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实现课堂阅读教学的高效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hui123zj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当前语文教学的现状看,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不足,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就不高,因而成绩不理想。要调动师生的教学积极性,要充分利用师生的功利思想,首先就要让学生的考试成绩提高。要使学生成绩大面积地提高,就要从训练解题技巧入手,训练方法和技巧,形成知识和能力。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做表格式的笔记训练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表格式的解题方法训练涉及到阅读文本、解题活动的诸多方面的问题。有以下几个训练步骤。
  一、交代考题信息
  主要项目有考题来源、文本类型、题型等,让学生对文本的初级信息加以了解。
  二、解题活动
  1.初读文本把握信息。让学生记录阅读时间,计算阅读速度,填写内容概要等。要学生养成答题时对文本材料阅读的习惯。要督促同学认真填写。这是根据新课程标准“阅读一般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而设计的,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使学生产生自觉提高阅读速度的愿望。尤其对学生的思维迅速进入答题状态有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内容概要,是整体感知文章的主旨,要带有一定的强制性。相信随着实验、训练的逐步深入,学生填写会越来越整齐,内容会越来越充实。
  2.审题答题。要切实过好审题关,教给学生审题、答题的方法,比如抓审题点,寻找题干以及选项的关键词语,并且能够找到信息源(题目与文本对应的文句和段落),分析归纳答题要点,用自己的语言组织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这一环节是训练的重头戏,要给学生充分的训练时间,要个别指导因人而异,因文而异,因理解不同而区别对待,要做到因材施教,给每个同学以信心。坚持训练,耐心指导,不久他们将会不再害怕阅读题,而且会在训练中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审题、解题方法,那时我们只需要给他们参考答案,他们自会去研读文本材料,自会去用自己的语言组织答案。
  三、总结提高
  1.学生把自己的审题、解题方法技巧和老师讲解的以及资料上介绍的方法技巧加以比较,看哪些是适合自己的,哪些自己还没有理解还没有掌握,哪些还不够熟练,哪些还需要改进,以待下次更进一步加强训练。
  2.逐题地把自己组织的答案和参考答案比较找出错误点,并且分析产生错误的主、客观原因。寻找原因是为了对症下药,使训练更具有目的性,使训练更具有针对性,使训练更具有高效性。
  3.审题和答题思路的总结,针对不同的文体材料,就应该有不同的思维和阅读方法,把握其关键点也应该有所不同。如果这个东西是由学生自己总结出来的,那么,我们的“教”就会越来越“少”,学生的“学”就会越来越“多”。我们的教学就会出现学生不待教而自会去学,“教是为了不教”的良好局面就会形成。
  4.知识点、采分点的分析。要让学生知道“学以致用”,知道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用什么样的知识,要用这些知识解决什么问题,怎样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更要让学生知道平时学习中要主动学习掌握哪些知识,哪些知识是要准确记忆,哪些是要理解,哪些是要在实践运用中形成能力;等等。这是教给学生会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使学生知道怎么样学习的切实可行的方法。
  5.易错点、失误点分析。把多次训练中易错点或者失误点作归纳总结,找出规律性的普遍存在的问题。可以是学生自己纵向的分析,也可以是全体同学横向的分析总结。然后小组讨论,或者与教师交流,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6.答题思路及技巧的总结。先要训练按照套路出牌的思维,熟能生巧,然后才能求异、创新,才能形成不按照套路出牌的创新变异思维。要总结的和别人不一样的思路或者技巧。且统计公布,让所有同学明确自己的优劣之处,对比自己的得失,这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7.解题启示。要学有所得,要学有所成。把学生的成就感形诸于文字,使其思想外露,明朗化,把自己的心得体会表达出来,和同学交流,这本身就是一种自我内在的督促,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最有效的方法,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原动力。要实现学生的“多”学,这一环节要十分重视。
  四、督促检查
  因初、高中学生学业负担加重,学科压力大,如果不是教师强制,很少有学生说“我喜欢读考题文本材料”、“我经常总结各种方法和技巧”、“我时常写纠错笔记”、“我是有意识地强化训练从而形成能力的”,或者说“我喜欢学语文”。因此,要在起初的训练过程中加强监督管理,进行“强制”训练,即动员各方面的力量给学生施加压力,班级小组长、家长、科任教师,多方协调,共同监督。逐步改变学生解答阅读的题惧怕心理,让他们爱上阅读,爱上语文学习。
  总之,表格式训练的可操作性强,便于控制训练过程,方法易于掌握,训练步骤简单明了。能够集中体现学生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的“多”学和教师指导过程的“少”教。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有效方法。希望对各位一线教师的教学有所帮助,希望能够为大面积地提高语文教育教学水平做出贡献,希望能够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铺路搭桥。
其他文献
摘 要:目前在中国,手风琴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我们现在所接触到的手风琴曲受地域和历史沉积的影响,大部分是前苏联或解放初期军队创作的作品,已经与目前开放、流行的中国乐坛乃至社会不相适应,所以不能被现在的年轻人接受和喜爱。但是听一听欧美的手风琴曲特别是法国的流行手风琴乐曲,会发现手风琴和流行其实并不冲突。本文将具体阐述个人认为的手风琴目前在中国得不到发展的原因以及手风琴在中国重新被人们接受认可的方式方
期刊
古诗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不管教材怎样变化,古诗文都是小学语文教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学习古诗文,不仅可以全面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而且还能从中吸收丰富的思想养分和精湛的表达技巧,对于提高自己的阅读和欣赏诗歌以及创作诗歌的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我国的古诗文从表现形式和表达内容上都有其独特的写作特点和深厚的历史背景,小学生通过学习古诗文,既可受到中国传统文化
期刊
“学困生”就是学习困难的学生,指的是智力正常,但由于学习习惯不好,或由于方法不当,或由于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不能适应普通学校教育下的学习生活,造成学习效果低下、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均不能达到教学大纲或课标基本要求的学生。在每一个学校的每一个班级都会有“学困生”。“学困生”的转化一直是老师们最费心思的工作,我经过长期观察和思考,发现转化“学困生”是有窍门的,只要“学困生”愿意学好,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
期刊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是教师普遍了解的一个教学原则。但在教育教学中却没有很好地贯彻与实施。面对新课程,我们必须牢记陶行知先生所言:“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生学”。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让学生跟在自己后面亦步亦趋的习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学习的主战场在课堂,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只有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需要,学生才能真正去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自主学习,
期刊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语言精品,蕴涵着深厚的民族文化,是我们民族的血脉和精神底蕴。它对情感的熏陶、精神的提升、习惯的养成、人格的塑造起到无可估量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诵读好古诗文,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第一,要让学生认识到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积累古诗文,可以为自己打下精神的底子,不能为背诵而背诵。诗词中蕴涵的思想精华和情感魅力,举不胜举。因此,教师
期刊
调查表明,我校的留守儿童较多,部分留守儿童生活习惯差,生活没有规律,缺乏正确的引导,还有一部分留守儿童在生活中情绪消极,好面子、自尊心强、不轻易表露,在行为上也缺乏社交技巧、情感淡漠;有的甚至厌学,有抑郁等种种心理和行为问题。这些心理和行为问题久而久之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健康,也给我们班主任工作带来了困惑。  为了改变留守儿童的不良行为习惯,帮助其健康成长,我校结合课题——以经典诵读为纽带促进小学生健
期刊
聋哑学生由于先天的不足导致了聋生语言的发展迟缓,表现为思维模式过于单一,思维空间过于狭小,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造成他们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因此,教师应努力优化数学课堂教学,为聋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课堂学习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聋哑学生喜爱数学学习,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活动。  一、捕捉瞬间,提高学习兴趣  聋哑学生和正常孩子一样,有着强烈的探索未知事物的本能
期刊
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可大部分学生却见到作文就头疼。据调查研究,学生惧怕作文主要是觉得“无话可写”。  生活是个丰富多彩的大世界,但是学生社会阅历不够,缺乏对生活的感悟力、思辨力,现有的人生经验和现实的习作能力同作文教学目标之间客观上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以致于一到写作,他们就觉得无话可说,无感可发,为了作文而作文,或者干脆抄袭别人的文章来应付。  既然小学生的作文“没有生活”,教师应
期刊
学生对知识与技能掌握的标志是形成相应的认知结构,一个人能力的高低决定其认知结构的状况。有理数是初中数学的开端内容,也是中学数学对数范围的第一次全面扩充。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大都会经历一个从模糊到清晰、从混乱到稳定、从外在到内化的过程,这反映了学生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过程,本文就认知结构的形成过程作一些探讨。  一、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的问题  1.符号观念不牢固。由于符号特别“-”号是加在非负数前面的一
期刊
学生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教学过程应该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认识规律向前推进。小学生的独立性很差,他们不善于组织自己的思维活动。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思维的波澜,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至关重要,问题的提出与解决过程是发展学生思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