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业考核取消的同时,增加了生态等方面的考核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天生的“冤家对头”吗?
依山傍水的南昌市正试图探索一条“绿色发展”之路,有“小庐山”之称的湾里区成为改革的试验田。
2008年3月,南昌市出台了《关于支持湾里区生态保护,科学发展的意见》,提出对湾里实行差异化考核,在弱化经济指标的基础上,突出生态保护。
时隔一年的2009年5月,该市又提出要打造3大低碳经济的示范区,趁势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湾里区同样榜上有名。
差异化考核
走进湾里,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树多。这儿的森林覆盖率达73.15%,宛若天然氧吧。
虽然距市中心仅18公里,湾里却很难看到工业的痕迹。区宣传部工作人员熊经纬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湾里的发展也曾走过弯路:“为了发展经济,也引进过一些工业项目,但这几年越来越强调生态保护。湾里是南昌的后花园,保护生态成了湾里的第一任务。”
当地人告诉本刊记者,与许多急于发展经济的落后区一样,这里也曾青山裸露、采石机械轰鸣。但这样的状况已成过去。
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湾里区新一届领导班子开始意识到环境资源的珍稀,从主攻工业逐渐转向发展生态。经过近几年的产业结构调整,湾里区关闭了景区所有采石场,仅此一项每年财政就减收200多万元,先后关闭迁出了梅岭造纸厂等5家污染严重的企业,拒绝了空心砖厂、电动车厂等13个污染环境的项目。
实行差异化考核后,湾里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考核指标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考核指标被取消了。这让生态保护不再成为一件“不可能的任务”。
“湾里是南昌的绿肺,也是国家的森林公园。如果在这个地方,发展就是搞房地产,发展就是搞工业,那么它牺牲的就是全市人民的生态环境,全市人民的负氧离子,全市人民的未来发展的质量,所以它最大的产出、最大的优势、最大的效益就是负离子,就是生态环境。那么相应的其他地方,应该把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收益给予必要的补充,这就是市场经济缺位必须由政府调控来补位。”在提到为何给予湾里区特殊政策时,南昌市委书记余欣荣这样解释。
他告诉本刊记者,南昌市给湾里确立的目标就是发展生态经济,保护生态环境,现在每年3000万,从全市通过项目,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给予补偿、给予支持,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工业考核取消的同时,增加了生态等方面的考核。
“要问湾里在哪里,沿着垃圾走到底。”这曾是流传一时的顺口溜。据说,这句话现在已换成了“沿着青山绿水走到底”。
湾里区环保局纪检组长赖永明告诉本刊记者,如今,生活垃圾实行全部下山,山上垃圾做到“户集、村收、乡管、区运’,使景区环境面貌一新。
湾里区林业局局长罗时林也感觉身上的担子变重了。这个干了几十年林业工作的干部对湾里的一草一木都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告诉本刊记者,新的考核增加了不少有关森林保护和环境保护的指标:“增加的森林保护考核指标包括单位面积蓄积量、阔叶林所占比例、森林火灾发生次数、病虫害控制率四个考核指标,环境保护方面,增加了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城镶生活污水处理率、清洁能源使用率、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率、重点工业企业污染物稳定达标率、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等六个考核指标。”
增加的考核指标还有旅游方面的,包括旅游总收入、全年接待游客数两个考核指标。
“要使我们从事绿色发展的人,从事绿色发展的群体少受损失、不受损失,而且最后会得来更大的利益。这就是为什么要搞差异化考核,在特殊的地方定特殊的政策。”对于“差异化考核”的创举,余欣荣显得颇为兴奋。
生态工业园
工业园区也能创造绿色GDP?这一说法听来有些不可思议,而这正是南昌市高新开发区的努力方向。
不同于大多数工业园区,南昌高新区坐落于艾溪湖风景区,优美的环境被视作工业区引进项目的重要竞争力。
艾溪湖湿地是南昌高新区的一部分,这个占地2500亩的公园里,已经栽种了5万多株树木。湖水荡漾,鸟儿不时掠过水面。
湿地公园风景办主任林雯骑着自行车四处巡视,欣喜地传扬她的最新发现——睡莲开了。
曾有一项投资30亿元、年产值超过百亿元的项目,看中了艾溪湖边的土地,但由于项目环境治理不过关,被南昌高新区婉言谢绝。
南昌高新区纪工委书记杨伟红说:“前些年数百公顷湖水遭到污染。事实证明,我们拯救、保护这块湿地的做法是完全正确的。这块湿地为园区带来的综合效益远远高于治理费用。”
2008年,中兴通讯的高层在考察项目时看完艾溪湖湿地公园后赞叹道;“真想不到园区有这样一块净土。这么好的环境,这么漂亮的地方。”中兴通讯当即决定在南昌高新区再投资建设600万台手机项目,而该公司之前已在此投资建设了一个万人规模的软件基地。
环顾艾溪湖四周,整个园区看不到一根烟囱,一个锅炉,宁静空旷。南昌高新区宣传部门的工作人员邱尧介绍,凡是涉及造纸、漂染、纺织等易污染环境的项目,一般不进入园区,湿地区域则规定不做任何项目,“早些年,有个10亿的软件项目靠近湿地,现在就是30亿的项目都进不来。”
据说,南昌高新区刚刚起步的时候,园区内只有工厂,白天很热闹,到了晚上,工人都下班回家后,就成了一座“死城”。而现在为了聚集人气,配套建设了湿地公园等公共休闲设施。
南昌高新区的工作人员告诉本刊记者,在“工业园区化,园区生态化”的建设理念下,最近这两年,一大批的高科技企业,甚至是世界五百强的企业因看重高新区的环境落户于此。
5月下旬,国家环保部在北京召开的相关论证会通过了《南昌高新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这也是中部首家被批准建设国家级生态工业园的国家级高新区。
如今,艾溪湖的水面上不时可见候鸟觅食,这里正在规划一个100万平方米的艾溪湖森林湿地公园,建成后将与附近的天香园连接,成为鄱阳湖候鸟通道。低碳经济引擎
与湾里区相同,南昌高新区同样位列南昌的3大低碳经济示范区,另一个示范区为红谷滩的扬子洲,计划建成生态居住和服务业中心区。
与此同时,南昌市正倾心于做优做大低碳产业群,如:电动汽车动力模组、环保电动汽车、LED绿色照明、节能家电等。
南昌市发改委副调研员柳华认为:“生态优势是南昌最大的优势,发展低碳经济将能把南昌的‘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把南昌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核心是通过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来达到能源高效利用的目的。
中、欧专家建议要在中国经济繁荣的东部和欠发达的西部设立两个低碳经济示范区。若成为低碳经济示范省,可以争取排放交易平台,建立区内、国内的排放交易市场,争取设立气候交易所。因此,“低碳经济示范区”的帽子让许多城市争相竞夺,也有些城市因担心低碳经济阻碍地方发展而犹豫不决。
而南昌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周关则认为,保护生态非但不会阻碍发展,反而为创造“绿色GDP”打下了坚实基础,南昌的实践做法证明了这一点。
南昌市委市政府对发展“低碳经济”一直有着特殊的情结,在南昌从农业大市向工业强市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着“绿色发展”的理念,对生态与经济的关系也有了层层深入的认识,先后提出“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直至“今天的绿水青山,就是明天的金山银山”。
对于低碳经济,南昌还有更大的“野心”。该市刚刚制定了《南昌市光伏产业发展规划纲要》,规划期为2009年至2013年,计划通过3至5年的努力,依托江西赛维等企业,将该市光伏业打造成千亿元产业,使南昌成为“世界光都”。
南昌市率先以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南昌市工业园区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要求工业园区的总排污口、重点污染源排污口应当安装在线自动监控设施,并与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的监控设施联网,实行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控。禁止在环境敏感区设工业园。
此外,南昌还专门做了绿色规划,由各级规划部门严格把关,特别是重点区域的规划,水和绿地的规划,全部向市民公示。“绿色规划”下的南昌市民已有了较强的环保意识,哪个地方如果没有按照绿色规划,甚至哪里砍了一棵树,市民马上就会上访、打电话给市政府,或写信给市委书记。
余欣荣不断强调“绿色GDP”的重要性:“我们在城市的规划里面体现绿色发展。为了绿色GDP,即便牺牲短期效益也要保证绿色发展。”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天生的“冤家对头”吗?
依山傍水的南昌市正试图探索一条“绿色发展”之路,有“小庐山”之称的湾里区成为改革的试验田。
2008年3月,南昌市出台了《关于支持湾里区生态保护,科学发展的意见》,提出对湾里实行差异化考核,在弱化经济指标的基础上,突出生态保护。
时隔一年的2009年5月,该市又提出要打造3大低碳经济的示范区,趁势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湾里区同样榜上有名。
差异化考核
走进湾里,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树多。这儿的森林覆盖率达73.15%,宛若天然氧吧。
虽然距市中心仅18公里,湾里却很难看到工业的痕迹。区宣传部工作人员熊经纬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湾里的发展也曾走过弯路:“为了发展经济,也引进过一些工业项目,但这几年越来越强调生态保护。湾里是南昌的后花园,保护生态成了湾里的第一任务。”
当地人告诉本刊记者,与许多急于发展经济的落后区一样,这里也曾青山裸露、采石机械轰鸣。但这样的状况已成过去。
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湾里区新一届领导班子开始意识到环境资源的珍稀,从主攻工业逐渐转向发展生态。经过近几年的产业结构调整,湾里区关闭了景区所有采石场,仅此一项每年财政就减收200多万元,先后关闭迁出了梅岭造纸厂等5家污染严重的企业,拒绝了空心砖厂、电动车厂等13个污染环境的项目。
实行差异化考核后,湾里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考核指标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考核指标被取消了。这让生态保护不再成为一件“不可能的任务”。
“湾里是南昌的绿肺,也是国家的森林公园。如果在这个地方,发展就是搞房地产,发展就是搞工业,那么它牺牲的就是全市人民的生态环境,全市人民的负氧离子,全市人民的未来发展的质量,所以它最大的产出、最大的优势、最大的效益就是负离子,就是生态环境。那么相应的其他地方,应该把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收益给予必要的补充,这就是市场经济缺位必须由政府调控来补位。”在提到为何给予湾里区特殊政策时,南昌市委书记余欣荣这样解释。
他告诉本刊记者,南昌市给湾里确立的目标就是发展生态经济,保护生态环境,现在每年3000万,从全市通过项目,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给予补偿、给予支持,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工业考核取消的同时,增加了生态等方面的考核。
“要问湾里在哪里,沿着垃圾走到底。”这曾是流传一时的顺口溜。据说,这句话现在已换成了“沿着青山绿水走到底”。
湾里区环保局纪检组长赖永明告诉本刊记者,如今,生活垃圾实行全部下山,山上垃圾做到“户集、村收、乡管、区运’,使景区环境面貌一新。
湾里区林业局局长罗时林也感觉身上的担子变重了。这个干了几十年林业工作的干部对湾里的一草一木都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告诉本刊记者,新的考核增加了不少有关森林保护和环境保护的指标:“增加的森林保护考核指标包括单位面积蓄积量、阔叶林所占比例、森林火灾发生次数、病虫害控制率四个考核指标,环境保护方面,增加了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城镶生活污水处理率、清洁能源使用率、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率、重点工业企业污染物稳定达标率、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等六个考核指标。”
增加的考核指标还有旅游方面的,包括旅游总收入、全年接待游客数两个考核指标。
“要使我们从事绿色发展的人,从事绿色发展的群体少受损失、不受损失,而且最后会得来更大的利益。这就是为什么要搞差异化考核,在特殊的地方定特殊的政策。”对于“差异化考核”的创举,余欣荣显得颇为兴奋。
生态工业园
工业园区也能创造绿色GDP?这一说法听来有些不可思议,而这正是南昌市高新开发区的努力方向。
不同于大多数工业园区,南昌高新区坐落于艾溪湖风景区,优美的环境被视作工业区引进项目的重要竞争力。
艾溪湖湿地是南昌高新区的一部分,这个占地2500亩的公园里,已经栽种了5万多株树木。湖水荡漾,鸟儿不时掠过水面。
湿地公园风景办主任林雯骑着自行车四处巡视,欣喜地传扬她的最新发现——睡莲开了。
曾有一项投资30亿元、年产值超过百亿元的项目,看中了艾溪湖边的土地,但由于项目环境治理不过关,被南昌高新区婉言谢绝。
南昌高新区纪工委书记杨伟红说:“前些年数百公顷湖水遭到污染。事实证明,我们拯救、保护这块湿地的做法是完全正确的。这块湿地为园区带来的综合效益远远高于治理费用。”
2008年,中兴通讯的高层在考察项目时看完艾溪湖湿地公园后赞叹道;“真想不到园区有这样一块净土。这么好的环境,这么漂亮的地方。”中兴通讯当即决定在南昌高新区再投资建设600万台手机项目,而该公司之前已在此投资建设了一个万人规模的软件基地。
环顾艾溪湖四周,整个园区看不到一根烟囱,一个锅炉,宁静空旷。南昌高新区宣传部门的工作人员邱尧介绍,凡是涉及造纸、漂染、纺织等易污染环境的项目,一般不进入园区,湿地区域则规定不做任何项目,“早些年,有个10亿的软件项目靠近湿地,现在就是30亿的项目都进不来。”
据说,南昌高新区刚刚起步的时候,园区内只有工厂,白天很热闹,到了晚上,工人都下班回家后,就成了一座“死城”。而现在为了聚集人气,配套建设了湿地公园等公共休闲设施。
南昌高新区的工作人员告诉本刊记者,在“工业园区化,园区生态化”的建设理念下,最近这两年,一大批的高科技企业,甚至是世界五百强的企业因看重高新区的环境落户于此。
5月下旬,国家环保部在北京召开的相关论证会通过了《南昌高新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这也是中部首家被批准建设国家级生态工业园的国家级高新区。
如今,艾溪湖的水面上不时可见候鸟觅食,这里正在规划一个100万平方米的艾溪湖森林湿地公园,建成后将与附近的天香园连接,成为鄱阳湖候鸟通道。低碳经济引擎
与湾里区相同,南昌高新区同样位列南昌的3大低碳经济示范区,另一个示范区为红谷滩的扬子洲,计划建成生态居住和服务业中心区。
与此同时,南昌市正倾心于做优做大低碳产业群,如:电动汽车动力模组、环保电动汽车、LED绿色照明、节能家电等。
南昌市发改委副调研员柳华认为:“生态优势是南昌最大的优势,发展低碳经济将能把南昌的‘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把南昌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核心是通过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来达到能源高效利用的目的。
中、欧专家建议要在中国经济繁荣的东部和欠发达的西部设立两个低碳经济示范区。若成为低碳经济示范省,可以争取排放交易平台,建立区内、国内的排放交易市场,争取设立气候交易所。因此,“低碳经济示范区”的帽子让许多城市争相竞夺,也有些城市因担心低碳经济阻碍地方发展而犹豫不决。
而南昌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周关则认为,保护生态非但不会阻碍发展,反而为创造“绿色GDP”打下了坚实基础,南昌的实践做法证明了这一点。
南昌市委市政府对发展“低碳经济”一直有着特殊的情结,在南昌从农业大市向工业强市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着“绿色发展”的理念,对生态与经济的关系也有了层层深入的认识,先后提出“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直至“今天的绿水青山,就是明天的金山银山”。
对于低碳经济,南昌还有更大的“野心”。该市刚刚制定了《南昌市光伏产业发展规划纲要》,规划期为2009年至2013年,计划通过3至5年的努力,依托江西赛维等企业,将该市光伏业打造成千亿元产业,使南昌成为“世界光都”。
南昌市率先以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南昌市工业园区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要求工业园区的总排污口、重点污染源排污口应当安装在线自动监控设施,并与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的监控设施联网,实行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控。禁止在环境敏感区设工业园。
此外,南昌还专门做了绿色规划,由各级规划部门严格把关,特别是重点区域的规划,水和绿地的规划,全部向市民公示。“绿色规划”下的南昌市民已有了较强的环保意识,哪个地方如果没有按照绿色规划,甚至哪里砍了一棵树,市民马上就会上访、打电话给市政府,或写信给市委书记。
余欣荣不断强调“绿色GDP”的重要性:“我们在城市的规划里面体现绿色发展。为了绿色GDP,即便牺牲短期效益也要保证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