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双元制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启发

来源 :世界教育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jie831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章简要介绍了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了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教学改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介绍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中培训条例的制定及培训的组织、考核、职业资格认证等方面的情况,并谈了对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 德国 双元制 工学结合 职业教育 实践技能
  
  职业教育是指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职业教育更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我国职业教育起步较晚,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正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模式。但总体来说,我国的职业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相比,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工学合作方面,企业的参与热情不高、参与度不够。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结合了国家统筹、校企合作、产教结合、订单式培养等办学机制,其经验对于我们探索建立较为完善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一、工学结合培养模式需要清晰化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经过多年发展,在许多方面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职业教育也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2005年底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了“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提倡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2006年上半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对高职院校进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改革提出了具体的原则和指导性意见。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
  受政策鼓励,全国各高职院校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探索。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在不断完善,高等职业教育工作的重点正在从量的扩大逐步转向质的提高,逐步从外延向内涵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也逐步从传统学科体系向行动导向体系转变;专业的课程体系也由基于知识积累的课程体系,向基于知识应用的课程体系转换,初步形成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为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开辟了新路。但在实际操作运行中,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企业为主与学校为主的问题
  在校企合作方面,我国目前的状况是学校一方热情较高,而企业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导致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在操作层面上缺乏保障。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是要形成一种机制,不管是以学校为主体,还是以企业为主体,前提是高效运作,提高效率。只有在一个良好的机制下运作,学校、企业及行业各方面才能发挥各自的作用,形成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
  2. 以学生为主体与以教师为主体的问题
  在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十分突出,无论是学生身份还是学徒身份,都是学生为主体开展各种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的目的性非常强,因此学习和培训效果显著。我国现行的高职教学模式基本上仍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形式,而不是根据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来开展教学,灌输式教学屡见不鲜,导致学生不明确“怎么做”和“为什么这么做”,对今后要从事的职业不了解或比较模糊,对自己需要掌握的职业技能和理论知识不清晰,学习的目的性和针对性都不强。
  3. 教学工厂与传统课堂教学的问题
  我国目前的高职教育非常重视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和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教学工厂的教学形式逐步在某些专业铺开,有些专业以此为依托的教改也取得了成功。与传统课堂相比,在教学工厂进行教学,可以实现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使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使学生所学内容更加贴近未来的实际工作环境,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但教学工厂目前也存在自己的问题:首先,出于设计的局限,有的教学工厂并不能真实反映实际工厂的操作环境和学习环境;其次,在校内建设教学工厂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建设全新的教学管理模式和双师型师资队伍,不是每所学校都有实力进行。
  4. 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与企业实际生产的问题
  培养生产第一线实际操作人员的职业教育才是受企业欢迎的教育,目前大多数院校的培养模式客观上存在学生远离生产第一线的问题,而集中安排的生产实习又不利于学生及时将所学理论同实践相结合。许多学校也在不断探索如何解决好实践学习问题,有些学校正在尝试建设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使工学结合在内涵方面迈入更高层次,但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模式因为要生产产品,所以也带来了其他诸多问题,如生产成本问题、产品生产带来的环保问题、产品销售带来的税收问题、产品售后服务问题等,多重身份使得其操作难度较大。
  
  二、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优秀经验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是一种校企紧密结合的办学模式,它以能力为本位,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与就业岗位需求密切配合,主要培养学生的就业、择业和创业能力。双元制职业教育以培养专业技术工人为目标,整个教育培训过程在工厂企业和职业学校中进行,企业的实践培训和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学密切结合。它在培训条例制定、培训组织方式、职业资格认证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和规范。
  首先,在培训条例制定方面,德国经济部和教育文化部统一组织行业协会、工会、教师三方代表共同拟定职业培训的标准和各项具体要求,充分反映产业现实和发展需要。
  其次,在培训的组织方式上,由企业进行实际操作方面的培训,由职业学校完成相应理论知识的培训,企业与职业学校两方面共同完成学生的培训工作。
  再次,在职业资格认证方面,德国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主要由三个层次组成:一是法律制度体系,规定了职业资格认证的总体要求和具体认证考核内容及方式;二是职业资格认证的组织实施体系,形成了以行业协会人员为主,由代表各方利益的人员组成的命题考核专家组为具体执行人的组织机制;三是以统一标准、统一命题、统一考核时间、统一阅卷和统一发证为特征的质量保障体系。
  三、对我国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启示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学校教育比较薄弱,这与当前经济的发展对高层次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很不相适应。我国当前的产业结构是劳动密集型和高科技知识密集型并存,因此既需要大量熟练的技术工人,也需要大量的高级技术人才。此外,在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化的今天,社会对劳动力层次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训高级技术人才,是目前职业教育的当务之急。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已经转入内涵建设时期,但由于目前还没有对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建立相对完善、操作性强的保障机制,没有有效的手段和方法让企业主动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单一由学校来完成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改革是不现实的。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成功经验可以作为我国开展工学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借鉴。
  1. 建立完善的职业教育法律保障机制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是在法律的保障下完成的,其操作有法可依,容易执行。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权益没有明确的限定,使得校方存在“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现象,企业的参与程度远远不够,教学改革及工学结合的实现存在诸多困难。只有建立强有力的保障机制,明确企业、学校、行业、协会等各方面的职责和权益,促使企业、行业、协会等积极参与职业教育改革,才能使工学结合真正落到实处,培养出适应一线生产的人才。
  2. 形成多元化办学模式,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课程标准及教学安排都非常明确,学校、企业、行业各方只需按照要求组织实施即可。我国目前正在极力推行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积极推进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订单、委培、合作班等多种形式使得高职教育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在教学改革中,校企双方必须共同完成专业设置,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开发工学结合的教材。课程设置应结合职业教育特点、技术发展现状、中国产业实际情况,以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以职业学生的学习特点为依据,以实践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理论为指导,在专业课中广泛引入项目课程,尽量将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环境之下,让学生成为教学中真正的主体或主角,帮助学生获得更加实用的能力。
  3. 建立健全良性的校企合作机制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明确了企业和学校的培训义务,企业主要完成实践教学,学校主要完成理论教学,学校没有必要建设规模宏大的教学工厂和生产型实训基地,只要提供满足日常教学的条件即可。我国当前校企合作情况总的来说不太理想,根本原因在于缺乏能够协调双方利益的双赢机制。我国目前在尝试的一些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如校内教学工厂、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等,主要由学校来组织教学及培训,学习内容与企业真实岗位仍有差距,教学或培训的针对性和效果有限,却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效益并不是最高。学校应加大对企业人才需求的分析力度,以能够提供对口的高质量教学为前提,获得企业的实训条件、资金投入与实习和就业机会,避免重复投资,真正达到学校与企业双赢的局面。
  4. 实施有效的教育评价和职业资格考核制度
  德国职业教育实施了相对分离的、公正的教育评价和职业资格考核制度,学生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全国通用。我国目前许多由学校组织培训考核、由相关鉴定部门确认的学生技能等级证书,在很多企业不被认可。只有借助于第三方的权威性,实施相对分离的教育效果评价和职业资格考核方法,才能扭转目前的被动局面。
  总之,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较好地处理了企业参与学校教育培训的关系,能够把基础知识、核心技能、专业知识的学习与继续教育有效地衔接起来,让学生的学习跨越学习生涯与工作生涯。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许多方面取得了进展和突破,更注重“工学结合、工学交替、半工半读”等培养模式,教学形式在寻求多样化发展,学习地点也开始出现多元化与网络化现象等,这些都展示出职业教育极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要积极吸取国外的有益经验,推动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烨,徐肇杰.德国双元制高职培养模式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9,618(14):34-36.
  [2] 元俊国,庞学光.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内涵的多维度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8(11):23-26.
  [3] 郭玉梅.加强职业能力培养构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317(25):25-26.
  [4] 杨伟传.工学结合实践与工学矛盾分析[J].高等职业教育,2008,17(1):38-40.
  [5] 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编辑:邓明茜
其他文献
首届小学全国数学奥林匹克总决赛,于八月三日至九日在山西太原举行。由兰州一中傅龙骧、李波老师任教练的甘肃一队和二队在接力赛中分别获C组第五和第七名(A、B组共15个队,C
解题之道在于正确,既需稳健,又要提高速率。影响快慢的因素较多,为了转慢为快,稳中求快。应抓住一些主要因素,行之有效的经验,有以下几条。第一、需认认真真地审题应深切认识
《毛诗正义》虽属传统的解经范式,但其对《诗经》艺术表现特征的总结引人注目。在情志合一、直言非诗的理论基础上,它对《诗经》之章法结构、用韵情况、赋比兴手法等做了系统深
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世界上第一个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跨欧亚大陆诞生。由于前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因此其教育史研究一直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准则,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史观,构建并
用海伦公式计算斜三角形的面积时,任给三边长都为整数,面积却未必为整数。因此,很自然的问题是;三边长都为整数且面积也是整数的斜三角形是否存在?有几个?这个问题似乎是问得
1992年高考数学(理科)第28题为: 已知椭圆x~2/a~2+y~2/b~2=1(a>b>0),A,B是椭圆上的两点,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与x轴相交于点P(x_0,0)。证明-(a~2-b~2)/a0). A and B are two p
1989年全国高考文、理科均有三角恒等题式: tg3x/2-tgx/2=2sinx/(cosx+cos2x)题目的用意是考查学生运用三角公式恒等变形及掌握基本证题方法的能力。由于三角公式较多,所以其
英国高等教育统计局最新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英国每外学生人数5年内增加32%,而本地学生人数增长仅6%;本地本科学生人数增长约5%,海外本科学生则增加17%:英国研究生人数增长近9%,海外研究
例若a、b、c为有理数,试判断方程:(a+b-2c)x<sup>2</sup>+(b+c-2a)x+(c+a-2b)=0 (1)的根是否为有理根。误解观察方程(1),不难发现(1)式左边各项系数之和恰为零,故1是方程(1)的一个有理根;设
众所周知,几何证明教学是平面几何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它是平面几何教学的核心;教学实践又表明,几何证明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全面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