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区域水利规划是合理安排利用区域水利资源,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本文简要分析了区域水利规划工作的重要性,就其工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详细探讨,并以东部某市水利规划工作为例进行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区域,水利规划,要点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区域水利规划工作的重要性
区域水利规划是指以经济或行政标准划定一定地域范围,对此范围内的水利工程建设工作进行合理规划,以指导区域内水力资源的利用,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等工作。水利规划工作既要考虑现阶段各相关单位企业的实际要求,更要考虑水利规划给地域范围内所带来的长期影响,既要合理开发利用水利资源以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更要有效防止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避免给区域内居民的生活、生产造成负面影响。合理有效的区域水利规划有助于水利工程建设的健康和谐发展,能切实改善区域内居民的生活质量,确保区域内经济水平的持续稳定发展。因此,要正确认识区域水利规划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对区域水利规划工作的重视程度,提高区域水利规划工作的质量[1]。
二、区域水利规划工作的注意事项
为切实提高区域水利规划工作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应加强对水利规划工作方法与工作细节的重视程度,具体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工作要求与任务
区域水利规划工作的展开必须要综合考虑目标区域的水文条件、经济条件、环境条件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区域水利规划工作既要能经济高效开发利用水力资源,使得水利工程建设尽快见效,更要在进行规划时着眼未来,确保水利资源开发利用的持续性。以区域水利规划中农田灌溉问题为例,既要保证本区域内农业灌溉供水的充足稳定,使得农业作物正常生长不会受到灌溉水源的限制,更要确保区域水资源不会由于农业灌溉的过度使用而逐渐枯竭,要保证农业灌溉用水量的合理规划,既能最大限度的为农业灌溉提供水源,提高经济效益,又能使水资源自身得到有效恢复。
新时期的区域水利规划工作应以科学发展观与治水新思路为指导思想,在具体的规划工作中应该做到以人为本,充分考虑水利规划方案可能给区域内居民生活生产所带来的影响,特别是以减灾防灾为主要任务的区域水利规划工作,更应该将保证河流流域范围内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环境友好、生态文明也是水利规划工作的具体要求,传统的区域水利规划只是片面强调了单一方面的作用与职能,而忽略了人与生态环境的统筹兼顾,治水新思路则要求区域水利规划工作中务必要全面考虑,综合治理,做到经济利益与生态环境效益两手抓。
2、完善工作流程与制度
区域水利规划工作质量与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工作流程与制度的完善,完善的工作流程与制度不仅可以使区域水利工作事半功倍,提高工作效率,还能有效避免工作中考虑片面、依据不足等问题,提高区域水利规划工作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区域水利规划一般遵照以下工作流程:首先收集分析区域水文资料,然后根据水文资料与区域特点确定首要任务,围绕首要任务展开区域水利规划工作,随后进行水利规划方案的对比,对比时要格外注意规划方案是否具有代表性,对比平台是否具有等价性等问题,此后还要对区域水利规划方案进行论证,论证内容包括资料真实性的论证,规划参数准确性的论证,以及规划方案合理性的论证等多方面的内容。区域水利规划工作流程的有效执行离不开完善的工作制度,紧密合理的工作组织制度是工作制度的重要内容。由于区域水利规划工作工作量大,工作耗时长,并且工作中的具体事项比较繁多,为保证规划工作的每个环节均能得到良好落实,区域水利规划工作应由专业团队完成,不同的工作环节应进行明确分工,各工作人员的职责也应该进行详细划分,以达到提高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的目的。因此,完善的工作制度与流程是区域水利规划合理性与实用性的重要保证,实际工作中应该得到必要重视。
3、收集并处理工作依据资料
水文、地质、气候等资料是合理制定区域水利规划的基础与依据,准确的资料收集与处理是规划工作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为保证所获得资料的准确性,应尽可能采取实地考察的方式去获得一手资料,对于无法直接获取的资料则应多方查证、对比的方式验证资料的可靠性。
4、分析并协调工作中的矛盾
区域水利规划工作中常会出现一些矛盾,能否处理好这些矛盾是水利规划工作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常见的矛盾包括局部与整体的矛盾、地方与部门间的利益矛盾。局部与整体的矛盾主要是指规划工作的总体效益与组成部分效益间的矛盾,通常规划工作的整体与局部利益是一致的,当它们发生冲突时首先要保证整体的利益,确保水利规划实施的可行性。地方与部门间的利益矛盾主要是指水利规划各具体实施地域由于利益分配不均而发生的矛盾,为从根源杜绝此类矛盾的发生,在制定区域水利规划时就应该充分考虑各地区的要求,协调利益分配,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三、区域水利规划工作实例分析
具体分析区域水利规划工作实例,可从中吸取众多实际工作的经验教训,有利于在以后的区域水利规划工作中趋利避害,提高区域水利规划工作质量。本文以我国东部某市水利规划工作为例,分析了此规划工作中所取得的经验教训、所暴露的问题以及针对此类问题的解决措施。
1、经验教训分析
为了使区域水利规划工作自上而下都到切实落实,必须制定相应的文件章程,将提高对区域水利规划工作的重视程度由宣传倡导上升到制度规范的高度;为了能有效应对水利建设工作量大、周期长的特点,对于规划内的水利工程项目应事先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这样才能在水利工程项目正式投入建设后,确保建设能够按照预定计划进行;区域水利规划工作应以实际条件为依据,不仅要重视基础资料的收集、分析工作,更要将资料进行编制入档,这样既能保证区域水利规划工作的质量,更能为以后的资料调用查询提供方便,提高工作效率。
2、暴露问题分析
针对常用于区域水利规划工作的水文、地质、气候资料往往不够全面或是年代过于久远的问题,完善相关资料不仅耗时长,同时也需要耗费大量资金,这也是造成水利规划依据不足的主要原因;尽管区域水利规划工作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但由于技术及人员业务能力所限,水利规划工作的整体质量仍然不高,规划方案不够具体则是造成规划工作深度不足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区域水利规划工作中还存在观念落后的问题,还没能从水利规划工作传统的单一目的与功能,转变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以人为本,重视生态环境与经济效益协调性的新观念,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区域水利规划工作的质量。
3、解决措施分析
为了完善区域水利规划工作所需资料,提高水利规划工作质量,应加大对水利规划工作与资料收集工作的资金支持;提高区域水利规划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与技术水平也是提高规划工作质量的有效措施,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更应具有一定的延续性与强制性;区域水利规划工作观念对区域水利规划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区域水利规划工作观念的与时俱进则是提高提高水利规划工作质量的重要动力,适当的监督机制对提高规划工作质量也是有益的[2]。
结束语:
1、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区域水利建设挑战与机遇并存,为了在区域水利建设中获得巨大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效益,应加强对区域水利规划工作的重视程度。
2、区域水利规划工作的质量主要受工作制度、流程、方法和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影响,此外,工作资金也会对其产生一定影响。为切实提高区域水利规划工作质量,应做好以上三个方面的工作。
参考文献
[1]王隨霞,纪心冰,刘芙蓉. 胶州市水利规划工作的思考[J]. 关注基层,2010(12):65—66
[2]李东城,王鹏,李爱芹. 关于地方水利规划工作的思考[J]. 科技信息,2011(27):730
关键词:区域,水利规划,要点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区域水利规划工作的重要性
区域水利规划是指以经济或行政标准划定一定地域范围,对此范围内的水利工程建设工作进行合理规划,以指导区域内水力资源的利用,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等工作。水利规划工作既要考虑现阶段各相关单位企业的实际要求,更要考虑水利规划给地域范围内所带来的长期影响,既要合理开发利用水利资源以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更要有效防止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避免给区域内居民的生活、生产造成负面影响。合理有效的区域水利规划有助于水利工程建设的健康和谐发展,能切实改善区域内居民的生活质量,确保区域内经济水平的持续稳定发展。因此,要正确认识区域水利规划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对区域水利规划工作的重视程度,提高区域水利规划工作的质量[1]。
二、区域水利规划工作的注意事项
为切实提高区域水利规划工作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应加强对水利规划工作方法与工作细节的重视程度,具体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工作要求与任务
区域水利规划工作的展开必须要综合考虑目标区域的水文条件、经济条件、环境条件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区域水利规划工作既要能经济高效开发利用水力资源,使得水利工程建设尽快见效,更要在进行规划时着眼未来,确保水利资源开发利用的持续性。以区域水利规划中农田灌溉问题为例,既要保证本区域内农业灌溉供水的充足稳定,使得农业作物正常生长不会受到灌溉水源的限制,更要确保区域水资源不会由于农业灌溉的过度使用而逐渐枯竭,要保证农业灌溉用水量的合理规划,既能最大限度的为农业灌溉提供水源,提高经济效益,又能使水资源自身得到有效恢复。
新时期的区域水利规划工作应以科学发展观与治水新思路为指导思想,在具体的规划工作中应该做到以人为本,充分考虑水利规划方案可能给区域内居民生活生产所带来的影响,特别是以减灾防灾为主要任务的区域水利规划工作,更应该将保证河流流域范围内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环境友好、生态文明也是水利规划工作的具体要求,传统的区域水利规划只是片面强调了单一方面的作用与职能,而忽略了人与生态环境的统筹兼顾,治水新思路则要求区域水利规划工作中务必要全面考虑,综合治理,做到经济利益与生态环境效益两手抓。
2、完善工作流程与制度
区域水利规划工作质量与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工作流程与制度的完善,完善的工作流程与制度不仅可以使区域水利工作事半功倍,提高工作效率,还能有效避免工作中考虑片面、依据不足等问题,提高区域水利规划工作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区域水利规划一般遵照以下工作流程:首先收集分析区域水文资料,然后根据水文资料与区域特点确定首要任务,围绕首要任务展开区域水利规划工作,随后进行水利规划方案的对比,对比时要格外注意规划方案是否具有代表性,对比平台是否具有等价性等问题,此后还要对区域水利规划方案进行论证,论证内容包括资料真实性的论证,规划参数准确性的论证,以及规划方案合理性的论证等多方面的内容。区域水利规划工作流程的有效执行离不开完善的工作制度,紧密合理的工作组织制度是工作制度的重要内容。由于区域水利规划工作工作量大,工作耗时长,并且工作中的具体事项比较繁多,为保证规划工作的每个环节均能得到良好落实,区域水利规划工作应由专业团队完成,不同的工作环节应进行明确分工,各工作人员的职责也应该进行详细划分,以达到提高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的目的。因此,完善的工作制度与流程是区域水利规划合理性与实用性的重要保证,实际工作中应该得到必要重视。
3、收集并处理工作依据资料
水文、地质、气候等资料是合理制定区域水利规划的基础与依据,准确的资料收集与处理是规划工作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为保证所获得资料的准确性,应尽可能采取实地考察的方式去获得一手资料,对于无法直接获取的资料则应多方查证、对比的方式验证资料的可靠性。
4、分析并协调工作中的矛盾
区域水利规划工作中常会出现一些矛盾,能否处理好这些矛盾是水利规划工作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常见的矛盾包括局部与整体的矛盾、地方与部门间的利益矛盾。局部与整体的矛盾主要是指规划工作的总体效益与组成部分效益间的矛盾,通常规划工作的整体与局部利益是一致的,当它们发生冲突时首先要保证整体的利益,确保水利规划实施的可行性。地方与部门间的利益矛盾主要是指水利规划各具体实施地域由于利益分配不均而发生的矛盾,为从根源杜绝此类矛盾的发生,在制定区域水利规划时就应该充分考虑各地区的要求,协调利益分配,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三、区域水利规划工作实例分析
具体分析区域水利规划工作实例,可从中吸取众多实际工作的经验教训,有利于在以后的区域水利规划工作中趋利避害,提高区域水利规划工作质量。本文以我国东部某市水利规划工作为例,分析了此规划工作中所取得的经验教训、所暴露的问题以及针对此类问题的解决措施。
1、经验教训分析
为了使区域水利规划工作自上而下都到切实落实,必须制定相应的文件章程,将提高对区域水利规划工作的重视程度由宣传倡导上升到制度规范的高度;为了能有效应对水利建设工作量大、周期长的特点,对于规划内的水利工程项目应事先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这样才能在水利工程项目正式投入建设后,确保建设能够按照预定计划进行;区域水利规划工作应以实际条件为依据,不仅要重视基础资料的收集、分析工作,更要将资料进行编制入档,这样既能保证区域水利规划工作的质量,更能为以后的资料调用查询提供方便,提高工作效率。
2、暴露问题分析
针对常用于区域水利规划工作的水文、地质、气候资料往往不够全面或是年代过于久远的问题,完善相关资料不仅耗时长,同时也需要耗费大量资金,这也是造成水利规划依据不足的主要原因;尽管区域水利规划工作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但由于技术及人员业务能力所限,水利规划工作的整体质量仍然不高,规划方案不够具体则是造成规划工作深度不足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区域水利规划工作中还存在观念落后的问题,还没能从水利规划工作传统的单一目的与功能,转变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以人为本,重视生态环境与经济效益协调性的新观念,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区域水利规划工作的质量。
3、解决措施分析
为了完善区域水利规划工作所需资料,提高水利规划工作质量,应加大对水利规划工作与资料收集工作的资金支持;提高区域水利规划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与技术水平也是提高规划工作质量的有效措施,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更应具有一定的延续性与强制性;区域水利规划工作观念对区域水利规划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区域水利规划工作观念的与时俱进则是提高提高水利规划工作质量的重要动力,适当的监督机制对提高规划工作质量也是有益的[2]。
结束语:
1、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区域水利建设挑战与机遇并存,为了在区域水利建设中获得巨大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效益,应加强对区域水利规划工作的重视程度。
2、区域水利规划工作的质量主要受工作制度、流程、方法和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影响,此外,工作资金也会对其产生一定影响。为切实提高区域水利规划工作质量,应做好以上三个方面的工作。
参考文献
[1]王隨霞,纪心冰,刘芙蓉. 胶州市水利规划工作的思考[J]. 关注基层,2010(12):65—66
[2]李东城,王鹏,李爱芹. 关于地方水利规划工作的思考[J]. 科技信息,2011(27):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