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se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语文教学“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已被提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想像是创新思维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美国的学者s·阿瑞提在《创造的秘密》一书中说言:“想像力是心灵的一种能力”,爱因斯坦认为:“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正是有了想像,人类才能够超越常规思维的约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以大胆、奇特的方式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所以说,想像构成了创新的基础,是一种极其可贵的思维品质。
  阅读教学中,笔者尝试从下面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一、激活文字,创设形象
  
  语文教材出现在学生眼前的仅仅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展开想像,不懂得进行再创造,那么出现在头脑中的可能只是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无表象组成的生动画面。这样,就不可能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不仅无欣赏乐趣可言,而且难以理解作品的意蕴。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中指出:“真正艺术的作品不是看见的,也不是听到的,而是想像中的某种东西”。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骋想像,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
  如欣赏朱自清《荷塘月色》第四段:“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我请学生根据画中的荷叶或生活中所见,把荷叶与芭蕾舞女组合起来,想像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满眼繁茂的荷叶,荷叶片片相连;因为出水很高,才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像优美典雅的芭蕾舞中的舞女的裙——于是,静静的荷塘幻化為动态的舞台,舞女们穿着绿色的裙子,翩翩起舞,轻盈的旋转。随着想像的驰骋,学生们进入到月光笼罩下的荷塘美景中,死的文字变成了活的形象,作品在想像中得到了复活。
  
  二、架设桥梁,领略内涵
  
  文本的作者与学生,他们的人生阅历、文化底蕴、思考背景,语言修养都不可能在一个层面上,这中间的距离有时简直难以逾越。教学中。需要运用想像在这中间架设心灵的桥梁,让学生走近作者,与文本对话,从而达到心灵上的沟通内涵上的感悟。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二段:“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人竹去……”那些村童居然对着面带愠怒的老头公然作贼,抱起稻草,嘻嘻哈哈,大摇大摆地走入竹林。读到这里,如果不细想,不想像,就会感到杜甫真会幽默,描写出这么好笑有趣的场面。若发问一句:“一根稻草都要,而且是‘群童’,这说明什么?”学生马上想到“贫困”,再一点拨。想到安史之乱后民不聊生、天下贫困的整个局面。这些群童正是因为家境贫困,才会“当面为盗贼”,抱走那些今天视作垃圾的茅草。学生因此而悟到这些正是结尾的伏笔,进而深刻理解作者就是通过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来表达“天下寒士”的痛苦,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最终为杜甫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怀所感动。
  
  三、放飞思绪,彰显个性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鹦鹉学舌的模仿者,而是培养能够自己独立思考的创新者。”语文教材固然是经过精心筛选的名家名篇,但这些名篇所昭示的相对于整个浩瀚而复杂的宇宙来说只是一家之言、一孔之见。教育的重任就在于让更多的学生去超越前人。“长江后浪推前浪,当悟新人换旧人”。所以,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让学生放飞思绪,各抒己见,畅谈真正个人的创造性的解读。在教《咬文嚼字》一文时,学生们根据贾岛的诗作《题李凝幽居》,经过想像推理,对朱光潜“推敲之说”的质疑声更是“沸反盈天”。有的认为用无声的“推”动作怎么能知道“鸟宿池遍树”,原诗中的“门”该是李凝家门,而不是寺院院门;有的认为“敲”不会打破“岑寂”,反能衬托幽静;还有的认为“推”的动作有些粗鲁,不该发生在讲究礼节的文人雅士身上——显然,第一位学生通过想像把贾岛的《题李凝幽居》还原成生活画面,由生活画面先听到“敲”门声,然后看到树上惊起的宿鸟,从而推断出朱光潜所说的意境不合原诗。第三位学生由诗作联想到古人的礼节,并由此推论出“敲”字比较符合当时意境。只要有适宜的情境,学生所爆发出的想像力、创造力是教师始料不及的。
  “夕阳枯草寻常物,解读都为绝纱词。”什么叫“解读”?“解读”就是放飞思绪,“解读”就是展开联想与想像的双翼,“解读”就是进发创新思维火花。何时能让学生思维达到“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境界,那便是语文教学成功之日。
其他文献
创新是人类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是21世纪中国教育的重大课题。因为只有不断推陈出新,才能适应21世纪当中的激烈竞争,才能在这种“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环境下获得胜利。江泽民同志曾经在第三次全教会上指出,“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由此可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应当是我们教学的核心任务。  一、创新的重要性  
期刊
“亲其师,信其道”,是中国教坛上的一句古训。但教师能否让学生“亲其师”,则取决于教师的自身修养和育人艺术。北师大肖川教授曾说过:“你脸上的微笑有多少,孩子们心中的阳光就有多少!”这句话告诉我们——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这意味着教师要有一种亲和力,一种感染力。学生喜欢老师了,自然就会爱听我们的课。  真心实意爱学生。教师爱学生,应该像父母爱孩子,出于真心和真情。每个老师都认为自己爱学生。但同样是爱学生,
期刊
【摘要】 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首先应该是一个学习者;知识的发展性和不确定性使教师职业体现出终身学习要求,提高教育智慧和教学艺术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读书是教师生活的状态,教学反思是自我学习的体现,合作学习享用集体智慧,在专业成长中学习发展。  【关键词】 教师;学习者;成长;专业发展    学生是有思想、有感情的生命体,不断地变化发展是他们的常态。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对学生细腻和敏锐的感受,在对一件件
期刊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给职业学校的会计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然而,现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教育理念、教育体系却不能适应这种需求的变化。学生们一旦走向工作岗位,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去适应。因此,需要对现行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积极培养能迅速适应工作岗位的会计专业实用型人才。对此,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对职业学校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发表一下我的看法:  一、实行手工会计做账处理,通过实务来
期刊
【摘要】 从分类、分布成因、持续时间和日变化等方面介绍了干热风的特征,提出了干热风的预防措施,以期减少其对小麦生产的影响。  【关键词】 干热风;特征;小麦;防御措施    干热风是在小麦扬花灌浆期出现的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灾害性天气,是小麦主产区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危害的地区主要在黄、淮、海流域和新疆一带。一般出现在每年的5月中下旬至6月上中旬,此时正是小麦扬花灌浆期,也是小麦生长敏感
期刊
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应有目的地丰富幼儿生活内容,增长幼儿知识,开拓幼儿视野,培养幼儿多方面的兴趣。使他们知道在浩翰的大自然中,有许许多多还不清楚不知道的事情,启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思索,扩大和加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一、 多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计划地带领幼儿直接观察,给幼儿多创造条件。采用直观形象的方法,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如:给幼儿讲
期刊
摘要 传统教育观念忽视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制约了创新精神的形成、发展。新课改把培养国民创新精神摆在了重要位置,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通过多种途径,采取恰当的方法,让学生大胆质疑、提问,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发展。  关键词 学生;问题意識;现状;培养    新课程改革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
期刊
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茶的开展着,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努力形成教学个性”。然而初中语文教学长期采用“课堂+课外练习”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围绕着教师的指挥棒转,忽视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而学生的创新思维受到束缚,表现出厌学的情绪。要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增“趣”添“味”是一种很有实效的做法。它能刺激学生积
期刊
教学方法的变革可以被看成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顺利开展的关键所在。就现实而言,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得到了积极倡导,如情境设置、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學习等。    一、创设操作性情境,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创设问题情境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一个新亮点。它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更贴近学生的社会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经验,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探究的兴趣,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
期刊
摘要 根据建筑学专业发展的特点,结合黄淮学院的具体情况,提出适合自己的培养目标、发展方向、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方法、实践环节的改革思路,培养适应社会和时代需求的多样化高层次专门人才。  关键词 培养目标;专业建设;教学改革    進入21世纪后,蓬勃发展的经济和良好的就业环境使得社会对各类建筑人才的需求巨大,对于那些以培养建筑设计人才为目标的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遇。面对建筑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