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长津湖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shuai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50年11月1日,北方深秋的空气中已透出丝丝寒意,此时,第9兵团27军的指战员乘着夜色登上了军列。
  直到此时,战士们方才得知,這次紧急行动,不是南下,而是北上。11月1日当天,行进途中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兵团番号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
  志愿军第一次战役结束后,西线美军被迫后撤,但东线美军仍继续向北推进。
  为改变东线战场态势,第9兵团陆续前往战区,以在东线寻机逐个歼灭韩军“首都师”、第3师、美陆战第1师和步兵第7师为目标。
  组建于1941年的美陆战第1师,在太平洋战争中经历过炼狱般的夺岛血战,齐装满员2.5万人,堪称王牌中的王牌。
  11月24日,美陆战第1师全部进入长津湖地区。战至11月28日清晨,志愿军第9兵团已完成对长津湖地区美军的分割包围。
  11月29日上午,被围于下碣隅里的美军向南突围。坚守在下碣隅里1071.1高地东南小高岭的,是第20军58师172团3连连长杨根思带领的3排。
  战斗一开始,美军就疯狂地向3排阵地发起猛攻,白雪皑皑的山头被打成一片焦土。美军罕见地连续发起了8次冲锋,都被3排打了下去。
  阵地上只剩下连长杨根思和两名伤员,所有的弹药已经打光。生死时刻,杨根思命令两名伤员带着重机枪撤离阵地。
  孤身一人的杨根思面对美军的第9次进攻,临危不惧,沉着应对。他抱起最后一个炸药包,拉着导火索冲向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杨根思牺牲时,年仅28岁。
  1950年11月30日,第27军5个团对被困于新兴里的美步兵第7师部队发起总攻。
  当时,27军80师239团4连被安排的任务是连夜穿插,直插到美军31团团部。第239团2营直捣黄龙,冲进敌人的指挥所。
  更为传奇的是,战前,营部炊事班班长交代的一项特殊任务,竟让志愿军获得了一件意想不到的战利品。
  战前,营部的炊事班班长给3营的一个通信班班长交代了一项任务,说“打仗的时候,找一块布,我好蒸馒头”。战斗结束以后,这个通信班班长就到处找布。最后,他发现一块质量还不错的布,就拿了回来。有人发现并报告了领导,领导出去一看,说这可千万不要乱动,这是美国“北极熊团”标志性的一面旗子。


冰雪天气里,志愿军奔赴战场阻击敌人


为了躲避美军的炮击,志愿军士兵在雪地里匍匐前进


雪地中牺牲的志愿军战士

  接下来,“北极熊团”团部被端,新兴里美军全面崩溃。战至12月2日凌晨,“北极熊团”美步兵第7师31团覆没。
  这一战,创造了志愿军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唯一一次全歼团建制美军的战例。从此,在美军的序列中就没有“北极熊团”了。
  新兴里的美军被歼,东线美第10军全线动摇。美第10军军长阿尔蒙德命令所有部队向咸兴、兴南地区实行总撤退。
  为免于全军覆没,美陆战第1师师长史密斯不断呼叫航空兵进行空中支援,连停泊在附近海面上的航空母舰舰载机也全部出动,掩护美陆战第1师撤退。
  美陆战第1师从来没打过败仗,在朝鲜战场东线,有人说这是他们第一次用到“撤退”这样的表述,可见对他们的心理影响非常大。
  水门桥,位于古土里以南6公里处,桥下是悬崖峭壁、万丈深渊,这里是美陆战第1师南撤的必经之路。
  这一天,长津湖的气温骤降至零下38摄氏度,志愿军第20军58师172团部队担负在水门桥边的高地上阻击美军的任务。
  当美陆战第1师先头部队侦察至此时,眼前的一幕让他们惊呆了。许多志愿军战士呈战斗队形散开,卧倒在雪地里,人人都是手执武器的姿态,怒目注视前方,没有一个人向后,冻僵在雪地上。
  当后续部队前去打扫战场的时候,他们从一位叫宋阿毛的烈士上衣口袋里找到一张卡片,上面写道:“我爱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就这样,在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志愿军100多人的连队,与阵地永恒地坚守在一起。


志愿军打扫战场时,战士们俘虏了一名美军


作战前,士兵将干粮袋装满


在宋阿毛烈士的身上找到的卡片

  美陆战第1师突围南撤,一路丢盔弃甲,损失过半。美第10军一路跌跌撞撞,乘船从海上撤离。
  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从11月6日到12月24日,连续作战49天,志愿军以减员3.07万余人的代价歼敌3.6万余人,其中美军2.4万余人,挫败了“联合国军”在圣诞节前结束朝鲜战争的“总攻势”。
  志愿军第9兵团在东线严寒中的殊死决战,将“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打回到三八线,从根本上扭转了朝鲜战局。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在距离长津湖战场遗址不远处的烈士陵园中,安葬着9867名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他们将自己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1950年的冬天。
  英雄不朽,人民永记!
  (鸿 宝摘自微信公众号“CCTV国家记忆”,李 晨图)
其他文献
一年一度的諾贝尔奖又来了。  从2020年10月5日至10月12日,诺贝尔奖委员会陆续公布了2020年的诺贝尔六大奖项。  在新冠肺炎疫情还在肆虐全球的当下,2020年的诺贝尔奖显得尤为特殊。一方面,诺贝尔基金会决定取消原定于12月10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诺贝尔奖颁奖典礼。获奖者将不会按惯例被邀请至斯德哥尔摩,而是在各自国家获颁相关奖项,主办方将在斯德哥尔摩市政厅线上直播颁奖仪式。  虽然
期刊
凡事都有一个与一望而知不同的真相。这可能是所有惊醒人类的剧情里最常见的一种。  唐代有位名臣张巡,是大名鼎鼎的忠烈之士。“安史之乱”时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死守城池,与叛军前后交战四百多次,军功赫赫,但最终因粮草耗尽而被俘遇害。据史料记载,在守城最困难的时候,士兵每日才能分到一勺米,饿了就吃树皮和纸,连拉弓的力气都没有,后来相继饿死。但历代文官很少提及的是(或许也是羞于提及),那时,张巡为了
期刊
陶渊明有一首诗叫《停云》,其序中写道:“停云,思亲友也。罇湛新醪,园列初荣。”“罇湛新醪”是说新酿的酒成功了,“初荣”指花苞长成等待开放状态的最初几天,“园列初荣”以“列”字写出了花苞整齐、英挺、勃发的状态。  在现实世界里,什么时候是“园列初荣”呢?  在江南,冬末雨雪绵绵,大约在3月初,天空忽然一碧千里,窗前玉兰花粗壮的树枝上出现成百上千裹着银白苞片的花蕾,每个都直立着指向天空。人心里确信,再
期刊
当我被这个世界踢出局时,当我被身边的人有意无意地冷落、忽略直至渐行渐远时,一个老男人收留了我,他就是我老爸。  曾经的老爸胸无大志、好逸恶劳,除了老实善良,一无是处,还经常扮演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角色。他和我妈仿佛是两个世界的人——一个精明能干,好胜心强;一个得过且过,安于现状。就这样,不同性格和追求的人,在一个屋檐下吵闹了大半辈子。在我的记忆里,老爸除了上班,就是到处闲逛,家里大事小事从不操心,
期刊
如今,人们已经习惯一边看电视,一边玩手机。还有一些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会同时用上,因为他们感觉这样更有乐趣。同时使用多个媒体设备,叫作“第二屏效应”。  尼尔森公司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第二屏、社交网络和电视观看行为的融合,正在提升看电视的体验和乐趣,第二屏甚至导致人们看电视时间的延长。  然而,你真的以为一旦养成这种习惯,会让你更开心吗?英国的研究人员发现,人们同时使用多个设备消费媒体内容
期刊
某一期《见字如面》的主题是“生死”。  其中,黄志忠读了一封信《对不起,妈,我生病了》。这是华南农业大学患白血病的研究生李真写给母亲的一封信。信中,他提到了自己治病的种种经历和家人的付出。信的最后,李真写道:“无母不成家,为了这个家,您得多保重。”“愿您能收住泪水,笑看过往。因为我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守在您的身边。”  本以为自己这个年纪已不会再随意哭泣,看完却已是泪流满面。夜里10点了,出租屋外万家
期刊
陈薇接受新华社采访时,哭了。那时,她刚刚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与她一起领奖的还有钟南山、张定宇等人。他们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那天的采访是从陈薇的头发说起的。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她还满头乌黑,短短半年,头发白了很多。陈薇的母亲也在电视上看到了女儿的变化:“她变老了,都有白头发了。以前在抗击‘非典’和埃博拉病毒的时候,头发都还是黑的,没一根白的,这次她是真操心了。”说
期刊
此刻,他站在剧院外面,紧张地看着手表。她在电话里说可能会晚到一会儿,但他还是没想到要等十五分钟。不准时入场的话,他们就看不了歌剧的开头,而且得等到第一次幕间休息的时候才进得去。一想到这儿,他就担心得不行。初次见面的头几分钟是最尴尬的,他该怎么跟她聊天呢。看看歌剧至少还有点儿事儿干。  好在她终于到了,穿着一身微微闪光的浅蓝色纱裙,毫不费力地跳下出租车。  “埃德加,你好。”  他伸出手去和她握了握
期刊
黃永玉的人物画,?把中国人受儒、释、道浸染的性格,用传统的水墨线条画技法,极其传神地表现出来,并配以另类的文字,可以说是怪生笔端,人物的形、神、貌、相各异。  他的人物画意趣倾向于古代文人画的疏简洒脱,通过多个侧面塑造人物形象,人物性格丰满,心理刻画细腻、真实而感性,那种飘逸的笔致以及所传达的人物神情跃然纸上。这些写意人物画形成了一种水彩与水墨相结合的新风格,可谓匠心独运。
期刊
选择支教,并非出于别人所认为的高尚。我揣着难以言说的秘密,在农村生活中发现了陌生的自己。一  2018年5月,我被诊断为抑郁症。如果把生命比作河流,那一刻,我的河流已然干枯。当时,我研究生刚毕业,初入社会,在上海求职,几经碰壁。我害怕被父母师友问起,害怕收到消息,后来干脆卸载了微信,除了应聘,整日待在房间。  最后一次面试,我看着其他求职者侃侃而谈,莫名生出疏离感,好像他们是舞台上的演员,而我只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