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如何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来源 :金色年华·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nf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语言文字的同时,必须结合课文内在的思想感情,挖掘教材的育人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语文教学的自身特点要求教师把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情操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之中,使学生在德智两方面均得到发展。
  一、实现“文与道”的统一与共进
  语文教材是按照语文知能训练的需要编排的,这其中的德育因素与整个学校德育的序列先后不一致,深浅亦不同,因此给语文德育的实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教师要把握德育大纲,熟悉《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明白各学段各年级的德育任务,理清各段各级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从宏观上具备驾驭语文教材德育因素的能力,才能在课堂四十五分钟里进行渗透。老师备课时要多角度思考,在备教材的同时要备德育目标,根据课文实际寻找二者渗透的最佳结合点。这个结合点可能是开篇导语,通过导语使学生具备理解课文的感情基础,使教学事半功倍。有的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经历有特定的历史因素,它们也是很好的德育素材,要让学生了解。美国教育家爱默生说:“一个感人的故事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一种哲理的智慧可以改变千万人的命运。”我们也要通过故事情节教育学生。如学习《登上地球之颠》这篇课文时,中国登山健儿们书写世界登山史的新记录的故事,正是教师向学生进行意志品质、团结合作和自我牺牲精神教育的好时机。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也有很好的品德示范作用;都德的《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就是一个爱国主义好榜样;《音乐巨人贝多芬》能激发学生追求自己的理想,与苦难和困难作不屈不挠的斗争。对于有的文章,可在分析教材这一环节诱导学生去发现真知,感悟其中的人生哲理和道德规范。如《俭以养德》这样的议论文,只要把文章分析透了,学生就明白了节俭的意义,德育教育就渗透在里面了。还有一些说明文,如《中国石拱桥》,学习时教师可以问问,中国石拱桥历史如此悠久,结构如此坚固,这说明了什么?自然就激起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总之,中学语文教材中可作为德育教育素材的内容比比皆是,教师只要善于抓住时机,完全可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二、实现“阅与感”的统一与共进
  教师要利用课外阅读实施德育教育。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当然,书有良莠之分,不能不加选择地让学生去读,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给予引导,同时加强阅读指导,教给他们读书方法,使阅读收到实效。例如针对有些学生沉迷于某些谈情说爱的言情小说的情况,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一些文艺理论书籍,引导学生了解任何作品中人物的悲欢离合,总是离不开时代特点的,并且教育学生在阅读文艺作品时不能片面追求情节的曲折离奇,更重要的是要掌握作品的思想内容,看到它的社会意义,从中受到有益的感染。一本好书相当于一位良师益友,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成绩,而且还培养刻苦学习、战胜困难的奋斗精神,所以应该鼓励学生订阅书刊杂志,使学生扩大视野,提高思想觉悟。
  三、实现“句与悟”的统一与共进
  在初中教材中,有许多古今中外、历久不衰的格言或名句,不论诗词、散文或小说,都是古今中外的名篇,不仅有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出类拔萃的文学特色,而且往往含有一些文情并茂、短小精悍、意味隽永的名言名句。有些课文的思想内容,有时就是通过其中的一段话来体现的。对于这些闪烁着思想光芒的句子,我们应紧紧抓住,围绕课文提供的语言材料和中心,加以重点分析和讲解。例如讲解《岳阳楼记》,不仅要让学生领略作者对洞庭景色的出色描写,同时也要让他们铭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名句,理解范仲淹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宽阔胸怀。讲解鲁迅小说《故乡》,不仅要分析闰土的艺术形象,同时也要学生理解和背诵最后的句子:“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鼓励学生:在未来的生活道路上,应有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精神。讲解《生命的意义》时,不仅要让学生体会到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同时也要让学生感悟到生命的神圣,要珍惜生命,让生命放射光芒。小说主人公保尔那段“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的至理名言,最集中地体现和概括了他为全人类利益而生存的博大的人生态度和崇高的献身精神,不仅影响了整整几代人,而且会永久地流传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由于作品中的名言警句具有言简意赅的特点,学生易记、易背,把它抽出来重点讲解,这对学生思想健康成长,无疑是注入了有益的营养。
  四、实现“乐与思”的统一与共进
  教师还要利用传统节日这一契机,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人文教育。清明到来之时,给学生讲述清明节的来历及其意义。让学生明白,古往今来,凡是对人民作出过贡献,做过一些有益的事的人,都值得我们的怀念。作为人,我们要做到不忘先辈,不忘祖宗。鼓励学生立志为家庭,为家族,为国家争光,为社会做出贡献。中秋来临之时,可以结合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给学生讲述盍家团圆,家庭的温馨是我们的美好愿望,也是作为人的美好生活的一部分。激发学生爱家人,爱家,爱国,爱和平的美好情操。
  “诗言志”“言为心声”文以载道文道统一是语文教学的自身要求。语文教学的自身特点要求教师把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情操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之中,使学生在德智两方面均得到发展。凡是教学内容本身具有思想教育因素,有利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有助于学生学习怎样做人的,都是语文学科思想教育的内容。只要教师用故事中的人物的高尚品德来感染学生,用文章所体现的积极内容来陶冶学生。并且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来言传身教,用周围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来点化学生。使学生在学习课文过程中有所感悟,在感悟中思想感情有所升华,实现语文能力和思想感情的共同提高。
其他文献
【摘要】学习兴趣,是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能力,并与肯定的情绪色彩相联系的积极的意识倾向,是培养学生学习热情、产生内在动力的关键,是学好数学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习兴趣;策略;方法  兴趣是个体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高中数学学科中的许多内容需要学生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学习和复习以做到熟记于心,灵
期刊
【摘要】语文教学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把学生引入问题的天地,这就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学生各抒己见,听、说、读、写、思的能力就会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了。  【关键词】敢问;愿问;能问;善问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最能调动学生读书、思索、答问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质疑,也最能发现学生不懂或不太懂的字、词、句、段,以便教师给予有的放矢
期刊
【摘要】2003年我国制定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这引领我们数学进入一个新型的教育时代。教学内容的调整,学习思想、能力的促进,数学观的更新,这就要求老师要从独特的角度,运用新颖的教育方法,结合先进的教育工具,采取科学的教育模式,带领我们广大学生走进数学的殿堂。培养出有逻辑、有思想、有创新意识、有独自思考能力的人才。很多老师上课千篇一律,模式从未改变,所谓是换汤不换药,因此学生觉得数学很枯燥、乏味,
期刊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巧妙设疑,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使他们主动地探究和发现问题,形成创新能力。正如古人所说:“于不疑处设疑,方是进矣。”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和动力,课堂提问是传播知识、训练思维的有效途径。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有利于形成浓厚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效益。可以说,要实现“有效课
期刊
激情是强烈的、爆发的、短暂的情感状态。在这一状态中,人体有强烈的内部变化和明显的外部表现。强烈的内部变化来自于大脑神经高度兴奋,此时,思维敏捷,思路流畅,情感丰富。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喜怒哀乐是情感的表露。儿童少年的情感易激动,易联想,易变化,常常会产生激情。如:一场比赛、一场争论、一条令人振奋的消息、一次挫折教训,都会使学生产生丰富的情感,自觉不自觉地进入激情状态。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掌握学生的激情
期刊
创造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人人是创造之人”,他的经典创造名言,名不虚传。新课程教学也把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核心内容。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实施创新教育,既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也是其重点。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呢?  一、更新教学观念  传统教育极大地压抑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多向发散,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受到扼杀。现行
期刊
素质教育的精华是培养创新能力,通过中国学生、美国学生的比较研究得出,中国的基础教育成绩显著,美国的创新教育成果胜过中国。青少年学生的创新能力来于何处,应该来源于对知识感兴趣,积极主动地学, 敢于怀疑,敢于探索的精神,这些是创新能力的基础。现实生活中有些学生学习成绩突出,颇令人钦佩,但是日后却无所建树,而一些成绩平平,甚至被教师认为前途无望的学生在工作中却事业有成,两者的区别在于是否能创造性地运用所
期刊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明确提出:“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现在就要启动新课程、新教材,全面进入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生物学科是自然科学课程,在培养学生科学素质方面担负着不可推卸的重要任务。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搞好创新教育,这就为广大生物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更新教育观念  观念决定行动,为此,必须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更新教育观念。生物教师应树立创新教育理
期刊
现在,新课程改革正在全面展开。新课程的内容和理念正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印证和升华。那么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观念来指导、统领我们的课堂教学呢?这是需要我们大家共同探讨的问题。  课程的内容不管怎样改,都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去推行,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是不容替换的,教师的思想观念无时不渗透在他的教学中,所以新课程理念的推行,离不开教师观念的更新,特别是需要具备创新的观念。另外,教师要承担起新课程改革的重担
期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学前阶段的每一个教育领域都应该以此为目标,担负起促进每一个幼儿全面、和谐、健康发展的崇高使命。那么,就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而言,怎样做到面向每一个幼儿,促进每一个幼儿在其原有水平上发展呢?在音乐教学的实践中,我产生了诸多感受。  一、鹦鹉唱歌的启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