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及MRI对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 (IHPCC)的诊断价值分析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xiaoy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对CT及MRI对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IHPCC)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 抽取在2008年1月-2013年8月间收治的病理确诊IHPCC患者45例,对其分别采取CT、MRI以及CT与MRI联合等方法进行诊断,并对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CT与MRI单独使用时的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符合率无明显差异(P>0.05),而两者联合检查的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符合率则较单独使用时发生显著升高(P<0.05)。结论 在IHPCC诊断中,CT与MRI检查均具有显著的临床优势,若是将两者联合可有效提高诊断率和准确性,值得临床对其给予关注。
  关键词:CT MRI 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 诊断 临床价值
  abstract :purposeType around the CT and MRI for intrahepatic bile duct carcinoma (IHPCC) to evaluat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the analysis, providing reliabl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diagnosis in future work. MethodsExtraction in January 2008 - August 2013 of our hospital between 45 cases of pathologically confirmed IHPCC, the CT, MRI and CT and MRI were taken respectively joint methods such as diagnosis, and the diagnosis results were analyzed. ResultsCT and MRI diagnosis and pathology results when used alone coincidence rate has no obvious difference (P > 0.05), and the joint inspection diagnosis coincidence rate with pathology results occur when it is used alon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 < 0.05) ConclusionIn IHPCC diagnosis, CT and MRI have significant clinical advantage, if the two join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diagnostic rate and accuracy, it’s worthy of clinical attention.
  keywords: CTMRIIntrahepatic peripheral bile duct carcinomaDiagnosisClinical value
  在临床上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IHPCC)为比较少见的一种肝脏恶性肿瘤,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该病症的发生率在肝癌患者中占5%-15%之间。现阶段对于IHPCC的治疗还无确切的方法,预后效果相对较差,因此对其进行早期诊断,则可为改善临床疗效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1]。临床研究证实,CT与MRI在IHPCC诊断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次研究中出于对CT及MRI对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价分析的目的,对我院收治的临床确诊IHPCC患者分别采取不同的检查方法进行诊断,并以病理结果为依据对诊断结果进行了评价,同时展开了对比分析,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中资料来源于我院收治的临床病理确诊IHPCC患者,抽取其中的45例作为研究对象,包括有男26例,女19例,年龄35-82岁,平均(57.9±13.2)岁,病程1个月-5年,平均(2.1±0.4)年,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右上腹胀痛者26例,皮肤、巩膜泛黄者20例,纳差、消瘦者15例,畏寒发热者1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自愿接受临床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对以上统计研究对象在术前分别展开CT检查、MRI检查,术后行病理检查,而后以病理结果对CT、MRI以及CT与MRI联合检查的诊断结果进行评价,并展开对比分析。
  1.2.2 检查方法
  CT检查:所用仪器为Siemens Emotion16 及64层螺旋CT机,对患者展开平扫以及动态增强扫描,管电压为120-130kV,电流为50-150mA,扫描范围为:自膈顶至肝右叶下缘,层厚与间隔均为10mm,对比剂采用非离子对比剂碘必乐,剂量为80-100ml,经高压注射器自肘静脉团注,流速为3.0-4.0ml/min,在注射对比剂后行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扫描时间为20-20s,门静脉期为50-60s,延迟期为3-5min[2]。
  MRI检查:所用仪器为XGYOPER.35及GEHDE1.5T磁共振成像仪,对患者展开常规T1WI、T2WI加权扫描,扫描范围为自膈顶到肝叶下缘,层厚在7-8mm之间,间隔为1-2mm,对比剂采用钆喷替酸葡甲胺,剂量为0.1mmol/kg,经高压注射器自肘静脉团注,流速为1.5-2.0ml/s,在注射后行三期扫描[3]。
  1.3 数据处理
  研究中相关数据资料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患者年龄、病程等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s)进行表示,在对比分析中,针对计量资料的对比采取t检验,针对计数资料的对比则是采取Χ2检验,在P<0.05时,视为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理诊断结果
  经统计,本组45例患者中腺癌者38例(84.44%),鳞癌者6例(13.33%),腺鳞癌者7例(15.56%)。
  2.2 不同检查方法诊断结果符合率比较
  经统计发现,CT单独检查结果与病理符合率为71.11%,MRI单独检查结果与病理符合率为76.56%,CT与MRI联合检查结果与病理符合率为93.33%。显然CT与MRI检查联合后可使诊断符合率得到显著提高(P<0.05)。详见表1。
  表1 不同检查方法诊断结果符合率比较结果统计[n(%)]
  
  
  
  
  注:#与CT与MRI联合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显著(P<0.05)
  2.3 影像学表现
  CT表现:本组患者经CT扫描证实,病灶直径均在3.0-8.1cm之间,经平扫发现,肿块呈现等密度或略低密度,部分病灶与周围正常组织边界不清。经增强扫描证实,部分患者出现动脉期边缘强化,门脉期与延迟期肿块呈现显著的向心强化,部分患者呈现不均匀分割状强化,也可呈现均匀一致性强化。
  MRI表现:T1WI呈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经增强扫描发现,多数病灶存在早期边缘强化,在门脉期、延迟期呈现为不均匀的向心强化,周围呈现逐渐减退状态,并有部分病灶周围或者是远端胆管呈现出明显的串珠状扩张,部分患者合理肝门、淋巴结肿大。
  
  
  
  
  
  
  
  
  
  
  
  
  横排依次图123456789
  1 CT平扫:肝Ⅳ段低密度影边缘模糊,灶内更低密度区;2 CT增强:动脉期病灶边缘强化;3 CT增强:延迟期强化向内有推进坏死区无明显强化 ;4MR平扫:T2WI肝Ⅳ段稍高信号影边缘模糊,信号不均匀,肝门去小结节影;5 MR平扫:T1WI病灶低等信号 ;6 MR平扫DWI不均匀稍高信号;7MR增强:动脉期边缘强化;8 MR增强:门脉期强化像内退进,不均匀强化范围增大;9同T8稍高层面。
  3 讨论
  目前在临床上对于IHPCC的发病机制还不是十分的清除,诸多学者指出,其可能与长期肝内胆管结石合并感染、硬化性胆管炎等疾病有关。该病症的发生率相对较低,治疗效果不佳,因此对其进行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4]。近几年CT与MRI技术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使得其在临床疾病诊断中发挥了重要优势。在肝脏疾病检查中,CT扫描应用相对广泛,研究发现,IHPCC患者的CT表现多呈现为圆形实性或者是囊实性无包膜肿块,等密度或略低密度,不存在相对清晰的边界,边缘不规则;IHPCC患者的MRI表现主要为:T1WI呈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5]。曾有学者指出,T2WI较T1WI更容易发现病灶,且T2WI在肝内小卫星灶方面存在显著优势,诊断率较CT增强扫描高[6]。本次研究中对收治的病理证实为IHPCC患者分别行CT与MRI检查,经对比发现,CT与MRI单独使用时的诊断符合率无明显差异,而将两者联合应用后,诊断符合率较单独使用时发生显著升高。由此可知,CT与MRI检查在IHPCC患者诊断中均具有显著的临床优势,若是将这二者联合使用,可使诊断符合率得到显著提高,这对于早期IHPCC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为改善IHPCC的治疗效果给予了保证,值得临床对其给予关注。
  参考文献:
  [1] 孙海峰,沈庆隆,詹阿来,等.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MSCT和MRI诊断[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20(21):1657-1658.
  [2] 迟海涛.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影像学诊断[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1):1059-1060.
  [3] 马秀华,吕富荣,薛鹏,等.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不典型肝脓肿的诊断价值[J].重庆医学,2011,40(20):2223-2226.
  [4] 王于臻,赵庆花,戚春厚.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与病理学基础相关性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09,7(02):32-34.
  [5] 彭可雨,梁汉欢,邹亚毅.MRI动态增强对肿块型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J].中国CT与MRI杂志,2010,35(08):34-36.
  [6] 于德新,马祥兴,张晓明.不同b值和测量位置的DWI参数鉴别诊断肝脏良、恶性占位性病变[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9,25(05):830-832.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通过对手术患者的麻醉前留置导尿管或麻醉后留置导尿管的临床效果比较,探究讨论手术患者留置导尿的时机和对患者的影响。方法:把择期手术术中留置导尿的90例患者,随即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5例。对照组在手术前一小时内在病房内采取常规留置导尿术,而实验组患者在手术室进行麻醉后,观察其效果满意后,再做常规置留导尿术。结论:在对照组病人实施留置尿管时疼痛程度、血压、心率等参数均比实验组(P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对比;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8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临床对观察组患者主要采用人工晶状体置入术、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以及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治疗,对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人工晶状体置入术、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以及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并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86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手术,6个月进行随访发现,所有患者的病情均比手术之前(视力、眼压)有明
期刊
摘要:全面开展“爱心月”主题教育活动,通过“经济帮困”、“心理疏导”、“精神激励”和“能力提升”、“思想升华”层层递进的资助育人措施和实施平台,营造富于时代感的校园爱心文化,让爱心根植于心性,让献爱心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形成“受助→自助→助人”的良性循环育人模式,是时代赋予高校的责任。  关键词:爱心月主题教育活动 良性循环育人模式   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现代教育方针为宗旨,在高校开展爱心工作
期刊
摘 要: 目的:了解恶性血液病患者在诊断、治疗、康复过程中的真实心理感受及对疾病信息的需求,为临床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理支持、沟通交流、健康教育内容及方式的选择等提供依据。方法以访谈法和观察法对1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交谈和观察,将收集的资料分析、 整理,提出主题。结果:恶性血液病患者获得真实诊断途径各式各样,大都不想突然得知自己的诊断,得到真实诊断后情绪反应强烈,持怀疑态度,获得信息的愿望强烈,
期刊
摘要:目的: 探究药物联合腹腔镜下保守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效果,为后期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1月期间门诊收入的100例输卵管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患者给予药物联合腹腔镜下保守性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后的一般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对于乳腺癌根治手术改进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分析其对于减少此病并发症的疗效。方法:对本医院收治的接受过乳腺癌根治术改进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与分析.结果:乳腺癌改良根治改进对于减少乳腺癌的并发症具有显著疗效,所有患者均没有出现患侧肢功能障碍及患侧上肢水肿。结论:此手术的视野清晰,可以更好地对患侧上肢进行保留,又有利于之后的康复训练,可以显著地降低乳腺癌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功能性内窥镜在慢性鼻窦鼻息肉治疗上的疗效。方法:针对我院从2009年6月到2013年6月收治的12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作为本文的临床研究对象,均行鼻内镜手术。结果: 患者术后进行密切的随访。在120例患者中,共计有效有97例,占比80.8%。好转11例9.17%,无效12例,占比10%。在术中,术后,患者均没有观察到患者出现并发症。结论: 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的正确操作,麻醉方式的合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肠道病毒感染的原因,进行临床分析,为同类病症提供参考;方法:以我院2012年1月到2013年6月入院的66例新生儿肠道病毒感染患者为例进行研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过综合治疗,具体包括物理降温、三代头孢类抗生素、营养支持等,55例脑脊液异常的患儿在1周后复查,结果显示异常细胞数下降,2周后复查细胞数恢复正常,61例患儿治愈出院。结论:对于新生儿肠道病毒感染,要
期刊
摘 要:目的: 对比分析经尿道和开放手术行前列腺电切术对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间应用经尿道行前列腺电切术治疗的70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为经尿道组,以我院同期应用开放性手术治疗的7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比评价两组疗效。结果:经尿道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后IP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MFR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RUV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58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急诊治疗的疗效,并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对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急诊收治的58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展开研究,将其按照急诊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行普罗帕酮治疗的作为观察组,行三磷酸腺苷治疗的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药物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复律总有效率为93.10%较对照组的68.97%高;总药物副反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