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德国人眼中的“中国特色”

来源 :中国慈善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e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雷克认为现在欧洲流行的“解读中国”的书籍,包括基辛格的《论中国》在内,对东西方之间文化差异的理解,实际上都是有失偏颇的,或者把中国文化想的太“复杂”,或者想的太“简单”
  “中国特色”,在中国已逐渐成为“政治大词”,其含义对绝大多数中国成年人来说,可意会不可言传。我们好奇这个神秘色彩的“中国特色”词汇,在外国人眼里有怎样一种风情。德国青年雷克,2007年曾徒步中国4646公里从北京走到乌鲁木齐,出版畅销书《徒步中国》对其“田野体验”进行了真实记录。回到德国后,进一步思考他的中国之行,在对比中阐述了他眼中的“中国特色”,于是有了《中国,特色》一书。
  “雷克,你喜欢我们中国吗”,我们习以为常的提问,但在德国人雷克眼中却非常尴尬,因为前置了爱国主义的前提,他除了说客套话之外不知道说什么。而在德国,往往只有“我的德国”,而没有“我们德国”,因此,也就不会有人问类似的“你喜欢我们德国吗”。被问多了,雷克甚至也“入乡随俗”,发明了“我德”甚至“我大德”来和中国网友交流。因此,雷克特别强调“俺雷克不代表德国,也不代表其他德国人”,就如他碰到的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代表整个中国,也不代表其他中国人”,因为最终,“你就是你,而我就是我”。
  连中国人自己都说不清楚何谓“中国特色”,要让一个老外来系统论述,确实有点勉为其难。雷克说,尽管他们上学也要学习很多关于外国的知识,但这个“外国”一般指的是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欧洲、美国,顶多听说过孔子、老子、《孙子兵法》、风水、明朝的瓷器。至于“李白是谁、秦始皇是啥时候的人”,就只能耸肩表示无奈了。尽管我们中国学生可能知道欧美历史、欧美文化多一点,但当“我们中国”随口而出的时候,其实和他们的欧洲中心主义一样,我们也在不自觉中暗含了“中国中心主义”的立场。
  在《中国,特色》一书中,雷克就中国式过马路、韩寒现象、中国教育、中日关系、废除死刑等中国当下的社会热门话题,旁观,比较,以一个德国人的视角发表了不少关于“中国特色”的“特色”看法。比如“中国式过马路”,德国人将其视为“交通问题的结果”,而“中国特色”则是视为“交通问题的根源”。又比如“韩寒与方舟子之争”,雷克认为其中的“中国特色”是“兴奋型社会”,德国因为责任、多元、法治已经不需要所谓的“意见领袖”和“打假”了,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寻找自己”。
  在书中,雷克讲了一个“经典文化差异事件”:二战时,驻英美军追求英国女人,在一般人看来,英美文化差不多,但结果却是被追的英国女人抱怨,追她们的美国男人也抱怨,有意思的是,他们抱怨的问题恰恰是相同的:对方太“随便”了!根源就在于文化差异,在英国,接吻被认为是相当亲密的事情,要约会好几次才可以,而且下一步基本上就等于上床;而在美国,接吻是很正常的,认识不久就可以吻,但从接吻到上床却还要好几次约会才行。于是,美国男人急着接吻,英国女人就觉得美国男人太“随便”了;而英国女人一旦接受接吻就准备下一步了,此时美国男人又觉得英国女人太“随便”了。
  所以,雷克认为现在欧洲流行的“解读中国”的书籍,包括基辛格的《论中国》在内,对东西方之间文化差异的理解,实际上都是有失偏颇的,或者把中国文化想的太“复杂”,或者想的太“简单”。他甚至举了一个例子,一位上海白领与自己西北的牧民同胞,相互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因为每一种文化自身都存在内部的差异。因此,我们在谈论一个概念的时候,不能单单看它作为一个词语的字面意思,更重要的是要看是谁、在何种背景下运用了这个概念。理解“中国特色”当然也要如此,对待雷克的《中国,特色》就更当如此了。
其他文献
毒害中国
期刊
性交易应合法化  《中国慈善家》:早期,你在香港做过一些项目,比如说帮助一些女性性工作者维权,为什么会关注到这样一个群体?  施永青:机缘巧合。因为我平时比较容易跟人亲近,所以很多人也容易找到我。我有一些朋友本身就有参与这方面的一些工作,我说我的钱是想用在最需要的地方。那个群体也是比较缺乏关怀照顾的一群,所以我觉得应该支持一下。有些人有很多顾忌,不想进入这个工作里面,怕人家误会,我没有这方面的顾虑
期刊
“对这一切我们不满意,也不甘心,所以我们学院以‘脚里’命名,提醒我们要对乡村教育审慎思考并且迎难而上。”  贵阳市一所农民工子弟学校,一个女孩经常遭到同学殴打,头发被从头皮上一撮一撮往下扯。她没有任何申诉,只把原因写在了日记里:“我每天要偷一块五毛钱,学姐要偷三块五毛钱,这样我们中午才有一顿方便面吃。”  一个青年作家发现之后主动上门家访,希望女孩的父母能解决饭钱。最终,一个老人带着十个孩子、每月
期刊
他从小生活在马来西亚贫民窟,幼年时开始分担家庭重担,31岁时只身回乡到中山打拼创业,身价过亿后坚持回馈乡梓,不当守财奴  对了!”那是1990年的一个三月天,第三代马来西亚华裔古润金,随同乡会恳亲团,第一次回到了从父辈口中听了无数次的家乡,他兴奋地大喊。  一切陌生而又似曾相识,古润金的内心乡情涌动,感慨万千。望着眼前的彩旗飘飘、车来车往,他踌躇满志,下定决心要在这片人生第一次踏足的土地上创业兴家
期刊
Ebola virus又来了
期刊
这基本上是一个新的时代,人类文明的发展从来没有到过这样一个阶段  本期嘉宾:王振耀: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  “善经济不是慈善经济”  《中国慈善家》:2013年前后,你提出“善经济”的理念,认为“善经济时代来了”。你得出这一判断的依据主要有哪些?  王振耀:世界银行一般把人均GDP超过一万美元作为发达国家的标志。2011年,全球人均GDP已经达到一万美元。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整个人类的生
期刊
“孔氏珐琅”已经成为继世界名表格拉苏蒂梅森陶瓷珐琅表之后,全球第二个能够独立研发、生产陶瓷珐琅表的钟表品牌,而孔令俊也慢慢地有一个外号:“传说中的中国珐琅表复兴者”  ”孔氏珐琅”董事长孔令俊,孔子的第76代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表痴”。  自从10年前立志要做中国第一珐琅表品牌开始,孔令俊就一头扎进去,进入了一种“疯魔”状态。为了研制一枚满意的珐琅表,他常常废寝忘食,恨不得一天有72个小时。有时
期刊
家族企业创始人也应该谨慎地选择家族企业接班人。有一个标准叫“CCKP”,它可以成为家族企业创始人选择下一代继承者的最低标准信心、承诺、知识、热情  金乐琦:香港科技大学陈江和亚洲家族企业与创业研究中心主任  在很多中国企业家的观念里,家族企业和家族财富必须要传承给子孙后代。  我的工作主要是研究家族企业,我自己曾经开办过几家企业,因此,我在家族传承议题上有自己的一些思考。有好几次,在我把企业发展到
期刊
创业发财后,他开始回归军旅题材的书画创作,不赚钱,他就想和市场对着干,以此怀念过去的军旅艺术,怀念军队的生活  母亲去世以后,郭阿东三个月没出门,头发一下子白了不少。现在两年过去了,他也不允许家里有任何红色出现,即便是女儿涂的指甲油。母亲去世之前,经常到他的军旅书画院,他是书画院的执行院长,这里的装修还是母亲打下的第一锤。在书画院门口,一块黑色的山石上刻着“恩俊阁”三个字。其中,“恩”、“俊”分别
期刊
无论哪个人生阶段,向左走抑或向右走,施永青说他的目标一直未变,他始终在寻找和实践解决社会分配不公的方法,为此,他捐出了价值45亿元港币的股份  四十五年前,施永青心怀革命理想从香港北上,他手执“红宝书”,站在世界最大广场,以天安门城楼为背景,为自己最重要的人生阶段之一留下一帧非黑即白的光影。照片中有这样一条标语——战无不胜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  四十五年后,施永青头发已花白。此次来京,他有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