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观察在生命科学研究上具有重大作用,许多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的规律是由生物学家通过观察发现的。荷兰德尔夫特市的列文虎克用显微镜观察一滴池塘水,发现了微生物世界;英国皇家学会的实验管理员胡克受列文虎克的影响,在显微镜下观察软木切片,发现了细胞……在生物教材的所有实验中,单纯的观察实验就占一半以上,其它的实验也无不与观察密切相关。因此,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是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保证。
【关键词】观察能力;教学质量;意志;学习兴趣
生物学科的观察能力是指善于观察生物体和生命现象的细微变化及其本质特点的能力,是指运用感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有人认为,有了知识,就有了能力,这是一种误解。一般说来,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能力是获得知识的前提。观察能力对于认识生物界掌握生物知识、从事生物学的研究都是十分重要的。观察是学生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是有目的地运用各种感官了解周围环境的一种知觉过程。许多科学家都是非常重视观察的,进化论创立者达尔文在总结自己的生物学研究中取得的成就时说:“我既没有突出迅速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我觉得对事物进行仔细观察的能力上,我是超过中等水平的人们的。”伟大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根据千百次的观察实验,成功地进行了条件反射实验研究,创立了条件反射学说。他在实验室里刻着:“观察、观察、再观察。”的警句。牛顿、爱迪生、爱因斯坦都是从培养观察入手,步步开拓科学的领域的。说明观察是检验科学理论的手段,是踏进科学宫殿的起点。生物学是实验科学,观察是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进行生物科学研究离不开观察,因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生物学教学中有特别的意义。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
1.学会全面观察,磨练学生坚强的意志。观察是一种复杂则细致的活动,学生做实验时,往往只注意新奇的现象而忽视那此不明显的却是重点的观察对象,为此一开始上生物实验课,就要培养学生全面观察的能力,要有系统性,要确定整体的观察步骤。
(1)材料、仪器、试剂观察。生物实验的成败与否往往取决于材料的质量、数量、体积、生理状况等,对于选择的材料,要培养学生从各个方面了解,观察材料,甚至有时要知道他的替代材料。如“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选择的洋葱表皮,首先要求学生观察细胞的死活,再观察颜色,根据本实验材料的要求,思考其替代材料,如紫鸭子草等。
(2)现象观察。首先学会观察的方法。为了提高学生在观察活动的敏锐性,完整性和深刻性,教师还得让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一是对比观察。对比观察是一种常用的观察方法,他不仅能区分不同的内容,还可指出一定的规律,便于学生在观察时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例如观察单子叶植物种子(玉米种子)和双子叶植物种子(大豆种子)的结构时,可通过对比观察,让学生很容易找出这两类种子的共性和个性。二是动态连续观察。这种方法一般用于观察生物体持续的生命活动过程。在观察活动中,要及时做好观察记录,以便巩固和发展观察成果,这样才能得到有价值的资料。例如质壁分离与复原过程,蛙的发育过程等的观察都需要用到动态连续观察法。三是定向观察。在实验中,教师根据观察目的提出具体问题,引导学生去定向观察,如颜色、沉淀、气泡、生活状态、复燃等这样才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需重点观察的对象上。其次要树立求实的科学态度,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去观察,使学生在观察提高观察的能力。
(3)要求学生积极思考。观察的根本目的在于透过现象发现事物的本质,所以教师应启发学生在观察中要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使他们能够将自己的所见所闻与已有或要掌握的知识联系起来,提高学生观察的深刻性。例如学生在做“植物蒸腾作用”的实验时,发现罩在植物枝条外的塑料袋内壁上出现了水珠,观察到这些现象的同时要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这些水珠从哪来的?这样,通过观察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可以帮助学生弄清事物发展的前因后果以及事物发展的本质。
2.通过重点观察,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从观察中获得了知识,增强了一种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一个实验,观察的目的不同,观察的重点也不同,重点观察就是根据一定的实验目的,对实验中发生的现象有主次地观察,如初中生物教材中几次出现观察青蛙的实验,但其目的各不相同,其中动物学中观察青蛙的实验,其观察的重点是青蛙的外部形态及内部结构,而人体生理卫生内容中观察的重点是脊蛙搔扒反射、实验前,教师根据实验目的指导学生有选择地重点观察,充分体现观察的目的性,避免盲目性。从而有效地获取知识,激发兴趣。
3.运用对比观察,培养观察的准确性。有比较才有鉴别,生物实验,有些现象报不明显,不易观察,通过对比,能发现异同,从而全面、细致、准确地观察,如区分细胞失水和吸水时,为了准确表达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 r度,选择用盐水溶液,而细胞液浓度大于外部溶液浓度选择用清水,这样,前后对比,现象明显。
4.选择重复观察,培养学生观察的良好情绪,培养学生观察的良好情绪。对高中学生而言,一次观察不行,需要引导学生反复观察。如制作临时的装片,步骤多可采用重复实验,重复观察,引导学生定向重复,逐步训练学生思维的敏锐性,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在实验现象中,培养学生利用观察理解问题的能力。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观察是一种感知活动,是思维的触觉,是理解的前提,不同学段的学生,对生物实验现象理解的精确度各不相同,初学生物的学生对因果联系的理解欠深入,教师对实验现象是出现的问题,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捕捉好学生的热情,同时,要确定好观察的要点,适时点拨,帮助学生把理论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要在怎样观察上作画龙点睛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在观察中产生余味,打开学生想象的大门,发展创造意识和好奇心,挖掘学生智慧的潜能。在生物教学中,针对高中学生的特点,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认真、细仔的观察,揭发学生的好奇心,挖掘学生的潜力。
总之,培养观察能力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教师在对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能力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观察能力;教学质量;意志;学习兴趣
生物学科的观察能力是指善于观察生物体和生命现象的细微变化及其本质特点的能力,是指运用感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有人认为,有了知识,就有了能力,这是一种误解。一般说来,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能力是获得知识的前提。观察能力对于认识生物界掌握生物知识、从事生物学的研究都是十分重要的。观察是学生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是有目的地运用各种感官了解周围环境的一种知觉过程。许多科学家都是非常重视观察的,进化论创立者达尔文在总结自己的生物学研究中取得的成就时说:“我既没有突出迅速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我觉得对事物进行仔细观察的能力上,我是超过中等水平的人们的。”伟大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根据千百次的观察实验,成功地进行了条件反射实验研究,创立了条件反射学说。他在实验室里刻着:“观察、观察、再观察。”的警句。牛顿、爱迪生、爱因斯坦都是从培养观察入手,步步开拓科学的领域的。说明观察是检验科学理论的手段,是踏进科学宫殿的起点。生物学是实验科学,观察是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进行生物科学研究离不开观察,因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生物学教学中有特别的意义。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
1.学会全面观察,磨练学生坚强的意志。观察是一种复杂则细致的活动,学生做实验时,往往只注意新奇的现象而忽视那此不明显的却是重点的观察对象,为此一开始上生物实验课,就要培养学生全面观察的能力,要有系统性,要确定整体的观察步骤。
(1)材料、仪器、试剂观察。生物实验的成败与否往往取决于材料的质量、数量、体积、生理状况等,对于选择的材料,要培养学生从各个方面了解,观察材料,甚至有时要知道他的替代材料。如“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选择的洋葱表皮,首先要求学生观察细胞的死活,再观察颜色,根据本实验材料的要求,思考其替代材料,如紫鸭子草等。
(2)现象观察。首先学会观察的方法。为了提高学生在观察活动的敏锐性,完整性和深刻性,教师还得让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一是对比观察。对比观察是一种常用的观察方法,他不仅能区分不同的内容,还可指出一定的规律,便于学生在观察时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例如观察单子叶植物种子(玉米种子)和双子叶植物种子(大豆种子)的结构时,可通过对比观察,让学生很容易找出这两类种子的共性和个性。二是动态连续观察。这种方法一般用于观察生物体持续的生命活动过程。在观察活动中,要及时做好观察记录,以便巩固和发展观察成果,这样才能得到有价值的资料。例如质壁分离与复原过程,蛙的发育过程等的观察都需要用到动态连续观察法。三是定向观察。在实验中,教师根据观察目的提出具体问题,引导学生去定向观察,如颜色、沉淀、气泡、生活状态、复燃等这样才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需重点观察的对象上。其次要树立求实的科学态度,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去观察,使学生在观察提高观察的能力。
(3)要求学生积极思考。观察的根本目的在于透过现象发现事物的本质,所以教师应启发学生在观察中要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使他们能够将自己的所见所闻与已有或要掌握的知识联系起来,提高学生观察的深刻性。例如学生在做“植物蒸腾作用”的实验时,发现罩在植物枝条外的塑料袋内壁上出现了水珠,观察到这些现象的同时要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这些水珠从哪来的?这样,通过观察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可以帮助学生弄清事物发展的前因后果以及事物发展的本质。
2.通过重点观察,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从观察中获得了知识,增强了一种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一个实验,观察的目的不同,观察的重点也不同,重点观察就是根据一定的实验目的,对实验中发生的现象有主次地观察,如初中生物教材中几次出现观察青蛙的实验,但其目的各不相同,其中动物学中观察青蛙的实验,其观察的重点是青蛙的外部形态及内部结构,而人体生理卫生内容中观察的重点是脊蛙搔扒反射、实验前,教师根据实验目的指导学生有选择地重点观察,充分体现观察的目的性,避免盲目性。从而有效地获取知识,激发兴趣。
3.运用对比观察,培养观察的准确性。有比较才有鉴别,生物实验,有些现象报不明显,不易观察,通过对比,能发现异同,从而全面、细致、准确地观察,如区分细胞失水和吸水时,为了准确表达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 r度,选择用盐水溶液,而细胞液浓度大于外部溶液浓度选择用清水,这样,前后对比,现象明显。
4.选择重复观察,培养学生观察的良好情绪,培养学生观察的良好情绪。对高中学生而言,一次观察不行,需要引导学生反复观察。如制作临时的装片,步骤多可采用重复实验,重复观察,引导学生定向重复,逐步训练学生思维的敏锐性,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在实验现象中,培养学生利用观察理解问题的能力。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观察是一种感知活动,是思维的触觉,是理解的前提,不同学段的学生,对生物实验现象理解的精确度各不相同,初学生物的学生对因果联系的理解欠深入,教师对实验现象是出现的问题,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捕捉好学生的热情,同时,要确定好观察的要点,适时点拨,帮助学生把理论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要在怎样观察上作画龙点睛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在观察中产生余味,打开学生想象的大门,发展创造意识和好奇心,挖掘学生智慧的潜能。在生物教学中,针对高中学生的特点,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认真、细仔的观察,揭发学生的好奇心,挖掘学生的潜力。
总之,培养观察能力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教师在对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能力培养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