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纽约犯罪的行吟诗人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ybt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八百万种死法》中文版问世,小说家布洛克以马修·斯卡德系列正式地与台湾读者见面。主角斯卡德穿梭于纽约大都会的黑暗角落,和失意警察、酒鬼、妓女、亡者家属在烟雾和酒精的氛围里,就着生命的徒然与寂寥相互取暖,死亡的幽微变得如此鲜艳华丽……尽管斯卡德的故事被人讥为“无理可推”,却在台湾吸引了从不读推理类型的读者,甚至成为知名作家和导演情有独钟的小说。2005年春天,台湾的卜洛克迷盼到了小说家来访,马修·斯卡德系列的最新作品《繁花将尽》,更为此抢先于英美书市在台出版……
  ──《布洛克——在死亡中凝视城市与灵魂》布洛克访台新闻稿(部分)
  
  
  
  布洛克来台契机
  
  2005年春,劳伦斯·布洛克来台。
  前一年九月,布洛克的中文版权代理人寄来一封电子邮件,报告一则好消息:新书《All the Flowers Are Dying》将在2005年2月于美国出版,随信附上该书尚需最后校订的书稿文字文件。
  距离系列前作《死亡的渴望》(Hope to Die)已相隔将近4年之久。当编辑部在会议上宣布新书即将上市的消息时,许多人发出“哇”的一声,因为这对布洛克,尤其是马修·斯卡德书系的忠实读者而言,实在是引颈许久盼来最令人兴奋的信息。
  当时,公司正好开会讨论来年台北书展的活动提案,不知怎的,我在会议上随口问了一句:“脸谱有没有找作家来台办签书会的可能?”会议桌上的所有人,第一个联想到的就是劳伦斯·布洛克。
  脸谱成立6年多以来(至2004年9月为止),举办过各式各样的营销活动,包括猜凶手拿奖金(将解谜推理小说的谜底删去,推出“挑战版”,回函正确推理出凶手身份的读者可获得高额奖金)、巡回讲座、驻店侦探书展等,但从未邀请作家来台举办活动。虽然脸谱出版的推理小说全为翻译作品,但国外作家来台并不是没有其它出版社做过,但若是推理小说作家,似乎不曾有过。
  会议上,同仁们七嘴八舌地讨论:旅途那么遥远,美国东岸到台湾,应该会打退堂鼓吧?布洛克是畅销作家,要求的规格会不会很高?费用会不会让人吃不消?推理小说热潮虽然日渐高涨,但这样的活动究竟会有多少人参加?会不会伤了面子也伤了里子?没有结果的讨论无法成事,最后大家决定:请副总编代为写信一问,看看布洛克的意愿与要求如何。
  布洛克很快就回复了,而且简短:“很乐意来见见台湾的读者,只有一个请求,让我的太太同行。”
  布洛克的台湾行,八字有了一撇。
  
  行前准备
  
  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距离预订的活动时间,只剩下4个月可以准备。编辑部开始翻译《All the Flowers Are Dying》一书,并与布洛克保持联系;营销企划部着手安排媒体公关与行程规划,以及新书上市相关活动。
  在此之前,脸谱曾于布洛克新书上市时办过几次活动,包括在雅贼柏尼·罗登拔(Bernie Rhodenbarr)系列首作《别无选择的贼》(Burglars Can't Be Chosers)新书发表会上,找来中央警官大学教官谢文苑示范开锁技巧等。但显然此次邀请作家来台与读者相会,规模是非常不同的。
  进入2005年,活动筹备进入倒数阶段。
  新书《All the Flowers Are Dying》确定中文书名为《繁花将尽》,同时出版布洛克小说雅贼系列新作《伺机下手的贼》(The Burglar on the Prowl)与新系列(睡不着觉的密探伊凡·谭纳[Evan Tanner])《睡不着觉的密探》(The Thief Who Couldn't Sleep),以及邀集台湾文化界人士共同撰写的文集《两千三百万种死法──布洛克与台北相遇的故事》,定于2月1日上市。布洛克确定来台行程:夫妻俩会在年初先去意大利旅游,返回纽约稍事休息,接着直飞台湾,预订停留九天,再前往上海,拜访导演王家卫,之后返回美国,展开新书宣传行程。就时间上来看,《繁花将尽》较美国早两周出版,台湾反倒成为布洛克新书宣传第一站。
  媒体宣传部分,抵台前两大报“联合报”读书人版、“中国时报”开卷版专题介绍,文学杂志《印刻》制作封面故事与主题报导;抵台后将安排电子与平面媒体于台北101PAGEONE书店进行专访,往后的行程中陆续还有相关访谈活动。
  不同于过去外国作家访台,活动多集中在台北的惯例,企划部安排了较远的行程,一是到台南诚品书店举行签书会,一是前往嘉义中正大学举行文学座谈。后者尤其特别,将活动安排在中正大学的原因,在于一群热爱阅读推理、喜爱布洛克的读者(大学生居多,部分研究生),在中正大学创设一个推理文学研究社,当将此一活动企划转告布洛克并征求其同意时,布洛克又一次十分豪爽地答应了,回信中也透露出他的好奇,“这是场蛮有意义的活动”布洛克这么说道。
  安排布洛克访台活动的时候,还发生一些小插曲。其一是,九天行程中只有前七天是公开活动,同仁们还有点担心:媒体会不会不熟悉这位作家?如果活动安排过少是不是显得非常失礼?从后来媒体回复的热度来看,显然是多虑了,总编辑唐诺甚至还喃喃说“这会不会忙坏作者?”之类的话。其二是,行程中有几天是出版社帮忙安排的“自由行”,作家舒国治自愿当向导开车领布洛克夫妇一游台北,想跟但没机会的同仁们只能在办公室直呼可惜。
  布洛克访台的消息,除了随着书展活动发送给媒体外,编辑部也协助在推理社群中宣传,召集书迷参与接下来的活动:票选喜爱布洛克笔下哪一位侦探、写下小说中最感动的文字段落、发表阅读心得云云,鼓励购买新书参加签书会与座谈会等。
  一切辛勤准备,都是为了这一刻。2月15日,当桃园机场的大厅显示布洛克夫妇搭乘的班机抵达时,紧张、不安、焦虑、兴奋交杂的情绪也升至最高点。
  
  与纽约犯罪的行吟诗人相遇
  
  历经20多小时的飞行,布洛克夫妇难掩疲态,但开心的神色同样写在脸上。短暂梳洗后,部分同仁与夫妇俩在饭店共进午餐,每个人脸上尽写着“我是您的头号书迷”字样,目不转睛地看着心仪的作家,连讲话都结巴了起来。
  隔天,公开行程正式展开,当天下午,布洛克神采奕奕地步入记者会场,与在场近20家媒体记者侃侃而谈,介绍3本中文新书与此次访台的初感受,并分批接受各家媒体专访,中天电视“中天书坊”与公共电视“今天不读书”日后各剪辑了三十分钟影片播放。
  当晚,第一场与读者面会的活动,在金石堂网络书店汀洲店举办,热情的书迷从地下室的书店门口活动区,延着楼梯一路排上了一楼马路旁,还引来过路人侧目。面对一百多名书迷,布洛克竟脱口而出“我不知道要说什么好”,引来在场读者会心大笑。然而,这句话也同样浮现在在场的出版社同仁心底,不禁想对他们说:你们真是太热情、太可爱了。
  如果这就让布洛克感到惊喜,两天后的活动大概得找个更高一级的形容词来用才行。
  18日,台北变天,骤降的气温与忽大忽小的雨势令人不安,这天晚上布洛克要在敦南诚品与读者见面。我早布洛克半小时抵达会场,协助当日活动进行,一踏进大厅,我就安心、也震慑住了──从没见过哪个作家签书活动的人潮可以挤满这个大厅。事后统计,原本只安排签100人的签书会共涌入300多名读者,布洛克在此时展现高度的亲和力,带着微笑签完最后一本书,让所有书迷欢喜离开(布洛克事后曾对我说:“我觉得我好像是个超级巨星!”)──噢不,半个小时后,还有一场作者与读者共处一室的神秘派对要开,地点是诚品地下室艺文空间。
  诚品艺文空间向来不开放作为出版社营销活动场地,布洛克是第一人。派对在轻柔的现场乐团演奏声中展开,在主持人杨照幽默风趣的引领下,所有人极其放松地听布洛克谈写作、聊生活,宛如置身故事中的小酒馆,那样的优闲、愉悦与迷人……
  
  做一件难忘的事
  
  回头细数种种曾做过疯狂的、感性的、趣味的企划宣传活动,原以为布洛克访台一事该是最印象深刻的了,去年倒是做了另一件值得分享的活动案。
  2007年底,美国重新出版布洛克的代表作《八百万种死法》25周年版。来年,脸谱请人在纽约的布洛克亲笔签下限量书,附上新版年表、小说场景照等,编辑《八百万种死法》25周年精装中文版,并限量制作1000份2005年访台纪念邮票与DVD,附上献给即将欢度70岁生日的生日贺卡一张,合在一起推出一千套“珍藏布洛克”盒装套书。这比较像是为老朋友准备一套值得收藏留念的礼物──为布洛克这位老朋友,以及所有在三年前因布洛克相遇而认识或不认识的老朋友。
  回顾每一件营销企划案,或因资源分配考虑,或因筹备时间长短、规模大小等而有所不同,但工作的初衷是相近的:不过是想做一件难忘的事,让读者难忘,也让自己难忘。从脸谱长期经营布洛克这位作家的操作上,让我深刻体验到这一点。
  对了,布洛克的第一本推理小说《骗子的游戏》(Grifter's Game,中文书名暂定)预定4月上旬上市,这次该怎么拟订企划案呢?又要伤脑筋了啊……
其他文献
2009年4月,筆者決定做台視文化的專訪,打電話給台視文化的陳綺華副總經理,不料她卻對我笑了笑:“台視文化的歷史並不有趣,一路走來也沒什麼了不起的人、了不起的事。這種報導真的沒什麼意义。”我明白其謹慎的心理。其實,自台視於1987年正式設立子公司台視文化後,台灣另外三家無線電視台(中國電視、中華電視、民間電視)亦先後成立文化公司,涉足演藝人員培訓、出版、公關行銷、買賣影片等業務,惟都因難以獲利而先
期刊
2008年3月,我因投稿出版第一本书《最长的辞职信》,踏进圆神(方智)出版社。没想到,却意外地接下一个大案子——采访受到云门“流浪者计划”奖助的“流浪者”。这是一趟意外的旅程,却让我走进生命深处,了解“真正的旅行”,接受了一场生命的洗礼。  云门“流浪者计划”由林怀民老师于2004年发起。规定只能一个人旅行,还要在亚洲地区,流浪60天,历经兴奋、疲倦、甚至水土不服,种种困厄,重新找到往前的力量,流
期刊
潮流暗藏,新书井喷    每年的一至五月,是新书井喷期,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一月份的北京图书订货会和四月份的全国书市(2009年在济南),多数出版社会把重点书放在这两个书业盛会之前出版。这期间,出版物相对比较主动,因为各出版社尚有大量值得操作的选题在运作,每家都拿出自己最抢眼的新书抢占市场。可以说,上半年是出版机构的黄金时段,把握好这一时机,全年的出版计划也就顺利完成大半。尤其是,这期间的图书
期刊
不知从何时起爱上了书,一爱就没商量,就不放手,而且会爱书一辈子,与书白头偕老。因爱而生瘾,因爱而痴迷,因爱而成癖。  “购书狂”。有人爱集邮,有人爱收藏,我爱购买书籍。小时候,时兴小人书(画书),常渴望拥有十册八册,那兴趣比扇三角(烟盒纸)、摔四角(纸面包)还浓。当时因家穷,只偶购三两本,多是拿赢得的三角、四角从三角迷四角痴手中换得,三两年也拥有画书一木箱。读初中时,常在星期天到八里外的集上书店买
期刊
编辑平台:  这是周浩正先生写给编辑人的第四十七封信。  这位台湾出版界前辈,在古稀之年把毕生经验以书信形式写出,与同业分享、探讨,盼能抛砖引玉对同业有所启发。  本刊有幸,得到周老允许,将不定期刊登他未结集成书的书信。    亲爱的朋友:  有位刚加入编辑队伍的年轻小友,读了《编辑力初探1.0》后,写了封e-mail给我,大意是说:  “我读完您写给编辑的信了,但对我现在的工作,似乎帮助不大。您
期刊
2006年,中央电视台中央国际频道精心打造推出《台商故事》栏目,开播2年多来播出100多期,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的反响。在众多观众和台商的要求下,《台商故事①》于2009年1月在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而第二本,第三本……也将陆续面世。台商在大陆的艰苦奋斗和辛酸历程,成为一段段脍炙人口的传奇,激励着广大读者和有志者。当我们品读这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对这些台商,我们有的是尊重、钦佩、敬仰和自豪。    
期刊
记得去年年底,东北风呼呼地刮着脸,感觉自己很像一只北京板鸭,被厨师锋利地片着。抬头间,便来到北京磨铁图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磨铁”)的院子前。白墙黑字,十分高调地写着,“跟文化死磕”。“这只是一种做文化的态度。我们对文化,不仰视、不跟风,更不盲目。我们一直致力于制造潮流,回归自我。”这是磨铁总裁沈浩波对这句口号的解读。      星光大道 磨铁铺造    曾几何时,图书行业被排为十大暴利行业之三,
期刊
劳伦斯·布洛克(Lawrence Block,1938年~),生于纽约州水牛城,现居纽约。他是享誉世界的美国侦探小说大师,当代硬汉派侦探小说最杰出的代表,他的小说不仅在美国备受推崇,还跨越大西洋,完全征服了自诩为侦探小说故乡的欧洲。他的作品是拥有最多崇拜者、精英分子最爱收藏的推理小说。其作品简繁体版分别由新星出版社和城邦脸谱出版社出版。  本期两岸出版专题,将为您讲述两岸出版业者与这位当代著名侦探
期刊
阅读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小学生的阅读更是如此。传统的阅读训练课程是按照年级或年龄来设计,教师在推荐阅读教材时也是面向全班的所有孩子。但实际上,同一年级孩子的阅读水平并不一致,这还取决于各自的学习能力、课外阅读训练和阅读兴趣。如何进行差异化的教育,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是教育者面临的难题。现在这一难题在香港商务印书馆设计的“阶梯阅读”空间里迎刃而解。  阶梯阅读空间利用互聯网,为小学生提供
期刊
被誉为台湾70年代“纸上风云第一人”的高信疆先生,于2009年5月5日病逝于台北,享年65岁。高公的名字与“中国时报”紧密相连,历任《中国时报·人间副刊》主编、《时报周刊》总编辑、时报文化出版公司总编辑、《中时晚报》社长,在这个舞台上开创了一个文化盛世。而鲜为人知的是,在新闻媒体以外,高公与夫人柯元馨于70年代初创办了言心出版社,出版有《夏济安日记》、张系国重要代表作《棋王》,朱天心的第一本小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