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术期间低体温的护理研究

来源 :医食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bo525525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手术期间低体温的护理研究,采取有效护理措施,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有利于病员早日康复。
  关键词:围手术期 低体温 预防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8-167-01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 ,越来越多复杂手术在临床开展 ,围手术期 “低体温” 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有文献报道 ,术中低体温发生率为 50 %~70 %[1 ]。
  低体温可影响凝血功能、 药物代谢、 肾脏功能和心肌收缩力 ,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对手术病人的危害较大。即使是轻度低体温(临床上将中心温度 34~36 ℃称为轻度低体温[2 ]) 也可以导致很多并发症[3 ,4 ]。现对围手术期低体温发生的原因、 低体温对机体的危害及预防低体温发生的各种方法和护理措施综述如下 ,旨在有效的预防和减少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发生 ,降低术后并发症 ,提高围手术期的护理质量。
  1 低体温的影响因素
  111 麻醉因素 全身麻醉时 ,麻醉剂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 温度调节 ,抑制血管收缩和寒战的程度是抑制出汗的 3倍[5 ]。
  研究表明 ,全麻下人体核心温度的变化可由原有的012 ℃ 增加至 4 ℃,高达正常体温调节阈值区间的 20 倍[6 ]。另外 ,全身麻醉后气管直接与外界空气相通 ,丧失了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滤过、 加温和湿化作用 ,使大量冷而干燥的空气直接进入肺部 ,通过呼吸带走体内大量热量 ,导致体温下降。
  112 环境因素
  Morris 证实 ,若手术室的室温低于 21 ℃时 ,病人往往出现体温过低[7 ]。近年来 ,随着无菌技术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手术室采用净化空气层流设备 ,通常情况下手术室的温度一般控制在 22~24 ℃。由此可见 ,层流手术室的常规温度和室内空气快速对流的两个因素 ,会增加病人机体的散热 ,更容易导致病人体温下降。
  113 机体散热因素 使用挥发性消毒液消毒 ,消毒液的蒸发要吸收和带走大量热量 ,使体温下降迅速。手术时间长 ,体表暴露面积大 ,手术切口大 ,肠管、 腹膜及胸腔内容物暴露时间长 ,使水分从手术中蒸发 ,都是重要的散热原因[8 ]。
  114 输液输血的因素 大量快速输注冷晶体或库血可使体温下降。据观察 ,在室温下输入1 u 4 ℃ 冷冻库血或1 L 冷晶体液可使体温下降0125 ℃[6 ]。有报道[10 ],500 ml 库存血在5~10 min 被输入人体会使体温降低 015~1 ℃。因此 ,大量输入未复温的液体或血液可明显降低机体温度。
  115 年龄因素 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健全 ,体温易随室温下降。如 < 1 岁婴儿常温下手术1 h体温可下降015 ℃;手术 2 h以上可下降 3~4 ℃。老年人基础代谢率低 ,体温下降的发生率也较高。
  2 预防低体温的护理措施
  211 心理护理
  由于术前病人情绪的波动在术中容易发生低体温 ,因此加强手术前的心理疏导有助于预防低体温的发生。手术室护士参与术前讨论及术前访视 ,了解病人的病情 ,对病人进行综合评估 ,针对性地制定术中护理方案[20 ]。同时通过访视时面对面交流 ,可消除病人对手术室和工作人员的陌生感 ,缓解病人的焦虑情绪 , 使其处于最佳生理和心理阶段 ,减轻病人因为精神因素导致对冷刺激的阈值下降。
  212 调节室温 手术室内温度控制在 22~25 ℃,湿度在40 %~60 % ,新生儿及早产儿手术室室温保持在 27~29 ℃。
  213 覆盖物
  在接送病人时注意病人保温 ,冬天加盖毛毯、棉被 ,不要过多暴露病人。由于躯体暴露热量容易散失 ,而且体表温度比中心温度下降速度更快 ,因此实施麻醉及手术时应尽可能减少身体暴露面积 ,注意肢体保暖 ,尤其对于小儿、 老年人及危重病人
  214 电热毯的应用
  电热毯:在手术前将电热毯铺在手术床上 ,在电热毯上面铺一层橡皮布和一次性单巾 ,防止漏电 ,病人睡在电热毯上 ,术中根据需要随时调节适宜温度。循环水毯:术前将循环水毯铺在手术床上 ,病人睡在水毯上 ,通过调节水毯的温度而调节病人体温 ,水毯温度可调节在 30~41 ℃。
  215 减少因消毒液蒸发带走的热量 因为乙醇在皮肤上能迅速蒸发、 吸收和带走大量的热量 ,可使体温在短时间内降低。因此 ,在手术消毒过程中不采用挥发性的消毒液 ,可用Betadine 等消毒液代替挥发性的消毒液[23 ]。
  216 呼吸道的加温 热化气体 ,利用呼吸蒸发器加热吸入氧气 ,预防呼吸道散热 ,可减少深部温度继续下降。在全身麻醉病人中应用湿热交换器(人工鼻)能保持呼吸道内恒定温度和湿度[25 ]。
  3 小结
  目前 ,通过手术前和手术过程中控制体表和体腔的散热 ,采取多种护理措施营造从体内到体外温暖舒适的内外环境 ,可有效的防止病人术中发生低体温。其积极意义在于有效地防止了由于低体温带来的并发症 ,减轻了病人的痛苦 ,缩短了病人的住院时间 ,减轻了病人的经济压力 ,有利于早日康复。同时 ,医院也增加了医疗资源的使用率。运用护理手段不仅能有效干预术中低体温的发生 ,而且方法简单、 易行 ,适宜在临床推广。同时也提高了手术室护理质量 ,深化了护理内涵。
  参考文献:
  [ 1 ] 刘小颖,吴新民.围手术期低体温[J ] .中华麻醉学杂志,2003 ,23 (9) :7122714.
  [ 2 ] 赵书娥,尹灵朔,赵 莉.围手术期低体温及护理[J ]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9 ,18 (1) :12213.
  [ 3 ] 卿恩明,赵文度,王学勇. 麻醉与低体温[ J ] .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2004 ,5 (1) :89.
  [4 ] 赵 晶,罗爱伦.麻醉与围术期体温调节[J ]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3 ,1 (10) :887.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探讨研究在手术室对小儿患者泌尿外科围术期间整体的护理方法。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进行治疗的175例2~13岁的隐睾、鞘膜积液、尿道下裂、包茎、包皮过长等泌尿外科儿童患者对其围术期整体的护理方法进行回顾和分析及总结。结果 所有小儿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整体护理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焦虑、恐惧情绪,使患者和家属对于院方进行的治疗积极配合。手术之后没有发现患儿出现精神障碍等症状,患者及家属对于院方进行
期刊
摘要:目的:中药热奄包治疗骨性关节病的临床效果和护理效果分析。方法:现将来我院114例患有膝关节股性关节痛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7例。观察组采用中药热奄包治疗配以相应护理的方法,对照组采用扶他林软膏涂抹的方法配以相应护理,对其疗效对比分析,并做好诊治观察。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8.95%,观察组总有效率98.25%,两组相比较临床效果差异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对神经外科3例多重耐药感染病人的分析及护理干预,探讨降低医院多重耐药菌发生率的有效防控措施。方法:分析神经外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原因,制订预防与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综合护理措施,加强病人管理。结果:多重耐药菌病人的干预管理主要包括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加强基础护理、严格实施消毒隔离措施、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等方面。结论:通过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实施护理和预防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糖尿病并发侵袭性肺曲霉菌病合并嗜血细胞综合征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来我院接受糖尿病并发侵袭性肺曲霉菌病合并嗜血细胞综合征治疗的患者50例,其中25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作为对照组,剩下的25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心理干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作为观察组,分别以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程度、抑郁程度及护理满意度作为临床观察指标,并使用SP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和分析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的护理体会及疗效。 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接收治疗的80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 结果 观察组患者伤口甲级愈合37例,对照组患者伤口甲级愈合28例,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哮喘危重状态的治疗效果。方法 观察22例哮喘危重状态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效果。结果 22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均在应用机械通气治疗3-6d,平均4.3d后安全脱机。患者临床哮喘危重状态缓解,未出现呼吸机相关性的并发症。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机械通气可提高治疗哮喘危重状态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哮喘危重状态 机械通气 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8-174-01  患者,男,19岁,体重67千克,因右小腿骨折术后1年入院。入院诊断:右胫骨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入院后查体及化验均未见异常。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右胫骨钢板取出术,术中给予氟芬合剂半量(芬太尼0.05 mg,氟哌利多2.5mg)静推,术中麻醉平稳,手术顺利,术后推回病房。术后半小时,发现患者颈部向左侧扭转,头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和分析无痛人流术后闭经的原因以及护理方法,探讨综合护理对无痛人流术后闭经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接收治疗的100例无痛人流术后闭经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疗效。 结果 造成无痛人流术后闭经的原因有手术机械性操作,损伤患者子宫内膜、术后闭经感染以及心理状态等。观察组患者的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41.7+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8-173-00  1病例介绍  患者王玉龙,男,53岁,主因间断心悸5年,加重10天就诊,5年前无诱因出现间断心悸,具有突然发作,突然终止特点,伴有胸闷、乏力、头晕,无黑朦、意识障碍,最短持续30分钟,最长持续24小时,10天前再次出现上诉症状,持续6小时不见缓解,描记心电图:宽QRS波群心动过速,RR间期不等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对偏头痛患者采用中医内科的治疗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1月收治的24例偏头痛的患者进行治疗,对患者采用中医内科的方法。结果:通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治愈6例,显效12例,有效5例,无效3例,治疗有效率为87.5%。结论:对偏头痛患者采用中医内科的方法进行治疗,能够使血液的粘稠度降低,脑部的血液循环得到改善,缓解患者的疼痛,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偏头痛;中医内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