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对知识与技能掌握的标志是形成相应的认知结构,一个人能力的高低决定其认知结构的状况。有理数是初中数学的开端内容,也是中学数学对数范围的第一次全面扩充。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大都会经历一个从模糊到清晰、从混乱到稳定、从外在到内化的过程,这反映了学生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过程,本文就认知结构的形成过程作一些探讨。
一、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的问题
1.符号观念不牢固。由于符号特别“-”号是加在非负数前面的一种记号,在学生的意识中,这并非一个数固有的组成部分,常常被看作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在具体情境中,学生一般会明确符号的意义,而一旦离开具体情境,如纯算式计算中,往往会忘记符号的意义,表现出较大的混乱性:(1)丢失“-”号,负数变成了正数,从而改变了数的性质;(2)不能区分运算符号和性质符号,出现符号连写的情形,如“+-”等;(3)忽视过程中的符号,例如多步骤计算中,结果中有符号,中间步骤找不到对应的符号,而消除这种混乱现象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2.容易返生。学生学得快,但也遗忘得快,甚至出现隔夜忘的情形。例如,学习乘法时会忘记加减法,学习乘方时会忘记乘除法,学习综合运算时会出现各级运算上的障碍,而对于绝对值概念则经常需要提醒。
3.数典忘祖。在教学中经常发现,一些学生对熟知的运算忽然陌生了,例如,学习减法后,个别学生对基本的算式如“3-2”等不会进行了,非要变成“3-(2)”来计算,有的甚至不知如何计算。
4.不理解简写与简算的规则。有理数中主要简写与简算的规则有加减混合运算中代数和的写法,乘除运算中先确定积的符号后进行绝对值计算等。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这是两个很难贯彻的要求,在加减混合运算中,常常出现不恰当的符号连写或数字连写,或省略括号后又添上的现象;在乘除混合运算中,由于缺少体验性,学生不明确这种规定的便利性,仍然带着符号运算,导致结果的错误与步骤的繁琐。
5.抽象思维水平低。一是对具有抽象性的概念如绝对值理解不透彻,往往把性质与概念混为一谈,以性质当作概念;二是对用字母表示的性质法则理解困难或不习惯。比如,把绝对值的性质用字母表示出来,许多学生就不理解,如果把加法法则用字母表示出来,学生就更不理解了。
二、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特点
1.认知结构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系统。认知结构是思维对知识的一种储存形式,是认知对象、对象之间的关系和认知方式的总和。认知结构是技能和能力的思维基础,反映了人的认知特征,认知结构具有如下特征;(1)系统性。认知结构是一个体系,包括认知的全部要素,而且各要素有机结合,形成一个相对完备的体系。(2)动态性。认知各要素间的组合不是刚性的,而是动态的,面对新的任务,各要素之间能够迅速重组与选择,来接纳信息与解决问题,并且能够表现出一种快捷性与创造性,动态性是个体学习的思维基础。(3)稳定性。认知结构一旦形成,就会表现出较强的稳固性,能够长久存在,不会轻易丧失与变异。(4)发展性。即认知结构不是一个封闭的牢固的体系,而是一个开放的生长的体系,能够吸纳新要素,组成新结构,不断完善和扩充自身。
2.认知结构具有个性化特征。认知结构作为思维对知识的贮存形式,受个体因素的制约,具有个性化色彩。思维品质不同的学生,其认知结构的品质也不同,思维品质决定认知结构的品质。有理数学习证明,抽象思维水平较高的学生能尽快确立符号意识,理解概念,熟悉运算法则,较快地形成认知结构。而对抽象思维水平较低的学生,确实是一个艰难反复的过程;思维灵活性、敏捷性和创造性较强的学生能发现计算的捷径,并且善于简算,而思维缺乏这种品质的学生则难以发现捷径,并且不善于简算。
3.认知结构是在对已有认知结构的破坏中重建的。在一定阶段,认知结构处于一种稳定状态,外在的表现就是技能与能力。但当个体学习新的任务时,新的信息有时会与原有的认知结构发生冲突,表现出一种暂时的不容性,在反复的较量中,思维要求产生新的结构以接纳新知识,于是原有的认知结构就会分化变异,其外在的表现就是学习中的混乱与多变,待到学习者对新任务有清晰的识别与理解时,混乱与多变就会逐渐消除,这说明新的认知结构已开始形成,这个新的结构不是叠加在原有结构上的,而是一个重组再造的更高级的结构。由于有理数中负数的规定与原有的非负数知识发生冲突,所以会产生学习时的诸多混乱现象,其深层原因就在于原有的认知结构遭到破坏,而最终形成的关于有理数的认知结构,就是在对非负数认知结构的破坏中重建的。
4.认知结构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人的认知结构是一个相对稳定并且完备的体系,其形成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是在个体反复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并稳定下来的。学生学习中经常会出现“暂会”与“速忘”现象,这只表明一种暂时联系的打通与关闭,并非认知结构的形成,认知结构形成的真正标志是“永会”与“恒记”。前面分析到的有理数学习中出现的符号观念不牢固、容易返生等现象,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学生尚未形成相应的认知结构。消除这种现象的主要方法就是加强练习,及时复习巩固,不断总结归纳。这是因为只有在总结归纳中才会把握内在联系,在反复练习中思维才会形成一种模式,而模式化的思维方式是认知结构形成的前提。因此,在教学中,要以冷静心态,包容的气质,看待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切毋急于求成。
5.结构化了的知识有助于认知结构的形成。认识是思维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思维不仅反映事物本身,而且反映事物之间的联系与运动变化。事物之间的关系越明了,认识就越快与深刻,反之事物间的关系隐蔽,认识就越缓慢与肤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学习内容庞杂,就要阶段性地帮助学生梳理总结,勾描知识的发展脉络,进行必要的分类分块,揭示各点、块之间的联系,并铺设连接,构建知识结构图,这样做不仅有助于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能帮助他们尽快地形成认知结构。
6.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是师生双方共同促成的。学生的学习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也就是说,认知结构主要是个体自己建构的,因此,我们强调自主学习,也只有在自主学习中,个体才能充分运用自己的认知方式,调动经验系统,进行有效学习,促生认知结构。但是我们提倡自主学习,并不否认教师在学生认知结构形成中的积极作用。如果没有教师的深刻揭示与适时归纳,这些分散的知识点在学生头脑中就不会形成一个整体,而整体的观念是形成认知结构的基本条件;其次,教师恰当的点拨提示可以使学生产生顿悟,而一旦产生顿悟,就会发生多边联系,激活一片,这也是形成认知结构的必要因素,因此,教师不仅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更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进行诱导与干预,帮助学生尽早形成认知结构。
7.认知结构是一个不断完善的体系。前面已经指出,认知结构是一个不断完善的体系,会不断吸纳新的成分,生长成新的结构,这个新的认知结构是一种更高级的认知形态,其内涵更丰富、结构更合理、外延更宽泛,会表现出更高的认知水平。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随着年级的增加,其认知结构在不断的发生质变,所以学习的过程就是完善认知结构的过程。试比较初中学生与小学生的认知学习能力,就会发现不仅思维方式、思维品质及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有很大的不同,这就是认知结构更加完善的结果。例如,有理数的学习是对非负数认知的完善,而以后实数的学习又是对有理数认知的完善,总之,认知结构是一个相对稳定但又会不断完善的体系。
一、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的问题
1.符号观念不牢固。由于符号特别“-”号是加在非负数前面的一种记号,在学生的意识中,这并非一个数固有的组成部分,常常被看作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在具体情境中,学生一般会明确符号的意义,而一旦离开具体情境,如纯算式计算中,往往会忘记符号的意义,表现出较大的混乱性:(1)丢失“-”号,负数变成了正数,从而改变了数的性质;(2)不能区分运算符号和性质符号,出现符号连写的情形,如“+-”等;(3)忽视过程中的符号,例如多步骤计算中,结果中有符号,中间步骤找不到对应的符号,而消除这种混乱现象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2.容易返生。学生学得快,但也遗忘得快,甚至出现隔夜忘的情形。例如,学习乘法时会忘记加减法,学习乘方时会忘记乘除法,学习综合运算时会出现各级运算上的障碍,而对于绝对值概念则经常需要提醒。
3.数典忘祖。在教学中经常发现,一些学生对熟知的运算忽然陌生了,例如,学习减法后,个别学生对基本的算式如“3-2”等不会进行了,非要变成“3-(2)”来计算,有的甚至不知如何计算。
4.不理解简写与简算的规则。有理数中主要简写与简算的规则有加减混合运算中代数和的写法,乘除运算中先确定积的符号后进行绝对值计算等。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这是两个很难贯彻的要求,在加减混合运算中,常常出现不恰当的符号连写或数字连写,或省略括号后又添上的现象;在乘除混合运算中,由于缺少体验性,学生不明确这种规定的便利性,仍然带着符号运算,导致结果的错误与步骤的繁琐。
5.抽象思维水平低。一是对具有抽象性的概念如绝对值理解不透彻,往往把性质与概念混为一谈,以性质当作概念;二是对用字母表示的性质法则理解困难或不习惯。比如,把绝对值的性质用字母表示出来,许多学生就不理解,如果把加法法则用字母表示出来,学生就更不理解了。
二、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特点
1.认知结构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系统。认知结构是思维对知识的一种储存形式,是认知对象、对象之间的关系和认知方式的总和。认知结构是技能和能力的思维基础,反映了人的认知特征,认知结构具有如下特征;(1)系统性。认知结构是一个体系,包括认知的全部要素,而且各要素有机结合,形成一个相对完备的体系。(2)动态性。认知各要素间的组合不是刚性的,而是动态的,面对新的任务,各要素之间能够迅速重组与选择,来接纳信息与解决问题,并且能够表现出一种快捷性与创造性,动态性是个体学习的思维基础。(3)稳定性。认知结构一旦形成,就会表现出较强的稳固性,能够长久存在,不会轻易丧失与变异。(4)发展性。即认知结构不是一个封闭的牢固的体系,而是一个开放的生长的体系,能够吸纳新要素,组成新结构,不断完善和扩充自身。
2.认知结构具有个性化特征。认知结构作为思维对知识的贮存形式,受个体因素的制约,具有个性化色彩。思维品质不同的学生,其认知结构的品质也不同,思维品质决定认知结构的品质。有理数学习证明,抽象思维水平较高的学生能尽快确立符号意识,理解概念,熟悉运算法则,较快地形成认知结构。而对抽象思维水平较低的学生,确实是一个艰难反复的过程;思维灵活性、敏捷性和创造性较强的学生能发现计算的捷径,并且善于简算,而思维缺乏这种品质的学生则难以发现捷径,并且不善于简算。
3.认知结构是在对已有认知结构的破坏中重建的。在一定阶段,认知结构处于一种稳定状态,外在的表现就是技能与能力。但当个体学习新的任务时,新的信息有时会与原有的认知结构发生冲突,表现出一种暂时的不容性,在反复的较量中,思维要求产生新的结构以接纳新知识,于是原有的认知结构就会分化变异,其外在的表现就是学习中的混乱与多变,待到学习者对新任务有清晰的识别与理解时,混乱与多变就会逐渐消除,这说明新的认知结构已开始形成,这个新的结构不是叠加在原有结构上的,而是一个重组再造的更高级的结构。由于有理数中负数的规定与原有的非负数知识发生冲突,所以会产生学习时的诸多混乱现象,其深层原因就在于原有的认知结构遭到破坏,而最终形成的关于有理数的认知结构,就是在对非负数认知结构的破坏中重建的。
4.认知结构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人的认知结构是一个相对稳定并且完备的体系,其形成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是在个体反复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并稳定下来的。学生学习中经常会出现“暂会”与“速忘”现象,这只表明一种暂时联系的打通与关闭,并非认知结构的形成,认知结构形成的真正标志是“永会”与“恒记”。前面分析到的有理数学习中出现的符号观念不牢固、容易返生等现象,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学生尚未形成相应的认知结构。消除这种现象的主要方法就是加强练习,及时复习巩固,不断总结归纳。这是因为只有在总结归纳中才会把握内在联系,在反复练习中思维才会形成一种模式,而模式化的思维方式是认知结构形成的前提。因此,在教学中,要以冷静心态,包容的气质,看待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切毋急于求成。
5.结构化了的知识有助于认知结构的形成。认识是思维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思维不仅反映事物本身,而且反映事物之间的联系与运动变化。事物之间的关系越明了,认识就越快与深刻,反之事物间的关系隐蔽,认识就越缓慢与肤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学习内容庞杂,就要阶段性地帮助学生梳理总结,勾描知识的发展脉络,进行必要的分类分块,揭示各点、块之间的联系,并铺设连接,构建知识结构图,这样做不仅有助于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能帮助他们尽快地形成认知结构。
6.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是师生双方共同促成的。学生的学习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也就是说,认知结构主要是个体自己建构的,因此,我们强调自主学习,也只有在自主学习中,个体才能充分运用自己的认知方式,调动经验系统,进行有效学习,促生认知结构。但是我们提倡自主学习,并不否认教师在学生认知结构形成中的积极作用。如果没有教师的深刻揭示与适时归纳,这些分散的知识点在学生头脑中就不会形成一个整体,而整体的观念是形成认知结构的基本条件;其次,教师恰当的点拨提示可以使学生产生顿悟,而一旦产生顿悟,就会发生多边联系,激活一片,这也是形成认知结构的必要因素,因此,教师不仅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更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进行诱导与干预,帮助学生尽早形成认知结构。
7.认知结构是一个不断完善的体系。前面已经指出,认知结构是一个不断完善的体系,会不断吸纳新的成分,生长成新的结构,这个新的认知结构是一种更高级的认知形态,其内涵更丰富、结构更合理、外延更宽泛,会表现出更高的认知水平。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随着年级的增加,其认知结构在不断的发生质变,所以学习的过程就是完善认知结构的过程。试比较初中学生与小学生的认知学习能力,就会发现不仅思维方式、思维品质及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有很大的不同,这就是认知结构更加完善的结果。例如,有理数的学习是对非负数认知的完善,而以后实数的学习又是对有理数认知的完善,总之,认知结构是一个相对稳定但又会不断完善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