拇指对掌功能重建术的改进

来源 :中华手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2729394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89年8月,我们对Brand法拇指对掌功能重建术及津下改良法作了进一步改进并临床应用13例,效果满意。改进要点是将移位腱分成二束,一束固定至掌指关节近侧拇长伸肌腱,另一束固定至拇近节指骨中央桡背侧。本法的优点是拇对掌及旋前功能确实;增强掌指关节的稳定性,减少“鹅颈畸形”的发生率;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拇对掌功能障碍。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本文描述了功能位与生理位在临床上的意义。复习了手指掌指关节和近侧指间关节的解剖学及实验动力学特征。指出手指的生理位就是掌指关节屈曲90°,指间关节伸直位。并对指骨骨折,掌骨颈骨折以及神经肌腱断裂修复术后的外固定位置进行了描述,并强调外固定物的外形必需与肢体的位置保持一致。
我们自1987年5月至1991年7月应用带蒂髂腹沟骨皮瓣,急诊手术时再造拇指6例,均取得成功,效果满意。对髂腹股沟骨皮瓣的手术设计、临床解剖及手术体会,作了较详细的描述和讨论。
期刊
期刊
期刊
自1990年6月~1992年12月,对102例断指再植病人同时进行了血液凝固和抗凝血两个系统有关项目的测定,以及血液流变学的检查。发现在再植成活组两个系统功能均轻度下降,仍保持动态平衡状态。而再植失败组凝血系统活性增强,抗凝血系统活力明显下降,血液处于高粘度状态,易发生血栓,导致失败。研究结果提示断指再植术后血小板计数、血小板粘附性试验增高的病人应密切观察,并尽早的使用较强的抗凝血药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