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1. 可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往往和解决问题一样重要。思维从问题开始,创造力从发现问题开始,问题是深入学习的起点。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能力、解决问题的意识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历史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法,达到学会学习历史之目的。
2. 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举措。要知道初中学生的想象力是很丰富的,他们好奇好动,问题意识的潜力极大。而历史学科涉及的问题悬念多、范围大,学生获取历史信息的渠道特别多,关键看历史教师如何去开发。现在学生好奇好问的潜力正在失去,应试教育总是规劝学生不要去幻想,学生的思维被固定在教师已设计好的模式之中,学生不会想问题,不会提问,怎么还会有创新的精神和创造的能力。
二、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
首先,要注重学生主体的参与内化过程。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自由、民主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去体验。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一种直接经验,靠教师的传授是难以实现的。只有让学生主动地去参与、体验、内化才能习得。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要学生明白提问在学习中的作用,逐步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引导学生从低层次提问向较高层次的提问发展。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掌握好个别问题和普遍问题的关系,使学生善于思考归纳出带普遍性的问题,找到规律。
最后,教师要正确处理好学生的提问,不要扼杀学生思维提问的火花。初中学生的提问可能是荒谬的、幼稚的,但要知道,这是学生头脑里想出来的,是学生想知道、想了解、想探究的,这正是学习的最高目标所在。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要实行鼓励性的评价,去发现学生的每一个创造点,要像年青的父母看待新生儿的一举一动那样去充分地肯定和赞赏学生的提问。
2.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最重要的是教师要优化历史课堂教学提问。李政道在复旦大学演讲时说过:“中国学生不会提问题,源于教师不善于提问题。”要把教师提问与学生提问同时考虑,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提出新颖独到的问题,问人之所未问,发一问带动全文,促进学生带着问题去思索、去分析、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答案。那么究竟该如何优化课堂提问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四度”并做出一定的尝试。
第一是角度。课堂提问的角度是多样的,其最佳角度在哪里呢?叶圣陶先生在《谈教学的着眼点》一文中提倡教师要着眼于使学生“开窍”。为使学生“开窍”,教师应注意转换提问视角,让问题变得更易回答。
第二是难度。课堂提问要适合学生的认识水平,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教师提出的问题应是学生在未认真看书和深入思考之前不能回答的,还应是班里大多数学生经过主观努力之后能够回答的。就如树上的果实,既非唾手可得,又非可望而不可即,而是跳一跳就能得到。
第三是坡度。有的心理学家将问题从提出到解决的过程叫“解答距”。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合理调配提问题的坡度,为学生增设台阶,使之能拾级而上,直达知识的高峰。
第四是密度。适度的课堂提问具有诊断学习、激发兴趣、集中注意、启发思维、反馈调控等教学功能。然而,如同所有真理跨过一步将会变成谬误一样,不恰当的提问必有悖于上述目的。
1. 可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往往和解决问题一样重要。思维从问题开始,创造力从发现问题开始,问题是深入学习的起点。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能力、解决问题的意识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历史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法,达到学会学习历史之目的。
2. 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举措。要知道初中学生的想象力是很丰富的,他们好奇好动,问题意识的潜力极大。而历史学科涉及的问题悬念多、范围大,学生获取历史信息的渠道特别多,关键看历史教师如何去开发。现在学生好奇好问的潜力正在失去,应试教育总是规劝学生不要去幻想,学生的思维被固定在教师已设计好的模式之中,学生不会想问题,不会提问,怎么还会有创新的精神和创造的能力。
二、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
首先,要注重学生主体的参与内化过程。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自由、民主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去体验。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一种直接经验,靠教师的传授是难以实现的。只有让学生主动地去参与、体验、内化才能习得。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要学生明白提问在学习中的作用,逐步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引导学生从低层次提问向较高层次的提问发展。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掌握好个别问题和普遍问题的关系,使学生善于思考归纳出带普遍性的问题,找到规律。
最后,教师要正确处理好学生的提问,不要扼杀学生思维提问的火花。初中学生的提问可能是荒谬的、幼稚的,但要知道,这是学生头脑里想出来的,是学生想知道、想了解、想探究的,这正是学习的最高目标所在。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要实行鼓励性的评价,去发现学生的每一个创造点,要像年青的父母看待新生儿的一举一动那样去充分地肯定和赞赏学生的提问。
2.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最重要的是教师要优化历史课堂教学提问。李政道在复旦大学演讲时说过:“中国学生不会提问题,源于教师不善于提问题。”要把教师提问与学生提问同时考虑,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提出新颖独到的问题,问人之所未问,发一问带动全文,促进学生带着问题去思索、去分析、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答案。那么究竟该如何优化课堂提问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四度”并做出一定的尝试。
第一是角度。课堂提问的角度是多样的,其最佳角度在哪里呢?叶圣陶先生在《谈教学的着眼点》一文中提倡教师要着眼于使学生“开窍”。为使学生“开窍”,教师应注意转换提问视角,让问题变得更易回答。
第二是难度。课堂提问要适合学生的认识水平,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教师提出的问题应是学生在未认真看书和深入思考之前不能回答的,还应是班里大多数学生经过主观努力之后能够回答的。就如树上的果实,既非唾手可得,又非可望而不可即,而是跳一跳就能得到。
第三是坡度。有的心理学家将问题从提出到解决的过程叫“解答距”。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合理调配提问题的坡度,为学生增设台阶,使之能拾级而上,直达知识的高峰。
第四是密度。适度的课堂提问具有诊断学习、激发兴趣、集中注意、启发思维、反馈调控等教学功能。然而,如同所有真理跨过一步将会变成谬误一样,不恰当的提问必有悖于上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