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一、 表演的意义 (1)激发语文兴趣 首先,我们的教学方式一直以课堂上的“讲———听———练”为基本模式,千篇一律,这种模式有利于老师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方式学生获得的是现成的知识,失去的是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夸大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否定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其次,初中生正处于从儿童期向青年期过渡的年龄阶段。初中阶段丰富的学习内容和活动使他们在视觉、听觉和动觉等方面得到很快地发展。其自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表演的意义
(1)激发语文兴趣
首先,我们的教学方式一直以课堂上的“讲———听———练”为基本模式,千篇一律,这种模式有利于老师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方式学生获得的是现成的知识,失去的是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夸大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否定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其次,初中生正处于从儿童期向青年期过渡的年龄阶段。初中阶段丰富的学习内容和活动使他们在视觉、听觉和动觉等方面得到很快地发展。其自身的好表现欲望也非常强烈。课堂表演正好能满足学生的这一愿望。
再次,表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创设轻松的教学环境, 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将书面文字用身体语言,神情体态,情绪变化再现出来,是必须经过一番想象和联想的。表演中,学生必须运用各种可能运用的感觉器官去充分感知课文,才能对课文的内容、重点语句理解得更为透彻,掌握知识更为深刻。
(2)培养创新能力
表演既源于教材而又不完全依赖于材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上《送元二使安西》这一篇诗歌时,我曾让学生上讲台表演诗歌所体现出来的意境,结果甲组表演增加了一个送银两的情节,乙组添加了一个让对方写书信联系的情节。这两个情节全是学生的再创造,但很符合故事的气氛,有画龙点睛之妙。
(3)提高综合素质
表演是让学生通过体态语言和口头语言以及多感官的相互配合来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让表演获得生动形象的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表演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表现。在学生的表演过程中,敢于上场发表意见,锻炼了胆量;深入理解词语的意义和感情色彩,增强了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把理解和分析的结论说出来,又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表演时需要表情、体态、手势的配合,又提高了表演的艺术;表演时需要与他人配合,培养了协作精神;表演时要展示文中的形象美,这又提高了审美能力;表演时既要忠于原著,又要有所创新,这又培养了创新精神;表演时,面对老师和同学的目光,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与他人协作还要求随机应变和急中生智……
二、表演的主要形式
1、单项表演。即表演既没有情节,又没有多个角色,只是对课文某个词语意思作詮释。如在《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一文中对“贾雨村”几处笑的描写就很值得推敲。第一处在“门子”提醒“雨村”“携手笑道”;第二处在“门子”道完“护官符”之后“笑问门子”;第三处在门子定了计之后“雨村笑道”;三处“笑”让同学表演一番,既对课文熟悉,又把握了人物性格。
2、综合表演。课文表演的部分,内容比较丰富,有不同的角色,有生动的情节,有个性的对话,大多是课文的一个片断或整篇课文。这类综合表演有很高的教学价值,它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组合了各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参与,有着生理感官上的快乐和满足。
3、单组表演。就是教师让几个学生分任课文中的角色,上讲台表演,让全班同学当导演进行指导、评论。 单组表演比较集中,虽然参与表演的同学较少,但全班同学在任导演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指导和评论,间接参与表演,达到同样的教学效果。
4、多组表演。为了克服单组表演直接参与表演的同学较少的缺陷,可以采取多组表演的形式加以弥补;或者在多组表演的基础上,再选出其中的一组作单组表演。 这样,扩大了表演的参与面,有更高的课堂教学效率,深得大家的欢心。
5、个体表演。就是只请一个同学上讲台表演课文片断,请全班同学作评议指导 。
6、群体表演。为了扩大课堂表演的参与面,教师应当设计尽可能让全班学生都能参与表演的教学环节。 这种群体表演,可以扩大演出面,可以调动全班学生的情绪,对调控课
堂气氛起到重要作用。
三、 正确利用表演形式
首先,教师要树立这样一个观念:无论哪种形式表演 ,其目的就是提高课堂效率。切不可为“表演”而表演,而忘记了本课时教学目标和内容。
其次,表演时要控制好课堂节奏,适时引导、指正。由于学生具有很强的参与性,情绪易处于亢奋状态。因此,老师应控制好节奏,切不可形成课堂失控局面。“表演”的目的是让学生全身心投入教学活动,积极自觉地进入学习境界,保证教学能够顺利进行。同时对表演中方法不正确,没有与课堂紧密相连时,应及时引导,或旁敲侧引,或躬亲示范。
再次,表演中,多鼓励,少批评。学生不是专职演员,不可要求过高。不同学生有不同的要求。有的学生只要能再现文中一言一行,体现文章中心,即可见其对文章的理解与掌握,从而掌声鼓励,当堂表扬。对表演好的更应大张旗鼓地表扬。不足之处也应及时指出。这不仅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全面了解,而且培养了他们是非优劣的判断能力。
其他文献
近几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语文教学日益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因此,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拓宽语文阅读教学的新天地迫在眉睫。多年致力于阅读教学研究的我在阅读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在形成有效语文阅读教学方面形成了以下一些见解。 一、确定阅读目标,融合多种能力 阅读教学是一门科学,它要求在一系列
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大事者有三力,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玩强的意志力。初中阶段是学生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对学生进行意志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语文老师更应该利用自己学科的优势,有意识地进行这方面的努力。 一、以名人为榜样,激发培养顽强意志力的动机 青少年时代是崇拜英雄、伟人的时代。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在教学中穿插着讲一些名人故事。我们要把学生对名人的崇拜之情,潜移默化中转化为
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是语文教学中最适合发展学生个性的活动领域。在作文课堂教学中,遵循自主性、活动性、创造性等教育原则,不断挖掘学生内心世界潜藏着的个性的闪光点,启发他们对自身价值的认识,激发潜在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引领学生个性化发展,让他们大胆、自如,有特色、有创意地表达是作文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点。 策略一:转变教师角色定位,盘活个性化积蓄。 生活是五彩缤纷的,它是
教会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语文即是生活,生活即是语文,所以我们主张让学生在生活中汲取语文的营养。关于这方面的话题,大家谈论的也很多。现在我思考的是,如何教会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语文。 有些学生缺少自主意识,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教师与家长的引导尤为重要。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不能是口号,要付出行动才行。翻开我们的教材,可以看到很多设计,把学生引向课外生活,但是这些远远满足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要求。社会
“生命只有一次,安全伴君一生”“安全出口,保持畅通”“地面湿滑,小心摔倒”“垃圾,请丢入垃圾桶”“小草也有生命”“请说普通话,请写规范字”等等。在强调人性化管理,以人为本的今天,我们欣喜的看到了越来越多的温馨提示出现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像春风拂面真正让人倍感温馨舒畅。有了这些温馨提示,违法交通的人少了;有了这些温馨提示,破坏环境的人少了;有了这些温馨提示,社会更加和谐,世界更加美丽。 温馨提示不仅
阅读,并非简单的读书,学生不但要从文章中读出文学,还要读懂人生;不仅要能读各类文章,还要在文章中学会写作。但是残酷的现实警醒我们:学生们早已经习惯了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所以,我认为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自己阅读,找到一种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让学生的阅读有法可依,从而建立起科学的阅读规范。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为此,我向学生提出了在阅读的时候作批注的要求。具
精讲多练作文教学法,是指作文写前指导要少而精,多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与实践的一种作文训练方法。精讲多练的关键是边讲、边练,边练边讲,讲练结合,缩短指导——写作——讲评周期,要当堂作文当堂评,甚至现写现评,一堂多写多评,以说代写,以议代评。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运用精讲多练作文教学法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审题训练 审题是写作的前提,在大作文训练和考试中,很多学生因审题失误,失
一、 爱心———转变差生的首要一环 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更是转变双差生的必要条件。爱可以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可以打开学生心灵深处的枷锁,渗透学生内心世界,以塑造美好的心灵。尤其是对成绩不好、纪律不好的学生。本来他们已被列为了“双差生”,我们作为老师更不能戴有色眼镜去看待他们,挖苦他们;而应主动亲近他们,关心他们,帮他们树立起自信心
怎样才能使文言文教学改变这种局面,使学生从讨厌文言文到喜欢文言文?从畏学文言文到爱学文言文呢?根据本人多年从事初中语文教学的经验,我认为要改变这样的现状,抓好文言文的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讲解文言文的社会功能,让学生领略文言文的魅力 文言文在中华民族文明的传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中华儿女应该继承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语文教学是保持这种传承性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教学中我们
一谈到《三国演义》这部名著,大家一定会想到刘备、诸葛亮、曹操等历史人物。书中,作者把刘备写成仁义、宽厚、忠义的理想君主;把诸葛亮写成贤能之人,智慧的化身,堪称“古今来贤相中第一奇人”;把曹操写成奸诈、阴险、自私的人,堪称“一代奸雄”;把刘禅写成一位昏庸无能,白白断送刘备江山的第一罪人。但事实上,这些人物是否真的如罗贯中所写的那样呢?我的回答是否定的。从总体线索看,罗贯中是根据“尊刘贬曹”这思路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