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小钢和他的“国家美育中心”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zhangx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恢复高考后第一届走进中央音乐学院的“四大才子”之一,他的音乐作品早已声名远播,《大地之歌》、《玉观音》、《刮痧》,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音乐作品都出自他的手笔。
  作为上世纪80年代留学大潮中的一员,在美国学习、生活了七年,师从名家,获奖无数。
  作为归国20载的“海归”,他是全国政协常委、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他参政议政,培养提携后辈,创办北京现代音乐节,在艺术普及和推广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
  然而他的心中还有一个更大的格局,跟这个大格局比起来,之前的一切都只是铺垫。
  叶小钢,这位在国内外见识过无数次大场面的艺术家,说起自己心中埋藏已久的“国家美育中心”的设想时,依然很容易激动。
  创新始于路的尽头
  “当年蔡元培先生提出‘以美育代宗教’,提高国人的艺术素养,我要做的就是完成这份未竟的事业。我们的教育重理性思维,轻感性思维,这样的教育导致了想象力的匮乏。”叶小钢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他说,历史上很多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的音乐修养都是很好的,有些还能开音乐会。“爱因斯坦说他死后最大的遗憾就是再也不能听莫扎特了,但中国的教育模式对这种看不见的想象力是忽视的。”
  作为政协常委,叶小钢就中国文化教育和建设多次建言献策。2011年,他曾在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发言,提出加强美育工作的必要性。他把美育看成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关键,提出尽快成立一个智库机构——“国家美育中心”。
  叶小钢认为,感性和理性,是人类思维的正反两面,犹如鸟之两翼。“感性思维的缺失导致我们的孩子缺乏想象力,我们每年毕业那么多大学生成才率却不高,这是为什么?美育工作的缺失是很大的一个原因。所以我大力呼吁建立一个国家美育中心。”
  美育,是以培养人的审美能力、美的情操和对艺术的兴趣为主要任务的教育。音乐和美术是美育的重要内容。美育与专业的艺术教育职能不同,它不是为了培养艺术家,而是造就具有敏锐洞察力,丰富的个性和高尚的审美趣味,以及多种爱好的一代新人。
  首次提出“审美教育”的德国浪漫主义诗人、美学家席勒认为,美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我们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体达到尽可能和谐”。美育能够培养和提高人的感性素质;培养人的审美能力,使人拥有健康而幸福的对美的感受;发挥人的想象力,激发创造力。
  叶小钢告诉本刊记者:“科学创新犹如林中走路,理性经验是前人走过的路,创新始于路的尽头,路的尽头不再有路,再依靠理性只能在原地徘徊。只有发挥人的感性直觉,形象思维、想象力才能为科学创新开辟出新路。实践证明,只有感性教育才能培养人的感觉、直觉、想象力和创造力。美育则是感性教育的主要途径。”
  在叶小钢看来,国家美育中心将是一个从事高端美育研究的智库机构。“我已经有了初步的构想,美育中心建立起来后,不仅能出版美育教学方面的杂志和刊物,还可以组织编写全国美育教育的白皮书,吸引优秀人才专门研究美育教育,为中国的美育教育出谋划策。”
  据他透露,目前正在考虑建立国家美育中心的可能性和相关事宜,希望得到国家更多的扶持。他希望在国家的支持下,由国家美育中心建立一个门类齐全、内容详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远程教育课堂和公益性开放式数字教育资源库,让禁宫里的文物、大地上的遗产、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让优秀文化的精神、专家学者的智慧、民间艺人的绝活传播开来。
  不能过分追求“成名成家”
  社会事务的增加没有影响到叶小钢的教学成就。他的学生近年来多次在国际国内重大比赛中获奖,叶小钢也因此成为中央音乐学院学生获奖率最高的指导教授。
  对于近年来广受诟病的艺术教育,叶小钢有自己的见解。“艺术教育应该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有促进作用,而且这也是建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需要,决定了民族长远的竞争力。”
  他觉得现今的艺术教育浮躁而且浮夸,除了社会舆论导向和社会风气的影响外,机制弊端也不能忽视。“社会不能鼓励宣传‘一夜成名’、‘一夜成星’的赌博心理和浮躁心性。美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应该减少功利性,要培养有独立思想,能够独立判断的艺术家和艺术人才,而不是‘匠人’、‘乐工’等技术上的‘大师’。”
  作为中国音乐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叶小钢用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品牌号召力,努力让看似“高不可攀”、“曲高和寡”的现代音乐逐步面向普通大众,让更多的人,特别是青少年接受现代音乐精神的“洗礼”
  2002年,叶小钢创立“北京现代音乐节”。经过12年的发展,北京现代音乐节逐渐成为国内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现代音乐盛会,以普及现代音乐、促进国内外文化、艺术交流以及为青年音乐家提供优质发展平台为主要内容。
  今年的北京现代音乐节5月16日在国家大剧院开幕,继续由叶小钢担任艺术总监,主打“青年牌”,推出精品音乐会、青年作曲家发展计划和国际作曲大师班等国际学术交流活动。
  在叶小钢看来,音乐成才更多是在少年时期。从2010年开始,叶小钢开始推广“送校歌计划”,为中西部的孩子们创作一批健康积极的优秀校歌,为中西部地区的基础美育教育提供帮助。
  “在四五年前的一次政协考察中,我发现西北农村地区的孩子们特别不容易,凌晨四点起来上学,中午就在学校吃个土豆,然后下午四点钟又回去。别说唱歌了,他们连基本的生活质量都不能保证。”叶小钢从此萌发了为西部孩子们送校歌的想法,希望音乐能丰富孩子们的精神文化世界。
  2010年4月,“送校歌计划”在甘肃省临洮县启动。5月,数十名甘肃师生受邀来京参加北京现代音乐节的开幕式。在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上,来自西部的孩子们与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合唱团的同学共同演唱了校歌新作《童心飞扬》和《临洮二中校歌》。
  作为“送校歌计划”的发起人,叶小钢说:“我们把音乐送给偏远地区的孩子,校歌可以让孩子们从精神上对未来产生一种遐想和憧憬,对未来建立信心,这是一种伟大的精神力量。”   给《童心飞扬》作曲的张帅,也是“送校歌计划”的音乐总监,他觉得“音乐能源源不断的给人提供顽强生命力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可以鼓励和培养人永不放弃的决心和时刻努力奋斗的意志。我们把音乐作为精神礼物送给孩子们,希望他们能有音乐伴随的美好人生。”
  “我们把甘肃临洮县的孩子请到国家大剧院唱校歌。我送给他们的伴奏带是国家交响乐团做的,这对于他们一定是很骄傲的事情。”叶小刚说,面对国旗,孩子们唱着属于自己的校歌,这样的崇高感和爱国热情会影响他们一生。
  用音乐语言诉说中国故事
  2013年9月22日,纽约林肯中心最重要的艾瑞菲舍大厅座无虚席,除了前来捧场的华人,更多的是美国当地的音乐爱好者。叶小钢是当天的主角,全部作品都是他创作的。
  “20多年前,我到美国留学,每一次到底特律转机时都是黄昏。夕阳西下,笼罩在金光中的底特律特别美。当时我就想,有没有这么一天,这个城市的交响乐团演奏我的作品?”
  出身于“音乐世家”的叶小钢,四岁开始学习钢琴,从小耳濡目染,对音乐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但随之而来的家庭变故让他的音乐梦想戛然而止。直到1978年,父亲在“文革”后落实政策,23岁的叶小钢才得以通过高考,踏入中央音乐学院。
  1981年,叶小钢在中央音乐学院的小礼堂举行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个人作品音乐会。后来,人们把他与谭盾、瞿小松、郭文景并称为中央音乐学院“四大才子”。
  1987年,在中央音乐学院留校做了四年教师的叶小钢,获得美国伊斯曼音乐学院奖学金赴美留学。那一年,“我到林肯中心参观,心中突然闪现一个念头,有一天我也要来这里开一场音乐会。”
  “中国故事——大地之歌”叶小钢与底特律交响乐团音乐会,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功。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4年来,美国主流交响乐团首次为中国主流作曲家举行交响音乐会。
  《大地之歌》是对马勒同名作品的重新创作,歌词选取了李白、孟浩然和王维的七首古诗,叶小钢希望在国际上的演出传播中国文化,讲述中国故事。
  美国普利策作曲奖获得者、耶鲁大学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杰·艾仁·克涅斯,认为叶小钢对音乐时间和音乐流的处理方法与马勒完全不同,使用原始的中文文本是一个绝妙的主意。尽管旋律配合用的比马勒少,但音乐氛围总是非常引人入胜,并且有许多惊艳与华丽的部分。
  音乐会上首演的《喜马拉雅之光》是一部极具西藏元素的音乐作品,是叶小钢根据在西藏和尼泊尔旅行经历所受到启发而创作的六部作品中的一部,也是反馈最好的。用音乐表达的方式向美国人传递了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显然,这样的国际表达更易让人接受。
  叶小钢说今年他们受德国邀请将到慕尼黑,以合作形式进行演出,明年还想去伦敦。“到国际上有影响力的音乐厅进行演出,到现代音乐的发源地讲述中国故事,让中国文化真正走出去。”
  归国20年,从中央音乐学院的一名教授到中国当代音乐创作的代表人物,从美国古根海姆基金作曲家大奖到第二届“中华艺文奖”,叶小钢一直坚守着当初从美国回中国“做大事业”的初衷。
  “我的根在中国,我内心深处,是想做轰轰烈烈的事。”他说。
其他文献
乘客“见停就逃”,折射出了市民对公共交通安全的一种焦虑    11月16日早高峰期间,深圳地铁3号线驶离布吉站后,中途紧急停近15分钟。由于停车之后,列车上出现断电、不开灯、不开空调、不开门也没有广播通知事故情况等问题,导致现场十分混乱,两位女乘客因为空气闷热不透气而晕倒,部分乘客产生恐慌情绪,出现打砸车窗、强行扒开车门等情况。  当晚10时 04分,深圳地铁集团官方微博“深圳地铁运营”发布信息称
中国药业为国为民贡献卓著,但是,救人却难救己,多年带病运转,自身已顽疾缠身。  2014年5月15日,舆论义愤填膺地曝光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GSK)商业贿赂,5月18日,三精制药董事长刘占滨被立案侦查期间跳楼身亡。  多数业者心知肚明,目前只是稍稍念了几句经,整个医药业就有些乱套。  注定会闹乌龙的国际比价  媒体图文并茂地报道GSK行贿案时,将其疯狂捞金、大肆行贿的“长城计划”“龙腾
海南琼海的小镇潭门,面向幽蓝南海。对于这里存续数十代的渔民而言,南海绝对不是“中国地图右下角”,而是“祖宗海”、“祖宗地”。  早自汉代,潭门渔民就发现并命名了南海诸岛。最迟自17世纪末开始,潭门渔民成为“最早发现、最早命名、最早活动”的南海自主开发者。  对于这片海,他们世代相依;耕海犁浪,收获海珍,很多时候也须以命相搏。生于潭门,死于南海,是很多潭门人的宿命。  即便几乎每户渔家都有人殒身海底
近日,浙江温州苍南县发生的一起群体性事件引起了舆论热议。2014年4月19日上午,苍南县城管工作人员在执法时将一名拍照的民众打倒,随后引发大量群众围堵城管执法车辆。在冲突过程中5名城管工作人员被打伤,其中两人休克、伤情危重。  事后,当地警方对此展开调查。  自4月19日当天,舆情便迅速升温,在传播过程中,“城管打死人了”这一假消息通过口口相传和微博、微信等方式快速扩散,而当地政府的辟谣却不及时,
钱穆先生创办的香港新亚书院有一首传唱至今的校歌:“手空空,无一物。路遥遥,无止境。乱离中,流浪里。艰险我奋进,困乏我多情。”  这就是“新亚精神”,也是让后来许多国人一直憧憬的书院精神。可以说,新亚书院是当代许多人心中理想的书院典范。可惜的是,却很少有人肯再深思一下,真正的中国书院应该是怎样的?真正的中国学问应该是怎样的?  我们现在所谈的,多是“复古”,多是“四书”“五经”,多是“大师”“大楼”
有日本学者提出了“第六味”的概念,把它命名为“kokumi”。它并非一种具体的味道,而是一些能够增加其他味道的成分  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人体需要它来进行正常生理功能,比如维持电解质的平衡。对于日常饮食来说,它更重要的作用是产生咸味。成是人体能够感受到的五种味道之一。没有了甜味人们不至于吃不下饭菜,而如果没有了盐,几乎每个人都会食之无味了。  对口味的追求使得多数人吃下的盐远远超过了维持生理功
2013年年底,全中国都在反对节日期间公款送礼和吃喝。这让我想起一个英文词---“compliance”。它虽是英文词,很多日本人却都知道,因为它是日本机构和企业员工要遵守的最重要的个人道德守则,用中文来表达的话大约是“遵守法令”或“遵守规范”。  在日本,它是职场上最基本、最绝对的伦理观,即严格遵守公私界限,不可越界。  我在中国工作期间,常常见到一些看起来没什么大不了,却实际上逾越了公私界限的
爱情是永恒的主题,是世俗人生必修的功课,但是我们却难以找到关于爱情的教科书。每个人都需要谈情说爱,但是你懂得爱情吗?如果把爱情分为四层,色、欲、情、灵。你的爱情又处在哪一层呢?  色相  色相,就是外貌,它的外延也包括身份、地位、财富等身外之物。  秀色可餐,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外貌上符合自己的审美,是爱情萌发的基础,但是外貌并不是爱情的全部。  容颜易老,再美的花也会凋谢,如果感情仅仅停留在皮相,
西太平洋的海水打湿了甲板,又在太阳的炙烤下,变成细细的盐末,裹覆在青岛舰的栏杆上。用舌尖轻轻舔一下,那就是传说中远海的味道。  2月15日上午9时,一声长笛,由中国海军北海舰队导弹驱逐舰青岛舰、导弹护卫舰烟台舰和盐城舰组成的舰艇编队,带着远海的味道如期返航。  此行编队先后航经黄海、东海、南海、宫古海峡、巴士海峡以及台湾以东海域,突破第一岛链,进行了海上对抗、远海机动作战、海上维权斗争和远海兵力指
工业机器人,如今在中国是个热门话题。来自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和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市场工业机器人销售总量比2012年增长约36%。中国不仅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机器人市场,也是成长最快的市场。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公布的报告亦指出,在政策扶持和人工成本倒逼下,预计中国机器人产业2012年到2022年十年间的增长率为年均23%至36%,潜在市场规模达千亿元级别。  在中国制造业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