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中国股市展望

来源 :中国经贸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t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2005年4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宣布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困扰我国A股市场近15年之久的最根本性制度缺陷正式破题;2005年9月12日,全面股改正式启动,目前正按每周20家左右的推进速度有条不紊的进行。
  从两批试点和前六批全面股改公司股改方案实施情况看,在证监会的有效组织和大力推进下,在国资委等有关方面的配合及有关博弈方的沟通妥协下,当前股改正有序推进,市场一直担忧的股改难题均相继破题。当然,目前股改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可能影响股改的顺利实施,但我们相信在有关管理层的高度重视和有效组织下,股改一定会坚定不移、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将有望于2006年底基本完成,我国A股市场将进入全新的全流通时代。
  另外,随着条件的逐步成熟,2006年我国A股市场全流通背景下的再融资和IPO发行将会相继恢复。具体而言,根据股改的进度和市场的可承受度等情况,预计A股市场再融资可能在2006年春节前后放行,全流通的IPO发行可能于2006年7月份左右开始。
  此外,新证券法正式实施,市场制度环境将更趋完善。新证券法的正式实施是我国股票市场进入新时代的又一重要标志。展望A股市场运行,A股市场步入新时代。
  
  (二)
  
  2005年,我国资本市场机构建设取得重要进展,这将使市场长期稳定的资金供给出现实质性突破,2006年我国A股市场的资金流入将会出现极大改观。
  (一)股票投资基金进入新的增长期。2005年,A股市场股票型基金面临严峻挑战,资金净流入几乎为零。据统计,截至2005年10月15日,2005年共有45只股票投资方向基金发行,募集资金仅为295.03亿元;在申购赎回方面,2005年前三季度,股票投资方向基金净赎回达274.98亿元。
  我们分析,2006年A股市场股票基金的募集、净申购状况将会大为好转。
  首先,2006年股市运行状况将会较2005年大为好转。牛市效应的初步显现将会有效改善股票基金的募集与净申购态势。
  其次,银行系基金管理公司的加盟将会大大助益股票型基金的发行。相对比较年轻的基金行业来说,国内银行业已拥有比较成熟的制度、文化、技术,银行背景的基金公司无疑会对基金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支持,将有利于我国基金产业的发展和升级。2005年9月1日、9月29日工银瑞信核心价值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交银施罗德精选股票基金相继募集成立,募集规模分别达43.45亿元、48.75亿元人民币,银行系基金的营销实力初步显现。2006年,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将会全面铺开,银行系基金的扩张步伐将会大大加快,从而给股市带来源源不断的资金流入。
  第三,保险公司将试点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这同样会促进资金流入股票市场。
  因此,2006年股票投资基金的募集与申购状况将会较2005年发生根本改观,进入新的增长期。
  (二)保险资金直接入市将加速进行。2005年,保险资金直接入市正式成行。2005年2月17日,华泰财险正式下单买入股票,保险资金直接投资股市第一单产生,紧随其后,主要保险公司相继直接入市购入A股股票。
  目前看来,保险资金直接入市购买股票还很审慎。截至9月底,保险公司直接进入股市的资金仅为98.7亿元,为可运用保险资金的0.8%,距离5%的直接股票投资比例还有很大差距。可以预期,保险资金一定不会放过当前我国股市投资价值初显的有利时机,在2006年的入市步伐将会大大加快。
  (三)券商活力将重现。2005年是我国证券市场券商浴火重生的一年,一线券商的注资重组基本完成,券商活力将在2006年开始重现,券商在集合理财、权证等方面的业务拓展与创新将加速进行,从而给市场带来一定的资金流入。
  (四)QFII规模大幅增加。2005年4月QFII第一批试点40亿美元的投资额度使用完毕后,外汇局暂停QFII额度审批直至2005年9月。2005年9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将QFII总额度从40亿美元扩大到100亿美元;外汇局同时称,将优先考虑四类机构:一是养老基金、保险资金和共同基金等中长期投资者,二是主要以自有资金和发起基金募集资金进行投资的,三是对我国股票市场及相关产品的投资比重较大的,四是投资活跃、表现良好的。这就给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QFII额度将向股票市场倾斜。而短短一个多月内恒生银行、富通银行、美林、汇丰银行和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分别获批新增QFII额度5000万美元、3亿美元、2.25亿美元、2亿和1.5亿美元,则充分显示了外管局的工作力度和政策倾向,我国批准的QFII总额度也已达49.25亿美元。
  因此,随着QFII机构的扩大、新批QFII额度的增加,2006年QFII将会向A股市场持续投入资金。
  (五)私募基金合法化将获突破。股市是多元的,投资理念也应当是多元的,发展私募基金是市场的客观需求,私募基金同公募基金一样为资本市场所不可或缺。从海外成熟市场的经验看,私募基金的规模要远大于公募基金。
  对中国证券市场来说,私募基金是整个市场体系一个客观组成部分,近几年证券市场上活跃着众多私募基金。由于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和严格的市场监管,一部分私募基金管理机构运作很不规范,很多私募基金没有第三方托管,没有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风险很大,成为我国证券市场上的不稳定因素之一。与此同时,我国的私募基金管理机构中有相当一部分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探索,已建立起科学完善的治理结构以及严密的内控机制与制度,积累了丰富的投资管理经验,大多数已经能够运用成熟资本市场上相关的市场规定和管理章程进行规范运作,并且聚集了一大批业界精英,具备了较高的投资管理能力,在市场上建立了一定的信誉。因此,明确私募基金的法律地位,不但有利于私募基金从地下走向前台,也有利于将更多的民间资金纳入专业理财轨道,为证券市场带来新的增量资金,并进一步增强市场的流动性和活力。
  2006年新证券法的实施也为私募基金的合法化提供了可能,私募基金正式破题的可能性很大,从而为股票市场带来可观的增量资金。
  
  (三)
  
  当前,股权分置改革正有序进行,通过两批试点和前六批全面股改公司方案的公布与实施,市场已对股改的对价支付水平以及股改的进度等方面形成了较为稳定的预期,其中对股改平均对价支付水平的预期已经较充分的反映到当前股票价格中去。
  但是,股权分置改革还只是刚刚起步,未来仍会面临相当的不确定性,特别是股改的对价支付水平可能的下降将会直接制约股市行情的发展。未来股改对价支付水平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关键在于两点:首先,已经完成的试点公司及全面股改公司的股改方案中对价的计量基础复杂多样,并没有形成较为一致的计量基础,当前市场对平均对价支付水平的预期主要体现为已实施方案的简单平均水平,而不是通过恰当的计量基础和计算方法计算而来的;其次,除清华同方外,迄今为止所有进行表决的股改方案不论其对价支付水平高低都获得通过,这就可能让后续股改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股东产生侥幸心理去降低对价支付水平,从而使实际对价支付水平低于当前的市场预期水平。此外,前面已完成股改的上市公司的流通股比例一般都较小,非流通股比例很大使既定平均对价支付水平时非流通股股东支付的代价相对较小,而那些尚未进入股改程序、非流通股比例较小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股东的对价支付能力客观上受到限制,这些公司的流通股股东所获得的对价支付将可能大大低于市场预期的平均对价支付水平。
  因此,股权分置改革还存在很大的难点和变数,一旦实际状况低于市场预期将会对市场运行形成冲击。
  
  (四)
  
  2005年,尽管宏观经济减速势头并不显著,但A股市场上市公司盈利下降已成定局。2005年,由于我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以制造业企业为主体,受制于煤炭、电力、石油等瓶颈行业制约、部分生产资料价格的大幅上升以及近两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大增造成的产能急剧扩张使市场竞争更趋激烈等不利因素,A股市场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势头不再。沪深两市1380家上市公司2005年三季度季报数据显示,按加权平均法计算,1380家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平均每股收益0.195元,较2004年同期的0.213元同比下滑8.46%;前三季度平均净资产收益率7.268%,较上年同期下降9.23%;亏损面继续扩大,已披露三季报的公司前三季度盈利的有1141家,亏损的有239家,亏损比例达17.32%,而2004年前三季度亏损公司家数仅为158家,亏损比例为11.47%。
  2006年,我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结构将难以发生大的改变,国际原油、基础原材料价格大幅下降的可能性较小,我国制造业产能继续大幅扩张和固定资产投资面临减速、外需增长势头趋缓的共同作用将使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制造业企业的盈利能力将可能被进一步削弱。因此,整体而言,2006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新的盈利增长预期将难以确立,从而难以对市场形成有力支撑。
  
  (五)
  
  股票市场一个主要的功能就是融资功能,对我国这样一个经济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国家而言更具意义。但是,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近两年来我国股市的融资功能一直难以很好的发挥,迫使相当一部分企业到香港等境外市场发行股票融资。长此以往,将使我国大量的优质企业资源流向境外,从而极大的削弱我国A股市场的吸引力。因此,在条件合适时,尽快进行新老划断,进行全流通条件下的再融资和IPO发行、恢复我国股市的融资功能就极具迫切性,2006年全流通背景的再融资和IPO发行将相继恢复。
  但是,若新老划断的时机选择不当,相关配套措施没有跟上,不但市场的融资功能难以恢复,还将对市场运行造成冲击,甚至会影响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进行。
  在进行新老划断的时机选择上,我们首先要准备好相关配套措施,其次要看股改的进度和市场承受能力。
  至于新老划断可能产生的扩容预期压力,我们认为短期内不会很大,原因一方面在于管理层需要慢慢总结全流通条件下市场融资的经验,另一方面也需要保证股权分置改革的平稳推进。
  
  (六)
  
  (一)2001年以来的趋势性下跌宣告结束。2005年前10个月,我国A股市场延续了前几年的跌势,市场重心继续大幅下移,上证综指最低跌至998.23点,全年平均估计在1100—1150点之间,再考虑到A股市场股权分置改革对价支付将陆续兑现这一因素,当前我国股市已具投资价值。因此,2006年,我国股市将告别2001年7月以来持续近5年之久的趋势性下跌。
  首先,在历经多年的股价大幅下跌、上市公司业绩大幅提升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A股市场股价整体已在合理区间,对价补偿则进一步抑制了股价下行空间。目前我国A股市场的平均市盈率水平仅比国际平均水平高约20%左右,而上证180指数、深证100指数和沪深300指数的市盈率已低于MSCI亚太地区指数和MSCI发达国家指数近20%,再结合2006年年底前将陆续兑现的平均在10送3左右的股权分置改革对价支付,我国A股市场的投资价值已经显现出来。另外,从A股和H股股价接轨的要求来看,A股下跌压力已经极大缓解。当前沪深两市总市值最大的前20名权重股中共有7只含H股的A股,分别为中国石化、华能国际、兖州煤业、宁沪高速、中兴通讯、上海石化和中海发展,如果考虑到股权分置改革对价支付的自然除权因素,我们假设按照10送3的对价支付水平,那么当前这7家公司自然除权后的A股股票价格除宁沪高速要高于其H股股价外,其余6家公司的A股除权价都要低于各自的H股股价,且幅度大都达15%左右。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我国A股市场的下跌空间将非常有限。
  其次,尽管2006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盈利增长面临相当的压力,但上市公司盈利大幅下滑的可能性也很小。
  第三,2006年我国股市长期资金流入将要大大高于2005年,市场资金将不会成市场抑制因素。
  (二)市场股价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2005年前9个月,我国A股市场延续、深化了前两年的股价结构调整,在市场重心大幅下挫的背景下,仍有200多支股票价格出现上涨,其中有几十支股票价格不断创出历史新高。前9个月,尽管上证综指下跌9.04%,依然有117家公司涨幅超过20%,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534家公司跌幅大于20%;而在上证综指上涨6.57%的三季度则有233家公司的涨幅超过20%,同期也有5家公司跌幅大于20%。
  2006年,全流通预期等因素将会极大的刺激A股市场股价结构的调整,更趋激烈的新一轮股价结构调整将难以避免。
  新一轮更加剧烈的股价结构调整最关键的影响因素在于股权分置改革后原非流通股的减持预期。2005年9月末,沪深两市全市场动态市盈率已降低到17倍附近,但是目前市场估值仍然存在很大的结构性不合理,占据市场流通市值60%左右的沪深300指数样本股平均市盈率为13倍,而市场40%左右流通市值的非样本股平均市盈率达到43倍。但是,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股改1年后非流通股股东将相继被允许减持股票,这种不合理状况将会被极大改变,届时蓝筹股和绩差股的待遇将显著不同:蓝筹股股东将出现普遍惜售,绩差股或者伪蓝筹(经过包装成为蓝筹股的绩差股)股东将在适当时机下大规模抛售手中股票。在明确的市场预期下,市场将会提前完成这种调整。因此,在全流通的预期下,当前市场形成的垃圾股价格高企、蓝筹股价格低迷的局面将出现根本改观,新一轮更趋激烈的股价结构调整将难以避免。
  (作者单位: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
其他文献
衡量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最主要的指标是就业弹性,即就业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比。就业弹性越大,表明一定的经济增长能够吸纳的就业就越多,反之则相反。由于受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因素的影响,一个国家不同时期的就业弹性会有所不同。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经济体制正在向市场经济过渡,就业弹性的变化规律也很复杂。    一、我国就业与GDP增长的实际关系    20世纪90年代以来
期刊
按照重点企业技术创新快报统计要求,全国2880家重点企业上报了2005年上半年技术创新活动的数据。其中,32家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中除了四川省的托普集团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外,共有331家企业上报了快报数据。除黑龙江、云南、海南和西藏四省区未上报数据外,共有2549家省级政府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上报了数据。根据数据的构成情况,分别对331家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所在企业、2549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期刊
近年来,我国出口产品在美国遭受的贸易限制日渐增多,美国企业频繁地提起涉及中国产品的“337 条款”调查,截止到2005年5月,在USUSITC(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已经启动的111个调查案件中有42个涉及中国内地和香港。      一、 美国“337条款”及其特点     (一)美国“337条款”主要内容  所谓美国“337条款”,最初规定于《1930年关税法》的第337条,是美国贸易救济法的一种
期刊
自2003年下半年以来,为了遏制投资过热,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其导向很明确,即通过控制信贷、管住土地、卡住项目等方式,达到抑制投资过快增长的势头,同时,并不殃及存量消费需求。从目前情形看来,行政法律措施的实施效果要明显好于货币政策效果。据此,有专家预测,2005年货币政策的作用同样不可乐观估量。  那么,如何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呢?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我认为要提高货币传导机制的效率,须
期刊
近年来,我国技术工人短缺现象愈发明显,根本原因与我国现行的培养方法有关:技术工人的培训基本上是由职业学校、技工学校实施,但相当多隶属教育部门的职业学校,其教学内容往往脱离企业实际需求;而少数由大企业办的技工学校,基础理论的教学力量明显不足,同时也不能满足众多中小企业对技工的大量需求。工业发达国家培养技工的“双元制”模式,不失为一种可供借鉴的有效途径。   所谓“双元制” 模式,是指在国家政策的引导
期刊
改革开放以来,昆山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目前,全市综合实力在江苏省县级市名列第一。在2004年全国百强县测评中位居第二,并作为全国惟一的县级市入选“最佳中国魅力城市”。昆山市紧紧依托良好的产业基础,大力实施外向配套战略,充分利用外资溢出效应,注重在利用外资上做文章,积极组织内外资企业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配套协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外向配套协作已成为昆山外资生根、民资升级的一大特色。 
期刊
就业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四大目标之一,与经济状况紧密联系。今年5月以来,欧美等国相继对我国纺织品贸易启动了特保条款,制鞋业也连连遭遇反倾销调查;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贸易摩擦升级,出口贸易的不确定性增加;我国汇率制度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等。对于当前较为严峻的就业形势来说,这些因素对就业的影响值得关注。    一、贸易摩擦对就业的影响    (一)我国进入贸易摩擦高发期  随着全球纺织品贸易一体化的开始,以及
期刊
国务院把今年确定为改革攻坚年,并发布了《关于200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各地区、各部门把改革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以改革为动力推动各项工作,主要领导亲自抓改革,并陆续以政府或部门文件的形式出台改革实施意见,落实改革责任制。按照国务院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加强了对改革的跟踪、督促、检查和协调。今年以来,改革在各领域有序展开,取得重要进展,特别是一些多年酝酿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有所突破,
期刊
“走出去”,还是“引进来”?  江苏企业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走出去,目前苏商的足迹已遍布40多个国家和地区,走出去的步伐正在加快。2004年,我省有40家民营企业新增境外投资,同比增长150%,投资额6846万美元;民营企业进出口规模达98亿美元,其中出口64.7亿美元,增长109%,已有105家民营企业年出口额超过1000万美元。但是整体上看,江苏省民营企业的对外投资还处于数量少、规模小、
期刊
“十五”时期,山西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方针政策,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农业结构由适应性调整向战略性调整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逐步提高,农民收入稳定增加,农村社会事业稳步发展,为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十一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基本思路与目标    “十一五”是山西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