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着“立德树人”的终极教育宗旨和新时代社会发展与教育变革潮流,小学教学管理在与时俱进中逐渐将目光转向“以人为本”理念的践行。“以人为本”对于发挥小学教育目标、促进教师成长和学生全面发展以及校园管理与建设的整体水平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拟从当前我国小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出发,通过对管理观念、制度特征、管理与教学主体等多方面因素的考虑,总结探索创新小学教学管理的新模式,探究“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方法与途径,为我国小学教学管理和小学建设的创新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小学教学;教学管理;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将人作为开展工作的首要出发点,以更加富有效率和人文关怀的方式促进工作有序推进,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主动创造精神,以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在学校管理中也要注重对教师工作热情的调动,注重学生学习激情的培养,真正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塑造,完成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综合成绩。在“以人为本”的理念驱动下,如何在基础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大背景下,注重发挥各管理主体的首创精神,从管理观念、制度建设以及具体措施方面加以落实,需要小学教学管理主体及相关人员统筹科学考虑。
一、当前小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应试教育理念驱使下的经验管理
应试教育理念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虽然素质教育的倡导逐漸成为潮流,但是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域特征,教育水平也有所区别。部分学校仍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仅凭经验进行管理,没有真正认识到作为学校管理者的责任和权限,单纯地聚焦于小学教学管理秩序和教学管理规范的制定,对于促进教师成长、全方面促进学生素质发展比如课外娱乐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的开展,从而使得教学管理与学校建设给人一种处于一种流于表面的错觉。
(二)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偏向权威性
从整体情况来看,我国大部分小学的管理制度建设有着较为明显的权威性色彩。管理制度的制定主体多是学校领导或行政部门人员,管理制度的对象多聚焦于对教师行为的约束、对教师班级合格指标的要求、对班级管理水平的评定等,当然,管理制度制定的过程民主性也稍微有所欠缺。这种权威性的管理制度建设,对于小学教学管理这个特殊的阶段其实并不是非常适合,一方面,管理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单向性的管理模式往往更容易偏离“以人为本”的初衷,教师可能由于这种压力而在教学方法上不敢创新、从而产生保持现状不做改变的想法;学生可能面临这种模式而一味地追求考试成绩,“被动”地主动放弃一些素质教育的课程或活动。
(三)小学教学管理没有充分发挥相关主体的作用
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没有充分发挥相关主体的作用,管理权集中于领导层面,管理决策及相关制度建设也主要由领导和中层管理层决定并推行。而作为小学教学主体之一的教师的话语权则相对较小,处于接受命令、执行命令的一种角色地位。例如,关于教学教材及相关辅导资料的采购,虽然教研组或其他管理人员会允许教师参与,但是决定权仍然在非基层教师手中,这就给小学教学管理工作带来隐性的危害:管理有时或许并不贴合教学实际,那么措施在推行过程中自然会受到一些阻碍。另一方面,制度建设中对于学生这一小学教学主体之一也没有予以一定的重视,有些学校过于追求升学率、优秀率的行为,可能极大地伤害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个性发展的可能,不利于小学阶段启蒙教育的目的。
二、新模式探析
(一)转变管理观念,深化“以人为本”内涵
为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小学管理模式应高举素质教育的大旗,深刻认识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地位,全方面提升小学教育质量。积极加强学校建设创新、管理创新等工作,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到小学教学管理的方方面面:在教学工作方面,注重对学生素质的培养,除正常的学科授课外,通过鼓励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课外活动锻炼学生的学习素质和能力;在教学管理秩序方面,应建立学校内部的三级联动机制、家校互动的有效沟通机制等多主体参与的管理模式,真正重视“人”的主体积极性。
(二)加强制度建设,积极推进民主管理
为更好落实“以人为本”的内涵,小学教学管理需要在制度建设中注重民主管理的应用,通过集民智、凝民心的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首先必须要完善学校民主管理制度,其次应设立完善的民主管理机构,确保民主管理的稳定实施,最后要发挥教职工的主体作用。民主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有利于减轻教职工创新工作、改革教学方法的压力和负担,使他们不必过于囿于压力性管理体制而不敢进行教学创新,从而从源头上保证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而建立相对独立的民主管理机构,能够以更加客观的视角评估小学教学管理整体的建设水平,从而为整体校园建设提供积极科学的反馈与改进建议。
(三)双管齐下,重视教师与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与学生作为教学管理的两大主体,理应受到小学教学管理与改革的重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是“以人为本”的客观要求,学校应多方面采取措施鼓励教师不断加强学习能力,通过校际交流学习、开展或参加讲座活动等激励教师不断地学习先进知识与教学理论的研究,保持一颗勇于探索、大胆改革、园丁精神的初心。对于学生这一主体,要在考试成绩的考核要求之余,加强对学生平时表现和身心健康成长的关注,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班级管理。班级管理的内核,其实应该是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一个更好、更宽容、更自由的教育环境。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是我国教育的起步阶段,对于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提高教育水平和国民素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以人为本”理念的倡导,则需要学校在重视人才发展和人才成长方面倾注更多的心力,从转变教学管理理念、改革和完善管理制度和机构、重视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加以改变,以提高小学教学管理水平,为我国教育体制深化改革提供更加成熟的经验。
参考文献
[1]尚兴玉.以人为本理念下小学班主任管理策略[J].神州,2020(02):172.
[2]陈剑波.对小学教学管理中“以人为本”模式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7(33):168,189.
[3]马旭东.“以人为本”理念下的小学学校管理模式研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04):213.
[4]王世华.基于小学教学管理中“以人为本”新模式的初探[J].速读(上旬),2017(05):246.
[5]施建刚.对小学教学管理中“以人为本”新模式的研究[J].科教文汇,2008(27):95-95.
◆关键词:小学教学;教学管理;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将人作为开展工作的首要出发点,以更加富有效率和人文关怀的方式促进工作有序推进,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主动创造精神,以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在学校管理中也要注重对教师工作热情的调动,注重学生学习激情的培养,真正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塑造,完成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综合成绩。在“以人为本”的理念驱动下,如何在基础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大背景下,注重发挥各管理主体的首创精神,从管理观念、制度建设以及具体措施方面加以落实,需要小学教学管理主体及相关人员统筹科学考虑。
一、当前小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应试教育理念驱使下的经验管理
应试教育理念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虽然素质教育的倡导逐漸成为潮流,但是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域特征,教育水平也有所区别。部分学校仍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仅凭经验进行管理,没有真正认识到作为学校管理者的责任和权限,单纯地聚焦于小学教学管理秩序和教学管理规范的制定,对于促进教师成长、全方面促进学生素质发展比如课外娱乐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的开展,从而使得教学管理与学校建设给人一种处于一种流于表面的错觉。
(二)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偏向权威性
从整体情况来看,我国大部分小学的管理制度建设有着较为明显的权威性色彩。管理制度的制定主体多是学校领导或行政部门人员,管理制度的对象多聚焦于对教师行为的约束、对教师班级合格指标的要求、对班级管理水平的评定等,当然,管理制度制定的过程民主性也稍微有所欠缺。这种权威性的管理制度建设,对于小学教学管理这个特殊的阶段其实并不是非常适合,一方面,管理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单向性的管理模式往往更容易偏离“以人为本”的初衷,教师可能由于这种压力而在教学方法上不敢创新、从而产生保持现状不做改变的想法;学生可能面临这种模式而一味地追求考试成绩,“被动”地主动放弃一些素质教育的课程或活动。
(三)小学教学管理没有充分发挥相关主体的作用
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没有充分发挥相关主体的作用,管理权集中于领导层面,管理决策及相关制度建设也主要由领导和中层管理层决定并推行。而作为小学教学主体之一的教师的话语权则相对较小,处于接受命令、执行命令的一种角色地位。例如,关于教学教材及相关辅导资料的采购,虽然教研组或其他管理人员会允许教师参与,但是决定权仍然在非基层教师手中,这就给小学教学管理工作带来隐性的危害:管理有时或许并不贴合教学实际,那么措施在推行过程中自然会受到一些阻碍。另一方面,制度建设中对于学生这一小学教学主体之一也没有予以一定的重视,有些学校过于追求升学率、优秀率的行为,可能极大地伤害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个性发展的可能,不利于小学阶段启蒙教育的目的。
二、新模式探析
(一)转变管理观念,深化“以人为本”内涵
为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小学管理模式应高举素质教育的大旗,深刻认识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地位,全方面提升小学教育质量。积极加强学校建设创新、管理创新等工作,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到小学教学管理的方方面面:在教学工作方面,注重对学生素质的培养,除正常的学科授课外,通过鼓励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课外活动锻炼学生的学习素质和能力;在教学管理秩序方面,应建立学校内部的三级联动机制、家校互动的有效沟通机制等多主体参与的管理模式,真正重视“人”的主体积极性。
(二)加强制度建设,积极推进民主管理
为更好落实“以人为本”的内涵,小学教学管理需要在制度建设中注重民主管理的应用,通过集民智、凝民心的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首先必须要完善学校民主管理制度,其次应设立完善的民主管理机构,确保民主管理的稳定实施,最后要发挥教职工的主体作用。民主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有利于减轻教职工创新工作、改革教学方法的压力和负担,使他们不必过于囿于压力性管理体制而不敢进行教学创新,从而从源头上保证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而建立相对独立的民主管理机构,能够以更加客观的视角评估小学教学管理整体的建设水平,从而为整体校园建设提供积极科学的反馈与改进建议。
(三)双管齐下,重视教师与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与学生作为教学管理的两大主体,理应受到小学教学管理与改革的重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是“以人为本”的客观要求,学校应多方面采取措施鼓励教师不断加强学习能力,通过校际交流学习、开展或参加讲座活动等激励教师不断地学习先进知识与教学理论的研究,保持一颗勇于探索、大胆改革、园丁精神的初心。对于学生这一主体,要在考试成绩的考核要求之余,加强对学生平时表现和身心健康成长的关注,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班级管理。班级管理的内核,其实应该是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一个更好、更宽容、更自由的教育环境。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是我国教育的起步阶段,对于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提高教育水平和国民素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以人为本”理念的倡导,则需要学校在重视人才发展和人才成长方面倾注更多的心力,从转变教学管理理念、改革和完善管理制度和机构、重视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加以改变,以提高小学教学管理水平,为我国教育体制深化改革提供更加成熟的经验。
参考文献
[1]尚兴玉.以人为本理念下小学班主任管理策略[J].神州,2020(02):172.
[2]陈剑波.对小学教学管理中“以人为本”模式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7(33):168,189.
[3]马旭东.“以人为本”理念下的小学学校管理模式研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04):213.
[4]王世华.基于小学教学管理中“以人为本”新模式的初探[J].速读(上旬),2017(05):246.
[5]施建刚.对小学教学管理中“以人为本”新模式的研究[J].科教文汇,2008(27):9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