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震之死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tou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评论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网络作协理事,广东第九次作代会代表。结集出版散文集花城系列。
  一
  公元124年,洛阳夕阳亭。
  杨震被免去太尉之职,赶出首都,贬回华阴老家。走到洛阳城西,他悲愤地对儿子及随行人员说:“尽职而死,是士大夫的本分。我蒙厚恩,身居高位,痛恨奸臣狡狯而不能除,厌恶后宫作乱却不能禁,还有什么面目活在世上呢?”说罢,饮鸩身亡,享年七十。
  悲愤激昂,视死如归!一代忠臣志不能伸,以身殉国。史书上的记载合乎常理。但我总觉得,先生似乎不应该是这么个死法,怎么会是自杀呢?
  当汉安帝的奶妈得到皇帝万般宠信,与宦官沆瀣一气,恃宠骄横,干预朝政;当奶妈的女儿肆无忌惮地出入皇宫,从事奸恶勾当的时候,杨震上书:奶娘王圣,遇到千载难逢的机会,有幸奉养陛下。虽然有侍奉之劳,但对她的赏赐已经超过了她应得的回报。她却不知道克制,不断干预行政事务,使国家混乱,朝廷受害。请陛下下令奶妈迁出皇宫,住在宫外。陛下也应该断绝跟她女儿之间的来往。这样朝廷上下都会赞扬。汉安帝不但没听,反而把他的奏章拿给奶妈等人传看。一帮人对杨震恨之入骨。——先生上书的时候,难道不知道会得罪皇帝以及他身边的一帮小人,因而可能引来杀身之祸吗?但他义无反顾!
  当皇帝身边的侍奉宦官樊丰等人,假传圣旨,私提国库钱粮,大肆兴建私宅,比富斗阔,搞得京师乌烟瘴气,人声鼎沸时,杨震再次上书:我作为皇帝身边的最高辅佐,不能够使风调雨顺。去年年底,京师地震,这正是您最亲近的宦官幸臣胡作非为的反应。陛下对自己十分节俭,而那些受到恩宠的人却不能跟主上同心,反而玩弄权势,炫耀富贵。大地震动,正由于此。盼望陛下舍弃骄奢不法的臣僚,回报上天的警告。皇帝照样不理。——抨击这些皇帝须臾离不开的一伙宦官头子,先生难道不怕被构织陷害,大祸临头吗?但他依然大义凛然!
  当安帝的舅舅耿宝,推荐皇帝身边侍奉宦官李闰的兄长为官时,杨震认为人不配位,拒不录用。耿宝无奈亲自拜访杨震说:“李闰深受倚重,皇上有意请他老兄当官。我只不过是传达一下皇上的意思而已。”杨震正色道:“如果真是皇上想提拔,就应该让有关部门发来文书。”硬是顶住不办。耿宝恼羞成怒;皇后的哥哥、首都洛阳警备总司令闫显也向杨震推荐亲友,杨震同样不予接受。与此相反的是,大司空一听到这样的消息,认为是讨好皇上的绝好机会,立即把上述二人征召到洛阳当官。两相比较,皇帝身边的人对杨震恨得咬牙切齿。
  一个是皇帝的舅舅,一个是皇后的哥哥,杨震对这些权贵一点面子都不给,难道心里一点惧怕都没有吗?为了国家利益,为了心中公义,先生豁出去了。
  人生自古谁无死。先生孤身与恶势力抗争,一而再,再而三,毫不妥协。功名利禄置之度外,生命安危置之度外,甚至子孙后代置之度外。罢官,贬迁,杀头,那就来吧!这个不顾生死的倔老头啊,一如黄土高原上的白杨树,傲然直立,高大挺拔。你可以挖掉它,锯断它,可就是没有办法折弯它。这样的人会自杀吗?
  想起后世的文天祥。两人同样都是宰(丞)相,同样以身殉国,南宋灭亡,忽必烈敬重文天祥,一心想招降他。软硬各种手段使尽之后,搬出已经降元的宋恭帝劝降。文天祥让昔日的主子坐好,拜了几拜,痛哭流涕,使得宋恭帝无话可说,怏怏而去。这真是令人震惊!你不是忠君吗?你的皇帝都投降了,连皇帝的劝说也不听吗?由此我们知道:古代君子坚持心中的道义,比地更大,比天更高,比君王更神圣。杨震亦是!这种心中定力如山,正义如天的人,他会自杀吗?
  不是自杀,那就是他杀。善良的人永远想不到恶人残暴的程度。杨震被罢了官还不算,还要赶出首都;赶出首都还不算,还要消灭肉身;消灭肉身还不算,还要停尸路旁,毁名天下。一代忠烈,就这样被害后,不准回葬故里,棺椁停放陕州崤函古道旁,风吹雨淋。儿子们罚做苦役,在驿站当差传信。黄钟毁弃,瓦釜雷鸣。一人受辱,天下蒙羞!
  二
  其实杨震是个学者。
  杨震祖籍弘农华阴,早年丧父,家道中落。贫穷时租地种植,勉强维持母子生活。那时就铁骨铮铮,不肯接受别人的帮助。
  但他主要的身份还是一个学者。他继承家族优良传统,少年时就勤奋好学,博览群书。父亲临终时告诉他:湖县皇天塬的山洞里,有老祖宗秘藏的经书。你要把它校对出来,传扬出去,有益天下。于是,杨震来到湖县,搜求经书,精读细研,并且很快触类旁通。他寻拜名师,孜孜求学,对各种能接触到的学问都做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学问家。二十岁后,广招门徒,开馆授书。学生前后相加超过三千人。他的学生当然不是从幼儿园启蒙开始,很多人本来就是当地的名流,跟杨震学习研讨后,学问精进,走向全国各地,成为栋梁之才。我国历史上,学生超过三千人的教育家第一人是孔子。杨震由于住在函谷关以西,因此被称为“关西孔子”,名重一时。先生校书、读书、教書孜孜不倦,乐在其中。别人劝他趁年轻出仕做官,他却不改其志。直到五十岁那年,由于名声太大,被大将军邓骘征召举荐,这才告别家乡,走向了仕途。历任荆州刺史、东莱太守等职,后来入朝,一直做到司徒、太尉。
  五十岁在那个时代,是一个进入老年的年龄了。这官该怎么做呢?杨震以“清白吏”自许。他为自己规定,在官场“不受私谒”,就是不私下会见求见者,以杜绝见不得人的不正之风发生。他在作涿郡太守时,子孙吃饭是粗茶淡饭,出行是安步当车。老朋友看不过去了,劝他即使不为自己考虑,也该为子孙置办一些私产。他坚定地回答:“让后世认为他们是清白官员的子孙,以清白名声传给他们,不也是一份很好的家产吗?”哦,这就是了:清白,不仅是先生为官时时坚守的外在规矩,而且根本就是孜孜以求的内心目标。给子孙的遗产,可以是物质,可以是金钱,但最好的是清白美好的家风。先生自廉自守,坚如磐石,什么能动摇他发自心底的清白呢!
  当然,最有名的还是那个“暮夜却金”的故事。杨震调任东莱太守时,路过山东昌邑。昌邑县令王密正是他先前举荐的荆州茂(秀)才。故人相见,自然十分高兴,一直谈到深夜。王密拿出十斤黄金要送给恩人,表示感谢。杨震大惊:“我们是老朋友了。我了解你,你怎么不了解我呢?”王密说,“这是深夜,没有人会知道。”杨震严厉地说:“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会没有人知道呢?”王密很惭愧,抱金而去。这“四知”掷地有声,传扬千年。先生内心坚守的做人准则感天动地。慎“独”,慎“微”,不取不义之财,不做贪腐之人,这在先生本是天经地义的啊!何论人前人后!细细想来,那王密只是知恩图报,并没有进一步的要求。但还是被严词拒绝了。你有你的人情,我有我的原则。这人,做得通体闪光!德国哲学家康德的墓碑上刻着:在这个世界上,有两样东西值得我们仰望终生:一是我们头顶上璀璨的星空,二是人们心中高尚的道德律。杨震,当得起这著名的墓志铭。生命,可以如此高贵!   读着这个故事,我们感动的同时,当然还会有另一个疑问:既然是“天知,神知,我知,你知”,那究竟是谁说出去了呢?不然怎么会言之凿凿地记载在历史书中,传之后世呢?杨震绝不可能向人炫耀,那就只有王密。如果推理的逻辑成立,这王密也有很值得肯定的地方:首先是有恩知报,尽管做法有点丑陋;其次是抱愧自惭,知错能改;最后是不怕露丑,敢将真相告知天下。果如此,我们也向王密先生致意。反过来更进一步证明,杨震当年的推荐没有错!
  三
  天理昭昭!
  公元125年,即杨震死后第二年,新皇帝即位,先前陷害杨震的朝中权贵一一被清理。报应来得如此之快,令人一下子不能适应。“眼看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它楼塌了。”先生一案得以平反。朝廷用三公礼仪,改葬杨震于华阴潼亭,隆重纪念。据说下葬时,有大鸟盘旋悲鸣,泪落湿地,葬后飞去。
  从杨震开始,弘农杨氏一天天根深叶茂。在东汉后期的八十多年里,杨震及其儿子、孙子、曾孙相继官至太尉,“四世三公”。弘农杨氏从而成为显赫的名门望族。到了隋代,杨姓成了“国姓”。唐代杨家出了十一位宰相。由于杨氏家学源远流长,人才太多,唐朝皇帝不得不下令适当控制其家族科举入仕的人数,以便给别人一点机会。真个是“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不去一一罗列弘农杨氏历代杰出的人才了,就从杨震的下一代说起吧。
  杨震的中子杨秉做官时,像父亲一样清廉。“计日受俸,余禄不入私门”,世所罕见。像杨震的“四知”那样,他有“三不惑”。即不惑于酒,不惑于色,不惑于钱财。一生三次被贬,四次复出。生活困顿时,每天只吃一顿饭,也不肯接受救助。当太尉时,大力整肃贪腐,改革弊政,一次就惩治五十多人,“天下莫不肃然”。俨然乃父之风!
  杨秉的儿子杨赐,历任司徒、太尉。位列三公,却经常“切谏忤旨”,不怕挑皇上的毛病。每次议论朝政,抨击时弊,总是激昂慷慨,不顧利害。汉灵帝想在洛阳城南新建一座皇家园林,杨赐认为毁坏肥沃的农田,再建游玩之地,纯属劳民伤财。犯颜直谏,极力阻止。
  杨赐的儿子杨彪在朝为官,正值天下纷争,汉室飘摇之时。朝廷的很多人都在打自己的小算盘,明哲保身。由于关东动乱,相国董卓欲迁都关中,事关重大。王公大臣忌惮董卓残暴,“无敢言者”。时任司徒的杨彪偏不信邪,在辩论时激烈反对,被免官也在所不惜!这老杨家的人啊,一个个活脱脱杨震再世!
  汉灵帝曾感慨地对杨震的长门曾孙说过:“你脖子硬直,不肯低头弯曲,真正是杨震的子孙,死了之后,也会把大鸟招致到墓前啊!”
  责任编辑    杨   枥
其他文献
我在岸边等待  湖心岛正在下沉  稀落的云团缓缓游过  瘦狮从林中走出  踏过断木、沙土  在巨大的坟墓旁停止  我们开始对峙  面朝着湖面,闭口不言  守候着各自的巢穴  以红杏之名  看不清的舞蹈里  根须阻止泥土愈合  微微晃动的肉体  屈从,犹豫  看清的事物带着骗局  风、光、温和热都不可捉摸  要丢下一颗石子  才能懂井的幽深  当众人惊呼起  闭敛吧,可耻的花树  熄灭的花裙,也使人
期刊
收割完庄稼的田原,空旷、规整,裸露出生命的底色。没有农作物的覆盖,便能清晰地看见走向有序的地埂和自然分割的田块。它们几乎是由几何元素构建而成,点、线、面之间,蕴含着彼此的逻辑关系。远远望去,像一本摊开的几何辞典。  这是有着历史内涵的书页。或许,这些线性、平面的、立体的几何图形,是先民从《氾胜之书》《齐民要术》《农政全书》的古籍里移植的。  庄稼已被拉到了村口的晒场上。稻堆,草垛,同样也是几何图形
期刊
在雪地里烤红薯,一直是我的最爱。那时,我和父亲还住在遥远的颍河镇。  待我人到中年,读到了徐则臣的《如果大雪封门》,就感觉格外喜欢和亲切。冰雪世界,清洁、安宁、饱满、祥和。他笔下的大雪可以制造平等、制造温暖、制造熟悉的亲人还有理想。  在颍河镇,每当大雪来临,父亲就会取出收藏一年的棉衣,把我塞到厚厚的棉衣里,让我变得异常笨拙。然后,在冰天雪地的大平原上,你准会看到两个臃肿的身影在忙得不亦乐乎。那是
期刊
北方的秋天,陡得跟搭了过山车似的,日历刚翻到秋季,昨天还热汗涔涔的后脑勺,今天一早便凉飕飕了。奇韧峭拔的太行山,只在坚韧的山体的上部,覆盖了莽莽苍苍的植被。此时,黄连木、五角枫、黄栌、鸡爪槭,陆陆续续晾出一树一树黄的红的叶子,点缀在波涛一般的山峦绿树中,踞守在太行山寸草不生的垂直断崖上。  当地人说,你来早了,要是再晚半个月,漫山遍野的红叶绚烂如花,在北方苍凉辽远的蓝天白云映衬下,尤其的大气磅礴。
期刊
2007年的冬天,我生了一场病,当时那个医生给了我一个不甚明朗的诊断结果,以至于出院后,我怀疑自己的日子可能没有几天了。回望自己走过的路,想起一些人和事,想起了童年岁月的那个小男孩。记得五六岁时,我还想着将来长大了,我俩成一家多好啊。然而,他至今也不知道我曾经的这个想法。  他叫艳丽一一他爸妈给取的小名。他长得很帅,不对,那时候还不知道这个词,我只知道那叫好看。他长得真像个女孩子,面容清秀,眼睛很
期刊
“谁干的?”  正午,生产队长端着红薯蒜面条,气呼呼地走到当街,两腿岔开,双脚站定,左手端着饭碗,右手的筷子头夹着一粒弹子儿,举到头顶,口里喷出一团火来,“老子刚盛上一碗饭,弹子儿就落到我碗里!出来,看我不把你腿打折!”  我忙把弹弓塞到背后,扯一把背心盖住。队长的目光像剃须刀从左脸到右脸一下子刮过,随后径直朝我走过来。我屏住呼吸,只感到一尊高大壮硕的铁塔矗在我的跟前。  “接住!”队长把沉甸甸的
期刊
我小时候惯看被面上的牡丹,虽然正是喜欢热闹的年纪,但那被面花花绿绿的绕不到头,一朵花恨不得比脸盆还大,热闹是热闹,但是透着俗,叫人目眩头疼,不愿亲近。再后来看图画里的牡丹,只觉得那图画团团簇簇的扯不到边,红橙黄紫,恨不得用盡所有的颜料,叫人心里发慌,喘不过气来,艳是艳,但还是透着俗,依然无法十分亲近。  看花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要拍照。可蹲下站起凑近退后,变换很多角度,却发现镜头里的牡丹始终不及眼前所
期刊
赵海萍,生于1980年,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文学院第十三届签约作家,鲁迅文学院河北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有作品发表于《四川文学》《星火》《阳光》《滇池》《红豆》《散文百家》《陕西文学》《诗选刊》《当代人》等刊,出版有长篇小说《渐入佳境》。散文《我的母亲》入选2017年度河北散文排行榜。  此刻,我将一副慵懒而虚空的身子倾斜在两个月前新置的老榆木书桌上,而我那颗任由蛋花卷短发斜行横陈的脑袋,则压
期刊
贾颖,1998年生,周口市人,现为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学生。作品散见于《信阳晚报》《大观》《躬耕》等报刊。  一  在沈河镇,我找到了七年前的她,那个我丢失在婚姻里的恋人。  我的夜晚有时平淡,有时销魂,实在无聊,便与身边的女人完成一些轻描淡写的肢体动作,然后畅快地睡一觉。但是数月来,我似乎已经麻木了这种催眠方式,常常把自己弄得疲惫至极,却也躲不了彻夜失眠,像是对药物产生了抗体,也或许,是药不对症。
期刊
万有文,甘肃高台县人,出生于1981年,中国诗歌学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曾用笔名阿文、万禹等,作品见《诗刊》《星星》《阳光》《延河》《飞天》《四川文学》《散文选刊》《诗选刊》《诗歌月刊》《芒种》《诗林》《鹿鸣》《石油文学》《牡丹》《短篇小说》等报刊,已出版诗集《故地》《月照河西》。  一片透明的湖,一片波光潋滟的湖,一片让我们记忆犹新的湖。一片湖让我们抚摸了百遍像一片月光一样盛放在我们的心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