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让表演助力阅读教学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ggaowan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应该在阅读教学的表演环节发挥统帅的作用,对表演的内容、形式、时机、策略等做出及时、有效的评价,让表演真正助力阅读教学。反思课例,教学中应当紧扣目标,关联表达,发展思维。
  关键词:以评促演 目标 表达 思维
  在阅读教学中适时融入表演,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解读文本,还有助于他们积累和内化文本语言。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表演环节应该发挥统帅的作用,对表演的内容、形式、时机、策略等做出及时、有效的评价,让表演真正助力阅读教学,让阅读教学更高效。
  一、课例回放
  有教师执教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小壁虎借尾巴》一课,在“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小河边。他看见小鱼摇着尾巴,在河里游来游去。小壁虎说:‘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小鱼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拨水呢。’”这一段的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表演——
  生 (扮演小壁虎)小鱼姐姐,(站在原地不动,对着小鱼)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生 (扮演小鱼)不行啊!(用手当尾巴放在背后摇动,一边摇,一边说)我要用尾巴拨水呢!(一边说一边做出拨水的动作)没了它,我就没法游动了。
  师 瞧,这只小壁虎多有礼貌呀,他称呼小鱼为姐姐,还尊称她为“您”呢!演得真好!掌声送给他们!
  (全体学生鼓掌。)
  二、教学反思
  (一)紧扣目标:以评促演的基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目的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对阅读教学中表演的评价也应该指向阅读教学的目标,这是基础,不容忽视。
  低年段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了解词句的意思,积累词语,培养语感。由此,《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教学中对学生表演的评价也应该指向这一目标。课例中,教师评价小壁虎有礼貌,指向的是人物品质,而不是阅读教学目标。这样的评价,让语文课变成了道德与法治课,有失偏颇。
  所谓“运筹谋演”,就是教师评价时要做到心中有目标,评价才能有的放矢。笔者立足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精心解读文本,针对课例中的表演环节,确立了三个目标:一是在表演中认识“爬”“摇”“拨”“您”4个生字;二是在表演中了解小鱼尾巴的用处;三是在表演中体会小壁虎的礼貌。结合这三个目标,教师点评时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了。比如,当学生表演“爬”的动作不到位时,教师可以适时引导,让学生加深对“爬”的印象;当学生表演出了小壁虎的礼貌时,教师可以出示“您”这个字,并相机点拨:“‘您’是把‘你’放在‘心’上,是对别人的尊称,小壁虎称呼小鱼为‘您’,多有礼貌啊!”当学生表演“拨水”这个动作时,教师及时鼓励、表扬,并引导全班学生一起体会这个动作;当学生表演“摇”这个动作时,教师可以评价动作是否到位,适时指导。如此,评价无疑会独具匠心。
  (二)关联表达:以评促演的抓手
  表演虽然是演,但在演的过程中,融入了朗读、表达、理解等多种能力。阅读教学中表演活动的开展以及教师对学生表演的评价,应指向表达。上述课例中,小壁虎的扮演者表达时没有把“爬呀爬”的动作表现出来,教师将评价直接指向人文观照,却忽略了对该词延伸出的表达能力的引导,实在遗憾。
  同样教学此环节,笔者对学生进行了指导:“小壁虎,你是怎么来到小河边的呀?”学生答:“我是爬过来的。”笔者继续指导:“你没有了尾巴,爬过来是什么感受啊?”学生回答:“我手脚并用,一点一点往前移动,好不容易才移到了这里,真是有点累!”此时,笔者让学生结合“爬”的字形进行表演。学生边做动作边說:“我就是小壁虎,现在,我只能靠爪子巴着地,抓牢了才能移动哦。”经过这样的交流,学生表演时的动作更到位,朗读时也因为体会到了小壁虎爬的不容易,读出了“爬”的费力。
  再以本课的另一个表演片段为例。教师让学生表演“小壁虎在墙角捉蚊子,一条蛇咬住了他的尾巴。小壁虎一挣,挣断尾巴逃走了”的片段。学生表演“捉蚊子”的动作时站着没动,只用手在空中捉。此时,教师引导学生:“你们觉得她捉蚊子的动作到位吗?请注意‘捉’这个字。”经教师点拨,有学生很快答道:“‘捉’字左边一个提手旁,右边一个足,说明捉东西时既要用到手,又要用到脚。”教师追问:“这是为什么呢?”又有学生回答:“因为被捉的东西会动,比如捉蚊子,蚊子会飞;捉蝴蝶,蝴蝶也会飞。要想捉到它们,就要跟着跑起来。”此时,教师启发:“那蚊子到底应该怎么捉呢?你再演一演。”学生再演时,动作就到位了。这个片段中,教师的评价就指向了表达,引导学生回到对生字“捉”的理解,从字形入手,联系生活实际去理解字义。当学生通过表达交流理解了字意,表演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发展思维:以评促演的目标
  提到思维,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数学学科,语文学科需要训练学生的思维吗?当然。学生的提问能力、判断能力、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评价能力等都是语文思维的直接体现。阅读教学需要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表演的评价也应当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养成。此环节,教师要善于通过学生自评、生生互评的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评价中来,教师进行适当引领,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例中,教师对学生表演的评价主要针对对话中使用的礼貌用语,以一句“演得真好”结尾,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毫无助益。其实,如果针对学生表演的动作进行关联比较,学生的思维便能得到发展。比如,针对扮演小鱼的学生,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将“用手当尾巴放在背后摇动,一边摇,一边说”和“一边说一边做出拨水的动作”进行比较。学生很快就会发现,“摇”强调来回地动,“拨”强调横着用力,使东西移动。如此,学生的表演会更到位,比较判断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为了把通过有效评价提升学生表演能力进而发展学生思维的问题阐释得更透彻,笔者再举一例进行说明。教学《小壁虎借尾巴》的同单元课文《咕咚》时,笔者对“这一下可热闹了。狐狸呀,山羊啊,小鹿哇,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大伙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这一段的教学采用了表演的方法。学生表演结束,笔者没有立马点评,而是让学生自己做评价。有学生说:“我觉得他们演得很好!”此评价太笼统。于是,笔者追问:“好在哪里呢?”这么一引导,学生便开始思考了。有学生接话:“当时的场面很热闹。他们都跑起来了,还大叫着,这就显得热闹。”这个评价有点想法了,但思维还不够严密。笔者又问:“为什么他们跑起来、大叫着就算演得好呢?如果他们在现场你一句我一句地说,也能显得热闹呀!”很快就有学生回答:“因为‘咕咚’来了呀!‘咕咚’让大家都很害怕,所以肯定要跑起来。边跑边叫才能更形象地表现他们当时的恐惧呀!停在原地是表现不出这种情感的。”正当笔者要肯定他们意见时,又有学生插话:“他们一边跑一边叫能形象地再现当时紧张的气氛,但我觉得他们读‘快逃命啊,“咕咚”来了’这句话时没有读出害怕的感觉。”这一评价一下就点醒了参与表演的学生。他们再次表演时,就演得活灵活现了。
  从这段教学可以看出,师生共同评价,或是将评价权交给学生,教师只做适时引导,能让学生的思维由浅入深、逻辑分明,更能使评价有理有据、条理清晰。值得注意的是,教师的引导要恰到好处,才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引发学生的共鸣。
  表演虽然只是阅读教学的策略之一,但如果教师能够充分发挥以评促演的作用,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紧扣目标,关联表达,聚焦思维,学生就能在此环节真正提升对文本的理解与鉴赏能力,获得思维品质的提升,阅读教学也能更高效。
其他文献
摘要:《太阳》《松鼠》两篇课文,从文体看是说明文,从单元构成看是习作单元中的精读课文。教学中,教师不妨整体架构,实施精读课文的“一体化”教学。具体做法是:基于原有认知,找准学习起点;紧扣教材内容,做好文本解读;课时整体架构,教学指向表达。  关键词:学情把握文本解读整体架构指向表达  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习作单元,由精读课文《太阳》《松鼠》,习作例文《鲸》《风向袋的制作》,以及“交流平台”“初
期刊
摘要: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创新教师的教学方式,能为师生提供更为开放的教学空间。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基本方略有:组织讨论,确定研究话题;提供框架,帮助制订研究计划;搭建平台,助力研究顺利开展;创设“舞台”,鼓励展示研究成果。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研究性学习搜题神器  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
期刊
摘要:作为习作单元的两篇精读课文,《太阳》《松鼠》的教学做到了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与实施教学策略。具体而言,阅读定位维度,阅读教学指向“学表达”;目标任务维度,聚集说明性文章“说明白”的核心任务;教学设计维度,单元设计走向“一体化”。  关键词:习作单元精读课文学表达说明白一体化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全面实施的今天,教师不可避免地面临许多新问题。比如,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和普通单元的精读课文有什么不同?习
期刊
摘要: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写人记事类课文。笔者以为,教学此类课文,应紧扣环境描写,围绕关键事件,关注次要人物,让学生真正读懂主人公。《祁黄羊》一课教学,依循这一路径,带领学生了解主人公所处的时代背景,品析主人公具备的精神品质,烘托主人公鲜明的人物形象。  关键词:写人记事环境描写关键事件次要人物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写人记事类课文。笔者以为,教学此类课文,应紧扣环境描写,围绕关键
期刊
摘要:作为“直观想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何直观”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成分。“图形的高”的教学,应该以数学知识的本质引发教学的重构,以学生的认知结构引发学习的重思,从而指向“几何直观”的培养。小学数学教学中“几何直观”的培养需要关注关联和想象的培养、运用意识的培养、与其他数学内容的联系。  关键词:几何直观图形的高关联想象数形结合  史宁中教授指出,数学中问题的解决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直观,而不是通常
期刊
摘要:聚焦“生命成长”的主题,践行“办高雅学校,做儒雅教师,育文雅学生”的办学理念,通过“博雅”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将“人”与“事”紧密联系,让“人”在“事”中拥有“生命成长的感觉”。“博雅”课程实施的策略有:通过课题研究、创新教学方式、建构学科课程群,优化基础课程;通过各类必修和选修课程的实施,多元推进拓展课程;设计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自身特长的课程,借力各类人才培养模式,精心打造特色课程。  
期刊
摘要: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习作单元聚焦对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因此,作为习作单元精读课文的《松鼠》一课教学,精准定位教学目标,整体架构。学生通过对比,学习整合信息,感受语言风格,品析具体描写,观照读者意识,在比较阅读中实现读写迁移。  关键词:对比言语密码读写迁移  《松鼠》是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单元的文艺性说明文,出自法国博物学家布封之笔。文章用词凝练,对松鼠的吃食、外形、居住、行动、搭窝、
期刊
摘要:从“少教多学”的学理探寻出发,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平均分》一课为例,阐述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中实施“少教多学”,促进学生想学、会学的策略:创设趣味情境,激发学习动力;明确问题指向,减少无效耗时;重视体验感悟,避免反复说教;及时抽象概括,提升理性认识;实施小组评价,培养学习毅力。  关键词:数学课堂少教多学《认识平均分》  新课标的理念以及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要求教师把教学从传统的“
期刊
摘要:实证性教研是指在收集观察、测量资料的基础上,提出理论假设或检验理论假设的教学研究。为了更好地落实“以学定教”的研究,天景山小学对实证性教研进行了实践与探索,走出了自己的实证性教研的展开路径:一般为学前调查的实施与反思、课堂观察的实施与反思、教后测试的实施与反思三个步骤。以《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一课为例具体说明。  关键词:实证性教研以学定教《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近几年,实证性教研发展
期刊
摘要:《太阳》一课教学的设计,设计前置性小研究进行学情调查,以此作为教学起点。随后,借助提纲修改,让学生感受说明文结构之清晰;借助批注阅读,让学生品味说明文语言之巧妙。由学生的质疑出发,引导学生运用本课学到的说明方法,写介绍太阳其他方面知识的说明文。  关键词:学情列提纲批注写作  《太阳》是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单元的科普性说明文,作为本习作单元精读课文“一体化”教学的第二课时内容,本课学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