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摘要:长期以来,作文教学是困扰语文教师的一个难题,甚至一度出现了“学生厌,教师难,社会怨”的尴尬局面。由于课时的安排,阅读和写作隔周交替进行,一个学期下来,作文课也就七八次而已。想通过这几节课来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可谓困难重重。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才能达到作文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初中语文 作文教学 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需要我们在教学资源这一基本前提下关注教师的讲授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引导学生慢慢适应作文,立足教材,回归课本,回归生活。从最基本的层面入手,培养学生的写作热情和驾驭语言的能力,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写作中去,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喜欢作文,从而做到想表达和善于表达,我想应从以下几个环节做起。
一、转变观念,提升素质
应试教育的训练模式下,教师更多地关注所谓的考点复习,语文只成了其中的一个小点,教学中50分的作文竟没有10分的字音所耗费的时间多,字音、字形、成语及名句的识记几乎成了语文学习的全部。由于作文课难上,几乎没有教师选择作文课当公开课。在平时的教学中,也没有系统的作文备课。这种教学模式很显然不能推进语文教学的良性发展。作文教学得不到重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语文教师自身修养不够,对作文训练自己心中没有整体的框架构建,作文训练没有体系,作文指导没有实质性内容。长此以往,教师作文评讲不知讲什么好了,一次次重复,还责怪学生没有听进去;学生也很委屈,一次次训练没有实效,索性听之任之算了。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作文教学,要求我们教师迅速转变观念,要把作文教学放到应有的位置上来。必须打破语文教育教学长期形成的语文基础知识、课文篇目阅读与作文教学三大模块相对独立的状态,要形成交叉运作的综合性训练。同时语文教师要加强自身学习,构建理论体系,勤动笔写下水作文,只有自身素养提升了,才能指导好学生的作文训练。每上作文课之前应该十分清楚地知道本堂课要达到的目的,目标必须是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符合当前的教学规律,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太高的目标会使学生望而怯步,引起反感,致使更加害怕写作;太低的目标学生又毫无提升,也会使他们失去求知的欲望。而且一堂课的有效目标不能太宽泛,“眉毛胡子一把抓”“面面俱到”结果肯定一无收获。
二、和谐的氛围
一是饱满的工作热情。饱满的热情指教师教学时通过语言、情感、动作等显示自己爱学科、爱教学、爱学生的热情,使教学充满感染力、影响力。教师改进教学和进行有效教学的最初动机来自他们对所教学科和教学工作本身的热爱,以及他们对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关注。这种动机是形成和谐气氛的必要条件。教师作文教学时饱满的热情表现为对作文表现出真正的兴趣,教学时流利、兴高采烈的言语表达,炯炯有神、动人的眼神,丰富、饱满、爆发性的激情和充沛的精力。对作文教学充满热情的老师在课堂上往往能妙语连珠,课前、课后能勤于研究,教学趣味性高,实效性好。二是融洽的师生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能促使教师好教、乐教,促進学生好学、乐学,使课堂气氛积极、活泼,教师教得开心,学生学得愉悦,在教学中,教师关心、爱护、信任、尊重学生,与学生建立亲密的友谊,形成融洽关系,从而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使教师“爱其智、乐其教”,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学生对作文有一种畏惧心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就需要教师去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以消除他们的畏惧心理。三是多元的评价方式。《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评价应面向全体学生”“评价应充分发挥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因此,作文教学评价应坚持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写作素养的全面提高为根本目的,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功能,关注写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成功体验。教师只有注重了评价的民主化与多元化才能以真诚的语言、温和的表情、期待的眼光、宽容的态度来激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促进和谐氛围的形成。教师倡导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是承认学生个别差异性为前提的,承认学生差异的存在,而不是以“标准答案”“分数”来评价学生。他们都能让学生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增强他们主动参与教学的自信心,促使他们以愉悦高涨的情绪参与学习。
三、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作文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抒发一个人情感的文章,因此,想让学生对作文保持兴趣,教师就要鼓励他们从自己熟悉的现实生活出发,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艺术源于现实,如果没有现实生活的积累,而是写自己完全没有任何感受的文章,那么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件困难的事情。即使写出来了,这样的文章也只是徒有形式,而没有真实的感情,感动不了读者。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掌握作文的诀窍,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生活,从中发现美,找回自己的写作兴趣。想要写好现实生活,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认识生活。教师可以教授他们学会观察事物的方法:在观察事物时做到充分利用五官,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同时运用,保证它们的完全开放,然后把这些感觉到的形象加以综合分析,找出自己特别感兴趣的方面,加以细致描写,这样就可以作为写作素材,将观察到的生活放进作文中。例如,笔者为了锻炼学生的作文能力,曾为学生布置过这样一个作文题目《我们的校园》。校园是学生们每天都要接触的环境,然而他们对它的看法怎么样,是不是每个学生的观察都是一样呢?笔者有意识地布置这样一个题目,要求学生只要围绕校园来写作就可以,而且鼓励他们仔细观察校园的景色,来往的行人等等,结果作文完成之后,笔者发现同学们的看法截然不同。有的学生对校园清洁工阿姨很有好感,有的同学认为学校的运动环境需要改善,有的同学则认为自己在校园中学到了知识,结交了好朋友等等。大家各有各的看法,而且都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感情。这次作文练习从学生身边的现实生活出发,收到了很好的写作教学效果。同样的道理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以自己熟悉的人为写作对象,锻炼他们观察生活的能力,以有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
总之,初中作文教学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将其作为作文素材,写出真实情感。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积累知识的习惯和写作创新能力,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初中语文 作文教学 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需要我们在教学资源这一基本前提下关注教师的讲授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引导学生慢慢适应作文,立足教材,回归课本,回归生活。从最基本的层面入手,培养学生的写作热情和驾驭语言的能力,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写作中去,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喜欢作文,从而做到想表达和善于表达,我想应从以下几个环节做起。
一、转变观念,提升素质
应试教育的训练模式下,教师更多地关注所谓的考点复习,语文只成了其中的一个小点,教学中50分的作文竟没有10分的字音所耗费的时间多,字音、字形、成语及名句的识记几乎成了语文学习的全部。由于作文课难上,几乎没有教师选择作文课当公开课。在平时的教学中,也没有系统的作文备课。这种教学模式很显然不能推进语文教学的良性发展。作文教学得不到重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语文教师自身修养不够,对作文训练自己心中没有整体的框架构建,作文训练没有体系,作文指导没有实质性内容。长此以往,教师作文评讲不知讲什么好了,一次次重复,还责怪学生没有听进去;学生也很委屈,一次次训练没有实效,索性听之任之算了。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作文教学,要求我们教师迅速转变观念,要把作文教学放到应有的位置上来。必须打破语文教育教学长期形成的语文基础知识、课文篇目阅读与作文教学三大模块相对独立的状态,要形成交叉运作的综合性训练。同时语文教师要加强自身学习,构建理论体系,勤动笔写下水作文,只有自身素养提升了,才能指导好学生的作文训练。每上作文课之前应该十分清楚地知道本堂课要达到的目的,目标必须是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符合当前的教学规律,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太高的目标会使学生望而怯步,引起反感,致使更加害怕写作;太低的目标学生又毫无提升,也会使他们失去求知的欲望。而且一堂课的有效目标不能太宽泛,“眉毛胡子一把抓”“面面俱到”结果肯定一无收获。
二、和谐的氛围
一是饱满的工作热情。饱满的热情指教师教学时通过语言、情感、动作等显示自己爱学科、爱教学、爱学生的热情,使教学充满感染力、影响力。教师改进教学和进行有效教学的最初动机来自他们对所教学科和教学工作本身的热爱,以及他们对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关注。这种动机是形成和谐气氛的必要条件。教师作文教学时饱满的热情表现为对作文表现出真正的兴趣,教学时流利、兴高采烈的言语表达,炯炯有神、动人的眼神,丰富、饱满、爆发性的激情和充沛的精力。对作文教学充满热情的老师在课堂上往往能妙语连珠,课前、课后能勤于研究,教学趣味性高,实效性好。二是融洽的师生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能促使教师好教、乐教,促進学生好学、乐学,使课堂气氛积极、活泼,教师教得开心,学生学得愉悦,在教学中,教师关心、爱护、信任、尊重学生,与学生建立亲密的友谊,形成融洽关系,从而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使教师“爱其智、乐其教”,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学生对作文有一种畏惧心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就需要教师去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以消除他们的畏惧心理。三是多元的评价方式。《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评价应面向全体学生”“评价应充分发挥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因此,作文教学评价应坚持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写作素养的全面提高为根本目的,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功能,关注写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成功体验。教师只有注重了评价的民主化与多元化才能以真诚的语言、温和的表情、期待的眼光、宽容的态度来激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促进和谐氛围的形成。教师倡导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是承认学生个别差异性为前提的,承认学生差异的存在,而不是以“标准答案”“分数”来评价学生。他们都能让学生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增强他们主动参与教学的自信心,促使他们以愉悦高涨的情绪参与学习。
三、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作文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抒发一个人情感的文章,因此,想让学生对作文保持兴趣,教师就要鼓励他们从自己熟悉的现实生活出发,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艺术源于现实,如果没有现实生活的积累,而是写自己完全没有任何感受的文章,那么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件困难的事情。即使写出来了,这样的文章也只是徒有形式,而没有真实的感情,感动不了读者。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掌握作文的诀窍,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生活,从中发现美,找回自己的写作兴趣。想要写好现实生活,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认识生活。教师可以教授他们学会观察事物的方法:在观察事物时做到充分利用五官,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同时运用,保证它们的完全开放,然后把这些感觉到的形象加以综合分析,找出自己特别感兴趣的方面,加以细致描写,这样就可以作为写作素材,将观察到的生活放进作文中。例如,笔者为了锻炼学生的作文能力,曾为学生布置过这样一个作文题目《我们的校园》。校园是学生们每天都要接触的环境,然而他们对它的看法怎么样,是不是每个学生的观察都是一样呢?笔者有意识地布置这样一个题目,要求学生只要围绕校园来写作就可以,而且鼓励他们仔细观察校园的景色,来往的行人等等,结果作文完成之后,笔者发现同学们的看法截然不同。有的学生对校园清洁工阿姨很有好感,有的同学认为学校的运动环境需要改善,有的同学则认为自己在校园中学到了知识,结交了好朋友等等。大家各有各的看法,而且都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感情。这次作文练习从学生身边的现实生活出发,收到了很好的写作教学效果。同样的道理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以自己熟悉的人为写作对象,锻炼他们观察生活的能力,以有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
总之,初中作文教学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将其作为作文素材,写出真实情感。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积累知识的习惯和写作创新能力,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