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的研究

来源 :网络导报·在线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be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有着紧密的关系。二者缺一不可。国防教育即国家安全防卫教育,其立足点是爱国主义,其中蕴含着最丰富的思想教育。因此,国防教育的开展,必将对民族精神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民族精神是民族存续的精神血脉、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民族兴盛的精神资源。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深刻阐述了在新世纪新阶段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我们实施全民国防教育的一项庄严使命,就是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明确的目标和任务,渗透于国防教育的全过程,灌输到接受国防教育的全体对象,真正使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的形势下牢牢地扎根于中华儿女心中。
  关键词 国防教育 爱国主义 民族 民族精神
  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重要的无非两件大事,一个是发展问题,一个是安全问题。一个忘记过去、忘记历史的民族是可耻、可悲的。国防教育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荣辱兴衰的根本大计,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的舞台。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关注国防、了解国防、建设国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大学阶段,是学生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当代大学生,是在和平、安逸、优越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缺乏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受和使命感,普遍存在着懒散习气,在观念上有功利倾向,生活上贪图享受,人际交往过程中以自我为中心有戒备心态,组织纪律上有散漫现象。国防教育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较为严格的军事训练,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竞争向上的团队精神,增加国防观念,加强组织纪律能力和生活习惯。在以知识创新为标志的21世纪初,学校国防教育在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深入探索国防教育在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教育,是大力弘扬民族精神的前提,以其强烈的思想性和特有的教育方式,使大学生在增强国防观念的同时,民族精神也有了明显提高,这为他们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通过军训使学生重新思索人生人的价值,进一步认清时代赋予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肩负的历史重任,把自身价值与祖国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争取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伟大中华民族的一代,为全世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决不辜负党和人民对这一代大学生的殷切期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第13条指出,“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实现培目标和学生成才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的涵义
  国防教育是为巩固和加强国防而对公民进行的教育,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事业的重要内容,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为适合社会的一定需要而产生的。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作为具体体现的一种精神。它使得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而且生生不息、连绵不绝,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国防教育是从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领空、领海、领水)的完整,防御外来侵略和颠覆,维护世界和平的目的出发,以一定的战争观、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对全体公民的品德、智慧和体质等施加影响的一种系统的有计划的活动过程。国防教育不仅对提高受教育者的国防观念、增强国防实力有重要的作用。而且是提高全民族素质、增强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的重要途径,对巩固和加强国防有培根固本的意义。国防教育是国防建设和国家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在国家和民族精神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以弘扬伟大民族精神为核心,不断提高全民国防教育意识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使中华民族焕发出巨大的凝聚力和旺盛的生命力。当前,我们要大力弘扬抗战精神,继承中华民族热爱祖国、不畏强敌、英勇顽强、百折不挠等优良传统,使每一个公民进一步强化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家利益至上观念,无所畏惧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团结一致、自强不息的创造精神,居安思危、爱军尚武的国防观念。具体来说,就是要联系历史特别是抗战史实,明确落后就要挨打、和平来之不易、富国必须强兵的道理,增强建设强大国防的使命感;联系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趋势,认清新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历史任务和面临的严峻挑战,增强建设现代化国防的紧迫感;联系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特别是台海局势和我国周边形势的发展变化,认识维护国家安全、稳定、统一的紧迫性和艰巨性,坚定捍卫国家安全统一的坚强意志;联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明确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既是强国之策也是强军之道的道理,增强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转化为立足本职岗位做贡献的自觉性;联系爱国拥军、情系国防、献身国防的先进典型事例,增强履行国防义务的积极性,在全社会形成关心和支持国防建设的浓厚氛围。
  三、国防教育要担负起弘扬民族精神的庄严使命
  我们必须明确弘扬民族精神在国防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切实把弘扬民族精神作为明确的目标和任务;必须把弘扬民族精神纳入到国防教育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保证弘扬育民族精神的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就纵向而言,弘扬民族精神要从娃娃抓起,贯穿于小学、中学、大学国防教育的全过程,坚持把弘扬民族精神融入到学科知识教学之中,使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接受思想道德教育、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中国近代史与现代史的教育。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坚持把弘扬民族精神投向“八小时以外”,利用建军节、国庆节、“国防教育日”等重大节日等时机,通过升国旗仪式、演讲比赛、祭扫烈士墓等形式,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就横向而言,弘扬民族精神要贯穿于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以及领导干部教育等各种类型的国防教育之中。要广泛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借助各地国防教育基地等资源优势,运用网络传播等多种手段,将弘扬民族精神的任务渗透于国防教育的全过程,灌输到接受国防教育的全体对象,真正使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的形势下牢牢地扎根于中华儿女心中。   把“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主题,提高思想认识,强化国防观念。各级党政军组织要以全民国防教育日为前提,切实加强领导,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宣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的伟大胜利,宣传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宣传建立和巩固现代化国防的伟大意义。
  四、在国防教育实践中有效地弘扬民族精神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弘扬民族精神问题,并就此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综观这些关于弘扬民族精神的丰富论述,联系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系列的科学论断,以下几个观点尤其需要我们加深理解。
  (1)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衡量综合国力的重要尺度。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综合国力中,经济实力、科技实力、技术实力等物质力量是基础,但也离不开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精神力量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大的精神力量不仅可以促进物质技术力量的发展,而且可以使一定的物质技术力量发挥出更好更大的作用。
  (2)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凝聚人民的重要思想基础和不断追求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是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伟大民族精神的灵魂。
  (3)中华民族精神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江泽民同志指出:“我国几千年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和发展,做到古为今用。”弘扬民族精神,不能割断历史,必须反对民族虚无主义,高度珍视优秀民族文化的丰厚资源。
  (4)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坚持与时俱进,依据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是弘扬民族精神的必然要求。前一个时期,一场非典疫情突然袭击我国大地。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采取一系列果断措施,带领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一手抓抗击非典,一手抓经济建设,最终我们取得了重大胜利,国民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这场波澜壮阔的斗争,再一次奏响了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嘹亮凯歌,书写了中国人民不畏艰险、敢于胜利的壮丽诗篇。
  五、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的核心
  核心就是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对于自己祖国挚爱的深厚情感。它表现为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和深切的眷恋,对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强烈期盼,对祖国繁荣昌盛的坚定信念,对祖国主权和尊严的坚决捍卫,对卖国求荣的无比鄙视,对爱国志士的无比崇敬等。
  中华民族具有爱国主义传统,为了民族的独立、解放、发展和强大,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前赴后继,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奋斗,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英雄事迹。屈原、文天祥、郑成功、邓世昌、杨靖宇等爱国主义将领,他们是其中杰出代表。
  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中华民族之魂,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井冈山精神、红军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是革命战争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在当代和平时期,中华民族精神又有了崭新的表现。在研制“两弹一星”的过程中,形成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在与洪水的搏斗中,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的抗洪精神;在抗击非典的战斗中又一次体现了我党领导中国人民抗击非典的决心和战胜困难得信心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
  中华民族是一个曾经饱受侮辱、国耻的民族。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天安门庄严宣布成立,当五星红旗在天安门上空高高飘扬时。标志中华民族结束了百年的欺辱走上了繁荣健康的发展轨迹。中华民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忘国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民族精神是当代青年应该大力弘扬和辛勤培养的。
  六、祖国统一、国防教育、民族精神典范
  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愿望。中国共产党为祖国统一的斗争历程分为:救亡图存、建立新中国、继续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三个时期。抗日战争伟大胜利,为祖国统一奠定了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根本基础;新中国建立,为祖国统一奠定了国家新生和独立的基础。形成于其中的生于忧患、自强不息、协和万邦的民族精神为中国共产党所继承。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突飞猛进的世纪,也是各国间的科技、人才和综合国力激烈竞争的时代。为实现“科教兴国”的伟大目标、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国防教育和国防建设为重要基础,高等学校在本世纪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中负有重要的使命。“全民国防教育是新时期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等学校开展国防教育,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包括为国防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具体体现,是教育外部关系规律的客观要求。”
  永留青史的民族精神典范 ,祖国统一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愿望,也是中华民族原创力量和思想智慧长期生生不息的结果,并从中形成了生于忧患、自强不息、协和万邦的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在为祖国统一而奋斗的过程中,继承和发展了这一民族精神,成为这一民族精神的典范。可以预见,这终在中华民族发展历史上,留下一份宝贵的精神遗产。
  总之国防教育要为民族精神服务,民族精神强化了国防教育。我们一直教导“君子不饮盗泉之水”、“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这就是中华民族精神中自尊、自强精神的成因。
  参考文献:
  [1]江泽民——十六大报告
  [2]张召忠——《话说国防》
  [3]霍永刚——论江泽民的国防教育思想
  [4]杨邵愈——高校国防教育与人才培养
其他文献
摘 要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改变当前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厌学的一条重要途径,比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新颖开头引趣法,建立学生的学习信心;创设学生乐学的情境,起到在玩中学的作用等等。  关键词 政治教学 激发 学习兴趣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而学习兴趣就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的直接动力。那么,如
期刊
音乐作为一种声音的艺术,有其独特的魅力,而音乐教育,更是一门教育的艺术。音乐教育的最大特点是通过美感教育来启发学生的道德情操,这是其他各门学科所不及的。但这不同于空洞的政治说教,也有别于生吞活剥式的灌输,而是将音乐课的思想教育与音乐艺术的美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来启迪学生的心灵。在教学中,笔者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思想教育于美育之中,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期刊
教学是复杂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受各种因素影响。英语教学又是双语并进的双边教育活动,受中西方文化因素的影响。一切人类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的,来自不同地域的人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而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人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有着不同的行为准则、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语言反映文化,文化塑造语言,理解文化必须掌握语言,掌握语言必然涉及理解文化,语言的差异是由文化差异造成的。因此,引导学生认识不
期刊
教材分析:《歌声》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十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小英雄。本课讲述了在轮船沉没后,一位不满10岁的小姑娘用歌声唤起自己和遇险人们求生的勇气,引来救生艇终于获救的动人故事。赞扬了小姑娘危难时刻,无所畏惧挺身而出的英雄气概。通过本文学习,使孩子们懂得,在生命危难时刻沉着机智,临危不惧,动脑筋救人救己的人也是英雄,同样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条理清晰。 
期刊
作为一线的班主任,我的班级评价可能不符合有些专家眼中的标准,常见的评价是指学生的作业、小测验、问卷调查表、小论文、计划书、实验报告、活动过程纪录等表明学生学习状况的原始资料,还包括对上述内容的评价,如分数、等级、评语及改进建议。但在繁忙、琐碎的班主任工作中,运用上述评价方法恐怕只有神仙才会做好。我觉得评价的目的就是调动学生做事的积极性、主动性,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促进学生发展。但如何才能使教师对
期刊
传统的拼音教学,学生机械地记,枯燥地读,教师的指导仅仅体现在领读上。在使用人教版新教材的过程中,我对拼音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一、多彩活动——兴趣之来源  学生初学时,他们往往能够按照教师的要求听讲,有目的地注意有关事物,但持续不了多久。新教材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如果我们的教学方法能够具有多样性和趣味性,就能调动起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对于学生而言,兴趣来自多彩的活动。  在拼读练习的教学中,等学生
期刊
摘 要:物联网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为加快物联网发展,培育和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迫切需要大批量物联网人才。然而由于物联网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物联网人才培养模式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本文针对目前物联网的特点及应用需求,提出了高校物联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室建设相关方案。  关键词:物联网 专业建设 配套设施 人
期刊
摘 要 英语老师应把学生看成能动的主体,促进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为今后的终身学习的需要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 英语教学 学生 主体作用 自主学习  一、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主体,衡量教学效果的最终尺度是学生对英语掌握的程度。学生的主体作用,简单地讲,是指在教
期刊
摘 要 高等教育作为学生在校教育的最后阶段,体育教学与社会的衔接点较多,如何提高高校体育教学水平将会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健商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引入与建构,符合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现实需要和发展趋势,相关教育工作者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 健商理念 高校体育 教学改革 终身体育  前言  目前,高校在校学生主要还是以80后为主,并且很大一部分都是独生
期刊
近几年,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贫困大学生这个群体在高校中越来越突出。 和其他的大学生相比,贫困大学生有许多优秀的品质,但同时,家庭贫困也造成了部分贫困大学生心理失衡,使他们在心理上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弱势群体。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强烈的自卑意识和失落感。经济上的困难使贫困学生容易在学习上、生活上自我否定,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而感到自卑。在校期间家庭经济困难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