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升在哪里刻书?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j364199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毕升是在什么地方刻书的?徐宏兵著《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发明》(一九七八年十一月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认为是在河南汴梁(第四十页);蔡景峰、李希泌等编写的《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一九七八年四月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认为是浙江杭州(第九十五页)。究竟哪一种更接近于史实呢?我同意后一种说法。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是在宋仁宗庆历年间,这时沈括才十多岁。假使毕升是在汴梁,十多岁的沈括不可能注意到,更无力收藏。即使是沈括第二次到汴梁(嘉八年),毕升已死了近二十年,活字早已散失,也不会落到沈括家人手中。但如果毕升是在杭州,则沈括注意到它的机会就多得多,其次,《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还说:“沈括二十一岁的时候,在钱塘老家看到了毕升制的胶泥活字,就爱不释手。”假如是这样,则又多了一个旁证。因为沈括二十一岁时,因居父丧,正好是在钱塘老家。第三,《梦溪笔谈》最后说:“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宝藏。”关于这个“群从”的解释,一般认为是“子侄,晚辈”,则也证明是在沈括祖居的钱塘,而不是在客居的汴梁。
  除此之外,杭州在宋以前的五代,是吴越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由于偏安一隅,避免了战祸的破坏,已经相当繁荣,优良的刻工都集中于此,当时众安桥一带书坊林立,加以浙东、浙西又是盛产纸张的地方,自然成为宋代的刻书中心。连首都汴梁国子监校定的九经注疏、十七史,以及重要的子书、医书、算书等,也要送到杭州来雕板。在这基础上,印刷工人毕升进行了改革,制成了省工、省时、省钱、效率高的活字印刷,才有更大可能。
其他文献
我读长篇小说《破壁记》(陈登科、肖马合著,人民文学出版社版)而悚然有感:这是真实的纪录,这是血泪的诉说,这是对沉痛的历史教训的探求。  十年浩劫,墨面万家,大地沉沦,人间何世。人称是历史的大颠倒,民族的大悲剧。近年以来,许多文学作品取材于此。我想,这并非作家们有意沉湎于往事的悲怆,而是因为文学只能是生活的忠实反映,只能是作家所感所思的结晶。历遍大千世界,谁曾见这样的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的大搏斗,
期刊
明史杂谈之三    《游龙戏凤》是一出京戏,因内容不健康,解放后早不演了。这戏讲明朝正德皇帝出游山西,乔装军官,在一家酒店见到女店家李凤姐,青年美貌,调戏了一番,最后亮出皇帝身份,将凤姐纳为贵妃。正德皇帝即明武宗,是明朝出名的一个昏君。明朝的昏君不止一个,打少点算,也有七八个之多。但别的昏君,大都深居内宫,不愿露面,比如嘉靖、万历两个皇帝,各创造了三四十年不上朝、不见朝臣的记录,连宰相也难得召见一
期刊
一    若干年前,林彪象念咒一样吐出了一套莫名其妙的语言,什么“文化大革命的成绩最大最大最大,损失最小最小最小”。妙语一出,颂扬即来,说这是性格化的独特语言,是新的创造。上有好者,下必甚焉,于是模仿成风,芝麻绿豆大的事,也必用“最最最”来形容,甚至弄出了“无限的无限”一类的词。  汉语方块字不是猴皮筋,每个词的含义是有确定的范围的。以“最大”来说,它表示在特定范围内没有能超过它的,比如兄弟三人,
期刊
读《鹦鹉螺号的故事》    赵浩生先生著的《鹦鹉螺号的故事》(以下简称《故事》),已由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了!这是一部优秀的科学探险小说。《故事》生动地描写了世界首创的第一艘利用原子能为动力的核潜艇的制造和首次横渡北极的经过。原子能是现代最重要的能源之一。利用原子能为人类造福,是许多科技工作者深切关心并刻意钻研的重大课题。书中叙述了美国军事科学家怎样煞费苦心地把原子能应用于潜水艇,建成了世界上第一艘
期刊
一    我忽然有一种奇怪的想法,是不是我们那些为革命献身的青年战士的灵魂已经飞上了天空,变成了一颗颗星星?  是的,他们就是一颗颗星星!他们短促的一生就象星光一样灿烂,他们的生命不灭,他们还要用他们的光照亮我们。  我觉得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布满了美丽的星星;一个时代,一个时代,都要把自己的精英送上天空。而我们的时代,更是精英辈出;我们时代的精英,更是光芒四射。  不是这样吗?难道有哪一个时代,
期刊
可以说,《圣经》是在世界上流传最广的书之一,各种各样的版本数不胜数,据说已有一千四百多种语言的《圣经》(世界上共有三千多种有文字的语言)。因此,翻译《圣经》成为一项重大的学术活动。  最早的《旧约》是希伯莱文的,《新约》是希腊文的。但是最初的原本很不好找,公元五世纪圣杰罗姆的拉丁文译本《圣经》被认为是权威版本,许多译本都是依该本为据的。  《圣经》的英译已有很长的历史。公元十三世纪就有人陆续翻译《
期刊
《一二·九运动史》代序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九日,在这天和这天以后发生在北平和全国的学生运动,历史上称为“一二·九”运动。我们这些走上北平大街,高喊口号的同学们,当时完全没有想到这天会成为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伟大纪念日,然而历史没有忘记这个日子,更没有忘记成为抗日战争前奏的“一二·九”运动。  今年十二月九日,是这个伟大运动的四十五周年纪念日。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直到今天,我们
期刊
《当代中国作家风貌》代跋    在那些灰黯的年代,有不少文艺家为真理、为国家民族而殉难。  在中国,远的有屈原、司马迁,近的有在战争里牺牲的文化战士,最近的有在一九六六年开始的十年文化浩劫中被迫害的大量文艺工作者。  有些是以死谏君的,有些是被杀害的,有些是自杀的。  有一些日子,读了不少纪念在“四人帮”时期被迫害而致死的文艺工作者的文章,心情是沉甸甸的。  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有时是很令人气丧的,
期刊
首届国际《红楼梦》研讨会随记    经过两年多的筹备,首届国际《红楼梦》研讨会终于于一九八○年六月十六日在美国威斯康辛州陌地生市威斯康辛大学开幕了。我与周汝昌、陈毓罴两同志,应威大校长沈艾文和大会主席周策纵教授的邀请,于六月十一日离京赴美。十二日到香港,十三日飞机经东京、芝加哥到陌地生市。  陌地生市是威斯康辛州的首府,全市人口只有十八万,威斯康辛大学就占全市人口的三分之一,有六万多人。  陌地生
期刊
寄碧野同志    第四次全国文代会期间,读完了你的新作《丹凤朝阳》,这时正好你在北京,十多天内却没有机会到你的住处面聆教益。这部小说是你在十年浩劫期中顶住林彪、四人帮的种种压力坚持着写出来的呕心沥血之作,现在终于送到了读者手上。虽然没有来得及配上插图,装帧也并不精美,但我喜欢它,也为你感到高兴。  你是勤奋的人。解放以来,你笔走龙蛇,写出了一部接一部长篇小说,出了一本又一本散文集。先是《我们的力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