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科线上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原则

来源 :辽宁教育·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metimest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受疫情影响,线上教学成为复学前广大教师的主要教学方式。面对这种变化,历史教师在备课时应发挥创造力,开发与网络教学环境相适应的教学资源,包括影视资源、文学资源、新闻资源以及学生家庭环境中的历史材料等进行线上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遵循真实性、适度性、目的性的原则,合理选用教学资源,以便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历史学科;线上教学;备课资源;应用原则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广大教师也置身于“抗疫战场”,开始了大规模的线上教学活动。居家状态下的教学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此同时,在线教学因其灵活、便捷的特点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积累此次线上教学的经验,反思线上教学过程中的短板,能够有效推动教育信息化。由于教学环境的改变,备课资源选择的重点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基于此,笔者对网络环境下高中历史课堂如何选择备课资源进行了实践探索。
  一、教学资源的开发
  线上教学改变了传统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策略也应进行相应的调整。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某些教学资源在线上教学的条件下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家庭资源
  新冠疫情让学生的学习环境由学校变成了家庭。家庭生活中本身就包含着大量的历史信息,学生的父母、祖父母等长辈都是特定时期历史的见证者,家庭中不同时代的照片、书籍、实物,本身就是一手史料,这些都是可以被充分利用的教学资源。家庭教学资源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可以便利获取。疫情期间充分开发家庭教学资源,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来源,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中掌握历史知识。
  例如,在讲述《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收集家庭中不同时期的老照片,采访家长对计划经济体制下日常生活的回忆。家庭照片资料能让学生生动、直观地认识家庭的历史,他们可以透过观察家庭生活的变迁体会社会历史的发展进步,提升运用历史眼光认识问题的能力。另外,改革开放以前的邮票、宣传画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其进行整理,以时间为线索编成系列专题,并编配说明文字,以此反映我国不同时期经济建设的特点。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历史形成更直观的认知。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线上教学中,开发和利用家庭教学资源,不但能够增加学生与家长的沟通频率,在疫情期间还可以起到舒缓紧张情绪的作用,更会让学生的历史学习具有趣味性。同时,由于史料由学生自主收集,学生的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以及文化底蕴也会逐渐提高。
  (二)影视资源
  历史题材的纪录片资源非常丰富。纪录片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眼球,活跃课堂气氛,因此在传统的课堂教学环境中也得到了较多的运用。在线上教学环境中,学生面对电脑进行学习,且缺少教师的有效监督,这无疑增加了学生分心的概率。因此,历史纪录片或影视资源的运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心理学研究和测试表明,人体不同的感官接受知识的比率不同,听觉和视觉并用,学习效率最高。历史题材纪录片形象生动、视听兼备的特点,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其次,历史纪录片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对某一历史事件的整体感知是形成理性认识的基础。学习过程中观看纪录片,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形成大量生动的感性认识。这符合中学生的思维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的发展规律。
  另外,在网络自媒体迅速发展的当下,网站上有很多经过剪辑的经典历史题材影视作品。这些剪辑后的历史影视资源短小精炼,教师可以在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后安排学生观看,作为传统教学方法的补充。
  (三)文学资源
  居家線上学习让学生可以更频繁地接触电脑,同时也给了学生更多在校无法获得的接触课外书的机会。与其让学生在缺少监督的环境中自由阅读对学习无益的课外书,不如引导学生阅读某些历史小说的篇章。作为文学作品的小说,其在历史教学中的价值是容易被我们忽略的。实际上,同各种历史学专著一样,历史小说也能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有所不同的是,历史小说是在大的历史背景下,利用情节的发展和角色的成长,揭示特定历史环境中社会发展的深层问题。因此,历史小说也可以成为被我们利用的备课资源。
  比如,陈忠实的小说《白鹿原》就是一部折射中国近代历史变迁的文学名著,合理利用其中的某个章节可以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主人公白嘉轩是一个恪守儒家传统伦理的白鹿村族长,他让“仁义白鹿村”的村民聚集在氏族祠堂里,向他们宣读族规;当族人吸食鸦片沉迷赌博的时候,他用罚跪、罚款、罚粮的方式来规训乡民。对这些情节的阅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社会的宗族文化以及宗族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白鹿村的年轻人有的成为了国民党的军官,有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进行地下活动,有的在革命浪潮中随波逐流。他们的故事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了解近代革命历程的新视角。
  教师可以选择小说中典型的章节让学生提前阅读,然后利用这些章节设计探究活动,组织学生挖掘小说情节中包含的历史信息,引导学生对小说所反映的历史事件进行多角度评价。当然,文学创作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很多虚构的情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进行严谨、周密的辨别。合理利用历史小说可以突破传统史料教学中关于“史料资源”的狭隘认识,扩大教学资源的选择范围。
  (四)新闻资源
  高考不会刻意回避史学前沿和时事热点问题。如2019年全国Ⅱ卷第41题的材料以中国近现代海关关税的变化为主题,这无疑与2019年的国际热点问题“中美贸易战”相契合。历史学科的基本功能是揭示历史规律,这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所在。时事新闻遍及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这些新闻虽是当下的热点问题却总能追溯到历史的因素,正如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齐所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因此,时事新闻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对于培养学生探究历史事件的深远影响,使其形成较为成熟的历史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居家学习增强了学生接触新闻的可能性与时效性,利用时事新闻进行教学将起到更好的效果。比如新冠疫情期间,美国加州州长和总统特朗普在防控疫情的方式、防疫资源的分配等方面不断地进行权力博弈,这一现象正是对“美国联邦政体”相关内容的佐证——美国在《1787年宪法》中确立了联邦制原则并建立了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但是各州仍保留了部分权力,有相对的独立性。在线教学中适当引用时政新闻,能够引发学生对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的思考,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二、教学资源的应用原则
  将上文中提到的资源运用到线上历史课堂,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还可以起到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能力的作用。那么,如何恰当地运用这些教学资源,历史教师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一)真实性原则
  上文提到的历史小说、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都属于艺术创作,有一定的夸张和虚构成分。在课堂教学中,这些资源可以使教材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但也需要教师对其进行仔细甄别,应用时应遵循真实性原则。
  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和小说作品因其生动的情节而广受学生的欢迎,不少学生因为喜欢这些作品而对历史产生了兴趣;但由于中学生的历史思维尚未完全形成,这些经过艺术加工的情节被学生接收后,可能对学生看待历史问题、评价历史事物的标准产生干扰。作为历史教师,必须重视这一现实,在教学过程中须结合史实,尽量采用拍摄比较写实、情节比较严谨的作品,否则历史教学就失去了科学性和严肃性。
  (二)适度性原则
  新课改的理念是要充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主导作用。上述资源在历史教学中应适度使用,他们既无法代替教師对知识的讲授,也不能代替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比如历史纪录片作为一种影视资源,它的信息容量太大,如果教师不能适当地删减,恰当地取舍,那么无效信息就会在课堂上泛滥。一般情况下,一节课观看影视作品的时间不宜超过10分钟。如果超出这个范围,教学效果会适得其反,学生往往忙于接纳而疏于思考,以致达不到所要的教学效果。另外,上文提到的家庭资源也不宜过多,学生自己动手收集这样的资源,有利于提高学生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但是如果任务过重,占用了学生过多的时间,不仅会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还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目的性原则
  教师在运用上述史料进行教学时,应紧扣教学主题,结合教学重难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每类素材都有不同的特点及内容,教师要在全方位考虑授课内容、突出教学核心的前提下合理选用资源,不能单纯地为了吸引学生眼球而使用各种材料。教师在上课前,应做好教学设计,对一堂课需要用什么样的资料、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的等,做到心中有数。另外,教师选择素材时还要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只有与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水平相结合,上述材料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达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新冠肺炎疫情让线上听课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这种变化也让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线上教学独特的优势与价值。疫情之后,线上教学将是传统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这需要历史教师不断积累线上教学的心得与经验,使教育信息化更加科学地辅助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马维兵.建立历史网络资源库优化历史课堂教学[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5(3).
  [2]胡建波,赵军镜.在线教学的系统准备与“平台化管理”[J].教育科学,2020,(2).
  [3]周玲,林婕.国外基础教育领域PPP模式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8(10).
  [4]葛茂升.浅谈网络资源与备课[J].课程教育研究,2014(5).
  (责任编辑:赵静)
其他文献
北京师范大学刘月霞、郭华在《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一书中指出:“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深度学习过程着眼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整体理解,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和方法迁移。”北师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再认识”单元内容包含了整体“1”的再认识、分数单位、真假分数、带分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知识,虽然对
期刊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需要全国人民为之共同努力。教育担负着为生态文明培养建设者的使命,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担当的责任。实施生态美育,要教育少年儿童树立生态意识,提高少年儿童生态审美观念,培养少年儿童的生态审美素养,这将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助于生态文明建设,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一、培养初中学生生态审美观的意义  生态美育是用生态美
“我们小点儿声”一课为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遵守社会道德规范,懂礼貌、守秩序、行为文明。本课由“教室里面有点儿吵”“做个小小‘调音师’”“这里也要小点儿声”三个主题活动组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基于儿童视角设计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阅读和作文教学至关重要。识字教学可以增加学生的识字量,为阅读教学打下良好基础;阅读教学可以让学生增加写作知识,培养语感,增强写作能力。要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教师首先应重视识字教学。识字、阅读要实现与写作的有效衔接,教师需夯实学生识字和阅读的基础,让学生熟悉经典文章的写作手法,在这一过程中学会写作。因此,教学需从易到难,循序渐进。那么,如何实现识字、阅读和写作教学的有效衔接呢
摘要:作业作为课程与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建构生活意义、增进学习体验及优化师生关系具有积极效用。我们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宗旨,紧紧围绕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整体设计课内外的学习活动,把课外作业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以少而精的高质量作业取代简单、机械、重复性的大量作业,达到了“减负增效”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思考;实践  新課程理念下的作业已经不再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是重
丹东市第十七中学按照教育部、辽宁省教育厅关于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的相关要求,在市教育局的领导和部署下,全面加强和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工作,通过科学、有序地开展课外读物专项排查行动等,营造浓厚阅读氛围,净化良好育人环境,提升学校内涵发展质量。  一、建立组织架构,落实主体责任  按照市教育局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的通知》要求,学校通过召开校务委员会、全
期刊
将小学生培养成具有生态文明意识、生态审美素养的“生态人”,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举措。我校通过家校融合实施生态美育,助推学校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把学校建成了“智慧学校、快乐家园”。  一、家校融合下实施生态美育的内涵及意义  (一)内涵界定  1.生态美育  生态美育是指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大教育场域的作用,培养学生具有生态文明意識、生态生存观、生态审美观、生态审美素养
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教育是关键,而农村中学生乡土情怀培育成为我们着重思考的问题。可通过转变轻农思想观念,树立城乡平等意识;挖掘课内外农村特色教育资源,增强农村学生的乡村认同;丰富农村人才资源,培育“一懂两爱”农村教师队伍;加大乡村政策支持力度,推进农村教育现代化,增进学生对乡村的认同,根植其爱农爱乡的深厚情怀。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乡土情怀;现实困境;路径选择  乡土情怀是对乡村的一种独
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教学是培养学生网络科学应用观念和基础信息技术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师需转变教学方法,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即通过分层教学法,实现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全面提升。  一、信息技术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四个环节  相较于单纯以教材为依据进行的信息技术教学而言,分层教学法的实施更注重以学生为本,更适合现阶段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分层教学具体可分为考核
摘要:“体验式”英语微课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情境为载体、任务为驱动的自主体验式学习,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体验和情感体验,有效助力“抗疫”云课堂,提高了线上英语教学的质量。教学中,教师可以在“体验式”英语微课中引入经典影音视频,关注思维参与;创设链式情境,优化学习感受;设置游戏闯关,激发探索兴趣;渗透育人价值,培养价值观等,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帮助其理解、感悟和内化语言。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