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教学点滴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j168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诗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不管教材怎样变化,古诗文都是小学语文教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学习古诗文,不仅可以全面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而且还能从中吸收丰富的思想养分和精湛的表达技巧,对于提高自己的阅读和欣赏诗歌以及创作诗歌的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我国的古诗文从表现形式和表达内容上都有其独特的写作特点和深厚的历史背景,小学生通过学习古诗文,既可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文学素养——即语文素养,又可以从情感上、思想意识上得到美的体验,从而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儿童正处在记忆力、想象力高度发展的时期,在这个阶段让儿童多读古诗文,不仅可以培养儿童记忆力、想象力,进而有效地促使智力的发展,使儿童终身受益,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根据多年对古诗文的教学,我认为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放声诵读,体味韵律美
  古诗文无论是五言绝句还是七言律诗,不管是何种句式,它们都平仄有序,简短精炼,风格明朗,读来琅琅上口,儿童非常喜欢。阅读古诗,不是重在“阅”,而是重在“读”,这种“读”不是一般意义上读其他文章的“读”,而是放开情感高声朗读的“读”。读书时读出声来,便于大脑快速接受符号和信号,易于激活存储于大脑中的生活经验,有助于对文句的理解,也容易记住。这个过程更多地应该是学生个人诵读的过程,要给足时间,放开手脚让学生独立练读,而不是课堂上那种整齐划一的齐读。古诗适合于吟咏,一首抒情较浓的古诗,如果反复吟咏的话,不但能体会它的语言的精美,还能感受到诗人表达的细腻的情感。例如反复吟咏唐朝诗人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一诗,就会仿佛看到一幅春天美丽的画面,更能体会出诗人对春的赞美。我认为应抓住这一特点,让学生多读多背多诵,带领他们去细细品味古诗文的韵律之美。
  二、发挥想象, 领略意境美
  清朝诗人高鼎的《村居》,诗中描绘了这样一个意境:“二月里,春光明丽,草长莺飞,杨柳垂着长长的枝条轻拂着堤岸,一群活泼的儿童放学回来,拿起早已准备好的“纸鸢”,在轻盈的东风中,把他们送上蓝天。”多美的意境啊!在教学前,老师可以带同学们在春光明丽的日子在野外放风筝,然后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大胆的想象:孩子们在草地上放风筝时,他们看到高高起飞的风筝会有怎样的表现呢?还可以让学生想一想草地上除了草、杨柳还会有哪些春天的脚步呢?天空中除了莺飞,还会有谁呢?教学时让学生尽情地想象,畅所欲言。这首诗的意境美大大地感染着学生,激发了学生对诗的理解和对诗歌学习的兴趣,这样,他们就能真正领略到古诗文独有的意境之美。
  三、用心领悟, 体验情感美
  很多古诗,诗人或吟咏生情,或感物咏志,或借物言志,他们善于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去发现自己所描写的对象,并把这一对象放在广阔的生活潮流与历史背景中去加以描写和歌咏,充满着社会的内涵,回响着时代的声音,揭示着广阔的生活的规律和意蕴,从而将自己的感受和激动,上升为普通的人生体验。例如宋朝诗人陆游《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首诗,通过写诗人临终时对儿女所说的话,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令人敬重不已。因此,对于古诗文的教学,教师就应该引导儿童去领悟作者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发生共鸣,充分地受到情感美的熏陶。
  四、深入精读, 领悟哲理美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儿童背诵的古诗中,有不少千古传诵的名句,无不具备一定的哲理性,如《题西林壁》中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人苏轼虽没有描写具体的景物特点,而是概括写了浏览庐山的总体印象,从中揭示了一种生活哲理来启发读者的思考和领悟。这首绝句的长处不在于形象或感情,而在于富有理趣。面对雄伟壮丽的庐山,诗人不胜感叹,我们为什么不能确切完整地把握庐山的真实面貌呢?只因为人在此山里面,眼界受到局限的缘故啊。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对于一切事情,如果隐在它的圈子里面,就会不见全局,不明真相;只有客观地研究它的各个方面,才能取得正确的认识。这就是一句格言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诗写得巧妙别致,深入浅出,而且充满了智慧,我们读过以后,仿佛自己也聪明了许多。还有《登鹳雀楼》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等许多名句都含有丰富的哲理。一句话,教师只有对这些诗句中的哲理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在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让学生感悟诗句的哲理美,使学生鉴赏能力和再创造能力得到提高。
  新课程改革非常强调“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提高儿童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要求教学应“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培养语感”。通过对有关古诗文书籍的阅读及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识到儿童学习古诗文的重要性。学习《语文课程标准》,不难发现,儿童学习古诗文没有明确可操作的学习目标,它似乎只是一种点缀。在大力倡导弘扬民族文化的今天,我认为,是否可以把古诗文这块内容与识字写字、口语交际、阅读、表达、综合练习并列起来成为第六块内容呢?我想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突出古诗文在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地位,深化古诗文教学的改革。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古诗文学习应该成为儿童学习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我们应有新的认识、新的感悟,并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更多更好地去探索、去研究,只有这样,儿童对古诗文的学习才会产生极大的兴趣。
其他文献
多媒体的出现与普及,让教学变得丰富而多彩,让传统的单一枯燥的讲解变成了丰富的图文展示,让抽象的空间图形和函数图像灵动起来,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这其中往往少不了几何画板的影子。几何画板作为一种数学图形软件,让数学老师在面对一些抽象的空间图形和函数图像时,不在显得无奈,它能让图形与函数图像动起来,让规律自然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在直观的图像面前,语言往往显得空洞。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深有体会,我也愿意把
期刊
摘 要:在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数人只是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传授与练习,却没有涉及关于美育的渗透。数学是一门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学科,对美的渗透也有独特的表现形式,数学美在于它的抽象概念、公式符号、命题模型、结构系统、推理论证、思维方法等形式,但是人们并没有关注过数学本身独特的美,甚至有些老师也没有注意到数学美有诱发学生对知识的欲望,激发对学习的兴趣,扩展智力的功能。没有生机
期刊
摘 要:纵观古诗教学,多数老师上课教的仅仅是简单的文章和诗句的意思,方法单调枯燥,导致学生诵读诗文的热情被压抑,天性被扼杀,兴趣受到了抑制。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带领学生走进古代艺术殿堂,去领悟古诗的意境美,体会古诗的语言美,感受古诗的画面美,理解古诗的哲理美,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诵读经典 激发兴趣 丰厚底蕴  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好诗不厌百回读,反复诵读,
期刊
摘 要: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除了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外,教师还应注意有目的、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获得较高的发展水平,并掌握独立思考,独立研究的本领。这就要求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以地理原理中的规律性的知识来武装学生。学生掌握了规律,既可以发展智力,又可以提高能力。这是因为智力的发展是以思维能力的发展为核心,思维能力的发展又突出表现在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上,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又
期刊
摘要:数学问题的提出是数学问题教学活动的基础,没有这一基础,则数学问题教学活动便难于开展。本人针对“如何引导初中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这一问题,根据观课研究和多年的教学实验总结出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提问;营造师生平等的民主氛围,让学生敢问、善问;有意识的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积极反思,进一步掌握提出数学问题的针对性;改变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发现数学问题的空间和时间”等五种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能
期刊
摘 要:创新思维的培养是我国素质教育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不能僵化地用自己的思维去限制学生的思维,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空间,一个民主的氛围,一些自由选择的权利。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先要有创新精神,要敢于突破旧的教学模式和思维模式,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  关键词:创新思维 观察思考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创新思维的培养是我国素质教育及基础教育课程
期刊
思维的过程是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是学生智力发展的核心,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小学《科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由于其内容的广泛性、实践性,为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思维,运用思维去进行科学探究是《科学》学科教学的重要课题。  一、让好奇心启迪思维  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及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兴趣是鼓舞
期刊
摘 要: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了兴趣,就谈不上愉快的学习,不能愉快地学习,就没有学习效率,没有效率就是我们教师的失败。所以,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位教师苦苦探询的一个课题。本文是笔者结合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阶段的特点和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并参考部分音乐教学论文和专著而成,实际上也是我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构想。以如何提高初中生音乐学习的兴趣为主题,以如何提高教师的教的效率和学生的学的效率两
期刊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本人认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创新能力。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更新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学为主体”的教学意识。而要真正实现“学为主体”的教学目标,就必须培育好学生的兴趣与主动性。本文主要通过在小学自然实验中不同的案例,阐述了如何更新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实现“学为主体”的目标,并从“激发兴趣”、“主动学习、大胆探索”、“因材
期刊
摘 要:目前在中国,手风琴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我们现在所接触到的手风琴曲受地域和历史沉积的影响,大部分是前苏联或解放初期军队创作的作品,已经与目前开放、流行的中国乐坛乃至社会不相适应,所以不能被现在的年轻人接受和喜爱。但是听一听欧美的手风琴曲特别是法国的流行手风琴乐曲,会发现手风琴和流行其实并不冲突。本文将具体阐述个人认为的手风琴目前在中国得不到发展的原因以及手风琴在中国重新被人们接受认可的方式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