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的中国珐琅表复兴者

来源 :中国慈善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ghdk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氏珐琅”已经成为继世界名表格拉苏蒂梅森陶瓷珐琅表之后,全球第二个能够独立研发、生产陶瓷珐琅表的钟表品牌,而孔令俊也慢慢地有一个外号:“传说中的中国珐琅表复兴者”
  ”孔氏珐琅”董事长孔令俊,孔子的第76代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表痴”。
  自从10年前立志要做中国第一珐琅表品牌开始,孔令俊就一头扎进去,进入了一种“疯魔”状态。为了研制一枚满意的珐琅表,他常常废寝忘食,恨不得一天有72个小时。有时候,即使吃着饭,扒着碗里的饭菜,他的双眼也会盯着挂在墙上的一排手表,然后在心里琢磨那些手表的每一个做工,细至每一只手表表带与表盘之间的接隙。
  为了设计出精美且有特色的表盘,孔令俊不仅频繁参观各种画展、摄影展,流连于各地的博物馆、图书馆,以搜索、捕获设计灵感,还下意识地在日常溜达、闲聊的时候,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运用到表盘设计上去的场景与画面。有一次,他去一个寺庙里闲逛,无意中看到雕在墙上的一幅姜子牙垂钓图,当下,他就灵光一闪:“用这个题材设计一个表盘肯定会很棒!”回家之后,他立即找来各种图书、资料,研究了大量姜子牙垂钓的图画。不久之后,用掐丝珐琅技术制作成的主题为“钓鱼翁”的“孔氏珐琅”表就面世了:在白圆的表盘之上,湛蓝的溪流如带飘扬,在溪边,一位披蓑戴笠的白发老翁扬动鱼线,钓起一尾摇摆着尾鳍的银鱼。
  “我们马上就要做一个系列珐琅表,表盘设计题材来源于圆明园的四十景图。”孔令俊颇显自得地对慈传媒《中国慈善家》说。确实,今天的孔令俊多少有点意气风发,而这都来自于他多年来在“孔氏珐琅”表道路上屡败屡战、不断攻克难题的努力和用心。 走火入魔 创业初期,珐琅技术成为孔令俊前路上最难绕过的一道屏障。
  珐琅表起源于欧洲,其制作难度极高。据说,如今全世界掌握珐琅制表这门古老技艺的人只有10个左右,并且都集中在几大欧洲奢侈表品牌里,如百达翡丽、江诗丹顿等。
  珐琅在明代晚期传入中国,曾深受清朝雍正、乾隆皇帝的喜爱。但是,在中国,珐琅技术几乎都是运用在大型装饰物上,极少有人能够将之运用到小小的表盘上。
  为了找到一流的珐琅技师,孔令俊可谓几经周折。最后,他找到了从北京珐琅厂退休的王瑞瑜师傅,并用诚意请他重新出山。王瑞瑜师傅是国家非物质遗产景泰蓝的制作老艺人,1958年进入北京珐琅厂学艺,师从清末民初最知名的景泰蓝作坊“老天利”的继承人,是当今少数能够完美掌握景泰蓝全套制作工序的高级技师之一。
  请到了师傅之后,孔令俊带着师傅和一班新收的学徒辗转到法国、德国、日本等地取经,并购买制作珐琅的上等釉料带回中国。如今,“孔氏珐琅”表的珐琅团队不仅掌握了自己动手熬制釉料的窍门,还新研发出了近70种釉料。
  在整个制表的过程中,孔令俊精益求精,不允许自己的表厂里留下一只次货,凡是不能让他满意的产品都被“消尸灭迹”:“第一批扔掉30只,第二批扔掉20只,第三批扔掉10只…” 他的这种“死磕”的态度,甚至曾被身边的人评为“走火入魔”。
  如今,“孔氏珐琅”已经成为继世界名表格拉苏蒂梅森陶瓷珐琅表之后,全球第二个能够独立研发、生产陶瓷珐琅表的钟表品牌,而孔令俊也慢慢地有一个外号:“传说中的中国珐琅表复兴者”。 中国风 孔令俊创立“孔氏珐琅”表的初衷,源于他和外国人的“较劲”。早年,一次去瑞士旅行时,他发现当地有大量中国游客一掷千金,只为购买一款顶级名表。这种现象至今仍很普遍。当时,孔令俊还年轻,血气方刚,他心里涌起一股强烈的创业冲动:要做中国自己的国际顶级名表品牌。
  作为孔子的第76代传人,孔令俊从小热爱中国古典文化。他告诉慈传媒《中国慈善家》,他自小就在楼房里待不住,喜欢住在四合院里,喜欢四合院里有个大鱼缸,里面养着荷花和金鱼。对于家具,他更钟情于东方韵味浓郁的中国古典家具,而不喜欢沙发。他说:“在艺术家具的环绕之下从事艺术的工作,不是很好吗?”
  对于孔令俊而言,做“孔氏珐琅”表从一开始就不只是做奢侈腕表这么简单,其中还承载着他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信念。“我们珐琅表设计元素的文化源头都在中国传统里。”孔令俊告诉慈传媒《中国慈善家》。
  除了表盘的图案设计极具“中国风”,“孔氏珐琅”表的表壳外观设计也带有浓郁的“中国味道”,让人联想起展开的中国古代“卷轴”。可以说,佩戴着一款“孔氏珐琅”表,就像随身携带了一幅技艺与意境俱佳的中国画一样,每一次低头看表都是一次欣赏中国传统艺术的享受。
  今年3月底4月初,“孔氏珐琅”表以“中国美”为主题,成为中国第一个参加瑞士巴塞尔国际钟表珠宝展的钟表品牌。参展过程中,“孔氏珐琅”表展区门口高高挂起红灯笼,并采用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橱窗进行产品展示。巴塞尔展素有“奢侈品界奥斯卡”之称,是国际钟表界的风向标。
  比起这次参展,更让孔令俊感到兴奋的是,瑞士国际钟表博物馆收藏了两只代表了顶级工艺的“孔氏珐琅”表,分别是陶瓷微绘珐琅表“玉柳俊鬃”和掐丝珐琅表“盘龙云海”。 有大爱方可做大表 醉心做表、醉心传承传统艺术的孔令俊,还热心公益慈善事业。他对慈传媒《中国慈善家》说:“一个产品本身是有灵魂和生命的,邪恶的母亲会带出邪恶的孩子,同样,善良的人才能做出完美、有爱的产品。”
  “孔氏珐琅”招聘了一些残障人士,向他们传授珐琅工艺,帮助他们掌握一门生存技能。此外,“孔氏珐琅”也招聘了一些愿意自食其力的老人,但是,孔令俊非常注意为这些老人营造轻松的工作氛围,他规定,“老人下雨不许来,刮风打雷不许来,下雪不许来”,而且,老人们平时可以打车来上班,公司报销车费。
  对于孔令俊而言,每一枚“孔氏珐琅”表绝不仅仅承载了高超工艺、精美艺术乃至传统文化,更承载着一颗美好的心灵和一种兼济天下的精神。一直以来,孔令俊都坚持着一个信念,那就是:最美的人配最美的表。
  2013年雅安地震发生的第二天,孔令俊在网上0元起拍孔氏瓷胎画珐琅表唯一孤品“义薄云天”,为灾区筹款。最后,这枚“孔氏珐琅”表被爱心网友以51300元的价格拍走。随后,6月22日,孔令俊又奔赴四川,参加成都名表藏家论坛慈善拍卖会,并捐献了两块“孔氏珐琅”表参与拍卖,继续为灾区奉献爱心和力量。紧接着9月份,“孔氏珐琅”又为在上海举行的2013 Only Watch中国区慈善拍卖预展捐献腕表,拍卖所得款项全用于支持真爱梦想基金会,帮助实现青少年的梦想。
  孔令俊说:“‘孔氏珐琅’未来会一直走慈善之路,我们内心世界的追求是做一只有爱的手表。万物有灵且美, 有大爱方可做大表。”
其他文献
原来的思维是,资源是匮乏的,我们如何去创造资源?而现在的思维是,资源原本就在那里,只是没有被利用到,没有被激活  王平: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理事长  《中国慈善家》:你在不久前的一次论坛上提出,社会创业家的第一课,要全面理解人性。为什么这是一个前提和基础?  王平:友成基金会从成立伊始就提出社会创新,真正把人作为最大的公益,这是我们的核心出发点。但是对人性的理解,有种普遍的声音是偏于悲观和阴暗,有
期刊
赴浙江省慈溪市的方太集团总部采访茅理翔,临近采访结束时,他主动时吩咐工作人员拿来两本他自己写的书,一本《家业长青》,一本《百年传承》。确认记者名字后,他随即在书上熟练地签字。  家族企业管理与传承,茅理翔近二十年来专注于此。上世纪90年代年中期开始的第一个十年,他一边实践一边摸索,同时做国内外家族企业管理与传承的理论研究;自己的家族企业传承圆满成功,甚至超预期完成,后一个十年,他四处讲学,还办起了
期刊
家族要传承的不只是钱,更多的是“价值”,对社会来说,也是极大的贡献关系和责任  1948年,家父从东北到台湾,辛苦工作,到1957年创业。我算是家族第二代传承者,目前我的小孩也在公司做,算第三代了。我身为第二代,父辈和前辈给我的最大资产,一个是“价值”,这非常重要;另外一个是“关系”;同时,也要担负更多的“责任”。  在台湾,“外省人”的企业可简单分为两类,一类是聪明的上海人,他们到台湾之后从织造
期刊
从我们面临的问题和我们国家的潜力来考虑,慈善公益组织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同时也有很多积极的动向。要产生很好的结果,政府和民间公益组织都要继续努力、积极互动  慈传媒《中国慈善家》:相较于一些纯民间的公益基金会,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卢迈: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是公募基金会,发起机构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所以我们和一些私募基金会有点不一样,我们的宗旨就是支持政策研究,促进科学决策,服务
期刊
毒害中国
期刊
性交易应合法化  《中国慈善家》:早期,你在香港做过一些项目,比如说帮助一些女性性工作者维权,为什么会关注到这样一个群体?  施永青:机缘巧合。因为我平时比较容易跟人亲近,所以很多人也容易找到我。我有一些朋友本身就有参与这方面的一些工作,我说我的钱是想用在最需要的地方。那个群体也是比较缺乏关怀照顾的一群,所以我觉得应该支持一下。有些人有很多顾忌,不想进入这个工作里面,怕人家误会,我没有这方面的顾虑
期刊
“对这一切我们不满意,也不甘心,所以我们学院以‘脚里’命名,提醒我们要对乡村教育审慎思考并且迎难而上。”  贵阳市一所农民工子弟学校,一个女孩经常遭到同学殴打,头发被从头皮上一撮一撮往下扯。她没有任何申诉,只把原因写在了日记里:“我每天要偷一块五毛钱,学姐要偷三块五毛钱,这样我们中午才有一顿方便面吃。”  一个青年作家发现之后主动上门家访,希望女孩的父母能解决饭钱。最终,一个老人带着十个孩子、每月
期刊
他从小生活在马来西亚贫民窟,幼年时开始分担家庭重担,31岁时只身回乡到中山打拼创业,身价过亿后坚持回馈乡梓,不当守财奴  对了!”那是1990年的一个三月天,第三代马来西亚华裔古润金,随同乡会恳亲团,第一次回到了从父辈口中听了无数次的家乡,他兴奋地大喊。  一切陌生而又似曾相识,古润金的内心乡情涌动,感慨万千。望着眼前的彩旗飘飘、车来车往,他踌躇满志,下定决心要在这片人生第一次踏足的土地上创业兴家
期刊
Ebola virus又来了
期刊
这基本上是一个新的时代,人类文明的发展从来没有到过这样一个阶段  本期嘉宾:王振耀: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  “善经济不是慈善经济”  《中国慈善家》:2013年前后,你提出“善经济”的理念,认为“善经济时代来了”。你得出这一判断的依据主要有哪些?  王振耀:世界银行一般把人均GDP超过一万美元作为发达国家的标志。2011年,全球人均GDP已经达到一万美元。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整个人类的生
期刊