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肠套叠灌肠复位术后早期复发处理

来源 :中国现代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2009shan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肠套叠灌肠复位术后早期复发的原因及处理。 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急性肠套叠灌肠复位术后早期复发的临床资料,特别是灌肠时的X线资料,并提出相应处理方法。 结果 早期复发组与无复发组在患儿的性别、年龄、就诊时间及灌肠压力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均<3.84,P>0.05),而在①就诊时照片有无肠梗阻X线征象、②复位后起套部仍是否可见、③解除压力后起套部是否变大及④复位后小肠充气情况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均>3.84,P<0.05),复发组均选择再次灌肠复位处理。 结论 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后早期仍需注意复发或多次复发可能,灌肠时多次反复变换体位观察,特别注意灌肠起套部变化是减少复发和保证再次灌肠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掌握好适应证,可选择再次空气灌肠。
  [关键词] 小儿;急性肠套叠;空气灌肠;复发处理
  [中图分类号] R726.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12-0061-03
  Management of early relapse of pediatric acute intussusception after enema reduction
  LAI Zhihong1 ZHENG Yanjun1 ZHOU Fan2 ZHENG Wenlong2 CAI Hongbin2 LIU Zhijun2
  1.Department of Pediatric General Surger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Medical College of Shantou University, Shantou 515144,China;2.Department of Pediatric General Surgery,Guangdong Shantou Chaonan Minsheng Hospital Shantou 515144,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asons and management of early relapse of pediatric acute intussusception after enema reduction.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48 patients with early relapse of pediatric acute intussusception after enema reduction were retrospectively collected and analyzed, especially for X-ray data during enema. Relevant management methods were proposed. Results In the comparison of gender, age, admission time and enema pressure between the early relapse group and non-relapse group of children patients, withou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χ2 all <3.84,P>0.05). However, as for ①whether X-ray sign of intestinal obstruction could be seen during diagnosis, ②whether intussuscepted parts could be clearly seen after reduction, ③whether intussuscepted parts became larger after pressure relief, and ④inflation of small intestine after reduction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χ2 all>3.84,P<0.05). Patients in the relapse group were all given a secondary enema reduction. Conclusion During early stage after reduction of intussusception by air enema, possibilities of relapse or multiple relapses should still be noticed. Observations of multiple repeated changes of body position during enema and special attention to changes of intussuscepted parts are one of critical factors for reducing relapses and ensuring a success for secondary enema. A secondary air enema can be carried out when mastering the indications.
  [Key words] Pediatric; Acute intussusception; Air enema; Relapse management
  小儿急性肠套叠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最多见于4~10个月大的婴儿。以冬春季发病较多,与上呼吸道感染的流行和婴儿腹泻的发病情况有关[1]。该病的诊断及治疗首选空气灌肠,灌肠成功率一般在90%左右[2,3]。临床上空气灌肠成功后,仍有部分病例早期出现复发,具体复发情况及复发原因国内外未见相关专门总结报道。我院小儿外科2008年11月~2014年5月收治该类病例48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8年11月~2014年5月我院的小儿外科一共收治急性肠套叠612例,均给予空气灌肠检查及治疗,第一次灌肠成功为578例,成功率约为94.4%;空气灌肠成功后早期(24~48 h内)有48例出现复发,复发率约为8.3%。早期复发的48例患儿中,年龄4个月~6岁,中位年龄约23个月,男36例,女12例。
  本组空气灌肠成功后早期复发病例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再次出现阵发性哭闹或腹痛47例,再次出现反复呕吐39例,体检时腹部能被摸及腊肠样包块23例,第一次灌肠后一直未排便或仅排出少许果酱样大便16例,第一次灌肠后精神一度好转后反而逐渐转差1例。所有病例出院前均常规行B超检查,复发病例均发现“同心圆征”或“假肾征”而进一步确诊。
  1.2方法
  每例肠套叠患儿空气灌肠后,及时记录当时灌肠所见情况,结合所拍的灌肠X光片以及灌肠所在X光机上所存X光资料进行分析对比。处理方法:本组48例早期复发患儿均予再次空气灌肠复位成功。具体灌肠方法与第一次灌肠一样[4];灌肠复位标准:充气压力下杯状缺损影或肿块影逐渐缩小直至消失,气体进入小肠后,小肠突然呈“爆米花”状充气或逐渐充满气体,小肠形成“网格”状充气,反复充气、排气起套部不增大或消失,说明整复成功。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AA 13.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标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第1次灌肠情况对比
  本组第1次复发病例分析,与患儿的性别、年龄、就诊时间及复位所需压力无明显统计学意义,而与腹部照片有无肠梗阻、复位后起套部是否可见、解除压力后起套部是否变大及复位后是否全部小肠均充气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第一次灌肠情况对比[n(%)]
  2.2两组患儿第2次灌肠情况对比
  本组48例患儿在第2次灌肠后有41例患儿顺利治愈出院,第2次灌肠后早期(第二个24 h左右)有7例患儿仍再次出现类似症状、经B超复查证实复发,其中继续行第3次空气灌肠6例,再次复位成功,另1例患儿疑有套入肠段迟发性坏死而转为手术探查,术中没有发现坏死而常规手法复位成功;本组所有48病例均治愈出院,未出现灌肠穿孔或者迟发性肠坏死肠穿孔等并发症,后随访0.5~5年,未见再次复发病例。
  3讨论
  急性肠套叠是婴幼儿时期的一种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其发病原因及机制现在尚不明确,目前公认的由腺病毒或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可能性比较大,感染后导致的回肠远端淋巴组织增生及肠运动机能发生紊乱,继而发生近端肠管套入远端肠管,少部分较大年龄的患儿可能由于局部肠管憩室、息肉等继发引起。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以外,B超检查作为筛选诊断手段,空气灌肠则作为确诊手段,对患者的创伤小,是治疗肠套叠的首选方法,其治疗效果满意[2-5]。
  灌肠后早期部分患儿仍有肠套叠复发可能,复发率有报道达6%~12%[6],复发早期表现不典型,常易误诊,而早期诊断与治疗是小儿急性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成功的关键[7],所以仍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早作出诊断及处理。因发病过程及灌肠时患儿的痛苦、恐惧及反复哭闹等情况,第一次灌肠成功后,一般患儿的表现为安静入睡,但醒后多数患儿可能再次出现哭闹,此时的哭闹与灌肠前的阵发性哭闹(腹痛)经对比后发现有明显不同,需要注意分辨:灌肠成功后患儿睡醒后的哭闹一般较短促,多伴有较明显的觅食感(较大患儿一般会自诉饥饿并要求进食),家长对患儿的安抚多有效,灌肠前的哭闹则多为阵发性,发作时家长安抚无效,患儿不想进食;如果再次出现阵发性哭闹或腹痛,与灌肠前相似,则需要高度怀疑是否肠套叠复发,而且该症状最早出现且是最主要的表现,部分患儿可能伴有呕吐,本组48例病例中有47例再次出现阵发性哭闹(腹痛),伴有呕吐者有39例;此时需详细询问病情变化并仔细体检,体检可能再次摸及腹部包块,并需B超及时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9,10],以免延误病情。
  空气灌肠后早期复发原因未明,需准确分析并及时作相应处理。就本组资料分析,早期复发与患儿的性别、年龄、就诊时间(家长所叙述的时间可能不准确)及灌肠复位成功所需压力大小关系不密切,以上各因素对比(P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①就诊时照片有无肠梗阻X线征象、②复位后起套部仍是否可见、③解除压力后起套部是否变大及④复位后小肠充气情况等对比研究来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特别是②③关系更为密切,P值均小于0.01。结合以上研究结果,我们认为灌肠后早期复发的主要可能原因及对策如下[1]:(1)第一次灌肠时复位不全:可能①患儿就诊时间较晚,肠梗阻持续时间较长,腹胀明显,X光透视时由于肠管胀气积液较严重,小肠重叠较多,灌肠时无法观察清楚,当然部分可能是套入小肠段较长,由于重叠影较多无法观察清楚;②复位未完全,部分气体开始进入小肠即停止继续注气;③起套部水肿较大,撤去气体时该处反复变大。处理上主要是预防,即最好能反复充气、排气并不断变换体位多次检查,必要时让患儿休息几分钟,再重新充气观察,重点观察起套部在排气后是否变大,并注意将所有小肠均充满气体,形成完整“网格状”,避免复位不全[2]。灌肠结束时压力退出过快:部分患儿套叠起套部较大较深,压力退出过快,可能导致再次套入可能,故结束灌肠时最好直接关掉灌肠仪即可,不需排气[3]。(2)进食过早:灌肠后早期短时间内均需禁食,主要是因为复位后早期套入肠段仍充血水肿,需暂时休息后水肿才能逐步消失,并且仍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迟发性坏死穿孔或套叠复发症状;目前对所需禁食时间的报道不一致[3,4],有主张需3~4 h,也有认为约12 h,根据患儿病情恢复快的特点,我们认为多数需3~4 h,理由是经过3~4 h后套入肠段功能已基本恢复,此时患儿多数已将积存在远端的血便排出干净,大便多已转为黄色或青绿色,如出现复发或迟发性坏死症状,其临床表现已基本能观察到,如果禁食时间过长,患儿特别是婴儿很多难以忍受[4],小肠存在憩室或息肉等。这一类患儿多年龄较大,即使本次复位成功,仍有反复复发可能,需手术切除才能解决。   小儿急性肠套叠灌肠后早期如确诊出现复发,根据病情,我们认为仍可再次灌肠,但灌肠前后均需将病情及可能并发症反复告知家属,尽量争取其理解,避免医疗纠纷。第2次灌肠的适应证与第1次的适应证相似,但需进一步严格掌握:第1次灌肠后的患儿精神状态良好、腹胀不严重、纠正脱水和酸中毒后哭闹声音响亮,安静体检时没有发现腹膜刺激征,B超或X线片未提示肠坏死穿孔可能。但如果高度怀疑迟发性肠坏死或已多次复发、年龄较大未排除继发性肠套叠可能,最好的办法就是动员家长及早手术探查。
  两次灌肠后早期仍有第二次复发的可能,仍需继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根据病情做出相应处理,如患儿一般情况尚可,家属要求强烈,可再次尝试空气灌肠,本组病例中有7例出现第二次复发,6例予第三次灌肠成功并治愈出院,但再次灌肠指征需进一步严格掌握,以免延误抢救,本组另1例因精神一度好转后转差,疑有套入肠段迟发性坏死而转为手术治疗。
  综上所述,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后早期仍需注意复发或多次复发可能,需严密观察患儿病情变化,注意辨别,掌握指征,可再次或多次空气灌肠,当然,如怀疑有肠坏死可能,需及时手术探查;每次灌肠过程中最好能多次反复变换体位观察,特别要注意起套部变化,是减少复发和保证再次灌肠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参考文献]
  [1] 张金哲,潘少川,黄澄如. 实用小儿外科学[M]. 浙江: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766-771.
  [2] 李修奎,余永强,朱赤,等. 提高空气灌肠整复小儿肠套叠成功率的技术因素[J].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07,42(2):229-230.
  [3] 赖明哲,黄圣余,陈群林,等. 空气灌肠整复小儿急性肠套叠临床休会[J].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2,35(30):33-35.
  [4] 郑燕君,赖志鸿. 肠套叠灌肠复位术后早期复发再次灌肠的护理对策[J]. 中国临床研究,2014,27(6):757-759.
  [5] Ramachandran P,Gupta A,Vincent P,et al. Air enema for intussusception is predicting the outcome important[J]. Predlatr Surg Int,2008,24(3):309-311.
  [6] Blanch AJ,Perel SB,Acworth JP.Paediatric intussusception:epidemiology and outcome[J]. Emerg Med Australas,2007,(19):45-50.
  [7] 杨军. 小儿急性肠套叠的诊断与治疗[J].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7(2):51-53.
  [8] 杨广承,王玉红,徐晓青,等. 小儿急性肠套叠1174例临床分析[J]. 承德医学院学报,2009,26(3):250-252.
  [9] 刘海波,吴永强,杨进华,等. 彩超浅表探头经腹部探查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断价值[J]. 河北医药,2010,32(8):2042-2043.
  [10] 张涛. 低频结合高频超声在小儿肠套叠中的应用价值[J].中外医学研究,2011,9(6):41-42.
  (收稿日期:2014-12-08)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分析痔上黏膜環形切除术与外痔切除术联合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混合痔患者108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54例采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与外痔切除术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54例采用传统的外剥内扎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术后3 d内的疼痛情况和术后6个月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
[摘要] 目的 探讨临床中多排螺旋CT在脂肪肝背景下肝脏结节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病理诊断的50例脂肪肝伴肝脏结节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应用多排螺旋CT和超声进行检查,并以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观察其临床应用价值。 结果 多排螺旋CT诊断正确率为96.0%,超声诊断正确率为72.0%,多排螺旋CT诊断正确率高于超声诊断正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
[摘要] 目的 探讨对手术危险因素控制后原发性肝癌患者复发的影响因素研究。 方法 收集2008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本院住院治疗的肝癌且行肝切除手术患者285例,统计和分析的指标包括术前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血液学指标:ALT、ALP、GGT;术中患者的相关指标:失血量以及手术时间;术后观察指标:肝功能情况及术后记录,根据病理结果确定肿瘤的直径、是否多个病灶、分化程度等指标,定
1  栖霞小镇,红云面馆。  小六正在后院劈柴,前面一阵嘈杂声惊动了他,他赶紧停下手中的活来到前厅。原来是葛五又来闹事,就知道这家伙不会善罢甘休,小六不屑地撇了撇嘴。  葛五本是个小地痞,后来出去不知跟哪个师父学了两年拳脚。回来后便开始在镇上称王称霸,整日带领着几个小混混胡作非为,搅得四邻厌烦。  前些天,这家伙在街上无意中看见了面馆老板红云。红云长得身材娇俏,模样俊秀,葛五不由掉了魂般迷恋上她。
[摘要] 诊断学是从基础学科过渡到临床医学各学科的桥梁课程,是临床各专业的重要基础,内容繁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技术性。本文总结了作者近年在诊断学教学中的经验和体会,就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条件和手段、建立完善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旨在加强医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提高诊断学实验教学质量。  [关键词] 临床诊断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C [
[摘要] 目的 比较普通直视喉镜、光棒和纤维支气管镜在缺齿松动牙齿老年患者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90例缺齿松动牙齿老年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普通喉镜组(A组)30例、光棒组(B组)30例和纤支镜组(C组)30例,记录并比较三组患者气管插管成功率、平均气管插管操作时间和气管插管后并发症。 结果 三组患者氣管插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气管插管操作时间短于A组和C
[摘要] 目的 分析某高中暴发结核病的原因及学校结核病的流行水平,探讨学校结核病疫情的控制措施。 方法 运用现况调查的方法,通过拍摄X光片、痰涂片结核抗酸杆菌检测、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试验(PPD试验)检查接触者,早期发现感染者并进行防治。 结果 该校新发结核患者8 例,发病率为0.74%。在校师生PPD 阳性率为39.83%,强阳性率为8.82%。新发患者集中在密切接触者班级,首发患者可能是本次
[摘要] 目的 探讨A型肉毒毒素治疗眼睑痉挛(BS)、面肌痉挛(HFS)和Meige综合征的疗效及影响因素与疗效的关系。 方法 前瞻性收集在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自愿接受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的HFS、BS和Meige综合征患者60例,记录其一般情况、发病年龄、病程、治疗前后的Albert和Cohen评分及效果维持时间。数据录入SPSS20.0软件进行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 结果 多因素回
[摘要] 目的 改良Parks切口联合丙美卡因表面麻醉在青少年共同性斜视矫正术中的应用及术后恢复情况的临床观察。 方法 随机选取55例已在我院行共同性斜视矫正术患者,分为改良组和传统组,其中改良组(n=35)采用改良Parks切口联合丙美卡因表面麻醉手术方式,传统组(n=20)采用传统角膜缘梯型切口联合利多卡因局部麻醉手术方式,观察两组手术麻醉耐受性、术后美容效果及手术前后泪膜稳定情况。对得出的数
[摘要] 目的 应用蝎形扩增阻滞突变系统(Scorpions-ARMS)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EGFR基因突变及其临床预测价值的研究。 方法 应用蝎型扩增阻滞突变系统(Scorpions-ARMS)检测非小细胞肺癌外周血中EGFR基因第18、19、20及21外显子突变,统计分析EGFR基因突变的相关因素。结果 5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EGFR基因的突变率为30%(15/50)。 结果 EG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