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百花图谱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nan87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花为题材,凑成百种,每花配上一图,编辑成集,加以出版,供人欣赏,可谓是我国书籍插图艺术优良传统的一个方面。
  在我国木刻版画艺术鼎盛时期的明代万历年间前后,曾出版过多种版画集《百花图谱》。笔者见到一部明代天启元年(一六二一年),由黄凤池编印出版的木刻版画集《百花图谱》,很是精美。这部明刻本《百花图谱》,是一函装上下两卷,开本相等于今天通行的大三十二开,不过稍长,为线刻墨色宣纸印刷。上卷所收作品都是表现草本花卉,下卷所收作品则都是刻绘木本花卉。作品从构思到艺术表现颇见功夫,刀法细密,线条柔畅,画面简洁,每一幅画几乎都能把每一种花卉的形状、习性“形神兼备”地描绘出来;还在不少作品中适当地配以鸟儿、昆虫在活动,增添了画面生机勃勃的生活气息。这部《百花图谱》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在每一幅画的后面,都附有每一种花卉的形状、习性、效用以及种植方法等的简略说明。例如,上卷本《蓼花》一图,后面附有这样的说明:蓼花以粉红色为最美。花开时蓓蕾很细,长不过两寸,但枝枝下垂,别有天趣。这种花多数长在池塘水边,故俗称“水红花”。花和叶用以煎汤,饮用能治脚痒、脚疯。又如,下卷本《茉莉花》一图,后面附有这样的说明:茉莉花有两种,一种是多瓣的,另一种是单瓣的。多瓣的开起花来形圆如珠。这种花喜多施肥,如果浇以泔脚水(即食物的下脚水),肥力足,那就花开不绝。也可施大粪,但要注意加土壅根。看着栩栩如生的花卉画面,对照说明文字,着实可以使人加深对每一种花卉的理解和喜爱。感到遗憾的是,这部《百花图谱》的绘画作者究竟是谁,画集中未有记述,其实应该记上绘画者的功劳。
  笔者也搜集到清代光绪丙午年(一九○六年)编成、宣统三年(一九一一年)由文美斋刻印出版的一部木刻版画集《百花诗笺谱》,也是难得的佳品。
  《百花诗笺谱》也是一函装上下两卷,开本形式与明代黄凤池刻印的《百花图谱》相近似,并同样用宣纸印刷,所不同的是,前者为线刻墨色印刷,而这部《百花诗笺谱》则为彩色水印。书中所收的一百幅折枝花卉,都是清代杰出画家恽南田的高足张庵所作。张庵是一名擅长以彩墨描绘折枝花卉的画家,能够洗炼地撷取每一种花卉的折枝(即花卉局部)去概括每一种花卉的神貌。书中的所有折枝花卉图,就是根据张庵的彩色画原稿,用木刻水彩套色印成。由于精工刻印,大多能把原作的线条流畅韵律、水墨浓淡晕化、色彩的强弱对比和气氛渲染,一一表现出来,而在艺术效果上甚为感人,既使人感受到花卉的色彩美,又使人仿佛嗅到花卉扑鼻的芳香。
  当代的百花图谱,影响最大的要推大诗人郭沫若写的诗集《百花齐放》,每诗配有一图的多种版本。笔者搜集到有这样几种:(一)一九五九年四月,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木刻插图本《百花齐放》,二十四开本,有精装和平装两种,参加每诗配图的画家有李桦、沃渣、黄永玉、力群、肖林、王琦等。(二)一九五九年九月,江苏扬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百花齐放>剪纸》,二十四开本,彩色版,土茶色锦缎硬面精装,烫金字,每诗所配的剪纸插图,都由扬州著名老艺人张永寿所作。(三)一九五九年八月,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木刻插图本《百花齐放》,二十开本,有精装和平装两种,每诗所配插图,都由版画家刘岘所作。(四)一九五九年四月,江苏文艺出版社(南京)出版的剪纸插图本《百花齐放图集》,十开本,彩色版,白绸硬面烫金精装,每诗所配剪纸插图,由南京市民间剪纸艺人张吉根、芮金富等所作,书中目录和每图所附的说明等文字,有汉文和英文。(五)一九六○年三月,北京荣宝斋出版的中国画插图本《百花齐放》,十开本,横长方传统线装形式,木版套色水印,参加每诗配图的中国画家有于非、俞致贞、田世光等。从这五种不同插图版本的诗画集《百花齐放》来看,说明我们社会主义新中国,对继承和发扬百花图谱形式的插图艺术,是重视的。这五种不同插图版本的诗画集《百花齐放》,无论从绘画角度和编排印刷角度看,各有特色,都可与古代的百花图谱媲美,而丰富了我国的插图艺术。
  
  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木刻插图本诗画集《百花齐放》,将诗篇和插图相对照,印在铺以淡秋香绿的底色纸上,清雅别致。插图作品,不同的版画家发挥了各自的艺术所长,而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姿:有以线刻为主,也有以块面刻为主的,或以线刻和块面刻相交错刻绘的;有刀法细柔飘逸,也有大刀阔斧豪放道劲;有注重写实,也有抒情写意,或讲求装饰性,等等。读着郭沫若充满感情的百花诗,又对照欣赏不同画家风韵迥异的木刻百花图,犹如品尝到上等香茗,回味无穷。
  江苏扬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剪纸插图本诗画集《<百花齐放>剪纸》,可以集中欣赏到老艺人张永寿的剪纸艺术精品。张永寿的剪纸,面对描写对象,认真观察研究,以写实为基础,善于提炼概括,把每一种花卉的形象、神态、性格特征典型化地剪绘出来。看到张永寿的剪纸花卉,比真实的花卉形象更鲜明,神态更生动,性格更突出。例如《死不了》一图,把这种富于生命力的草花,只要摘下其花梗一插进土里就能成活,而且活得神采飞扬的性格,娓娓动人地描绘了出来。又如《决明》一图,把这种很有药用价值,吃了能使人眼目清亮,形象性格温文尔雅的草本花卉,也绘影绘色地表现了出来。他如《十里香》、《淡竹叶》、《白兰花》、《马缨花》等花卉,也都剪绘得维妙维肖,出神入化,而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所以,诗人郭沫若题诗给予张永寿高度评价:“扬州艺人张永寿,剪出百花齐放来。请看剪下出春秋,顿使东风遍九垓。”
  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木刻插图本诗画集《百花齐放》,也可集中饱赏到版画家刘岘的木刻插图艺术。刘岘的木刻插图,用阳刻刀法为主,长于以细巧的线、块结合处理,黑白对比明朗,构图密中见疏,而形成纤细秀丽的风格。就在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中,刻绘出郭沫若诗中所赞叹的各种花卉的不同形象和性格。
  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剪纸插图本诗画集《百花齐放图集》,也可集中观赏到张吉根、芮金富等南京市民间剪纸艺人所创作的富于民间风味的剪纸插图。他们的剪纸插图,构图饱满,形象单纯,装饰性强,几乎把各种花卉都加以图案化了。观赏这些剪纸插图,对照吟诵郭沫若的百花诗篇,显然艺术效果与其他插图版本的《百花齐放》不同。这里因洋溢着质朴的民间气息,而仿佛在跟民间艺人促膝谈心,十分亲切。
  北京荣宝斋出版的木版彩色水印插图本诗画集《百花齐放》,通过木版水印工人熟练的技艺,把原作神韵真实地传达了出来,从中可以领略到于非花卉画的工整严谨,一丝不苟;俞致贞花卉画的细描淡抹,清新雅洁;田世光花卉画的以工带写,粗细有致……
  读着古今百花图谱,给予我们不少启示:文艺创作的表现题材是非常广阔的。仅就花卉题材而言,包括草本花卉和木本花卉,不下千万种,何止是几本百花图谱所能表现得了。所以,有待文学家和画家们更好的合作,以更多的百花图谱形式去描绘和讴歌各种花卉的美。
  
  一九八○年春日于沪郊大场
其他文献
《当代中国作家风貌》代跋    在那些灰黯的年代,有不少文艺家为真理、为国家民族而殉难。  在中国,远的有屈原、司马迁,近的有在战争里牺牲的文化战士,最近的有在一九六六年开始的十年文化浩劫中被迫害的大量文艺工作者。  有些是以死谏君的,有些是被杀害的,有些是自杀的。  有一些日子,读了不少纪念在“四人帮”时期被迫害而致死的文艺工作者的文章,心情是沉甸甸的。  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有时是很令人气丧的,
期刊
首届国际《红楼梦》研讨会随记    经过两年多的筹备,首届国际《红楼梦》研讨会终于于一九八○年六月十六日在美国威斯康辛州陌地生市威斯康辛大学开幕了。我与周汝昌、陈毓罴两同志,应威大校长沈艾文和大会主席周策纵教授的邀请,于六月十一日离京赴美。十二日到香港,十三日飞机经东京、芝加哥到陌地生市。  陌地生市是威斯康辛州的首府,全市人口只有十八万,威斯康辛大学就占全市人口的三分之一,有六万多人。  陌地生
期刊
寄碧野同志    第四次全国文代会期间,读完了你的新作《丹凤朝阳》,这时正好你在北京,十多天内却没有机会到你的住处面聆教益。这部小说是你在十年浩劫期中顶住林彪、四人帮的种种压力坚持着写出来的呕心沥血之作,现在终于送到了读者手上。虽然没有来得及配上插图,装帧也并不精美,但我喜欢它,也为你感到高兴。  你是勤奋的人。解放以来,你笔走龙蛇,写出了一部接一部长篇小说,出了一本又一本散文集。先是《我们的力量
期刊
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毕升是在什么地方刻书的?徐宏兵著《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发明》(一九七八年十一月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认为是在河南汴梁(第四十页);蔡景峰、李希泌等编写的《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一九七八年四月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认为是浙江杭州(第九十五页)。究竟哪一种更接近于史实呢?我同意后一种说法。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是在宋仁宗庆历年间,这时沈括才十多岁。假使毕升是在汴梁,十多岁的沈括
期刊
《民间文学》一九七九年第一期上的《王羲之的传说》一文写道:“后来王羲之渡江北上,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见到了李斯、钟繇、蔡邕、张旭等许多人的手迹,喜迷了,他都一个一个用心临摹过……”王羲之是东晋时人,张旭则是唐代吴人,张旭的草书、李白的诗歌和裴的舞剑有盛唐三绝之称。所以,说王蒙之临摹张旭,显然错了。  不过也事出有因。  在王羲之之前,确实有两位姓张的书法家,东汉时人。一位叫张芝,字伯英,其今草尤为
期刊
修订本《辞海·土(士)部》“吉莫靴”条,释文:“皮靴”。书证引张《朝野佥载》。可是皮靴为什么叫“吉莫靴”,没有交代清楚。对于《辞海》修订本来讲,这是欠缺的。  “吉莫”二字的意义,没有实物证明,是很难肯定的。但有二点可以明确:一、这是鲜卑语,祖国的鲜卑族在魏孝文帝推行汉化以后,典籍上保留下来的鲜卑语不多了,象“吉莫”一词是偶然遗留的,因此更不受人注意了;二、这不是普通的靴子,而是武装时所着的一种硬
期刊
钱钟书先生《管锥篇》第四册第一四七项全晋文卷一一三,关于“中人”的释义,第一义阐释缜密,考订精确,实无可争议之处。进而谈到“中人”的第二义时,认为清人翟灏的《通俗编》“未察”,近人张相的《诗词曲语辞汇释》“亦未收”。指出“中人”的第二义,在元曲中“乃谓勾栏中人,即妓也。”但从钱先生所引各条材料来看(元杂剧和散曲中多有此语,除钱引外尚如《盆儿鬼》第一折、张可久《小山乐府》散套中均有此词),这里所用之
期刊
话头是从国际笔会引起的。  今年五月,在南斯拉夫斯洛文尼亚共和国一个美丽的风景区布莱德,来自世界各国的作家、翻译家、编辑和评论家聚集一堂,举行国际笔会大会。中国笔会中心也第一次派代表参加了这次大会,陈荒煤、叶君健、朱子奇同志和各国朋友们一起,在这里交流思想、畅谈友谊,讨论文学上一些共同的问题。“中国的文化向世界开放”,“世界文化向中国交流”,这是一个继续,又是个开始,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我们的作
期刊
美国小提琴家梅纽因的自传介绍    美国著名小提琴家叶胡迪·梅纽因(Yehudi Menubin)曾来我国演奏,极受欢迎。一九七七年,梅纽因完成一部约三十万字的自传《未完成的旅程》,在英美同时出版,引起西方文艺界的重视,许多报刊撰文评介。《纽约时报》音乐评论家海罗德·舒恩贝格写了一篇题为《神童和成年人》的评论文章,对梅纽因的成长和全书作了比较详尽的介绍,饶有兴味,我这里先摘译这篇文章的若干内容: 
期刊
《历史研究》一九七八年第五期上发表的《清初农民军的联明抗清问题》一文,在谈到一六四五年秋间李自成牺牲后,大顺军郝摇旗、刘体仁、袁宗第开赴湖广战场联明抗清时,说:“……在清军的攻击下,长沙面临严重威胁,何腾蛟为了挽救自身的灭亡,与总督监军章旷合谋,主动派部将黄大鹏带何腾蛟的手书,引诱郝摇旗部‘归明’,并表示‘誓永保富贵’。”  此中所说的“黄大鹏”,史籍均作“万大鹏”,《明史·何腾蛟传》中就有记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