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德育教育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尤其是在如今科技发展、信息自由化的时代下,德育教育问题亟需解決。文章以情境为依托、以问题为导向、以史料为基本,结合具体课例,探寻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途径。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历史;德育渗透
育人先育德。德育教育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课程改革中的德育教育是新时代、新形势下的必然要求。历史是德育的内涵和载体。高中历史学科包含丰富的德育思想和德育资源。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基本理念中,对高中历史德育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使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文章基于课程改革理念和方案,以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一课为例,结合高中历史实践教学经验,探究高中历史德育渗透的可行途径。
一、以情境为依托,让德育真实化
历史作为一门典型的人文学科,对于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历史毕竟是发生在过去的事情,在课堂教学中难免存在时代隔阂感,导致通过教师单一的讲授无法使学生生成情感与认识,限制了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弥补单一讲授的不足,以情感道德的生成代替灌输式教学,落实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通过创设历史情境,使学生在融入历史氛围、与历史人物相伴而行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德育教育。例如,在教学“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选取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相关史料、图片、视频等材料,创设真实情境展示这一时期在长期动乱与短暂和平共存下的社会情形:百姓的悲惨生活、民族的融合、文化的交融,以及最后走向统一的必然趋势等。通过感受到当时的时代演变,认识到民族团结对国家统一的重要作用——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学生感悟的基础上,教师因势利导、循循善诱、逐渐升华,在有形与无形中渗透、强化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和爱国主义观念。
二、以问题为导向,让德育方向化
高中生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快速成长时期,思维活跃,具有发散性和延伸性,导致学生虽然渴求知识,但是有时无法集中思维。因此,在渗透德育教育时,教师可以以问题为导向,既要让学生发挥思维的活跃性,积极投入情境中感悟历史,又要让问题聚合学生的思维,让德育渗透走“正”不跑偏。教师在以问题为导向的同时,必须注意不能用问题束缚住学生,进行硬性的德育教育,让学生被动“学”到德育,而不是主动“悟”到德育,因此,巧妙委婉的问题设计是渗透德育的关键。例如,在教学“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一课时,在结合文字、图片、视频创设的真实情境中,学生逐渐融入当时的历史氛围,此时教师提出以下两个问题进行德育渗透。
问题1:如果你是当时的少数民族百姓,你会希望统治者如何对待自己?会采取哪些措施?
问题2:如果你是完成统一的统治者,你会如何对待国境内的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百姓?
两个问题分别站在少数民族百姓和统治者的不同角度,在问题中引导学生换位思考,阐述历史解释,使学生认识到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是国家统一的必要条件,认识到国家发展稳定离不开民族团结,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和爱国主义观念。历史学科德育渗透重在引导学生形成独立的认知和感受,对历史现象有自己的解释。通过导向性问题的提出,代替传统教学中教师提问“获得了哪些启示”“收获哪些教训”的生硬式德育教育,让德育教育渗透既悄无声息又走在正确的方向上。
三、以史料为基本,让德育深入化
情境的依托、问题的导向都需要建立在史料的基础上。如果学生对历史现象和问题的认识脱离了史料,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样,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必须借助学生对史料的认识和分析,只有通过实证探讨真实问题,以史料为依据形成独特见解,才能实现德育教育渗透的深入化。同时,德育渗透还体现在分析史料的能力中,通过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实现能力与德育的有机结合。例如,在教学“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一课时,教师通过呈现《魏书》中记载的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史料,让学生阅读分析,了解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政策实行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认识到统治者对民族团结的重视及民族团结对国家统一和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而形成学生的德育认识,即了解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中华民族的形成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中华民族文明是各个民族交流融合的共同成果,维护民族团结是每名学生的义务和责任。
四、结束语
中学生易于接触多元化信息,但是由于尚未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容易导致受到不良信息误导走向歧途。因此,新时代下的德育教育必须着重于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实现德育渗透是推动素质教育、培养综合素质人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渠道,但是如何进一步推动新时代下高中历史的德育渗透仍需不断探索和加强实践。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历史;德育渗透
育人先育德。德育教育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课程改革中的德育教育是新时代、新形势下的必然要求。历史是德育的内涵和载体。高中历史学科包含丰富的德育思想和德育资源。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基本理念中,对高中历史德育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使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文章基于课程改革理念和方案,以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一课为例,结合高中历史实践教学经验,探究高中历史德育渗透的可行途径。
一、以情境为依托,让德育真实化
历史作为一门典型的人文学科,对于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历史毕竟是发生在过去的事情,在课堂教学中难免存在时代隔阂感,导致通过教师单一的讲授无法使学生生成情感与认识,限制了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弥补单一讲授的不足,以情感道德的生成代替灌输式教学,落实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通过创设历史情境,使学生在融入历史氛围、与历史人物相伴而行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德育教育。例如,在教学“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选取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相关史料、图片、视频等材料,创设真实情境展示这一时期在长期动乱与短暂和平共存下的社会情形:百姓的悲惨生活、民族的融合、文化的交融,以及最后走向统一的必然趋势等。通过感受到当时的时代演变,认识到民族团结对国家统一的重要作用——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学生感悟的基础上,教师因势利导、循循善诱、逐渐升华,在有形与无形中渗透、强化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和爱国主义观念。
二、以问题为导向,让德育方向化
高中生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快速成长时期,思维活跃,具有发散性和延伸性,导致学生虽然渴求知识,但是有时无法集中思维。因此,在渗透德育教育时,教师可以以问题为导向,既要让学生发挥思维的活跃性,积极投入情境中感悟历史,又要让问题聚合学生的思维,让德育渗透走“正”不跑偏。教师在以问题为导向的同时,必须注意不能用问题束缚住学生,进行硬性的德育教育,让学生被动“学”到德育,而不是主动“悟”到德育,因此,巧妙委婉的问题设计是渗透德育的关键。例如,在教学“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一课时,在结合文字、图片、视频创设的真实情境中,学生逐渐融入当时的历史氛围,此时教师提出以下两个问题进行德育渗透。
问题1:如果你是当时的少数民族百姓,你会希望统治者如何对待自己?会采取哪些措施?
问题2:如果你是完成统一的统治者,你会如何对待国境内的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百姓?
两个问题分别站在少数民族百姓和统治者的不同角度,在问题中引导学生换位思考,阐述历史解释,使学生认识到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是国家统一的必要条件,认识到国家发展稳定离不开民族团结,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和爱国主义观念。历史学科德育渗透重在引导学生形成独立的认知和感受,对历史现象有自己的解释。通过导向性问题的提出,代替传统教学中教师提问“获得了哪些启示”“收获哪些教训”的生硬式德育教育,让德育教育渗透既悄无声息又走在正确的方向上。
三、以史料为基本,让德育深入化
情境的依托、问题的导向都需要建立在史料的基础上。如果学生对历史现象和问题的认识脱离了史料,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样,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必须借助学生对史料的认识和分析,只有通过实证探讨真实问题,以史料为依据形成独特见解,才能实现德育教育渗透的深入化。同时,德育渗透还体现在分析史料的能力中,通过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实现能力与德育的有机结合。例如,在教学“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一课时,教师通过呈现《魏书》中记载的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史料,让学生阅读分析,了解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政策实行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认识到统治者对民族团结的重视及民族团结对国家统一和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而形成学生的德育认识,即了解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中华民族的形成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中华民族文明是各个民族交流融合的共同成果,维护民族团结是每名学生的义务和责任。
四、结束语
中学生易于接触多元化信息,但是由于尚未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容易导致受到不良信息误导走向歧途。因此,新时代下的德育教育必须着重于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实现德育渗透是推动素质教育、培养综合素质人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渠道,但是如何进一步推动新时代下高中历史的德育渗透仍需不断探索和加强实践。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