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关东军的滋生与覆灭(上)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世界近现代史上,驻扎在中国的外国军队兵力最为强大、杀戮最为凶残、令人最为愤恨的,莫过日本关东军了。这支野蛮残暴的军队,像一头饥饿的野兽,从辽东半岛上岸,一路作孽,一路屠杀,走一处一处血腥,占一处一处哭声,用兽性的铁蹄践踏着我国美丽的白山黑水,把骇人听闻的暴行写在了祖国东北的每寸土地上。在侵占中国东北之后,它那贪婪凶残的目光,又瞄向了中国关内,瞄向了波涛汹涌的南洋,瞄向了林木森森的西伯利亚。
  当提到日本关东军的时候,有谁能不想到旅顺口的累累尸骨,"九一八"事变的熊熊战火?有谁能不想到伪满洲国皇帝溥仪的"登极",大批日军疯狂无比地向中国内地入侵?有谁能不想到血,想到火,想到灾难,想到豺狼,想到虎豹,想到许多凶狠残忍的字眼?
  然而,历史的法则是无情的,愈是残暴的东西倒霉得愈快,灭亡得愈早。在中国人民抗日烽火的烈焰中,在百万苏联红军铁拳的打击下,无比狂傲的日本关东军终于威风扫地,溃不成军,土崩瓦解,彻底覆灭了。在当前日本国内右翼势力竭力否认其侵略罪行,军国主义思潮再度高涨之时,追溯日本关东军的产生、发展和演变,认识这支野蛮军队从兴盛到衰落直至灭亡的必然轨迹和脉络,还是有着重要意义的。
  
  明治维新与沙俄入侵东北
  
  原意为"日出之国"的日本,本来是十分落后的,自古以来就以中国为师,派人员来中国学文字,学知识,学礼仪,学技术,学中国一切对他们有用的东西。3世纪时,日本本州奈良一带兴起了一个叫作大和的奴隶制国家,到5世纪时,大和统一了日本。中国唐朝时,从630年开始之后的200多年中,大和的天皇派出了好多批遣唐使来中国,学习唐朝的典章制度和文化。同日本使臣来中国的还有许多日本其他官员、留学生和留学僧,有时一起来中国的日本人竟多达五六百人。这些人学成回国后,不仅传播了中国的制度和文化,并对日本的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若是没有中国这个榜样,真不知日本会落后世界别国多少年!
  时序进入18世纪中叶,日本仍很落后,日本政权实际掌握在德川幕府手里。幕府下设藩,藩有领地,藩主叫大名。幕府的将军和藩主大名的手下都豢养着一大批家臣,称为武士。武士是效忠于将军和藩主大名的。由于此时商品经济的发展,并渐渐产生了资产阶级,渗入农村,兼并土地,出现了不少资产阶级化的地主,逐渐使日本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幕府和大名由盛而衰,无力供养大批武士,致使部分武士和资产阶级拉上了关系,有的武士自己也做起生意来。于是,幕府统治的基础便发生了动摇。到19世纪中叶,闭关锁国的日本的大门,被西方列强敲开了,迫使它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面临着被沦为半殖民地的危险,幕府的封建统治处于危机之中。各地人民不断造反,武士则进行着"倒幕"活动。萨摩、长州两藩的武士们首先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倒幕活动由此发端。德川幕府甚为惊慌,大举讨伐,不料竟被武士所打败。1868年1月,倒幕派发动宫廷政变,由16岁的天皇睦仁颁布"王政复古"诏书,迫使德川幕府交出政权。不甘失败的德川幕府发兵攻打京都,倒幕军奋起还击,不仅打败了幕府军,而且捣毁了幕府的老巢。从此,中央集权的天皇专制政权统治全国。
  明治天皇睦仁(1852-1912),是具有专制统治和富有侵略性的日本统治者。他于1867年即位,第二年改元明治。在推翻了德川幕府统治、建立了明治新政府后,他实施维新运动,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废除各藩领地,把全国划为3府72县,直属中央统一领导;废除封建等级,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等。明治维新虽然很不彻底,但在日本历史上是一个转折点,使日本免于沦为半殖民地而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1889年,睦仁颁布帝国宪法,制定皇室典范,建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专制政权,对外推行侵略扩张政策。他在位45年,使日本资本主义得到了迅速发展,并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1904年的日俄战争,都是睦仁天皇在位期间发动和挑起的。
  日本明治维新之后,这位蓄满络腮大胡须的睦仁天皇就确定了对外进行扩张的政策,提出要以武力"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首相山县有朋在国会发表施政演说中声称:"国家独立自卫之道有二,一曰捍卫主权线,不容他人侵害;二曰防护利益线,不失自己的有利地势。"他还说:"何谓‘利益线‘?即同我‘主权线‘的安全紧密相关之区域是也。"也就是说,凡是他认为同日本有利害关系的地方,都应该用武力去"保卫"。从这种强盗逻辑出发,他们把中国、朝鲜等大陆地区视为侵略扩张的主要目标。
  根据这种"大陆政策",日本迫使朝鲜李氏王朝于1876年签订了《江华条约》。从此,朝鲜逐步沦为殖民地。不甘心做奴隶的朝鲜人民,在东学党的发动下于1894年爆发了农民起义。
  东学党的创始人叫崔济愚,以宗教形式宣传平等思想,反对封建思想和外国侵略势力。1893年朝鲜发生灾荒,第二年1月东学党领导人全琫准发动农民起义,在占领古埠郡衙、活捉郡守之后,在此建立革命政权"执纲所",以"灭尽权贵"、"逐灭倭夷"为口号,使起义声势越来越大。同年3月,农民军击溃前来镇压的反动军队,4月底攻占南方重镇全州,起义烈火燃遍朝鲜南部、中部和北部,全国震动。李氏王朝惊恐万状,一面假意同意农民军提出的平分土地等12条要求,一面请求中国清朝政府派兵协助镇压。日本为自己出兵朝鲜制造借口,阴险地怂恿中国出兵。当中国于6月初出兵抵达牙山之后,日本立即派兵在朝鲜登陆。在此种动荡复杂的形势下,起义军分裂为两派。一派以全琫准为首,主张直捣汉城,推翻李氏王朝,把日寇赶出朝鲜。一派以崔时亨为首,则主张儒道,提倡"仁爱"。全琫准率部队于10月间毅然向汉城进军,11月严重受挫,12月他本人被俘,随后壮烈牺牲。
  朝鲜近代最大规模的农民武装起义被镇压下去了,清政府约请日本同时撤军,日本却借口要帮助朝鲜改革内政,不但不撤军,还占领了朝鲜名城平壤。1894年(甲午年)7月25日,日本不宣而战,日舰在朝鲜半岛的公海上突然击沉运载中国士兵的英国轮船"高升"号和军舰"广乙"号,造成清军700余人壮烈牺牲。清朝政府被迫于8月1日对日宣战,甲午战争于是爆发。
  此时的清朝政府,正经历着洋务运动,旧时也称"同光新政"。从1861年即咸丰十一年开始的这一运动,也是采用西方生产技术,以保持其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洋务派官僚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依靠英、美、法的援助,开办军火工厂,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先后开办了江南制造局、福州船政局,把不少学生派往外国学习先进技术。从70年代起,他们提出"自强求富"口号,用官督商办方式,开办了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唐山胥各庄铁路、上海机器织布局、兰州织呢局等企业。1885年(光绪十一年)以后,清政府的海军衙门被洋务派所控制,购买军舰,成立北洋海军,又开办了一批工矿企业。由于洋务派的这些举措,都紧紧依赖外国,尤其是技术和原料更离不开外国,这就加深了帝国主义对中国军事、政治和经济的控制。其所创建的海军和陆军,因政治腐败、官吏无能,在中法战争中已暴露了其不可克服的弊端,在这次中日甲午战争中因受日本毁灭性打击,中国陆军海军均遭失败,风云一时的洋务运动也寿终正寝,更加快了中国社会向半殖民地化方向的发展。
  1894年9月15日,日本明治天皇在广岛大本营召开御前会议,策划侵略中国的战争。于是战争首先在朝鲜展开,日军于9月15日分四路向平壤进攻。此前,日军进攻牙山时,清军仓促退到平壤,共1万多人。清军统帅并没有作战争部署,面对日军大举进攻,他只想弃城逃跑,唯有总兵左宝贵坚持抗敌。左宝贵一面派兵监视住统帅不许其逃跑,一面率领军队坚守玄武门,杀伤了大量敌人。他后来被敌人重炮击中而牺牲,平壤失陷,残余清军向北撤退,过鸭绿江,退回中国境内,许多清兵都死伤在撤退的路上。
  黄海海战是9月17日爆发的。在此之前,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率舰队曾护送运兵船从大连去鸭绿江口的大东沟,在返航途中遭到伪装的日舰的突然袭击,发生海战。在激战中,中国舰队击沉了日舰西京丸,击毁了日舰扶桑丸和清田丸,并击伤松岛、赤城、比睿等日舰,中国水师也损失了致远、经远、扬威、超勇等舰只。这么多舰船受损,是因为北洋舰队指挥不一造成的。"致远"号受伤后,管带邓世昌开足马力向日旗舰"吉野"号撞击,不幸被日舰鱼雷击中,全舰250人壮烈牺牲。
  10月下旬,日军渡过鸭绿江侵入中国辽南各地。另一支日军登陆辽东半岛,年底攻陷旅顺。翌年1月,日军又登陆山东半岛,从背后攻占了威海卫的南北炮台,然后调转炮口轰击黄海海战失利后躲在这里的北洋舰队,致使这支舰队全军覆没。3月,辽东半岛沦陷于日军之手。
  甲午战争的结果,是清政府和日本于1895年4月,在日本马关签订了《马关条约》。其主要内容是:一、承认朝鲜自主。二、割让辽东半岛和台湾、澎湖。三、赔偿军费2万万两白银。四、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处为通商口岸。五、准许日本轮船在中国内河航行。六、准许日本在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19世纪末,沙皇俄国发展到了帝国主义阶段,所推行的"远东政策"也把矛头对准中国和朝鲜,同日本的"大陆政策"发生了尖锐的冲突。特别是《马关条约》把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就影响到帝俄侵占中国野心的实现。于是,俄国联合德、法两国,于1895年4月向日本提出照会,警告日本放弃其占有的辽东半岛。在三国的压力下,日本被迫让步,于5月5日复照三国,同意三国的"友谊忠告",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但又勒逼中国出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金。同年11月8日,中国代表李鸿章与日本代表林董签订了《交回辽南条约》,以一手交钱、一手交地"银货两讫"的方式,于11月16日中国交给日本3000万两白银后,日方开始办理移交手续,日军陆续撤退。12月24日中午,中国龙旗在黄金山上升起,标志着旅顺正式回归中国。12月27日,日军撤退完毕,结束了其占领旅顺1年1个月零5天的历史。
  帝俄迫日交回辽东半岛,又乘中国经济困难之机给中国贷款1万万两,使清廷对其无限感激,更加信任。殊不知俄国早就垂涎中国东北地区,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就夺去了黑龙江以北的大片土地,此时它更认为列强瓜分中国已为期不远,为参与瓜分中国,它早在1891年就宣布修筑西伯利亚大铁路,穿越中国东北北部,直达海参崴,以出海于太平洋,一旦有事,还可运兵进攻东北。1896年5月26日,俄皇尼古拉二世加冕,李鸿章于4月出发,前往俄京圣·彼得堡道贺,6月在此与俄国签订了"中俄同盟密约"6条。其主要内容是:中俄协力防御日本,中俄两国非共同商议,一国不能与敌国订立私约;开战时俄国可使用中国所有口岸;允许俄国经黑龙江、吉林建造铁路以达海参崴;不论平时和战时,俄国均可用铁路运输兵、粮、军械;修筑铁路自批准之日起,以15年为限。
  中俄达成密约之时,列强瓜分中国的势力范围也相互求得了谅解而大体形成,俄、法、英、日的势力范围分别在长城以北地区、西南地区、长江流域、福建地区,德国在山东和黄河流域。1898年从西班牙手里夺得菲律宾为殖民地的美国,无法在瓜分中国的列强中插足,便提出了"利益均沾"、"门户开放"的主张。
  1897年,德国借口传教士在山东遇害,派军队占领胶州湾,声称要加以"租借"。俄国对此表示反对,佯称帮助中国抗德,借口要监视德国行动,于同年12月18日,派军舰驶入旅顺港。为使占领"合法化",1898年3月2日强迫清廷签订了《旅大租地条约》,强行"租借"旅顺、大连25年,允许其修筑南满铁路。3月28日早晨8时,俄军1000人在黄金山举行了占领旅顺仪式,并升起了俄国的三色国旗。从此,旅顺沦为沙俄的殖民地。德国与俄国后来又暗中勾结,取得妥协,承认俄国侵占中国东北为势力范围,赞助俄国在黄海取得不冻港旅顺。俄国则承认德国在中国的既得利益。也是在1898年,中德订立"租约",允许德国"租借"胶州湾99年。
  1900年义和团运动事起,日、俄、英、美、法、奥、意、德八国联军1.8万人于7月攻进北京。次年7月,清廷与之签订"辛丑条约",赔白银4.5亿两,准许外国军队在各国使馆区内驻军,也可在平津一带驻扎,拆毁有碍北京到海滨的大沽炮台。在镇压义和团运动中,俄国借口保护铁路,于1900年7月,派遣侵略军,分南、北两路进入东北。北路俄军17万人从黑龙江北岸西伯利亚南下,于当年7月16日先屠杀瑷珲对岸江东64屯7000多名中国居民,22日攻陷瑷珲又肆意屠杀当地居民,然后攻占哈尔滨、长春,10月初进抵沈阳。原驻旅顺、大连的俄军为南路,沿铁路和辽东湾海上向北推进,于七、八月连占营口、辽阳,10月6日在沈阳与北路俄军会师。紧接着,又发兵占领了山海关,以防止清兵出关救援,东北全境被俄国占领。
  南路俄军向沈阳方面进攻之时,在辽西附近捉住了闻风而逃的奉天将军增祺和各部官员,俄军驻旅顺司令官阿列克谢耶夫迫其于同年11月6日,订立了"奉天交地章程"9条。主要内容是:奉天省城等地由俄军驻守,清军缴械遣散,枪炮军装等全部交由俄军处理;凡俄军未占之炮台、火药库一律拆毁;营口等由俄国暂时管理;奉天设俄国"总管"一员,凡俄军所办的事均须总管明晰。清廷得到这一消息,急命驻俄使臣杨儒进行交涉,俄国进而提出更为刻毒的条件12条,胁迫清廷盛京将军于11月11日签订《奉天交地暂且条约》,强迫中国解散驻军,交出军火,拆毁一切军事设施,若中国在东北设立行政机构,要得到沙俄的"许可"。这一《条约》通称"第二次中俄密约",逼迫李鸿章签字。此事终被曝光,英、美等国极为反对,日本反响最为强烈,更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无比愤慨。1900年以来,东北人民和义和团组成"忠义军"数万人,一度发展到20万人,在"御俄寇,复国土"的口号下,与俄军英勇搏斗。鉴于这种形势,俄国于1901年4月8日发表"关于东三省签约事罢论"的声明,放弃了上述要求。但嗣后不久,俄国又迫清政府在北京复开谈判,坚持独占东北的铁路和工矿业权利,年事已高的李鸿章受不了这等高压和威胁,不久便吐血而死。1902年4月,清政府与俄国缔结"东三省撤兵条约"即《交收东三省条约》3条,规定在18个月内,俄军分3批按照从辽宁、吉林、黑龙江顺序撤出东北地区。但签约后,俄国迟迟不肯执行撤兵协定,1903年以后中国人民又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拒俄运动。
  
  日俄之战与关东军滋生土壤的形成
  
  1904年2月8日深夜11时35分,沙俄海军第一分舰队7艘装甲舰、7艘巡洋舰、1艘炮舰和1艘运输船等16艘舰船,以每行4艘,排成四列方阵,锚泊在旅顺外港里。此时海风轻吹,海浪粼粼闪动,舰船上的灯火依然明亮。这一海军方阵恰若一座灯火灼灼的不夜城,虽有风声浪语,但它显得还是那么宁静和安详。
  就在此时,有16条鱼雷像飞驰的利箭,似狂奔的恶鲨,风驰电掣一般在水下和水面向这座军舰之城飞来。仅有400至500米的距离,一瞬间鱼雷就飞进了舰群之中,其中3条鱼雷击中了俄舰,顿时爆炸声如雷,火光冲天,虽在漆黑的深夜,也能看见滚滚浓烟在天空中弥漫。俄国装甲舰"列特维尊"号倾斜了,"紫沙列维奇"号中弹了,巡洋舰"帕拉塔"号严重地受伤了。其它各舰船仓促应战,奋起还击,但也未能给敌舰以重创。
  这次袭击,是日本海军发动的。通过甲午之战夺得的旅顺军港,因俄、德、法三国的威胁,日本于1895年12月27日被迫撤离,这是"日出之国"不甘忍受的,因而日军在撤退时就在旅顺的墙壁上写了"吾等10年后再回旅顺口"的口号,并以沙俄为敌,制订了一个10年(1896-1905)的扩军备战计划。当看到俄国乘德国强占中国胶州湾之机,未放一枪,未损一卒,就轻而易举地于1897年12月18日抢走了旅顺口,日本更是火冒三丈,难以咽下这口恶气,便加紧了备战步伐。1903年6月,日俄举行了外交谈判,但越谈越僵,终于在1904年2月6日谈判破裂,外交关系断绝。
  这一剑拔弩张的严峻形势,驻旅顺的沙俄太平洋第一分舰队是完全清楚的。为防止日军舰队的突然袭击,它从1904年1月末就开始加强海上巡逻与警戒。每天夜间有2艘驱逐舰在旅顺港口东南20海里的海区巡视,一艘炮舰到港外10海里的海区警戒,还指定2艘巡洋舰升火待发,随时准备应对日舰的偷袭。2月6日,日俄谈判破裂后形势愈加紧张,巡逻了一天的俄舰疲乏了,以方阵队形停泊于旅顺外港。本来这支分舰队中有6艘装甲舰、4艘巡洋舰都携带有防雷网,其参谋长维特盖夫特建议,在锚地周围布设防雷网,以防鱼雷偷袭。而分舰队司令斯达尔克担心在收起防雷网时会浪费时间而贻误战机,或防雷网会缠绕自己舰只的螺旋桨而未予以采纳。若采纳了参谋长的建议,日舰鱼雷袭来必会触及防雷网而爆炸,俄舰绝不会受到如此大的损失。虽然俄国各舰舰长和分舰队司令部的军官们都各守其位,未玩忽职守,也作了反击,宣称击沉日军驱逐舰2艘,击伤1艘,但日方却说其11艘驱逐舰无一损伤,全部安全返航。俄舰队受到重大损失,其装甲舰"列特维尊"号、"柴沙列维奇"号和巡洋舰"帕拉塔"号丧失了战斗力,长期不能参战,加上有消息说分舰队司令斯达尔克海军中将因这天是其夫人命名日,而和军官们上岸跳舞去了,这一误传更给斯达尔克罪加一等,而被撤职,直到1977年苏联科学院和苏联国防军史研究所合写的《俄日战争史》一书才澄清了事实真相,否定了误传的那种说法。
  沙俄太平洋第一分舰队受重创,是日本舰队早已策划好了的。2月4日,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东乡平八郎,获悉沙俄分舰队的主力锚泊于旅顺外港,并侦知其具体位置,便决定实施突袭,力图击伤击沉其部分主力舰,为夺取黄海制海权创造有利条件。2月6日,他率领由6艘装甲舰、14艘巡洋舰、35艘驱逐舰共55艘舰船组成的庞大舰队,从日本九州的佐世保港启航。7日,除5艘巡洋舰、8艘驱逐舰、3艘运输船驶往朝鲜仁川外,其它舰只全部驶往辽东半岛沿海。8日下午6时,东乡的联合舰队已分布在旅顺东南方44海里的圆岛海区,接着兵分三路:8艘驱逐舰前往大连近海进行策应,11艘驱逐舰驶往旅顺对沙俄分舰队实施突袭,东乡率舰队主力到外长山列岛(今长海县)待机。抵达旅顺附近实施突袭的日本舰队,看到俄国分舰队16艘舰船,分四列方阵锚泊于旅顺外港,各舰船间距都是2链(370.4米)。于是,日军11艘驱逐舰如毒蛇瞧见猎物一样,在离俄舰方阵400至500米的距离内,于夜11时35分,齐刷刷吐出16条鱼雷,刹时把静海变成一个火海,黑夜变成一片白昼,俄国舰队受到严重的打击。
  2月9日,沙皇俄国政府向日本宣战。同日,日本政府也向俄国宣战。日俄战争正式爆发。
  沙俄向日本宣战,是有一定信心的。地处半岛的旅顺,在中国版图上是个很小的地方,但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它面向黄海,背靠渤海,北接陆地,是辽沈地区的屏障。它南距烟台78海里(144公里),是山东半岛的臂膀;东距朝鲜南浦港210海里(389公里),是开往朝鲜海船的重要港口;西距塘沽171海里(317公里),为京津地区的海上门户。
  旅顺口,汉时隶沓氏县,东晋时谓马石津,隋、唐时称都里镇,辽、金、元时名狮子口。明洪武四年(1371)马云、叶旺两将军被封为辽东指挥使,派往旅顺,镇守辽南,他们从山东登州渡海于此平安登陆,取"旅途平顺"之意,遂将狮子口更名为旅顺口,沿用至今。英国人曾称旅顺为"亚锁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国侵华海军司令贺布偕称旅顺是"远东的直布罗陀"。1858年英船"阿尔盖"号进入旅顺口内锚泊,因这是欧洲船只第一次来此,俄国人便以该船船长保尔特--阿尔杜尔的名字,把旅顺口定名为"阿尔杜尔港",以示"纪念"。旅顺实为天然形胜之地,黄金山、老虎尾半岛对峙东西,中间为一狭窄海口,白玉山横亘其北。立于白玉山上,远眺铁山重岭峻峭,俯瞰港湾波光潋滟,即使不懂军事的人,也会发现这是一个绝好的军事良港和天然不冻港。到日俄战争爆发之前,它已是设防甚严的一个军港。其近代战场建设,始于19世纪80年代。清光绪六年(1880)清政府派李鸿章在此筹建北洋水师,耗银百余万两。到1885年,还耗白银276300余两在旅顺口沿岸修筑了10座炮台,其中港口西岸的城头山、馒头山、威远、团山、田家屯和老虎尾等六处各1座,港口东岸的唠咀、模猪礁、田鸡和黄金山等四处各1座。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以后,又在威远、老虎尾间增设了1个新炮台,在城头山炮台以西增设了兰台炮台,在唠咀以东增设了蟠桃炮台。这13座海岸炮台,配备有240毫米以下口径的海岸炮71门。为防敌人从陆地进攻,1889年以后,清廷还在旅顺口后面陆地的椅子山、案子山、松树山、二龙山、东鸡冠山一带,又修筑堡垒、炮台17座,配备各型火炮78门。
  在上述所有炮台中,令清政府颇感骄傲的是黄金山炮台。黄金山海拔119米,在港口东侧,襟山带海,形势险要,对于护卫旅顺港的安全至关重要,因而清军在旅顺口首先修的就是这座炮台。该炮台开工于1880年11月,到1883年3月12日,德国克虏伯军工厂制造的2门240毫米、5门120毫米火炮和8门12磅护墙炮被搬运到这里,并于6月间全部安装完毕,整个炮台修筑工作进行了2年零5个月。同年10月21日,每门炮都经过试射,皆命中3000米外的固定靶,取得成功,其首任哨官袁雨春还被奖记了一功。由于此处山顶地幅较小,不利于实战,故经1884、1885、1886年连续施工,增建了一些配套设施,从辽南金州、复县等地雇用毛驴300至600头,运来11000多方泥土,使炮台前培土加厚1丈,边侧培土加厚5尺。该炮台修筑工程先后用银18600余两,主持该炮台修建工程的德国炮兵少校、北洋大臣李鸿章的军事顾问汉纳根,因醇亲王奕于1886年5月21日在此巡阅后,赞扬说"汉纳根监造炮台,坚固如式,著再加恩赏给三品顶戴,以示鼓励",而名声远播,慈禧太后于同年6月2日批准了对汉纳根的加封。该炮台在甲午战争中,曾将炮口调转西北方,炮击了占领椅子山的日军。
  沙俄占据旅顺后,从1899年开始对黄金山炮台进行扩建,到日俄战争爆发时,在此安装了6门280毫米火炮和2门57毫米的火炮。在6门280毫米火炮的炮座之间,修建了3座炮弹库,各长10.5米,宽5.6米,高2.7米,库内装有搬运炮弹的滑车,还有和炮台连结在一起的7间官兵宿舍。整座炮台全用水泥、沙子和鹅卵石浇灌而成,其厚度达到1.5米以上。
  令俄军感到放心的,是在旅顺口东西两侧9公里长的海岸上部署有强大的火力,仅大小炮台就有22座,其中港口西侧12座,东侧10座,安装有280毫米以下口径的海岸炮123门。特别是港口东侧的第15号炮台即电岩炮台上,安装254毫米口径的海岸炮5门,57毫米炮1门,探照灯两座。这两座探照灯是沿岸许多探照灯中照程最远、口径最大的,因安装在岩石上,故起名为电岩。这座炮台本是清军在旅顺口沿岸修建的13座炮台中的一座,俄军于1899年又进行了扩建,把炮台长度扩为200米,宽为50米,可安装5门254毫米炮、1门57毫米炮,地下建有6间各8.5米长、2.6米高、3.7米宽的弹药库,和接连5门254毫米炮位的1.85米宽、2.1米高的长廊。这座由水泥、沙子、鹅卵石灌注而成、厚度达1.5米以上的炮台,完全能抵御日本装甲舰最大口径305毫米舰炮的轰击。特别是该炮台前面是陡峭悬崖,后面一条山沟与黄金山相隔,但在海上望去,它与黄金山连为一体,看不出这里会有炮台。加上此处地形狭窄,从海上发炮,远了会落到后面的山沟,近了会落到悬崖下的海中,因而在日俄战争中未被日军击中过。在后来反击日军三次闭塞旅顺口的战斗中,给了日军很大打击。当时,此处守备兵力为一个连,而指挥军官不称连长而叫作司令。司令官是寿科夫斯基大尉,副司令是博雷科中尉,工程师是兹芳纳列夫准尉。为打击进攻的日军,兹芳纳列夫利用3昼夜的作战间隙,对这里所有岸炮作了改装:更换炮架,加大俯仰角,使大炮射程由9000米增大为13000米;新装许多滑车转运炮弹,以提高装弹速度,使5门炮齐射由5分钟缩短为1分13秒钟,射速提高了4倍;给炮前安装盾板,增加了火炮的防护能力;炮台西侧修建了圆形堡,作为掩蔽的测距指挥所。因这座炮台在日俄战争中曾给日本海军以重创,所以苏联作家创作的历史小说《旅顺口》,对它作了突出的描写。
  沙俄不仅对旅顺口的海岸防护设施极为重视,而且把港口之后的陆战设施建设也当作了重点。俄军于1897年底占领旅顺之后,便对该地进行了两年时间的勘测设计,制订出了旅顺战场建设方案,1900年1月18日得到沙皇政府的批准。从那时起到日俄战争爆发,共拨款1100多万卢布,其中用于防御工程462.3万卢布,非防御工程652.7万卢布,常年动用中国民工6万余人,修各类堡垒40余座,炮台70余座。除海岸线上的那22座炮台、280毫米以下口径的123门海岸炮外,在旅顺港背后陆地长达20公里的弧形防线上,就配置多种火炮646门,机枪62挺,并将陆地防线划分为三段。   其东部防线最为坚固,8公里多长。东起海边白银山,西至龙河,辖有大孤山和小孤山上的前沿阵地及3个永久堡垒、3号工事、2个独立炮台和多无其数的野战工事,其司令是戈尔巴托夫斯基少将。
  其北部防线从龙河到羊头山,长5.3公里,由IV号堡垒、4号工事、2个永备炮台及不少临时工事构成,其司令是谢苗诺夫上校。
  西部防线最为薄弱,从羊头山到白狼山(柏岚子),全长6.7公里。前沿阵地坐落在尔灵山、夹山、营山到羊头湾附近,以临时野战工事为主,只有两个永备工事即5号工事和1个炮台。其司令是伊尔曼上校。
  旅顺俄军要塞司令是斯米诺夫中将,实际指挥权却掌握在曾参加过八国联军、洗劫过北京、原俄国关东军司令斯特塞尔手中。其军队是由金州、大连退到旅顺的部队,即东西伯利亚的第四师(师长付克中将,是个德国人)、第七师(师长康特拉琴柯少将)、第五团及若干勤务分队,共41780人,太平洋舰队水兵12000人,各型作战舰艇36艘。储备有各种口径炮弹27万多发,平均每门炮400余发,储备的面粉副食品可供全军食用半年有余。据此,俄军吹嘘旅顺是攻不破的要塞。
  然而,日军从1904年2月8日夜11时35分发起的持续进攻,就打破了俄军编造的旅顺坚不可破的神话。日军首先要获得的是制海权,在俄海军太平洋第一分舰队遭到重创,其装甲舰"列特维尊"号、"柴沙列维奇"号和巡洋舰"帕拉塔"号受重伤长期无法参战之后,便展开了以水雷为武器的封锁与反封锁的激烈战斗,双方都遭受了重大损失。
  俄舰队在战争爆发后的第三天,害怕日舰进攻,开始在旅顺港外水域布设水雷。因平时缺乏布雷训练,排水量为4700吨的布雷舰"叶尼塞"号,于2月11日布雷时被自布的水雷炸毁而沉没。前往查明该舰情况的排水量为3200吨的"保雅林"号巡洋舰,也不慎进入自己布设的水雷区,也因触雷而于2月13日沉入海底。
  日本舰队为防止俄舰出动,也在旅顺港外大肆布雷。4月12日夜间,日本海军在12艘驱逐舰的掩护下,临时改装的"蛟龙丸"号布雷舰,在旅顺港外水域布设了大量小田式机械水雷。第二天早晨8时,出海迎战日舰的俄国舰队在返回时驶入这一雷区,"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装甲舰被炸沉,"胜利"号被炸伤,舱室进水500余吨,虽勉强驶回旅顺港,却挫伤了全舰队成员的士气,并削弱了舰队的实力。
  争夺制海权的战斗进行了两个多月,日本海军虽然取得了海上行动自由权,但仍害怕俄舰出港袭击其海上交通运输线,所以经常派舰只在旅顺港外进行封锁和监视。俄国舰队虽然无力和日本舰队列阵对攻,但仍想方设法在日舰经常活动的航线上布雷,给其以杀伤。5月14日大雾弥漫,是隐蔽布雷的好时机,伊万诺夫海军中校指挥的排水量为4700吨的布雷舰"阿穆尔河"号,于当日下午2时25分出港,在4艘驱逐舰掩护下,在黄金山南100至110链即18520至20372米的水域里布设了大量水雷,又于下午5时25分顺利返港。因海上大雾沉沉,日本舰队并未发现俄舰布雷行动,第二天,即5月15日,其装甲舰"初赖"号、"八岛"号、"敷岛"号和3艘巡洋舰,如平时那样趾高气扬地驶向旅顺外海,执行封锁俄舰的任务,进入雷区,他们也昏然不知。突然,排水量为15200吨的"初赖"号触雷爆炸了,海水大量涌入船舱,舰体发生严重倾斜。排水量为12500吨的"八岛"号装甲舰紧接着发出两声巨响,两颗水雷送它随同"初赖"号沉入漆黑的海底。仅"初赖"号,就死了军官和军士36人、水兵457人。仅有6艘装甲舰的日本舰队,这次一下沉没了两艘,损失了三分之一,他们心痛无奈地把这一天称为"黑暗的一天"。令日本舰队感到沮丧的是这"黑暗的一天"过得很慢,且还要再现和重复。时隔两天,5月17日同样"黑暗"。日本海军排水量为381吨的"晓"号驱逐舰,在作战中触上俄国水雷引起爆炸而沉没。排水量4200吨的"吉野"号巡洋舰、排水量640吨的"大岛"号炮舰,与自己的舰船碰撞,也相继沉入海底。这几天的损失如此之大,使交战两国舰队实力对比发生了变化,俄国舰队已处于有利的位置。然而,沙俄舰队没有抓住这一大好时机,打破封锁,取得主动权,夺得海上自由权,相反,因指挥失误,使日本舰队度过了艰难的时期。
  通过炮战和布雷,较难把沙俄舰队封锁在旅顺港,这是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东乡平八郎心里非常明白的。这位对中国进行侵略战争富有经验的老手,在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时,就是"浪速"号巡洋舰的上校舰长,曾率自己的巡洋舰在丰岛海面上协同"吉野"、"秋津洲"号两舰偷袭了中国海军,击沉了中国运兵船"高升"号。1900年,他参加八国联军舰队,入侵过中国渤海的大沽口。1903年12月,他晋升为大将,担任了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接着为侵占中国东北,同俄国海军展开了厮杀。他采纳海军部的友马良桔中校、广濑武夫少校等4人提出的对旅顺港实施闭塞战的方案,对沙俄海军进行了三次闭塞行动。
  第一次闭塞战发生于1904年2月24日凌晨,指挥官是友马良桔中校。这次派出的闭塞船共5艘,排水量大者2942吨,小者也为1163吨,每船由14至17人驾驶,共77人。这天,闭塞船队于1时30分到达旅顺港外,4时半以8节的航速沿港口西侧城头山的南侧向港口突进,遭到俄军岸炮和锚泊于港外的舰只炮火的轰击,除广濑驾驶的"报国丸"(4号,排水量为2766吨)沉没在港口西侧外,其他4艘船还未到达预定位置就被击沉了。这次行动,日军死1人,伤3人,生还者是由担任掩护和救护任务的4艘驱逐舰、4艘鱼雷艇接回的。
  第二次闭塞战发生于3月27日凌晨,仍是友马良桔中校担任指挥官。日军派出的闭塞船共4艘,但排水量较第一次的吨位增大了,大者4000吨,小者3700吨,15至18人驾驶一船,共65人。黎明前的2时半,这支闭塞船队就到了旅顺港外,当他们呈雁队形向港口冲锋时被发现。3时30分,俄国舰队司令马卡洛夫指挥打开探照灯,下令岸炮和值班舰上的火炮向闭塞船队轰击。日舰乘此之机自动沉船,以闭塞旅顺港口:排水量为4000吨、友马良桔的指挥船(6号)"千代丸"自爆沉没于黄金山东南约100米处;广濑驾驶的"福井丸"自爆沉没于"千代丸"前面之150米处。其余两艘即8号"弥彦丸"、9号"米山丸"是被俄舰鱼雷炸沉的,但也都沉没在港口的航道上,虽然两艘沉船的间隙为45至70米,却对大舰出入港口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日军的这次行动仅伤亡15人,广濑武夫少校被炸死,护卫的11艘驱逐舰、6艘鱼雷艇将生者接回。俄国水兵在日舰撤走之后,曾把沉船上的机枪、火炮拆卸下来,用在了防御战中。
  第三次闭塞战发生于5月3日凌晨,指挥官为林三子雄中校,派出的闭塞船8艘,排水量大者为4200吨,小者为1650吨,每船由17至26人驾驶操纵,船员共159人。鉴于前两次闭塞行动未把旅顺港口封死,为给日本陆军第二军10万兵力将于5月5日对旅顺东北160公里处貔子窝的登陆作战创造条件,联合舰队东乡平八郎司令特别重视这次闭塞行动,不仅派出几乎相当于上两次总和的闭塞船,而且早在4月27日夜至28日晨5时,就让闭塞队的各船指挥官和敢死队员,分乘12艘驱逐舰到旅顺港口外3500米处熟悉海面情况并作仔细侦察。5月2日晨7时,从朝鲜西海岸海州启航的8艘闭塞船和4艘保障船,顶风破浪前往旅顺东南44海里的圆岛集结。下午7时30分闭塞船从圆岛出发,于夜里11时抵达旅顺港外,并各有8艘驱逐舰在老铁山和黄金山方向担负掩护任务。5月3日零时,排成一线横队的8艘闭塞船向旅顺港冲击,因风浪太大无法保持队形,便由各船各自行动。晨2时,俄军发现了日军的行动,在探照灯照射下万炮齐发,射向闭塞船,日船两艘投锚自爆没于海浪,其余6艘皆被岸炮击沉或触水雷沉没。这次沉船虽然较为集中,但离港口航道较远,还是没有实现封死港口的目标。其159名人员中32人被俘(其中有2名军官),60人死亡,67人被救回。
  据资料统计,日军共沉没了17艘闭塞船。第一次为天津丸、武扬丸、武州丸、报告丸、仁川丸,第二次为千代丸、福井丸、弥彦丸、米山丸,第三次为三河丸、佐仓丸、远江丸、江户丸、爱国丸、小樽丸、相模丸、相颜丸。这三次闭塞战虽未达到封死俄国舰队的目的,但给俄舰作战造成极大困难,因而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当局把参加两次闭塞战、最后葬身于海底的广濑武夫少校追升为中校,追认为"军神",将其指挥的"福井丸"号沉船之锚打捞上来,特意在旅顺港口左侧之大圆礁石上建了纪念碑,东乡平八郎海军大将亲笔题写了"闭塞队纪念"碑名。每逢日舰出港,都要高奏军乐《军舰进行曲》,舰上官兵都要向纪念碑敬礼。该碑于1972年被"红卫兵"炸毁。
  俄国舰队在海战和反封锁作战中,损失是惨重的。如前所述,在1904年2月8日深夜遭受日本联合舰队的突袭中,"列特维尊"号、"柴沙列维奇"号装甲舰和"帕拉塔"号巡洋舰受到重伤,俄国太平洋第一分舰队司令斯达尔克海军中将被撤职,著名战术家马卡洛夫海军中将于同年2月14日被任命该舰队司令。马卡洛夫于2月17日由彼得堡乘火车启程,于3月8日晨抵达旅顺后,便撤换不称职舰长,整顿纪律,抢修受伤舰只,变消极防御为积极防御,使拥有12000多名官长和舰队士气大振。4月13日晨8时,马卡洛夫率舰队出海与日舰作战,击退日本舰队后在返回至电岩南方2海里(3.7公里)处,不意触上了前日深夜日本海军布下的机械水雷。9时43分,排水量为11400吨的旗舰"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装甲舰右舷被水雷炸袭,舰桥下面的弹药也被引爆,舰体很快向右倾斜,舰尾高高翘起,推进器露出水面,不到2分钟舰首便沉入了海底。该舰上到任仅36天的舰队司令马卡洛夫,以及舰队参谋长莫拉斯海军少将、27名军官、620名水兵和俄国著名画家维列夏金,全部丧生,只有7名军官和73名水兵获救。有的专家推断,被任命为分舰队司令刚好两个月、到任只有36天的马卡洛夫之死,等于沙俄沉没了5艘装甲舰!俄国太平洋第一分舰队从此一蹶不振,一天不一天。
  接任的舰队司令是斯克雷德洛夫海军中将,未到旅顺上任,被留在了海参崴。平庸无能的维特盖夫特海军少将于5月5日被任命为分舰队司令,于同年8月10日率舰队从旅顺向海参崴突围时,在黄海海战中被打死。其接任者,是维廉海军少将。这样,在不到11个月中,俄国太平洋第一分舰队司令先后更换了4位,其中一位被撤职,二位被打死,一位被当了俘虏。
  在海战尚未结束之时,日本便开始了陆上作战,从陆地向旅顺背后进攻。按照日俄战争中日军的作战计划,共分三个阶段:1904年2月8日至5月3日为第一阶段,夺取制海权;5月1日至6月6日为第二阶段,24万陆军分四路登陆辽东半岛;7月30日至1905年3月10日为第三阶段,先后在旅顺、辽阳、沙河、沈阳等地进行四次大决战。日本发动的日俄战争,战线极长,战场广阔,黄海、日本海、朝鲜、库页岛、千岛群岛,无不燃烧着战火,其主要战场在中国的辽宁省,在中国东北地区,中国人民遭受的灾难最大,仅死伤人数就达50余万。在旅顺、辽阳、沙河、沈阳进行的大决战,双方参加的兵力达到18万至57万人,都以俄国失败而告终。结果,中国东北被瓜分了,长春及长春以南变为日本势力范围,俄国在旅顺大连的"租借地"成了日本的殖民地,长春以北变成了沙俄势力范围。
  为侵占辽东半岛,打败旅顺港的俄军,日军是于1904年5月5日发动陆地作战的。那天,日军第二军5个师10万人从旅顺东北160公里的貔子窝、盐大澳登陆,一路烧杀抢掠,于5月26日攻占金州,31日占领大连。担任围攻旅顺为主要任务的日本第三军,由乃木希典大将指挥,6月6日从大连湾张家屯登陆,7月30日推进到距旅顺约10公里的火石岭、于大山一线,完成了合围旅顺口的任务。
  双手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乃木希典大将,生于1849年,45岁参加中日甲午战争时,在日军第二军第一师任少将旅长,曾攻打旅顺,是屠杀旅顺2万多名居民的主要刽子手之一。1896年至1898年任台湾总督。1904年日俄战争时升为大将,任第三军军长。后来,日本明治天皇于1912年7月30日病故,这位时年63岁、穷凶极恶、杀人如麻的刽子手为显示忠心,在9月13日晚8时为天皇举行葬礼时,携夫人一道剖腹自杀,为天皇殉葬。此为后话。
  在对旅顺合围中,由乃木希典统帅的第三军,辖有3个步兵师,2个预备队,计5万(一说为6万)余人,火炮386门。其第十一师为左翼,占领从海边到铁路线以东地区,主攻东鸡冠山方向的俄军阵地。其第九师位于中央位置,摆在铁路线到水师营西北公路一线,主攻俄军东部防线西侧和北部防线阵地。其第一师为右翼,部署于从公路到大潮湾地带,主攻俄军西部防线阵地。两个预备旅为军的预备队。从8月到12月,乃木希典和舰队司令东乡海军大将指挥日军,对旅顺俄军发动了四次总攻。
  1904年8月16日上午10时,驻守旅顺的俄军看到奇怪的一幕:只见一名日本军使举着白旗,骑一匹战马,向俄军防地走来。事后才知道这是乃木和东乡派来的日本参谋总部的炮兵少将山岗。于是,俄军驻旅顺口总司令斯特塞尔和其夫人分别收到了一封公函和私信。
  公函这样写道:
  旅顺口俄军总司令麾下:旅顺口之光辉防御,诚令举世惊奇。但其陆海各方,均被我优势兵力所包围,待援无望;纵有天才杰出之将领、忠勇善战之士兵,要塞终亦必下。我军已准备就绪,待命总攻,一旦海陆并进,要塞指日可破。兹为造福人类、避免无谓牺牲起见,特向钧座提议着手投降谈判。如蒙采纳,即请于明日(明治三十七年八月十七日)上午10时前示知为荷。
  攻城日军总指挥男爵乃木将军
  封锁旅顺口舰队司令东乡海军大将
  此公函语气看似和缓,但背后伏满杀机和血腥之气,显然是一份最后通牒。
  私信是写给斯特塞尔夫人的:
  贵妇妆次,偶逢军使之便,谨申至深之忱,兹冒昧呈上朝鲜垦殖银行支票1万元,务祈哂纳,以供慈善事业之需。
  仆乃木男爵谨呈
  这封世所罕见的私信,既呈巨款又表"至深之忱",像是关心,又似威胁,还侈谈什么"慈善事业",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接到函信之后,斯特塞尔总司令于当天召开了有关指挥官参加的要塞防务会议。参会人员不甘受此大辱,一致决定对日军提议加以拒绝。于是,第二天即8月17日早晨,日军得到俄军这样的答复:"这种同俄军荣誉和尊严毫不相容、同要塞目前状况极不相符的建议,没有讨论的必要。"并收到被斯特塞尔夫人退回的那张1万元支票。于是,日本对俄军的攻击开始了。
  8月19日4时30分至24日16时,日军发动了第一次攻击。他们除留1个旅为预备队外,其余日军全部出动,激战6天,攻占了夹山、盘龙山多面堡、Ⅱ号Ⅲ号堡垒间的重要支撑点1号、2号多面堡,日军伤亡15000余人,俄军伤亡6000余人。在这一轮激战中,沙俄舰队失去了制海权,被封锁在旅顺港内,舰上的几百门大炮不能发挥作用,仅靠陆地646门各种口径的火炮,显得火力薄弱,故在争夺战期间,他们先后从舰上卸下284门舰炮,安装在陆地防线上,并抽调部分水兵组成海军陆战队,参加陆上防御。日军也为加强陆上攻击能力,从自己舰船上搬来12门47毫米和2门152毫米火炮,补充兵员15000余人,并挖掘坑道,对俄军堡垒实施爆破。
  9月19日12时至22日17时,日军发动了第二次攻击。他们攻击的主要方向是北线和西线,重点是水管堡、庙堡、尔灵山、得里寺山。虽然水管堡、庙堡、山岩堡、得里寺山、高家屯被攻占,但未攻破俄军主防线,且又伤亡了7500人(俄军伤亡1500人)。乃木希典原计划8月底攻克旅顺,9月北上参加辽阳战役,没想到旅顺俄军竟如此顽强,急中又气,他一下就病倒了。
  10月30日至11月2日,日军发动了第三次攻击,将东部防线的()炮台、Ⅱ号、Ⅲ号堡垒和3号工事作为主攻目标。参加这次攻击的日军,有十一师和九师的全部及一师的部分兵力,共7个团,分五路纵队,每纵队1个团,剩两个团为预备队。尽管当时日军的工事已挖到了距俄军阵地30至50米处,由日本运来的18门280毫米大炮首次参加了战斗,但在俄军26个连兵力的防守下,经4天激战日军也未获大的进展。日本天皇为给乃木大将打气,从日本本土派遣第七师前来增援。
  11月26日至12月6日,日军发动第四次攻击,企图一举攻克旅顺。在第三次攻击之后,日军对俄军东线各堡垒进行了多次地下爆破,第三军于11月19日增加了从日本调来的第七师后,其兵力已达四个师,10万人。乃木从中抽调3000人,编成6个敢死大队,统一由中村少将指挥。同时,在水师营附近部署了6门305毫米舰炮,在西沟部署了2门350毫米大炮。第四次攻击发起后,日军进攻矛头指向东线的()炮台、库罗帕特金多面堡及Ⅱ号、Ⅲ号堡垒和3号工事,企图中间突破,威胁两翼。虽经多次冲击,但没有进展,伤亡甚重,中村少将负了伤,只得于11月28日起,调动主力,把俄军防御薄弱的西部防线之203高地,作为主攻方向。又经7天猛攻,以1.7万人死亡为代价,这个高地于12月5日17时30分拿下,俄军主防线才被突破。
  在日军的四次攻击中,日俄两军共有1300多门火炮对轰,许多工事、堡垒和炮台经过多次攻击,才被日军攻占。如日军采用步兵强攻、坑道爆炸、重炮轰击才占领的东鸡冠山北堡垒,用了74天才攻占的占地面积最大的二龙山堡垒,用3.7吨炸药才摧毁的松树山堡垒等,都是经反复攻击或争夺才占取的。
  攻击203高地的战斗更为激烈。此山是俄军陆地20公里防线的制高点,中国称其为老爷山,俄军称它为高山,因其高度为海拔203米,日俄战争双方都称它为203高地,只是日军夺取此山后,乃木希典用203谐音,改称它为尔灵山。此处虽是俄军陆地防线制高点,但在开战前未修建什么防御工事,直到战争进行了将近4个月,俄军才于1904年5月下旬,在主峰下挖了两条散兵壕。当时防守兵力也不多,同年9月日军攻打该山前,仅有4挺机枪、7门火炮及3个步兵连和1个水兵连。10月份,2门152毫米舰炮安装到此处,已是日军进攻该山之后的事了。在日军第四次进攻之前,俄军从五、十四、十五三个团中抽调5个连,加强此山的防守兵力。同时,还在其右翼老虎沟山阵地部署兵力8个连。在防守203高地的整个作战中,俄方投入兵力达80多个连,近万人。进攻该山的日军有其第一师之第一和第十五旅,后备步一旅和第七师的全部兵力。
  为夺取203高地,日军先后于1904年8月15日、20日、9月20日,攻占了其北面的164高地、大顶子山(即夹山)。9月19日13时30分,日军100多门大炮的炮弹暴雨般地砸向203高地,摧毁了俄军的2挺机枪、1门大炮和部分掩体,经4个小时的大炮狂轰后,2个团的日军向候石山(即得里寺山)、203高地发起地面攻击,打到22时仍无进展,实施进攻的日军22个连只剩下2个连的400多人。第二天早晨5时,日军又猛轰两山,15时占领了候石山。进入羊头湾的两艘日舰也向203高地开炮。20日、21日向203高地发起的多次进攻,也没有取得成效。   11月27日,日军对长不足250米、宽约30米的203高地再次发起进攻。此前,日军的冲锋出发地即平行壕,已挖到距俄军环形壕150至200步处。其部署于水师营附近的6门305毫米、西沟附近的两门350毫米、4门280毫米的大炮及其它一些大炮,于27日早晨向203高地齐射。到下午5时,俄军的掩体被摧毁22个,一段胸墙被摧垮。接着,2个团的日军从地面发起进攻,但极难前进,直打到21时,还是不能进入俄军阵地。28日到30日,俄军抵挡了日军地面部队和炮火的轮番进攻,倾泻而来的仅280毫米的炮弹就达1000余发(约217吨),环形壕全部被毁,43个掩蔽部被毁掉了41个,防守部队完全失去了掩蔽,只能靠手榴弹和白刃格斗进行反击。即使这样,日军还是不能占取203高地。
  经过12月2日至4日战地整顿后,5日晨5时55分,日军向203高地发动了孤注一掷的攻击。先是发射穿甲弹和爆破弹,一直轰炸了两个多小时。接着步兵从8时15分开始行动,到10时占领了西南山头阵地,13时俄军西北阵地也被占去了一部分,到17时30分,无力抵抗的俄军撤出了203高地阵地。在这争夺战中,俄军伤亡5000余人,日军伤亡17000余人。乃木希典继其长子乃木盛典于5月26日在金州南山战死之后,其次子乃木保典少尉在给后备步兵一旅旅长友安治延少将传达命令返回途中,被打死在203高地西北面的山下。
  日军攻占203高地后,立即在此设立了观察所,为炮兵指示目标,校正弹着点。此时,被封锁在旅顺港内的俄国舰船已达55艘,其中11000至12700吨的装甲舰4艘,6800至7700吨的巡洋舰2艘,1100至1900吨的炮舰5艘,250至400吨的驱逐舰10艘,1200至1700吨的旧式木质舰3艘,4700吨的水雷舰1艘。此外,还有10艘轮船,12艘挖泥船,8艘小汽艇。现在站在203高地上,把旅顺港内的情景看得一清二楚,日军便于12月6日至9日的4天中,用280毫米榴弹炮,发射总量达249吨的1148发穿甲弹,将港内55艘俄国舰只全部炸沉。俄国分舰队的全军覆没,为日军在日俄战争中取胜创造了有利条件。
  旅顺东北方海拔182米的望山炮台,清朝时叫点将台,日本叫它望台,俄军叫它大鹰巢山,如今当地人称它为两杆炮,是俄军东部防线的前沿制高点,是整个要塞防线链条中的重要一环。在第一次攻击中,日军第十一师的第二十二联队和四十四联队发动了进攻,因俄军反击有力,日军伤亡3345人也未能攻占。10月4日傍晚,日军近4个连的兵力乘夜幕进攻,于次日2时虽攻占了该山,却又被俄军反击赶下了此山。1905年1月1日晨6时,日军以三个联队(团)的兵力,在炮火掩护下再度进攻,在白刃格斗中杀得俄国守军仅剩6人,就在此时,俄国2个步兵连和1个水兵连赶来增援,先后击退了日军的五次猛攻。13时,日军280毫米大炮的猛轰,瓦解了俄国守军,下午3时指挥官加里茨基大尉受重伤,加上不久一颗炮弹落在俄军手榴弹堆上引起大爆炸,日军又几乎同时冲上了山顶,迫使俄军只好退出望台,撤退到东鸡冠山。
  旅顺俄军总指挥斯特塞尔中将深知,早于上年12月5日黄昏丢失的203高地,是俄军陆地西部防线的制高点,是防守旅顺的一个大门,不幸它已不在自己手中了。如今刚刚失陷的望山炮台,是东部防线的制高点和防守大门,东西两个大门洞开,防守旅顺已不存在任何希望。所以在望山炮台失守后的几十分钟内,即1905年1月1日下午3时50分,斯特塞尔中将命令参谋长雷斯上校,用英文起草一封给日军攻城司令乃木将军的信,建议就要塞投降问题举行谈判。下午4时许,马尔琴柯准尉带信前往日军前哨阵地,日军在水师营西北街29号农舍李其兰家(战时为日军第一师卫生队包扎所)接待了他。第二天即1月2日晨,俄军收到了乃木就投降问题举行谈判一事的答复。
  2日下午3时,谈判仍在距旅顺旧市街约6公里处的水师营西北街29号那座农舍里举行。日方全权谈判代表、乃木的参谋长伊知地少将把日方拟定的投降条件,交给俄方谈判代表、俄军参谋长雷斯上校,并允许俄方就此进行50分钟商讨。雷斯不同意日方条件,要求允许俄军带武器离开旅顺,却被日方坚决地拒绝了。这样,到下午7时,雷斯只好按照日方的条件,在投降书上签字,旅顺俄军全部沦为俘虏。就在此时,俄军尚有32400人(其中伤病员5809人),马3000匹,能使用的火炮610门,各种炮弹20余万发,还有可食用一个月左右的主食和副食品。
  令人颇感不解的是,俄军关东军防区司令斯特塞尔中将,于5日上午亲自来到水师营西北街29号与日军乃木将军会见。原定11时会见,斯特塞尔于10时45分到达,而乃木有意冷落俄方,于11时30分才到达,让斯特塞尔呆坐了45分钟冷板凳。两人寒暄后共进午餐,并合影留念。斯特塞尔将自己乘坐的西伯利亚白马作为礼物送给乃木后,于下午13时20分离去。
  旅顺战役若从1904年7月30日日军对旅顺完成合围算起,到1905年1月2日俄军在投降书上签字时止,历时5个月零3天,若从1904年2月8日日本舰队突袭俄国舰队算起,则先后进行了328天。日方累计参战兵力达13万多人,伤亡6万多人(俄方说是11万人),俄军死亡约2万人,被俘32000多人。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旅顺决战只是日俄战争四次大决战中的一次。此前有辽阳之战、沙河之战两场大决战,此后还有一场奉天之战即沈阳大决战。
  1904年2月8日由日本舰队在中国领海突袭俄国舰队而爆发的日俄战争,已是对中国主权的严重侵犯,理应对此提出严正抗议,并加以制止。但软弱无能的清朝政府却左右为难,不敢出面干预,反而宣布"中立",划辽河以东为战区,放手让日俄两虎为争夺在中国的利益而争斗。日军沿甲午战争时所走过的路线,兵分两路,一路由黑木维桢将军率四五万虎狼之师,从朝鲜仁川和南浦登陆,西进辽东,于同年5月1日过鸭绿江,破俄军之九连城防线,5月6日进占安东及其以北的凤凰城,准备北进辽阳展开会战。另一路共约10万余众,于5月6日从辽东半岛东部之大孤山和貔子窝(今皮口镇附近)登陆。从大孤山登陆的是掩护部队,由野津道贯将军率领。在貔子窝登陆的是主力部队,分成两股,由奥保巩将军率领的第一股有5万人,由乃木希典将军率领的第二股有5万多人,两股分别向西袭取金州,以切断旅顺俄军退路。金州于5月26日陷落,次日俄军放弃大连,乃木率领的一股大军南攻旅顺,奥保巩率领的那股日军北上辽阳。
  辽阳决战进行于1904年7月23日至9月3日,为时43天,俄军伤亡17000余人,日军伤亡23800余人。沙河决战进行于10月5日至18日,大战于辽阳以北的沙河(太子河支流),主战场在铁路沿线的十里河和沙河上游一带,4天之中,俄军伤亡41000多人,日军伤亡20000余人。旅顺决战之后的奉天之战即沈阳大战,爆发于1905年2月18日,结束于3月10日,共打了20天,俄军伤亡59000人,被俘90000人,日军伤亡71000人。同年4月俄国北海舰队东来,被日军消灭于对马海峡,俄军报复无望,遂于5月上旬撤退到四平防守。6月6日,俄国同意美国出面调停。
  打了1年零4个月的日俄战争,日本获得全胜,占到很大的便宜,侵占了中国大片领土,进一步加重了中国殖民化的灾难,为日本将来大举侵略中国夺得了又一块基地和营地。这一战争的结局,还为日本关东军的滋生和发展,提供了土壤和空间。
  
其他文献
认识伯母池秀云以前,我仅知道他是一个高干子女,从事的却是远离尘嚣的古籍工作,并在那一片古纸堆里走出了光彩夺目的人生。及至认识伯母时,已是1996年,其时她已年近花甲。当时的感觉并无特别之处:名门望族的出身,可以从其典雅、恬静的气质中约略窥见一斑;清癯的面孔和眼角额间的细细皱纹,记载着她在书山里苦苦攀援的岁月。这与我的想象并无太大差别。  可是随着接触的逐渐增多,我才逐渐感受到伯母厚重的人格魅力:显
期刊
高科技很难与饲料行业联系起来,尤其是与小商贩、养鸡户出身的杨旭斌联系起来。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杨旭斌,把高科技引入到了自己的饲料企业,使其在屯留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贫穷是一笔财富。穷并不可怕,穷则思变。刚步入不惑之年的杨旭斌系屯留县麟降镇郭村人,家庭出身贫寒。1984年,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他从报纸上了解到养鸡致富信息,就找朋友,托亲戚,筹资8000多元,在全县首家搞起了养鸡业,一干就是
期刊
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业。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就把此项改革作为保护耕地、节约能源、改善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用法规政策引导中国逐步告别秦砖汉瓦的时代,以环境文明实现中华民族新世纪的伟大复兴。江泽民总书记为此亲笔题词:“发展新型建筑材料,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多作贡献。”永济市政协委员景伟业先生,在当地党委、政府环保立市、旅游兴市的总体思路下,立志擎起永济的碧水
期刊
1944年11月20日至12月7日,晋冀鲁豫边区太行区党委,在黎城县南委泉村召开了规模巨大、盛况空前的"太行区杀敌英雄、劳动英雄、战绩展览、生产展览联合大会"。简称"太行群英会"。  1944年,是各抗日根据地军民继1943年开展大生产运动取得显著成绩、八路军、新四军开始由内线反攻转入外线反攻的一年。在这样的年代,太行区党委在南委泉村召开综合性的检阅大会、无论从政治、经济和战略等诸多方面观察,都具
期刊
相传大禹治水时,用神斧把高山劈成“人门”“神门”“鬼门”,泄滚滚黄河东流入海;1957年兴建的万里黄河第一坝,缚肆虐黄龙造福于民。这就是河南省三门峡市,一颗镶嵌在黄河中游的璀璨明珠。该市易安木器厂则是这颗明珠曜出的光芒。该厂的办公、宾馆、家居系列产品不仅在其市家喻户晓,而且在晋、秦、豫、陇享有盛名,是当地发展迅猛的民营企业之一。  慕其名,溯其源,2003年1月23日,在三门峡市湖滨区八届一次政协
期刊
意大利人雷鸣远,系天主教神父,先在河北省安国县设立天主教兄弟会骗取中国人入会,用廉价购得人民土地,由兄弟会修士们耕种,名为自种自吃,实际雷是大地主。他在民国初年凭藉教会势力,用劝募和捐赠股金方式,集资在天津意大利租界创办《益世报》(馆址现属建国道),雷兼该报董事会董事长,后逐步发展为天主教会在中国最大的机关报。内部职员大多数是教会中人,经理刘俊卿死后,由其弟刘豁轩继任。1933年,雷以刘违犯教规免
期刊
我于1946年生于长春市,1970年吉林医科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0医院工作。197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年底调北京解放军总医院,为部队军级以上干部服务。1980年8月15日上午10点,北京解放军总医院领导和保健办公室负责同志找我谈话,决定派我到邓小平同志身边做专职医疗保健工作,并说次日就把我送过去。听到组织的这个决定,我又惊又喜,同时又感到责任重大,深恐力不从心。领导看透
期刊
创立于1902年的山西大学,被人们称为山西的最高学府,如今已满百岁了。这100年来,它培养了成千上万名人才,为山西的发展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喜庆其百岁华诞之时,对它的历史作一简要的回顾,还是有意义的。  山西大学堂的前身是晋阳书院和令德堂,这两个书院都是全省性的、最高级别的书院,是山西省人才荟萃的地方。晋阳书院是1733年山西巡抚根据雍正皇帝的诏谕,即"由各省督抚于省会各建书院一所,并各赐金10
期刊
赵政民主编:  我爱看文史类杂志书籍,患病前就收藏有《纵横》、《人物》等文史类杂志,还有山西文史资料特辑:《阎锡山与家乡》、《阎锡山特务组织内幕》两书,因为我是五台人。  今年我在山西肿瘤医院看病期间,一位病友送给我一本2002年《文史月刊》第三期。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贵刊。这期刊物我看了多遍,给我的印象是:大16开本,显得杂志大方,封面设计美观漂亮,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这是有别于其它同类杂志的,可
期刊
(一)下乡“四清”和“文革”序幕    1966年,是暴风骤雨的一年,是我国社会剧烈分化动荡的一年,也是我终生难忘的一年。  这年春节刚过,我和丈夫老韩便分头奔赴青海省“四清运动”的第一线。老韩担任湟源县社教团团长,我则被分配在互助土族自治县一个山区的生产大队任工作组长。那时我们的两个较大的孩子小明、小秀,都已由我于1965年暑假专程去北京接到青海(当时党中央组织部有个通知,动员在外地工作的干部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