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7年夏,山东,天气炎热。张守仁、王世敏和章仲锷在一个文联会议的间隙,跑到会场外的树阴下纳凉、聊天。闲谈中,三人都预感到一个文学的潮流正在逼近。十年动乱中历经曲折的作家开始纷纷从下放的农村返回城市,他们一定迫切想把积累多年的生活感受用文学的方式宣泄出来,因此需要一个平台让他们的作品得以发表。于是三人一拍即合,决定创办一份文学杂志,他们站在树下商量刊名,从《东风》、《首都文学》一路聊开去,最终敲定了名字——《十月》。
“因为十月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上都是有意义的日子,十月革命在十月,中国的红军长征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打倒四人帮也是在1976年10月,同时十月也是收获的季节,人们经过一年的辛勤劳动,到了秋天便会收获。”多年后,回忆起起名缘由,张守仁如此说。从1978年8月《十月》创刊,到如今已有35年的时间。作为“文化大革命”后创刊的第一家大型文学期刊,它见证了一个时期文学之于社会的作用。
距离三人决定办刊有一年时间,《十月》才得以问世。“因为当时很多作家没能马上回到城市,很多稿子没有出来,我们筹备了一年时间,才凑齐稿子,得以发表。”张守仁说。《十月》第一期刊发的文章有茅盾的《驳斥“四人帮”在文艺创作上的谬论并揭露其罪恶阴谋》、陆柱国的中篇小说《吐尔逊的故事》、刘心武的短篇小说《爱情的位置》、郑万隆的短篇小说《铁石老汉》以及李辈的《创作札记》,此外还有介绍中外文学名著的“学习与借鉴”栏目。而在“编者的话”中编辑部用这样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文学旨趣:“我们希望在这一园地上,能够不断涌现出一批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统一的、无愧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好作品。”
创刊号上影响最大的作品当数刘心武的《爱情的位置》。这篇被誉为“文革”结束后最早在文学中恢复爱情记忆的作品,因为第一次冲破爱情的禁区,一经发表,《十月》编辑部便收到5000多封读者来信。由此全国各地都知道北京诞生了一个新的文学刊物《十月》。
一个阅读文学作品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心的时代降临了。
邢大军据《中老年时报》江楠/文整理
“因为十月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上都是有意义的日子,十月革命在十月,中国的红军长征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打倒四人帮也是在1976年10月,同时十月也是收获的季节,人们经过一年的辛勤劳动,到了秋天便会收获。”多年后,回忆起起名缘由,张守仁如此说。从1978年8月《十月》创刊,到如今已有35年的时间。作为“文化大革命”后创刊的第一家大型文学期刊,它见证了一个时期文学之于社会的作用。
距离三人决定办刊有一年时间,《十月》才得以问世。“因为当时很多作家没能马上回到城市,很多稿子没有出来,我们筹备了一年时间,才凑齐稿子,得以发表。”张守仁说。《十月》第一期刊发的文章有茅盾的《驳斥“四人帮”在文艺创作上的谬论并揭露其罪恶阴谋》、陆柱国的中篇小说《吐尔逊的故事》、刘心武的短篇小说《爱情的位置》、郑万隆的短篇小说《铁石老汉》以及李辈的《创作札记》,此外还有介绍中外文学名著的“学习与借鉴”栏目。而在“编者的话”中编辑部用这样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文学旨趣:“我们希望在这一园地上,能够不断涌现出一批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统一的、无愧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好作品。”
创刊号上影响最大的作品当数刘心武的《爱情的位置》。这篇被誉为“文革”结束后最早在文学中恢复爱情记忆的作品,因为第一次冲破爱情的禁区,一经发表,《十月》编辑部便收到5000多封读者来信。由此全国各地都知道北京诞生了一个新的文学刊物《十月》。
一个阅读文学作品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心的时代降临了。
邢大军据《中老年时报》江楠/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