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动笔墨不读书

来源 :语文周刊·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bo7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并非简单的读书,学生不但要从文章中读出文学,还要读懂人生;不仅要能读各类文章,还要在文章中学会写作。但是残酷的现实警醒我们:学生们早已经习惯了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所以,我认为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自己阅读,找到一种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让学生的阅读有法可依,从而建立起科学的阅读规范。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为此,我向学生提出了在阅读的时候作批注的要求。具体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批注:生字词,句子,主要内容。
  
  一、批注字词
  
  学生在初读文章的时候,随手圈点出自己不认识或者是读不准的生字词,以及搞不清楚含义的词语。在学生读文章之后,可以通过查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自主完成,并在课本上做好记录。当然,在平时的教学中,可能部分学生一旦遇到不会的生字词就会放下课文去查阅工具书,这种现象我们必须予以纠正,因为这大大降低了阅读效率。所以,我们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必须读完文章后,再统一解决字词,读的过程中只要圈出来就可以了。为了容易区别,我们就要求学生在圈字词的时候统一使用括号。在借助工具书解决完字词之后,学生们在自己的小组内交流学到的字词,这样互相补充,学生们的词汇量就更加丰富了。我们常说集体的力量是最大的,但是有时也有集体所无法解决的问题,如果遇到小组内无法解决的字词,那就到了教师应该发挥引导作用的时候了。
  例如《行道树》一文中的“堕落”一词,学生通过查字典得知:“堕落”是“沦落、流落”的意思,如自甘堕落。这个词语本身是一个贬义词,但是文章却是要歌颂行道树的,怎么能用“堕落”呢?于是,我开始引导学生:“行道树现在生活在哪里?”学生异口同声地答道:“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城市。”我又问道:“那么,它的家应该在哪里呢?”学生依然是异口同声地答道:“应该在原始森林里。”话到此时,有些同学就已经明白了:行道树离开家,离开了原始森林,立在城市的飞尘里,生活条件和自身形象是大大跌落了,这难道不就是堕落吗?于是,同学们的脸上露出了会心的微笑。趁热打铁,我让学生们把这个词语圈下来,并在旁边作了批注。
  生字词的准确批注,为二次阅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批注句子
  
  所谓注句子,就是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画出有关句子,并加以批注。要批注的句子大致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注比较重要的句子,另一方面注有疑问的句子。
  何谓比较重要的句子呢?我给学生的范围是:中心句、过渡性的句子、描写性的句子、使用了修辞的句子、使用了特殊表达方式的句子等。学生阅读文章时,只要遇到类似的句子,一定要用直线画下来,并在旁边作批注,在批注中主要注明各种句子的作用。
  例如在《谈生命》一文中,作者在文中把“生命”的概念形象化,“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生命又像一棵小树”。学生就可以把这两个句子画下来,然后在旁边作“注”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揭示了生命的过程。”“他青春生长的力量,终使他穿枝拂叶的挣脱了出来,在烈日下挺立抬头!”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生命力量的冲动和奋进。在《我的叔叔于勒》中,学生很容易找到“父亲的弟弟于勒叔叔,那时候是全家唯一的希望,在这以前则是全家的恐怖”这个过渡句;在《敬业与乐业》中,同学们找到了每一段的中心句;在《背影》中,我引导学生找描写父亲的语句……
  注句子的另一个方面,就是要画出自己有疑问的句子,这些句子可以是学生不理解的句子,也可以是学生有不同见解的句子。对于这样的句子,我要求学生用曲线画出来,并在旁边批注自己的疑问或者是见解。
  例如在学习《变色龙》一文时,学生在看到题目的时候,就问了:“变色龙,不应该是一种动物吗?难道作者要在文中描写这种动物的外貌、形态、生活习惯?”读完文章后,学生恍然大悟:原来作者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把丑陋、善变的奥楚蔑洛夫比作了变色龙。文章就是围绕着他的“变”展开叙述,尖锐辛辣地讽刺了他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丑恶嘴脸。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质量。学生读完文章后,在题目的旁边写下了:“奥楚蔑洛夫一共变化了几次?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呢?”于是,学生又会带着这些问题去再读课文,寻找答案,并提出新的问题。如此一来,我们的学生在自己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可以完成对文本的大部分解读,教师只要稍加点拨,就大功告成。这不仅提高了阅读效率,也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改理念。
  
  三、批注主要内容
  
  学生每读完一篇文章之后,我都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虽然只是短短的一句话,但它在体现学生的语言概括水平的同时,也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
  怎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呢?我沿用了大家都用的老办法,具体内容包括:什么人,做了什么事,为什么要做这件事,结果怎么样。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比较艰难的一段路程,它需要教师和学生同舟共济,坚持不懈。正所谓:厚积薄发,相信学生们本着“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原则,按照“注字词、注句子、注主要内容”的要求,一定会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在写作文时也会“下笔如有神”的。
  
其他文献
“你俩协商一下,今天晚上给人修好眼镜,别耽误王迅明天用!”我用命令的语气说道。真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课间短短十分钟,我班最爱打闹的王斌与张风同学就闹起来,眼见着一副眼镜在他俩的推搡之中掉到了地下,是另一位同学王迅的眼镜,此时真是气不打一处来,于是批评他们俩个不该打闹,还给别人弄坏了东西!他们俩虽然不高兴,但也知道犯了错误,都低着头不吱声,因为张风同学住校,所以修眼镜的任务只好由通校的王斌去做了,
期刊
一、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不断丰富学生的表象积累  1、阅读课文,感知情境。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把阅读的思路和作者的文章创作思路统一起来,并根据文章内容认真地感知文章所再现出来的具体情境,形成“感知———理解———思考———领悟”这一思维过程,并把着力点放在创设画面、感知情境、体味意境上。如在阅读初中七年级语文中《三峡》一文时,就要根据文中所描写的三峡的景象,去感知作者为我们所展示的三峡的一幅幅瑰丽
期刊
“画龙点睛” 法,是古人总结出来的一种极为重要的表意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就是要在文章的关键之处,写几句精粹有力的话,把主题思想明显的表现出来,使全篇文章为之生色、动人。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就是运用“画龙点睛”法极为成功的例子。范仲淹为朋友滕子京所托,写一篇记述岳阳楼的文字。范仲淹欣然应允,并想借这篇《岳阳楼记》把自己的思想信念、处世态度表现出来。写《岳阳楼记》,就要写景色;写个人信念,就要发
期刊
一、理想的课堂,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在《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一文中指出:“他们都善于点燃起学生对自己的学科的热爱的火花,那么在这样的环境中,一定会使每一个儿童的天赋素质得到发展,使他们的爱好、才能、志向、禀赋确立起来。”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也强调:“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 当一个教师意识到这一点时,他就会想方设法地在课堂上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期刊
写作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基本的适应实际需要的书面表达能力的活动。通过写作训练,不仅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发展思维、提高认识、深化阅读、规范口语表达,并能在培养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所以,培养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是写作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那么,写作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
期刊
近几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语文教学日益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因此,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拓宽语文阅读教学的新天地迫在眉睫。多年致力于阅读教学研究的我在阅读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在形成有效语文阅读教学方面形成了以下一些见解。    一、确定阅读目标,融合多种能力    阅读教学是一门科学,它要求在一系列
期刊
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大事者有三力,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玩强的意志力。初中阶段是学生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对学生进行意志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语文老师更应该利用自己学科的优势,有意识地进行这方面的努力。    一、以名人为榜样,激发培养顽强意志力的动机    青少年时代是崇拜英雄、伟人的时代。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在教学中穿插着讲一些名人故事。我们要把学生对名人的崇拜之情,潜移默化中转化为
期刊
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是语文教学中最适合发展学生个性的活动领域。在作文课堂教学中,遵循自主性、活动性、创造性等教育原则,不断挖掘学生内心世界潜藏着的个性的闪光点,启发他们对自身价值的认识,激发潜在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引领学生个性化发展,让他们大胆、自如,有特色、有创意地表达是作文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点。    策略一:转变教师角色定位,盘活个性化积蓄。    生活是五彩缤纷的,它是
期刊
教会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语文即是生活,生活即是语文,所以我们主张让学生在生活中汲取语文的营养。关于这方面的话题,大家谈论的也很多。现在我思考的是,如何教会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语文。  有些学生缺少自主意识,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教师与家长的引导尤为重要。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不能是口号,要付出行动才行。翻开我们的教材,可以看到很多设计,把学生引向课外生活,但是这些远远满足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要求。社会
期刊
“生命只有一次,安全伴君一生”“安全出口,保持畅通”“地面湿滑,小心摔倒”“垃圾,请丢入垃圾桶”“小草也有生命”“请说普通话,请写规范字”等等。在强调人性化管理,以人为本的今天,我们欣喜的看到了越来越多的温馨提示出现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像春风拂面真正让人倍感温馨舒畅。有了这些温馨提示,违法交通的人少了;有了这些温馨提示,破坏环境的人少了;有了这些温馨提示,社会更加和谐,世界更加美丽。  温馨提示不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