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语文阅读教学的追求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n442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那么爱的教育的基础是什么呢?是“和谐”。而作为语文课堂教育的主体之一的阅读教学更是要追求“和谐”,这应该是每一位语文老师的共同追求。
  一.和谐教育
  和谐课堂是“在新课程新理念指导下的一种新型的课堂氛围,即教师用富有亲和力的语言、亲切和蔼的表情、崇高的人格魅力创设出的一种充满人文关怀、人性化感知、富有人情味的课堂环境,从而达到师生之间沟通无碍、轻松活泼的和谐的互动交流场景。和谐课堂下既能充分有效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又能达到学生积极思维、自主学习、创新发展的教学目标”。
  二.追求和谐的价值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和谐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情绪是高涨的,思维是活跃的。和谐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坚持以人为本,它适应于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特点,使课堂中各个因素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合作,形成完美的教学生态。
  1、和谐使每一位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和谐的阅读教学课堂一改以往教师的“喧宾夺主”,教师承认、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将更多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自己掌控,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拥有了主人翁意识之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会大大增强,才会敢说、敢做,爱说、爱做,学习起来才会更带劲,更有效。
  2、和谐使每一位学生尽显个性风采。记得教《落花生》一课时,笔者先在学生眼前展示一幅花生图。上面是青枝绿叶,下面是埋在根部的落花生(先覆盖后揭去)。加上角色扮演,感情朗读,让学生感受到花生埋在土里,绝不炫耀自己的那种内在的美,并由此启发学生联想开去,让他们写出一种自己熟悉的无生命物体的品格。孩子们美滋滋地想着,一个个十分兴奋,十分乐意。随即写出一篇篇内容各异、形式多样的小品文。光题目就有《石子》、《蜡烛》、《火柴》、《红》、《绿》、《铁》等等,充分显示出学习的活力,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3、和谐使每一位学生吸收均衡的“营养”。在阅读教学中,学生面对的是深藏作家真情的文本,和谐的阅读教学,除了吃“白米饭”——掌握语言文字之外,更需要让他们在“菜肴”——情理中吸收营养,达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真正的统一。
  三.追求和谐的途径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那么和谐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必须是:
  1、平等对话——互动的课堂。在以前的阅读教学课堂中,教师习惯运用“讲授法”,采用“满堂灌”的教学形式将知识硬塞给学生;为了让学生扎实地掌握字词句等基础知识,会不由分说地替学生安排各种练习,逼着学生去完成。新课改之后,我们追求自由、开放、有活力的课堂,追求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知情合一——充实的课堂。在具体的阅读教学课堂中,教师可运用“讲读法”,通过让学生用各种形式的“读”来读出感情,训练语感。阅读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不仅要让孩子学好语文知识,更应使我们的孩子悟出“情”,做到有“心”,有“情”,有“爱”。
  3、整体把握——完整的课堂。和谐的课堂阅读教学,讲究的是能否从整体出发将教学内容有机地融合,能否用一条主线将教学内容串起来,能否在步骤过渡间用教师精妙的语言把它连接起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4、注重生成——发展的课堂。在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学生的思想与所探究的问题本身不断地磨击碰撞,创新的火花不断冒出迸发,新的学习需求、认识和体验也不断地加深,使得学习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知识、智力、情感、人格意义的构建过程,更赋予了课堂生命的活力。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和谐的课堂阅读教学对学生来说除了轻松、快乐地学好知识外,更重要的是情的体验、融合与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树立创新性的教育观念,通过创设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探索性地学习,培养其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最终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其创新能力。
  陈洪,席洪周,教师,现居山东邹城。
其他文献
[教学目标]  1、根据人物描写和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鉴赏人物形象,理解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  3、观照女性命运,学会关注人生和社会。  [教学重点]人物形象分析  [教学难点]探讨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在初中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乙己》,其中由活泼可爱而变成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学习的是
每一篇课文都是字、词、句、段围绕一个共同主旨——中心思想而构成的有机整体,它在内容、语言、情感等方面具有诸多美点。如同一朵花,整体观赏十分美丽,如果花瓣、花蕊、花托都去掉,就失去了花朵固有的美丽。同样,阅读课文,我们只有先从整体上感知,才能更好地去解读、领悟,从而起到高屋建瓴的作用。  所谓整体感知,又叫整体感悟,就是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即识文体、明中心、理思路、知特色,浏览语言文字,形成整体印象。
馈赠(组诗)  夜晚八点的车渡  这是一艘多么令人心跳的大船  潮水正从锋利的螺旋桨走过  夜色却像被抛弃的废物  落在方向的侧面,一朵朵浪花  就在我们寒冷的手中干涸  这巨大的空间失去无数的脚步  只有轮子在船舷自由地脱逃  谁又是多出来的孤独者  喝过的啤酒早已流回大海  而黑暗是思想唯一寻找的食物  夜航船是一条散失的章鱼  沿崖壁吸掉那么多海水的种子  在黎明之后,太阳总会烘干它的嘴唇 
在作文教学的诸多环节中,写好评语,做好评估工作是很重要的一环。它要求教师能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心灵最细微的运动,以巧妙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并明确自己的成功和不足,明确改进的方向。我在作文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评语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应具备以下六方面的特性。  一.针对性  作文评语如果求其全面,会使学生不得要领。教师在评改时要抓住学生习作中的主要问题进行点评,给学生指明方向,使学生有
叶圣陶先生讲,凡是教,其目的是达到不教。因此教学的根本问题不在教法而在学法: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会学”。学生有了自学能力和良好习惯,就有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在此,我想从课堂教学质量、课外阅读和作文训练三个方面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习惯。  一.改革课堂结构,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  学生任何知识的获得,任何能力的养成,都得靠其本身的实践。我从改革课堂结构入手,在每一篇文章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而言,也是如此。问题设计的成功与否,对于教学的成败,往往有着惊人的联动效应。  教学实践中,我们常有这样的发现:同样的问题,这样问,学生懵住了,换一种说法,学生豁然开朗;这样问,“一潭死水,微波不现”,话锋一转,则“一石激起千层浪”,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原因何在?笔者以为,问题设计是关键。  那么,如何问,才更为科学有效而富有艺
新课标指出:“在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笔者曾从以下几方面作了一些尝试。    1.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所谓创设问题情境,实际上就是根据特定情境设计一些极具针对性、启发性问题的一种教学艺术。我在教说明文《苏州园林》第一课时,引导学生充分感受了苏州园林图画美后,提问:“
北京师范大学校史馆(形象陈列馆),  位于北师大后主楼的二十三层,  从这里俯瞰北京城,  故宫、景山、白塔都一览无余。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动荡和变革,绵延了两千余年的传统教育制度也面临着一场巨大的革新。社会上办新式教育的呼声很高,1898年,作为戊戌变法的“新政”之一,京师大学堂创办,标志着中国近代国立高等教育的开端。  1902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则是中国高等师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新课标的实施为初中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要求,也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语文教学中,课文教学和作文教学是主要内容,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应用。  在教学实践中,应当把课文教学和作文教学紧密结合,二者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尤其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应用教材上的课文材料进行初中生的写作训练,因为这些文章都具有贴近初中学生生活、
新词  这里是老鹰在野的西部  我在心里数着数了无数遍的落日  还给雪山边的那块月亮  起了个新词  比如灶。加上点爱情的燃烧  老中医搭在某条河流上  号脉的中指  我和时间又做了一次  以旧换新的生意  然后,又一次进入了茫茫的戈壁  风吹雪雾  神在放牧  骆驼城遗址  那口井里  可还吊得出三更的一颗流星  轻轻一声  这么久了,我可还能喊得出  西厢房里的那个  隔窗望大漠的美人  深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