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约30年前,我曾在敦煌遭遇过一次意外。若不是遇贵人及时搭救,可能已经魂归当时水位还相当之高的月牙泉中了。我至今仍然清晰地记得,睁眼之后哇哇吐水的难受劲儿,和心里对自己逃出鬼门关的庆幸。
物是人非,执画笔探索30余载,我也已进入知天命之年。再来敦煌,兴趣点和兴奋点都好似发生了变化。年轻时候更吸引我的,是壁画中体现的较为表象的东西,常常惊叹于古人技法的精妙、色彩的绚丽。而如今,令我更有感觉的东西反而不那么具体,反而是属于敦煌的一股“气”。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抛却了走马观花的功利心,真正将自己浸淫在这座宝库的氛围之中后,方能体会这神奇地域从远古留下的厚重。不局限于哪一座洞窟,哪一龛造型,也不局限于哪一幅壁画中描绘的佛经故事。心态变得安静了,才发现能与敦煌这般贴近。千年之中无以计数的虔诚的供养者,朝圣者,穷极一生作画的画工,烈日沙尘中跋涉的马队,此时才似乎与这些虔诚宁静的灵魂有了对话和沟通。
我着迷于莫高窟渗透着的艺术神韵,行走在大小的洞窟之间,远离了尘嚣也宁静了心灵。借着电筒发出的光束,再与洞窟中那些千年壁画相对时,有一种情感在心中油然增长,来源于血液中,浸润着精神层面的感动。人与自然,与宗教之间和谐的关系造就着敦煌的艺术,令人净化、升华。我常常想到30年前的那次敦煌之行,30年前立志投身于绘画事业的那个青年,有的无非是对艺术的一腔热爱和一双渴望发现的眼睛。他那时来到敦煌,也曾被这敦煌的气与魂所感染。这久违的感觉,竟在30年后重新拾起了。归根结底,重新拾起的是自己这一份专注宁静的心态。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我相信,不论任何形式的艺术创作,走到最后,作品体现的都是创作者的内心。骗不了人,也伪装不得。有“心”者,才能在创作的路上走得深远。不忘初心者,才能保持创作力的年轻和纯粹。敦煌朝圣这一路,我们要找回的,原来是宁静纯粹的一颗心。
物是人非,执画笔探索30余载,我也已进入知天命之年。再来敦煌,兴趣点和兴奋点都好似发生了变化。年轻时候更吸引我的,是壁画中体现的较为表象的东西,常常惊叹于古人技法的精妙、色彩的绚丽。而如今,令我更有感觉的东西反而不那么具体,反而是属于敦煌的一股“气”。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抛却了走马观花的功利心,真正将自己浸淫在这座宝库的氛围之中后,方能体会这神奇地域从远古留下的厚重。不局限于哪一座洞窟,哪一龛造型,也不局限于哪一幅壁画中描绘的佛经故事。心态变得安静了,才发现能与敦煌这般贴近。千年之中无以计数的虔诚的供养者,朝圣者,穷极一生作画的画工,烈日沙尘中跋涉的马队,此时才似乎与这些虔诚宁静的灵魂有了对话和沟通。
我着迷于莫高窟渗透着的艺术神韵,行走在大小的洞窟之间,远离了尘嚣也宁静了心灵。借着电筒发出的光束,再与洞窟中那些千年壁画相对时,有一种情感在心中油然增长,来源于血液中,浸润着精神层面的感动。人与自然,与宗教之间和谐的关系造就着敦煌的艺术,令人净化、升华。我常常想到30年前的那次敦煌之行,30年前立志投身于绘画事业的那个青年,有的无非是对艺术的一腔热爱和一双渴望发现的眼睛。他那时来到敦煌,也曾被这敦煌的气与魂所感染。这久违的感觉,竟在30年后重新拾起了。归根结底,重新拾起的是自己这一份专注宁静的心态。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我相信,不论任何形式的艺术创作,走到最后,作品体现的都是创作者的内心。骗不了人,也伪装不得。有“心”者,才能在创作的路上走得深远。不忘初心者,才能保持创作力的年轻和纯粹。敦煌朝圣这一路,我们要找回的,原来是宁静纯粹的一颗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