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来源 :新农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9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年来,罗源县深入贯彻学习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高优农业,初步形成了以水产、食用菌、果茶、林竹、畜牧等产业为主导的外向型农业发展新格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进入新阶段。罗源县农业科技以建设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和闽台农业合作园区为契机,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注重农业科技创新,不断提高农业科技生产力水平,重点在食用菌、茶叶、林竹、渔业、畜牧、果蔬等产业上下功夫,提高农业产业科技含量,切实服务“三农”,促进全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了进一步了解罗源县科技投入与成效情况,笔者走访了罗源县科技局、县农办、农业局、林业局、海洋与渔业局、科协等有关单位,对罗源县农业科技投入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报告如下:
  [关键词] 农业;科技投入
  一、罗源县农业科技经费投入与成效
  据罗源县农业局统计,包括中央、省、市、县各级农业项目推广经费,全县每年用于食用菌、茶叶、畜牧业等科技经费投入约300万元。食用菌重点推广工厂化栽培和无公害病虫防治应用新技术;茶叶重点推广无公害栽培、机械采茶、绿乌红茶兼制技术;渔业大力发展鱼类、鲍鱼、白对虾、海参等品种养殖规模,积极推广水产健康养殖技术;畜禽推广零排放和生物安全饲养技术;蔬菜重点推广穴盘基质育苗、无公害栽培等生产技术。
  近年来,在全县农业科技工作中,我县相关部门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的基础上,科学规划,有所为,有所不为,全力推进特色农业发展。围绕菌、茶、畜、蔬四大支柱产业,抓龙头,建基地,送科技,搞服务,积极发展特色高效现代农业,全县农业科技和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目前全县共有12个农产品通过有机、绿色或无公害认证。通过几年的发展,福建益升食品有限公司、华源菌业、罗源长兴食用菌种植场、罗源长盛水产有限公司等18家企业被评为2011-2012年度福州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先后创建了罗源县食用菌行业协会、县科源食用菌技术服务中心、起步镇上长治希望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等一批农业合作经济组织17家,各类会员达到500多人。目前,罗源飞竹绿丰食品公司注册了“飞竹”牌商标,起步宏发香菇保鲜厂注册了“选择”牌商标,福建益升食品公司申报了“益秀”秀珍菇的无公害产品使用标志,此外还有“富和”、“长兴”牌秀珍菇,并成功申报罗源秀珍菇地理标志。这些措施促使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农业科技水平显著提高。主要表现在:
  1.食用菌方面
  罗源县在巩固大宗食用菌产品生产的同时,积极优化品种结构,大力推行珍稀菌类,重视产品质量,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食用菌生产取得较快的发展。据统计,目前全县建成标准化秀珍菇栽培固定厂房703座,年栽培量100万袋以上的菇场有7家,50万袋以上有53家,30万袋以上有73家,15万袋以上有179家,年栽培5万至8万袋的农户有数千家,形成全国最大的秀珍菇生产基地县。由于罗源县秀珍菇种植基础好、原料来源丰富、效益高,已被罗源县列为“十二五”重点发展的农业支柱产业。为适应秀珍菇工厂化栽培需要,福建华源菌业、福建益升公司、福芳席业公司、罗源新咏农场等4家菌包生产企业,不断提高菌包生产质量,加快生产,全县机械化生产菌包日产能力达40万袋,基本满足了菇农生产需要。全县从事食用菌产品销售的企业有19家,每天销售量在100t以上,逐步形成良好的交易氛围,为食用菌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2011年罗源县秀珍菇种植面积达到2.3亿袋,年产值6.75亿元。全县农村有30%的农民从事秀珍菇生产,从业人员达3万多人,拥有食用菌行业协会1个、专业合作社12个,会员14000多人。
  罗源县科源食用菌技术服务中心承担《福州“三农”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项目,从台湾、上海、三明等地引进金福菇、秀珍菇、姬菇、白背毛木耳等珍稀食用菌新品种16种,并进行试管母种提纯复壮,分别在罗源起步长兴菇场、松山茂盛基地、福建益升食品有限公司基地试验研究,通过两年的初试研究,从5个秀珍菇品种中筛选到适合反季节栽培的秀珍菇HC810。
  2.茶叶、果蔬方面
  实施沿海、平原、山区梯度开发,选择推广市场效益型优势品种,推行设施农业,实行基地化运作,鼓励土地合理流转。近年来,县财政扶持开发乌龙茶、名优水果,基地化运作种植大棚蔬菜、反季节蔬菜、茭白、毛豆、黄色韭菜、西甜瓜等,全县水果、蔬菜、茶叶面积分别达到5.3万亩,7.5万亩,4.3万亩。同时,财政专款扶持新建乌龙茶加工厂4座,在建7座,新上红茶加工企业1家,为果蔬茶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3.畜牧业
  罗源县在畜牧业发展上,实施抓大放小,生态循环,规模扩张,集体发展战略,引导禁养区、传统分散型畜牧养殖逐年淡出。引进4家投资千万元以上零排放规模养猪场,新上国家级福建山羊保种基地1项,扶持4家标准化养猪场发展,扶持2家大中型沼气项目,目前全县规模化养殖达到18家。引导山地生态养鸡,生态休闲养殖农场模式,新上生态休闲养殖农场15家,畜牧规模成倍扩张,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已成为畜牧业发展的新选择,为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前景。
  4.渔业
  大力发展鱼类、鲍鱼、白对虾、江蓠、海参等品种养殖规模,积极推广水产健康养殖技术,加强水产疫病测报与防治,开展技术咨询和技术培训,科技下乡普及等活动,使我县渔业经济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形成了鱼、虾、贝、藻类全面发展格局。2011年全县水产品达11.8万t,总产值达17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61.95%,取得了较好成效。
  5.林业
  竹类加工生产逐渐向系列化、产业化发展。竹制品加工由原来零星家庭作坊式生产竹扫把、箩筐、竹家具等手工副业型逐步向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批量加工生产竹凉席、竹筷、竹签、竹工艺品等系列开发利用发展。据统计,目前全县竹加工企业7个,笋加工企业1个,产值约1600万元,产品涉及竹制品、竹工艺品、竹笋产品等三个系列。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业科技创新综合实力薄弱
  主要表现为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偏少,农业科研机构实力不强,设施不够完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农业和农村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农业产业化相对滞后,集约化经营程度不高,市场竞争能力弱。
  2.科技投入不足
  近年来,除了省、市主管部门投入农业科技经费外,县财政对农业科技投入相对偏少,特别是大多数产业化龙头企业自身研发经费投入少。在缺乏科技经费情况下,我县农业企业难以承担科研项目和新品种引进、示范与推广,造成整个农业科技发展后劲不足。
  3.闽台农业示范区有待完善
  我县现有台资企业有罗源茂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福州日胜食品有限公司、罗源山林食品有限公司等,但规模偏小,档次较低,技术支撑能力弱。
  4.从事农业生产人员素质偏低、观念落后
  目前,我县农业部门及各乡镇在职从事技术推广高级职称人员偏少,科技力量薄弱。农村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较多,特别是近年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了第二、第三产业或外出打工,实际上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素质更低。有相当一部分农民沿用传统办法种田,对新的优良种苗、栽培技术和农药、肥料的性能弄不懂,即使将新型的技术送到户,也往往不能灵活运用,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三、提高罗源县农业科技含量的对策与建议
  1.进一步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技术平台
  一是着力提高企业技术研发能力。主要培育和建立一批企业技术研发机构,以提升企业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通过企业研发机构的培育创建,提高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促进外源技术的内源化。二是着力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重点培养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企业。三是着力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传统产品,加快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不断提高产业的总体技术水平。四是着力培育农业科技创新主体。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和农业经营体制改革以及农业成果推广体制改革,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加快培育一批产学研结合、机构灵活、优势明显的多元化农业科技创新主体。
  2.进一步加强科技示范、科技成果应用和成果转化
  大力培育、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科技示范基地、科技示范村(户),努力使其成为科技应用推广转化的主体。一是开展各种类型的农业科技成果展示和技术示范活动,鼓励农业科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针对农业生产需要和农民需求开展技术研发与科技服务,构建课题来源于实践、成果应用于生产的有效机制。要大力推进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协作,充分发挥农业科研院所、民营企业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积极作用。二是建设充满活力的多元化的农技创新成果推广机制,形成一支业务素质较高、数量稳定的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加强产学研的结合,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活动。三是整合各方面科技力量和科技资源,形成共同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的合力。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多途径开展农业科技培训,提高农民对先进技术的接受能力和应用水平。重点在茶叶、食用菌、水产、竹木加工、畜牧业、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和质量安全技术等领域中,选择一批适合罗源经济特色的成熟科技成果,进行成果转化和推广,带动产业升级,提高经济竞争力,引导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3.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
  增加科技投入是科技兴农基础。各级党政领导要牢固树立起科技投入是生产性投入、战略性投资的观念。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确保全社会科技经费对农业投入的总体水平逐年提高。要尽快建立并完善以财政拨款、企业自筹资金、金融贷款、社会集资、引进外资等多渠道科技投入体系。一是财政拨款是基础性、引导性投入,县、乡、村资金再紧再缺都必须按规定从当年财政正常支出中划出部分金额,作为农业科技经费。有条件的乡镇、村居还要适当提高财政对科技投入的比例。二是龙头企业是技术开发投入的主体,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舍得投入搞技术开发、技术创新,舍得花钱引进新技术、新品种。要运用经济、法律手段、行政措施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增强技术开发与创新。三是金融贷款是科技投入的重要渠道,各专业银行要大幅度增加科技贷款规模,支持农业科技项目的开发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四是社会集资也是一种量大面宽且具有长久效应的科技投资,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村组织、乡镇企业和家庭增加对科技投入,花一部分钱投到科普学习上,从根本上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在增加科技投入的同时,要用好用活科技资金,要把这些资金用在刀刃上,从人员培训、资源培育、示范试验、新技术推广应用、新工艺引进、新品种开发等方面贯穿于农业开发的全过程。要加强产学研协作,提高农业科学经营水平,以科研促发展。特别是要增加科技经费用于农业科研开发和高优技术、品种推广引进与示范。
  4.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引进步伐
  一是强化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意识。做到求贤若渴,惜才如金,唯才是举,以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培养造就和使用好人才。认真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全面实施“人才强县”战略。二是要使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在社会蔚然成风。各级领导要深刻领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含义,从真正意义上认识科技人才是第一资源,切实提高人才的社会地位。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纳入经济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之中,同步实施。三是要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采取各种形式,对于在实际工作中创造巨大效益,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给予应有的奖励。要加速我县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和闽台农业合作园区建设,“栽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为科技人才提供广阔空间。四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人才市场体系。要完善和规范人才市场中介组织,加快人才信息网建设,加强人才市场法制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保障系统。要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以科技项目为纽带,与乡镇企业、基层专业技术协会合作,共同培养科技人才,发展支柱产业。五要立足于为经济建设服务,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攻关,采取优惠政策,引进科技人员到我县工作或合作研究。六是加大继续再教育和培训力度,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其他文献
前言:农场集约化机插秧条件下的种子繁育,具有种子生产量大、抗灾害能力强、种子质量相对稳定、種子生产成本低于个体农户等优点。适合繁殖推广面积大的常规粳(糯)稻品种。但由于单位面积大、机械化程度高、人工投入少、生产管理相对复杂;繁种质量控制上(特别是对杂草稻)比较困难。笔者在多年的生产操作上总结出一套防杂保纯方法:  一、重视基础种质量  由于农场水稻种植机械化程度高、生产期间人工作业少、去杂条件差,
期刊
近年,我县油菜产业发展迅速,逐步向基地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但规划布局、效益凸现,有待进一步加强,影响产业持续发展。探讨发展油菜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科学规划,注重效益发展油菜对策,促进郁南现代农业发展。  近年来,我县在杰出乡贤、国际油菜研究咨询委员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廷栋教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借助其在国际油菜届的威望和影响力,建立了集油菜研究、观光旅游、青少年教育示范基地于一体的广东省第一个
期刊
马铃薯以块茎作为基础食物和原料,除含有丰富的淀粉外,还含有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素,如蛋白质、脂肪、粗纤维、糖类无机盐类和各种维生素。马铃薯的蛋白质比较高,为完全蛋白质,其中2/3是球蛋白,类似鸡蛋中的蛋白质,易于消化和吸收。此外,还含有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特别是含有禾谷类粮食所没的的胡萝卜素和抗坏血酸。  马铃薯是世界上公认的一种安全农产品,西方国家把马铃薯作为主要食物,制作出400多种食
期刊
农技推广是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和增强农业竞争能力的重要措施,是推动农村发展的重要支柱。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是“送科技下乡,促农民增收”的一项民心工程。为了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目标,我们应从农村的实际和农民的需要出发,了解农民的科技需求,强化服务意识,搞好农技推广,保障农民增收。  一、加强基层农技推广势在必行  乐都县位于青海省东部,全县面积3050km2,总人口29万,其中农
期刊
[摘 要] 本文阐述了常规蔬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有机蔬菜的概念和优点,发展有机蔬菜的意义等,提出了我国发展有机蔬菜势在必行。  [关键词] 有机蔬菜;势在必行  常规农业的发展,带给了人们更多的财富和文明,同时大量的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化学物质的使用也污染了自然环境,给我们的健康和生命带来威胁。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成了迫切的要求,有机蔬菜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一、常规蔬菜生产
期刊
一、推广浅、湿、干灌溉技术增产的机理  1.防止水稻根系早衰,消除生产障碍。  2.符合水稻的需水规律和要求,发迹了传统的淹水灌溉习惯。即满足水稻的生理需水,又节省了生态需水,在保证增产的前提下,降低了灌溉定额,提高了灌溉水的经济效益。  3.使水、肥、气、热等因素得到合理调整,提高了土壤肥力,并为水生育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4.有利于各个产量构成因素和高产方向转化。能促进水稻生育性状的改善,有效
期刊
全市现有在册耕地18.3万hm2,实际播种面积近20万hm2。去年由于政策好、天帮忙,增产措施得力,粮食总产突破23.2亿斤,比上年22亿斤增产5.4%,创历史最好水平。  今年,我市将紧紧围绕增产4亿斤商品粮工程,努力实现增产粮食1.8亿斤,力争达到粮食总产25亿斤,增长7.7%的目标。  一、备耕生产所面临的形势  今年备耕生产,总的看,有利也有弊。  1.有利条件  (1)政策好,农民心顺劲
期刊
柘城县地处豫东平原,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生产大县,是全国闻名的“中国三樱椒之乡”、曾多次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2009年我县被确定为基层农技推广示范县以来,围绕小麦、玉米、三樱椒三大主导产业,全面加强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民的科技培训,加大科技推广力度,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技术水平,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  一、主要做法  (一)健全推广体系,支撑科技推广  通过农技推广示范县的实施,2010
期刊
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和流转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发展现代农机合作社是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行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支撑,是发展现代农机的客观要求,是稳定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  一、鹤岗市现代农机合作社组建情况  截至2011年组建了6个现代农机合作社,主要采用两种运营机制,一是以集体所有制形式组建的。如农牧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12个矿
期刊
[摘 要] 大豆是麻栗坡县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大力发展大豆生产,是我县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措施,也是培肥地力和发展养殖业、大豆加工业的需要。针对麻栗坡县大豆生产现状,详细探讨了大豆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提出麻栗坡县大豆可持续发展途径,为全县发展大豆生产及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豆;可持续发展;途径;云南麻栗坡  大豆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经济、饲料和绿肥作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