过讨论,有的同学认为:热水使细胞破裂,从而使里面的物质流出来;有的同学认为:细胞被热水烫死了,里面的物质就流出来了,而自来水中的花的细胞还是活的,物质就不能流出来。讨论的过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思维活动,并不完全体现在导人新课和课堂小节上,而是要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即在教学的每个环节,教师都要针对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提出思考性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尽管有些问题学生不能完全解答,但思考的过程能够激起他们认识的冲突,起到活跃思维、诱发兴趣的目的,这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有积极作用的。
  
  二、制造矛盾,设疑问难
  
  培养思维能力总是从问题产生开始的。根据这一特点,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层次,有意识地制造矛盾,设疑问难,强化学生的思维。例如。在讲完“顶端优势”后,我向学生提出:“为什么果树修剪、棉花适时打顶能提高产量呢?”学生议论后得出:果树修剪、棉花打顶是为了打破顶端优势,使侧枝生长良好。接着我乘势追问:“所有的植物都要打破顶端优势吗?梧桐树长到一定的高度不打顶,会更好地遮荫吗?松树、杉树长到一定高度打顶,会获得高大的木材吗?”这样有意制造冲突,引起学生注意,促使他们积极思考,比教师直接阐明打破顶端优势和利用顶端优势的效果好得多。
  要制造矛盾,就必须要设计好问题。首先要注意设计的问题必须合乎学生的实际,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否则,矛盾不但解决不了,还会使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挫伤。其次,在课堂上要善于诱导学生的质疑,尤其是启发他们从无疑中生疑,发展求异思维。例如,在讲“蒸腾作用”时,向学生提出:“俗话说‘水往低处流’,为什么高大树木体内的水能从根部流到树冠呢?”在讲“蛋白质代谢”时,可向学生提出:“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在人体细胞内都能合成吗?”在讲“生态系统”的成分时,可引导学生观察“池塘生态系统图”。向学生提出:“生态系统中,如果缺少分解者,将会出现什么后果呢?”等等,这些问题看来很小,却能从小中见大,使学生从无疑中生疑、知疑,达到小疑有小进,大疑有大进,久而久之,必然会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连续思维,纵横递进
  
  创造性思维的标志之一,就是要敢于凭借已知的知识,探究未知的问题,形成思维的连续活动。为此,生物教学中应特别注意为学生创造条件联想,使他们学会联想,思维层层深入。教学实践证明,在将学生思维不断引向深入的过程中,可采用纵向思维和横向思维两种方式。纵向思维就是顺着已知的问题向纵深发展,连续考虑,探本溯源。教学上的主要表现就是教师连续地向学生提问,使前一个问题作为后一个问题的前提,后一个问题是前一个问题的继续或结论。这样每一个问题就成为学生思维的阶梯,许多问题形成一个问题链,使学生在明确知识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获得知识。思维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例如,在讲“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时,引导学生观察“蛋白质合成示意图”和“中心法则”后,可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些问题:(1)生物的遗传信息在哪里?(2)为什么基因中存在着遗传信息?(3)遗传信息如何从基因传到蛋白质的?(4)在什么情况下,遗传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会出现差错?其后果如何?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思考,步步逼进,层层深入,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思维过程本身就是由感性的东西逐渐引向理性的抽象概括,如果把感性认识和思维活动紧密结合,就更能促进思维能力的提高。横向思维就是启发学生从已有的知识中去思考与之类似、相关的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横向思维的连续进行,可以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实现知识的“迁移”。所谓“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说法,正是这种“迁移”的体现。在横向思维的过程中,可以从两个方面人手:求同和求异。
  求同,即引导学生关注现象的共同点,从不同的现象中寻求所包含的共同本质和规律。例如,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虽然条件、分解程度和释放的能量有所不同,但它们的本质都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又如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等,虽然方式不同。但其产生变异的根本原因都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求异。即引导学生关注现象之间的差别。这是一种比较高的,往往有着强烈创造精神的思维。求异思维给学生带来的思维空间远远超过求同思维。例如,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比较,让学生辨别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特点,子细胞的性质、数量、染色体的区别。又如,通过植物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的比较,让学生辨别出虽然植物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部位都是成熟区的表皮细胞,但植物根吸收水分的主要方式是渗透作用,与植物的蒸腾作用有密切的关系;而植物根吸收矿质元素的主要过程是交换吸附和主动运输,与植物的呼吸作用有密切的关系。通过横向思维,还可以把其他学科的知识迁移到生物教学中来,用其他学科的知识来解决生物学问题。例如,我在讲“能量代谢”时,用了物理学中的能量守恒定律,说明能量既不会产生也不会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变成另一种形式。又如,在讲“DNA分子结构多样性”时,用了数学中的排列组合知识。这样不但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大大地提高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通过求异思维的培养,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的分析鉴别能力。求异思维的天地是非常广阔的,关键在于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得当。
  
  四、分析综合,归纳提高
  
  思维过程中少不了分析综合。没有分析,认识就不能深入;没有综合,认识就不能提高。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为此,在生物教学中应严格遵循“分析一综合一再分析一再综合”的规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对各种生理现象的分层剖析,将各个系统的特征辨析清楚。再加以综合概括,既能加深理解各系统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获得正确完整的知识,又能激发和活跃学生的思维活动。例如,讲授“体内细胞的物质交换”时,引导学生观察“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图”,分析:(1)细胞与内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情况;(2)内环境通过消化系统吸收营养物质的情况;(3)内环境通过呼吸系统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情况;(4)内环境通过泌尿系统和皮肤排出代谢终产物的情况。然后归纳总结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这样一部分一部分地进行分析,让学生把握知识的脉络和思路,最后再进行总结,从而使学生明确各部分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
其他文献
摘要:在体育活动中,顶髋或进髋动作是一个出现频率很高的动作,但人们往往不能做好这个动作,从而影响了整个动作的质量。本文通过人体解剖学、运动生物力学两个方面对原地推铅球、骑撑前回环的顶髋动作进行相关性的分析,总結出顶髋或送髋动作形成的一般规律,为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一个参考。  关键词:体育教学 相似类动作 顶髋    一、动作要领的分析    (一)原地推铅球(以右手为例)  最后用力阶段
期刊
摘要:教学过程是师生、生生之间互动的多主体参与的过程,评价也应该要改变单一的教师评价学生的状况,让学生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学生自我评价是一种有效的学习评价方法。在政治活动课中,自我评价有重要意义。自我评价还应与其他的评价方式相结合,形成一种立体的评价网络,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自我评价 多元化 内驱力 评价网络    在长期受甄别和选拔评价方式的影响下
期刊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教学要求教师要全方位提高自己的能力,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方式,真正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因此,教师必须重视课堂教学模式,重视多学科知识的交叉渗透,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确实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些都需要历史教师在实践中给予落实。  关键词:新课程 历史教学素质教育    新课程的实施使我国教育事业迈上了新台阶。新的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评价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新
期刊
摘要:解题后的反思对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着积极的意义。那么什么是解题后的反思呢?就是一道数学题解答出答案后对其进行认真的分析:命题的意图是什么?考核了哪些概念和知识点?验证结论是否正确,命题条件的应用是否完备?求解论证过程是否判断有据,严密完善?是否可以二题多解?通过不断地对问题进行观察分析、归纳类比、抽象概括,对所蕴含的数学方法、数学思想进行不断地思考并做出新的认识,使学
期刊
知识经济需要的人才必须具有科学的价值观念、全新的知识能力和思维方式及健康的心理素质、科学的生活态度及文明的行为方式。学校培养的目标,应该是使受教育者的德、智、体、美、劳、心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的《学会生存》一书中写道:“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们成为一个完善的人,这就是对教育基本目的的一个广义的界说。”作为担负直接培养教育对象
期刊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意味深长地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研究和探索的过程正是科学探究课的精髓所在。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充实快乐的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呢?也就是说,我们应该如何上好探究课呢?根据多年的科学课教学,我认为
期刊
打开英语课本,无论是句型、对话,还是阅读材料,含有思想教育的内容随处可见,涉及到很多方面。如:热爱祖国、拾金不昧、助人为乐、文明礼貌等等,为教师开展好这方面的工作提供了很多很好的思想教育基本素材。因此。教师要备好思想教育课,不可轻描淡写或一带而过。在学会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应不失时机地恰当结合一些转变学生思想的相关内容进行思想教育,指导鞭策学生健康地成长。    一、文明礼貌教育    我国历史悠久
期刊
摘要:当前,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日益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应用与交际能力低下是个突出的问题,因为一些高职毕业生的英语口语交际和书面翻译能力不能胜任涉外工作岗位的需要。因此,一段时期以来,“费时低效”和“哑巴英语”也是高职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究竟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合乎高职英语教学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的经验,对高职公共英语课堂会话教学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高职英语 公共英语 课堂会话
期刊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课堂教学中,这个源头活水是什么?我认为它就是和谐,是教育环境的和谐,是师生关系的和谐,是生生关系的和谐,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中华文化的和谐可以归纳为“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在和谐中尊重个性的发展。发扬民族精神,构建和谐课堂,这也正是课程改革的要求。    一、在和谐中感知民族精神    和谐社会的特征就是六个
期刊
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十七大”精神,践行科学发展观,让科学发展观进学校、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是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要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是非常必要的。  我们围绕着“科学发展观为什么要进课堂”、“哪些内容进课堂”、“怎么进课堂”等主要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教学实践,通过一个阶段的培训和自学,对科学发展观有了更深的理解,对把科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