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南苑汉代窑址发掘简报

来源 :文物春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j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北京;南苑;汉代;窑址;发掘
  【摘要】 2010年10月至11月,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对丰台区南苑棚户区改造项目一期D1地块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清理汉代窑址7座。此次发掘对研究北京南部地区汉代窑址的形制特征以及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具有重要的意义。
  
  南苑棚户区改造项目一期D1地块位于北京市丰台区东南部,东邻南苑路,西邻京开高速公路,南邻南五环路,北邻南四环路。东北距南苑镇约2公里(图一)。
  2010年10月至11月,北京市文物研究所为了配合丰台区南苑棚户区改造项目一期D1地块基本建设,对南苑棚户区改造项目一期D1地块工程控制地带范围内的古代窑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清理汉代窑址7座(图二)。现将此次考古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一、窑址形制
  此次发掘共清理窑址7座,均为半地穴式。根据形制及遗物判断,均为汉代窑址。
  根据建筑形制的不同,分为两型。
  I型3座(Y1、Y2、Y6)。
  Y1位于发掘区西南部,东邻Y4,北邻Y7,方向285°,开口于③层下。
  该窑址平面呈马蹄形,由操作间、窑门、火膛、窑床、烟道组成,残长5.7米。窑室顶部已破坏(图三)。
  操作间位于窑室的西部,与火门相接。操作间部分被国防电缆所压,未作清理。
  窑门位于操作间东部,火膛的西部,与火膛相接,呈圆角方形,拱顶,内填灰褐色淤土,土中包含有少量红烧土块,两壁烧结程度高,壁面致密。
  窑室平面略呈马蹄形,由火膛和窑床组成。窑室内前部为火膛,后部为窑床。
  火膛呈喇叭状,东部与窑床相连,西部与窑门相接。两壁内弧,进深1.1米,口端宽0.7米,后端宽1.7米。后端顶部坍塌。底部平整,白灰色硬面,其上部向内微收呈弧顶状,周壁烧结程度较高,呈青灰色烧结面。内填灰褐色土,土质较疏松,包含有大量红烧土块,迹象表明其为顶部坍塌所致。火膛底部低于火门0.3米,其上部有草木灰堆积。
  窑床位于火膛的东部,烟道的西部,东西长2.3米,前端宽1.7米,后端宽2.1米,顶部坍塌。窑床平面高出火膛平面0.5米,且与火膛相接处有一道用青砖横向单排修砌的阻火墙。在其后壁下有三个火道口依次规整排列,呈三角形。窑壁与窑床由于长期烧烤形成较为致密的青烧壁,呈青灰色。窑床上堆积有大量红烧土,应为顶部坍塌所致。
  烟道位于窑室的东部,共有三个排列规整的烟道,自上而下依次规整修建于窑室壁后方,呈长方形,周边有厚度不一的红烧土层。
  窑内堆积主要为红烧土及少量陶器残片、瓦片。
  II型4座(Y3、Y4、Y5、Y7)。
  Y4位于发掘区东南部,南邻Y3,北邻Y5,方向100°,开口于③层下。
  该窑址平面呈马蹄形,由操作间、窑门、火膛、窑床、烟道组成,总长7.6米。窑室顶部已破坏(图四)。
  操作间位于窑室的东部,与火门相接,平面略呈长方形,口大底小,东西呈斜坡而下,南北壁面向下渐收,呈溜坡状。东西长3.3米,南北宽1.8~2.2米。壁面自上而下向内斜收,呈坡状,壁面粗糙。内填五花土、扰土及残砖块等。
  窑门位于操作间西部,火膛的东部,与火膛相接,平面呈拱顶洞状,壁斜向上渐成弧状拱顶,直壁不明显,内有一道南北向砖封门,仅存一层,单排横砌。
  窑室平面略呈马蹄形,由火膛和窑床组成。窑室内前部为火膛,后部为窑床。
  火膛呈喇叭状,西部与窑床相连,东部与窑门相接。进深约1.4米。窑门向里斜下为落灰槽,底部残留草木灰。火膛内为扰土填实,包含少量残砖块、青烧壁残块及红烧土残块等。
  窑床位于火膛的西部,烟道的东部,平面略呈长方形,东西长约2.2米,南北宽约2.7米,南北直壁外为青烧结面。西壁上部均坍塌破坏。壁外则因长期烧烤而形成薄厚不一的红烧土层。底部为窑床,床面平坦,南北与直壁相连,窑室顶部无存,窑内填土略松,含大量烧结块及残砖块等。
  烟道位于窑室的西部,共有三个排列规整的烟道槽,分别位于窑室西壁外,大小形制均同,出口端基本完好,平面呈正方形。
  窑内堆积主要为烧结块及残砖块等。
  Y7位于发掘区西北部,东邻Y6,南邻Y1,方向100°,开口于③层下。
  该窑址平面呈马蹄形,由操作间、窑门、火膛、窑床、烟道组成,总长6.9米。窑室顶部已破坏(图五)。
  操作间位于窑室的东部,与火门相接,平面呈椭圆形,东西长2.9米,南北宽1~2.3米。壁面自上而下向内斜收,呈坡状,粗糙。坑底部不规整,略呈坡状。坑内填土为灰褐色土,土质较疏松,含红烧土块及残砖。
  窑门位于操作间西部,火膛的东部,与火膛相接,平面呈圆角方形。壁面烧结致密,底部有燃烧后遗留的草木灰迹,呈黑灰色。窑门底部呈30°的夹角斜向进入火膛,其修砌方法是为了便于清理火膛。
  窑室平面略呈马蹄形,由火膛和窑床组成。窑室内前部为火膛,后部为窑床。
  火膛形状为月牙形,西部与窑床相连,东部与窑门相接。两壁内弧,宽1~3.1米,进深1.2米,顶部坍塌,其底部平整,白灰色硬面,并低于火门0.2米,低于窑床0.5米,底部有一层草木灰堆积。由于长期烧烤,壁面形成致密的青烧壁层。内含大量顶部坍塌的红烧土块及青烧壁残块,在火膛西北角处有一烧结成团的砖块,烧结程度较高,不易分离。
  窑床位于火膛的西部,烟道的东部,南北长2.8~3.1米,东西宽2.5米。壁面规整,直壁,两侧窑壁上部被破坏。窑壁与窑床由于长期烧烤形成致密的青烧壁层,呈青灰色。
  烟道位于窑室的西部,共有三个排列规整的烟道槽,附于窑室后壁之上,底部有烟灰的痕迹。槽外有厚度不一的红烧土层。
  窑内堆积主要为红烧土,在窑床上清理出绳纹板瓦及残砖块。
  二、出土遗物
  主要有筒瓦、板瓦、绳纹砖、陶器残片等遗物。
  筒瓦残片。泥质灰陶。体薄,背面饰绳纹,沿外卷,沿面较短,内表面饰布纹。标本Y1∶1,灰陶,残长14厘米,残宽9.3厘米,厚1厘米(图六,1)。
  板瓦残片。泥质灰陶。外表面饰绳纹,绳纹纵向,粗细略有不同,内壁素面。标本Y7∶1,灰陶,残长14.1厘米,残宽12厘米,厚0.7厘米(图六,2)。
  绳纹砖泥质灰陶。长方形,一面光素,一面饰有绳纹。标本Y4∶1,长28.3厘米,宽13.7厘米,厚5.6厘米(图六,3)。
  三、结语
  此次发掘的窑址面积虽然不大,但发现的许多遗迹和遗物颇具特点,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该处窑址为半地下式倒焰窑。其形状结构源于战国时期馒头形倒焰窑,窑床呈长方形,出现三个排烟道,其年代明显偏晚,已具有汉代窑址的特征。窑壁上部内收,火膛低于窑床,窑顶已破坏无存,难以看出其全貌。但从该窑址的平面结构观察,类似于西安北郊汉代窑[1]、四川武胜匡家坝汉代窑[2]、新乡北站区前郭柳村汉代窑[3]、贵州沿河洪渡汉代窑址[4]、汉长安城1号窑址[5]、汉长安城23-27号窑址[6]、老河口市柴店岗砖厂汉代窑址[7]、山西夏县师冯汉代窑址[8]以及北京地区发现的多处汉代窑址。从窑内出土的遗物分析,残砖、板瓦、筒瓦的形制、花纹,均与北京其它汉代遗址、墓葬及窑址出土的遗物相同。因此,我们初步认为该窑址的烧造年代应为汉代。(下转68页)(上接31页)
  该处窑址窑内上部填满红烧土块及窑壁残块,并被压在近代地层之下。由此可以推测,原窑壁应高于现存高度。根据窑壁上部逐渐内收的现象分析,该窑顶应为弧形结构。根据窑内所出砖瓦以及窑址四周地层堆积中的遗物分析,这批窑址主要以烧制砖瓦为主,也兼烧一些日常生活所用的陶器,属于民营私窑。窑内及火膛发现的木炭渣及草木灰,为我们了解当时窑址使用的燃料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南苑汉代窑址的发现,对研究这一时期的制陶工艺有着重要作用,为研究北京地区汉代的窑址形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发掘:刘乃涛、刘风亮、董育纲
   执笔:刘乃涛、刘风亮、董育纲
  ————————
  [1]唐金裕:《西安北郊汉代砖瓦窑址》,《考古》1964年4期。
  [2]陈丽琼:《四川武胜匡家坝汉代砖窑试掘》,《考古与文物》1980年2期。
  [3]新乡市文管会:《新乡北站区前郭柳村汉代窑址发掘》,《考古》1989年5期。
  [4]贵州省博物馆考古队:《贵州沿河洪渡汉代窑址试掘》,《考古》1993年9期。
  [5]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城工作队:《汉长安城1号窑址发掘简报》,《考古》1991年1期。
  [6]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城工作队:《汉长安城23-27号窑址发掘简报》,《考古》1994年11期。
  [7]老河口市博物馆:《 老河口市柴店岗砖厂汉代窑址清理简报》,《江汉考古》2004年4期。
  [8]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上海大学历史系,夏县博物馆:《山西夏县师冯汉代窑址发掘简报》,《考古》2010年4期。
  〔责任编辑:张金栋〕
其他文献
[关键词]邯郸市;百家村墓群;汉代墓葬;发掘简报  [摘要]2008年4月-10月,为配合邯郸市人民路西延工程,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对工程涉及的百家村村西区域的1座汉代墓葬进行了发掘,获得一批较为重要的考古资料,为进一步研究邯郸地区汉代贵族墓葬结构、丧葬特点、等级制度及经济文化发展状况提供了实物资料。    2008年4月-10月,为配合邯郸市人民路西延工程,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对工程所涉及的百家村村西区
期刊
【关键词】铜盉;文物保护;青铜器修复  【摘 要】在考古发掘中出土的青铜器,由于受地下埋藏环境的影响,常常会出现锈蚀、扭曲变形或残碎的情况,对其的保护修复则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选用不同的技术处理方法。本文结合一件汉代铜盉的修复保护工作,记述了由工地起取、再到室内科技保护修复的全过程。  我国在配合基本建设考古发掘中,每年都会出土大量珍贵的青铜器文物,其中有不少因地下埋藏环境的影响,出土时器物表面
期刊
【关键词】河北省博物馆;书画展;观众;调查报告  【摘要】2011年,在河北省博物馆举办《赵贵德捐赠绘画作品展》期间,宣教部门组织了一次观众调查,旨在对该展览的相关问题进行摸底,以便为将来更好地举办书画类展览提供借鉴。本文对此次调查的结果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河北省博物馆作为河北省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每年都要举办数个书画展览。书画展览在满足人民艺术追求,提供艺术享受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
期刊
【关键词】北京;密云;西晋墓葬 ;发掘  【摘 要】2011年5月-6月,北京市文物研究所与密云县文物管理所配合密云县果园西路六号用地住宅项目的基本建设,对用地范围内考古勘探发现的两座西晋墓进行了发掘,其中一座保存完整,出土遗物丰富,为北京地区魏晋北朝时期的墓葬增添了新材料,也为同时期的墓葬断代提供了新的依据,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学术意义。  2011年5月28日至6月4日,北京市文物研究所与密云
期刊
张沅先生,祖籍北京市宣武区,出生于湖南沅陵,1951年随父来到邯郸市峰峰矿区。1961年毕业于邢台师范学院,分配在磁县学校任教,后调到磁县文化馆工作。1976年至1977年到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进修班深造一年,自1978年开始走上文物考古工作岗位,曾任邯郸市文物局副局长、市文物保护研究所所长、支部书记,直至2003年正式退休,从事文物工作25个春秋(图一)。    1978年4月,张先生任邯郸地区文
期刊
【关键词】旧石器遗址;泥河湾;遗迹  【摘 要】泥河湾盆地是中国旧石器时代遗址分布非常集中的地区,从1923年至今,已经发现了众多早、中、晚期遗址,出土了丰富的文化遗物和许多重要的遗迹。本文对泥河湾盆地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迹进行梳理与分析,对不同的遗迹进行了分类研究,并提出在发掘中对遗迹现象应予以重视。  如果将1920年法国神甫桑志华在甘肃庆阳地区发现打制石器作为叩开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大门的标志,
期刊
[关键词]南宋;公牍文书;巡辁;收籴制度;食盐运销  [摘要]《舒州无为军都巡检使刘德收籴划一申禀状》收入《宋人佚简》一书,本文对其内容进行了整理、说明,认为应改称《宋绍兴三十二年舒州无为军都巡检使刘德申禀状为收籴诸事》,并就文书作者的官称——巡检,及该文书在研究南宋中期基层经济状况时的价值进行了分析。    由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和上海博物馆共同编纂的《宋人佚简》第5卷公牍部分,收入一件定名为《
期刊
【关键词】北京;大兴康庄;辽代墓葬;发掘  【摘要】2009年9月,北京市文物研究所抢救发掘了北京大兴康庄墓葬一座,出土了瓷器、银器、铜器、木器等随葬品。根据墓葬形制、随葬器物分析,该墓时代为辽代晚期。  康庄辽墓位于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北部,东邻兴业大街,南邻清源西路,北为康庄子村(图一)。2009年9月,为配合北京市大兴区康庄项目经适房地块工程建设,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对该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现将发
期刊
【关键词】热河文庙;历史背景;建筑规模;保护修复    【摘要】热河文庙作为世界文化遗产避暑山庄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皇家寺庙的历史背景及宏大的建筑规模,是集尊孔、教学、藏书三者为一体的清代承德最高学府。对热河文庙进行全面修复,进而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同时全面深入挖掘其历史文化内涵,是深化避暑山庄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始建于康熙时期的避暑山庄是清朝政府的第二个政治活动中心。避暑山庄的肇建及其
期刊
【关键词】宋金元时期;磁州窑;仿烧工艺;品种特点  【摘要】本文以邯郸市峰峰矿区临水三工区窑址和彭城盐店窑址为例,对其中发现的磁州窑仿烧不同窑口的陶瓷产品状况进行了全面考察,并对其所反映的宋金元时期磁州窑的仿烧工艺进行了分析,认为磁州窑的仿烧随时代发展而变换,仿烧品种及技法面向主流产品,既有改良与变通,又有发展与创造,其仿烧工艺的发展对满足大众需求、扩大生产经营范围及发展空间、提高自身工艺技术水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