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大学发展国防科研的概况及其启示

来源 :世界教育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_ant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强大的国防是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成就的反映,也是维护国家安全与统一、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保障。大学参与国防科研是自身使命与国家需要相结合的必然趋势。文章分析了英国大学参与国防科研的概况,包括其开展形式、资金渠道及其产生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以期获得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 英国大学 国防科研 合作模式
  
  英国的世界科学家组织(Scientists for Global Responsibility,SGR)对英国大学中的国防科研发展概况和趋势一直有所跟踪调查,本文以此为线索,阐述了英国大学发展国防科研的概况。
  
  
  大型军工企业对政府的潜在影响很大。在开展研发方面,它们具有非常重要的发言权。其中,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和英国BAE系统公司作为全球最大的两家军工企业(2008年,军品销售额分别达到395亿美元和327亿美元),在英美军品制造上占据主导地位。①
  在这样的背景下,集知识积淀、生产、传播和创新于一体的大学,逐渐成为国防科研要塞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一方面,政府和军工企业的一些国防科研项目需要以大学为依托,以大学为人才储备基地;另一方面,大学参与国防科研也是自身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要求。政府、企业、大学的这种研发合力,明显加快了技术的发展,对空间技术和精密技术的贡献尤为卓著。
  
  二、英国大学参与国防科研的形式
  
  从表1中可以看出,依托大学开展的国防科研合作,往往有多个出资方共同支撑。其中,共建计划①完全由政府投入;国防技术中心、国防和航天研究合作组以及卓越塔由政府主导建立,企业以及其他部门机构合作研究;FLAVIIR②和大学技术中心由军工企业“独资”。
  国防部在制订共建计划的过程中,通常会与一些重要科研单位合议确定,如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英国工程和自然科学研究委员会、英国粒子物理与天文学研究理事会等,涉及领域非常广泛,包括精密材料、DNA病原序列、纳米技术和其他前沿领域。这些单位是政府重大投资研发项目的长期伙伴。相应地,政府和国防部也会从国防科学技术实验室、英国原子武器实验室、英国气象办公室等单位派驻合作代表。依托大学的部分研发会通过定向拨款来支持研究的开展,研发进展和成果会载入英国工程和自然科学研究委员会的年报,因此有较好的社会透明度。
  国防部还在航空航天的军民共用技术方面同贸易工业部(该部门现已重组为经济、企业及规划改革部)共同注资研究。受到贸易工业部那些前瞻性项目的影响,进入21世纪后,大学和军工企业在专门领域的合作猛增。这种合作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一个或多个军工企业和大学有合作关系,包括大学技术中心中的那些由劳斯莱斯、波音等公司斥资进行的制造项目;另一种是同国防部和军工企业间确立广泛的公共项目,多集中在表1的国防技术中心、国防和航天研究合作组和卓越塔下。大学技术中心、国防技术中心、国防和航天研究合作组和卓越塔又各自包含了多个中心(单位),大学的参与度很高。
  从开展合作的重点领域来看,多集中于制导武器、雷达装置、水下传感器、虚拟环境、电子战、机器人科学等方面,军用烙印大大超过民用色彩。大学研发力量直接服务军事、战备的职能非常明显。这是学术发展、工业需要和政府导向三大推动力的共同作用,同时也是军工企业活跃表现的反映。军工企业在和大学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过程中不但为大学提供融合先进科技的教学仪器,还面向学校组织各种活动,BAE系统公司发起的校际挑战赛、劳斯莱斯为教师设立的科学奖项都非常有名。
  
  三、英国大学获取国防科研资金的渠道
  
  2005-2006财年,英国国防部拨给大学的科技项目经费约为2 200万英镑,这个数字还不包括贸易工业部拨给大学的用于军事目的的科研经费。此外,国内外军工企业和外国政府也会向英国大学投入研发经费。比如,美国政府通过英国国防能源部和海军研究所向英国科研注资,欧盟的建立也是为了加强其区域范围内安全事务的资金保障。因此,实际军事投入渠道的多样化决定了其数额必然远超2 200万英镑(据SGR推测,英国官方对大学的军工投入比重至少低估了5倍)。
  目前,国防部对大学的研发拨款主要通过四种途径来实现。一是通过两大军事研究组织,即官方支持运作的国防科学技术实验室和私人资本控股的英国国防技术公司QinetiQ。国防科学技术实验室每年拨给英国60所大学大约500万英镑。二是通过共建计划,其中也包括了研究机构从贸易工业部延续的项目。三是通过国防技术中心和学科交叉研究中心(两个纳米技术中心和一个高级计算技术中心)。四是国防部直接拨款,一般在22万英镑左右(部分英国高校的军工研发资金来源渠道见表2)。
  其中,QinetiQ公司的地位和作用值得一提。国防部经由该公司投入大学(主要是帝国理工学院、克兰菲尔德、谢菲尔德、约克和南安普顿大学,其次是牛津和剑桥)的资金约为250万英镑。公司部分职员流动到大学,成为访问学者或开办特邀讲座,他们往往兼有工业咨询和英国工程和自然科学研究委员会委员的身份。除上述项目中列出的大学,公司自己建立的大学合作伙伴圈子中还有巴斯大学、卡地夫大学、兰卡斯特大学和萨里大学。
  如表3所示,在不同的大学,政府投入和企业投入的资金额在有些大学非常相近,有些则悬殊较大;政府及其他军工企业分别持续向大学提供研发经费,经费多少与学校排名先后也没有特别的相关性。这说明多数学校在国防研发的一个或多个领域较为突出,政府和企业通过注入专项资金将这些学校联系在一起。以大学技术中心的各个“子集”为例,研究电磁遥感的有伯明翰大学、克兰菲尔德大学、爱丁堡大学等;研究自动化系统的有巴斯大学、赫瑞瓦特大学、莱斯特大学、利物浦大学、拉夫堡大学等。
  
  四、英国大学持续深入参与国防科研给予我们的启示
  
  21世纪以来,军方和大学的合作在英国发展尤为迅速,大学的影响力日益凸显。对我国而言,要与大国的地位相匹配,要始终担当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重要力量,要为促进自身国防力量持续快速发展提供更为强大的动力,就必须进一步激发大学投入力量参与国防科研。从英国的经验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第一,有力的官方导向是大学参与国防科研并持续贡献的关键。英国2006年出台的《国防技术战略》,可以说就是对大学不断加入和推动军工发展的一种号召。尽管当时政府投入大学的军事研发资金相对较少,但该战略无疑促成了这一情况的改变,军工企业的积极加入也正是因为受到政府导向的影响。现在,大学参与军工研发的结果也已经不仅仅局限在投资研发项目上,甚至会影响政府在研究、教学和培养上的政策导向。我国政府也应该以更加开放的政策和态度来引导大学进一步参与国防科研,激发大学的国家荣誉感和使命感。
  第二,发展与军工企业的双赢合作将给大学带来更大的研发网络。在英国,军工企业和当地的学院、系所建立合作关系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这种合作在企业,是更快取得突破和成果的途径;对于学校,意味着更多学生锻炼和就业的机会。共同利益的存在也有效避免了矛盾。比如,英国BAE系统公司就与其子公司所在城市的许多学校建立了合作关系。我国的大学和军工企业之间如果也能适当建立起这种网状关联,那么大学的资金源将大大丰富,更多的军用、民用项目可以在这里得到开展,也能够让学生体验到更完整的“国防”内涵。
  第三,大学开展国防科研一定要避免陷入商业化。英国大学开展国防科研的前提是政府部门、军工企业等多方注资,因此往往受到出资方的主导和限制而难有独立决策权;另一方面,随着各类共建计划、合作项目的出资方、参与方趋向复杂多元,有关智力资本和专利权的问题也时有争议。我国大学在更多融入国防科研的过程中也难免遇到这些情况,从国家角度而言,需要具有前瞻性的或至少是同步的制度建设和规范,从大学自身来说,一定要坚定自己的价值认识,处理好各方的关系,明确参与国防科研首先是一种崇高的使命。
  第四,铭记参与国防科研的目的是“和平”而非“战争”。英国大学的国防研发多是在服务军事战备,特别是“反恐”成为英国国防科研的主导方向以来,政府持续加大高科技武器的研发力度,对广义的民生安全事务却少有关注(英国国防部的此类预算仅占预算总额的6%)。大规模国际武器贸易更加剧了人权问题和贫困问题。从这一点上来说,英国大学深入参与国防科研虽然是服务国家战略的一种体现,但却降低了大学对推动人类文明、维护世界和平以及促进可持续发展应有的贡献度,也影响了大学的社会形象。中国一直以来都以维护世界和平、造福人类为己任,我们的大学也要有这样的视野和胸襟,走在国防科研的路上,才能磊落、坦荡、问心无愧。
  
  参考文献:
  [1] SGR.Soldiers in the Laboratory,2005:8,16-17,25,42-43,45.
  [2] SGR.More Soldiers in the Laboratory,2007:7-9,11.
  [3] SGR.Behind Closed Doors,2008:3,5,6,12-13.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编辑:张 鹤
  
  注:
  ① 共建计划是指由政府牵头,科研单位与大学联合开展的国防科研共建计划。
  ② FLAVIIR是英国BAE系统公司与英国工程和自然科学研究委员会耗资600万英镑开展的关于无人驾驶空中运输的合作项目,克兰菲尔德、剑桥和帝国理工等10所大学参与其中。
  ③ 其中涵盖了接受非军事系统资金的大学研究组织。
  ④ 此类合作包括接受军事与非军事资金的中心、研究项目或大学培训。一般为中短期行为。
  ① 表2中“—”表示该校无该项资金源;“√”表示该校在2005-2006年度有该项资金源;“*”表示这些学校的数据同时来自2006年和2007年。
  ② 除注释特指之外,统计时间均为2005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
  ③ 数据统计时间为2005年8月至2006年7月。
  ④ 数据统计时间为2005年7月31日之前的一年。
  ⑤ 数据统计时间为2003年至2006年。列出的是平均数,且未包括来自贸易工业部、国防和航天研究合作组的资金。
  ⑥ 政府资金统计时间为2004-2005年度(不计来自贸易工业部的资金),企业的则为截至2006年7月31日的当年数据。
  ⑦ 数据统计时间为2004-2005年度。
其他文献
[摘 要] 学位授予权作为国家或某种教育机构的权利在中美两国是存在差异的。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同,中美两国的学位授予权管理机制在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存在很大的差异。文章对中美两国学位授予权的管理进行了三个方面的对比研究,并得出相关启示。  [关键词] 学位授予权 外部管理机制 中国 美国    学位是由国家授权的或根据某种公认办法认可的高等学校、科研机构或其他学术机构授予的一种终身称号,表明称号获得
澳大利亚统计局近日公布的“国民家庭教育费”现状显示,澳大利亚国民家庭教育费的上涨远远超过了通货膨胀率的上涨,这给有孩子的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根据澳大利亚统计局
我很高兴能够面对一群年轻人演讲,你们代表着中国今天的伟大成就,你们在造就中国的未来方面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和世界上所有的年轻人一样,你们代表着我们共同拥有的未来的希望
[摘要] 21世纪初,随着从学校到工作运动退出美国历史舞台,同时也发现技术预备教育的诸多不足,美国联邦教育部发起了大学与职业过渡行动计划,该计划不仅关注从学校到工作的过渡,还关注学生在教育生涯过程中的持续发展。文章主要对大学与职业过渡行动计划的背景和实施的两种典型模式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 美国 大学与职业过渡行动    在《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的基础上,大学与职业过
很高兴能够与新西兰教育促进会主任罗德·史蒂文(Rob Steven)先生及新西兰各大学的代表来到北大。我也很高兴能够代表新西兰教育部部长安妮·托利(Anne Tolley)女士。很遗憾,她这次不能到访,但是,她让我代她转达诚挚的问候。  教育部长让我带来以下信息。自2007年成立以来,北京大学新西兰中心成为了两国学术界、商界交流的一个平台。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同时,作为两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成
我国第一份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研究报告近日由中国科协发布。报告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国留学人数除少数年份稍有回落外,一直呈持续上升趋势,尤其是进入新世纪后,迅速攀升至10万
参加工作20多年来,我一直喜欢在教学领域探索,曾先后在小学、初中、高中任校长,现仍在高中担任校长一职。这些年来,我一直坚持深入一线听课,大量课堂教学实践使我深刻感觉到,小学教
人只有一个大脑。掌握和使用两种语言,人的大脑是否能够胜任?两种语言是否会混淆起来?会不会结果一事无成?学习两种或多种语言对于人的大脑是有利还是有弊?在双语和外语教育中,这些问题常常被人们提起,也往往不容易三言两语就说清楚。事实上,这些问题是语言学家、心理语言学家、神经语言学家以及神经学家共同关心和长期探索的课题。在过去的二十世纪中,世界上很多学者和教师为此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探索和科学实验。不少人从观
高等教育资格框架作为各国高教质量保障的一环,在联系国际问学位文凭互认中是很必要的。英国的高等教育资格框架是一个授予不同类型高等教育学历、学位的学术资格框架。本文主
日前,由国际教育成就评估协会(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valuation of Educational Achievement,简称IEA)组织进行的2007年“国际数学与科学研究趋势”(Trends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